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参谱     
人参谱性味《桐君采药录》曰;人衔味苦。《雷公炮炙论》曰:人参微苦。北齐徐之才《雷公药对》曰.获警、马商为之使,恶建蔬卤咸,反镇芦。一云畏五灵脂,恶皂荚、黑豆,助紫石英。《名医别录》日:人参易蛀肿,唯纳新器中密封,可经年不坏。唐萧炳《四声本草》日:人参...  相似文献   

2.
<正>牛蒡子为菊科药用植物牛蒡Arctium lappaL.的干燥成熟果实,具有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的功效,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咳嗽痰多、麻疹、风疹、咽喉肿痛等[1]。始载于《名医别录》,称为恶实,  相似文献   

3.
山茱萸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茱萸是一种名贵的木本药用植物,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及悠久的历史。对山茱萸的品种、产地、药用部位及加工炮制、性味功能、配伍主治等方面进行一些本草考证,以求古为今用,为该药的现代研究和生产提供参考。一、品种考《吴普本草》记载:“叶如梅有刺毛,二月华如杏,四月实如酸枣赤,五月采实。”《名医别录》记载:“九月十月采实。”《本草经集注》记载:山茱萸“出近道诸山中。大树。子初熟未干;赤色,如胡颓子,亦可啖。”《图经本草》记载:“木高丈  相似文献   

4.
<正> 一、顾观光误《本草经集注》为《别录》顾观光辑《神农本草经序》云:“梁陶隐居《名医别录》始分玉石草木三品为三卷,虫兽果菜米食有名未用三品为三卷,又有序录一卷,合为七卷。故《别录序》后云:‘本草经卷上,序药性之原本,论病名之形诊,记题品录,详览施用。本草经卷中,玉石草木三品。本草经卷下,虫兽果菜米食三品,有名未用三品。右三卷,其中下二卷,药合七百三十种,各别有目录,并朱墨杂书并子注,今大书分为七卷’。”从这段序文来看,顾氐误解《证类本草》卷一“梁陶隐居序”〔宋·唐慎微·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牛蒡种质资源植被调查与采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牛蒡Arctium lappa L.为菊科药用植物,其干燥成熟果实为牛蒡子,是一味临床常用中药,具有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的功效,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咳嗽痰多、麻疹、风疹、咽喉肿痛等症。牛蒡子应用历史悠久,始载于《名医别录》称为“恶实”。牛蒡主产于东北、浙江,四川,湖北,习称“关大力”、“杜大力”、“川大力”、“泽大力”。以东北“关大力”产量最大,  相似文献   

6.
扁豆,又名白扁豆。为豆科一年生缠绕草本植物扁豆(Dolichos Lablab L.)的种子。始载于《名医别录》。《本草纲目·卷二十四·扁豆》曰:“藊本作扁,荚形扁也”故名。我国南北各地民间皆有以嫩豆荚作蔬菜煮食的习惯。正如《本草纲目》所说:“嫩时可充蔬食茶料,老则收子煮食”。入药当选秋冬采收之成熟果实,晒干除杂,炮制以微炒至黄色,略带焦斑为度。《名医别录》曰:“味甘,  相似文献   

7.
枸杞子为茄科落叶灌木植物枸杞的成熟果实。全国中医院校《中药学》教材(一至六版)及现在许多中药书籍都记载枸杞子药性为平性,笔者认为,枸杞子药性为微寒更为妥当,理由如下。1 本草文献溯源 《神农本草经》最早记载为枸杞,其根、叶、果实尚未区分,做为枸杞子出现,始载于《名医别录》。曰:“枸杞,根大寒,子微寒”。甄权《药性论》则云:“枸杞臣,子,叶同说,味甘平”。《证类本草》云:“枸杞味苦,寒。根大寒,子微寒。”《本草衍义》的观点与《名医别录》、《证类本草》相同。论曰:“枸杞,当用梗皮,地骨当用根皮,枸杞当用其红实,是一物有三用。其皮寒,根大寒,  相似文献   

8.
狼牙始见于《神农本草经》。一名牙子,主治“邪气、热气、疥瘙、恶疡、疮痔,去白虫。”(《本经》)。《名医别录》称“狼齿”,《吴普本草》名“天牙”。陶宏景谓:“其牙如兽之齿牙,故有诸名。八月采根。”吴普谓:“(狼牙)叶青,根黄赤,六七月华,八月实黑。正月、八月采根。”《蜀本草》谓  相似文献   

9.
牛蒡子是菊科植物牛蒡(ArctiumlappaL.)的干燥成熟果实,性辛、味苦,归肺、胃经,具有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之功效,临床上常用于风热感冒,咳嗽痰多,麻疹,风疹,咽喉肿痛,痄腮丹毒,痈肿疮毒等证。其始载于《本草图经》,又称为恶实(《名医别录》),大力子(《卫生简易方》),蝙蝠刺(《本草纲目》),液叉头(《救荒本草》),牛蒡子主产于吉林桦甸,蛟河,敦化,延吉;辽宁本溪,清源,凤城,桓仁:黑龙江五常,尚志,富锦,阿城;浙江桐乡,嘉兴等地。以东北三省产量最大,称作“关力子”。  相似文献   

10.
一、《名医别录》的成书时代及作者《名医别录》是汉魏以来名医用药经验的集录,是长期累积的药物知识的传抄本,推测不是一人所作,但可能为一人所汇集而成。《隋书经籍志》卷三载《名医别录》三卷,署名陶氏撰。《旧唐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和《玉海》的记载,与前同。惟《通志艺文略》迳作陶隐居撰,恐非。究竟是什么人的著作?有几种不同看法。 (一)成书时代及作者不明。陶弘景只在《本草经集注》序中说:“又进名医副品亦三百六十五……”  相似文献   

11.
《新修本草》中明确标明文献名的引用文献有30余种,其中引用的本草文献有《名医别录》、《李当之本草》、《药录》、《药对》、《徐仪药图》、《本草音义》和《食经》7种.《名医别录》的编定者为陶弘景;《李当之本草》在唐时仍有存留,属《神农本草经》传本之一;《药录》应非《李当之药录》;《新修本草》所引之《药对》非徐之才《雷公药对》,而可能是《旧唐书·经籍志》所录之古本《雷公药对》.  相似文献   

12.
牛蒡子为临床常用的宣散风热、消肿利咽药。始载于《名医别录》,原名恶实。李时珍谓 :“其实状恶 ,而多刺钩 ,故名。”又指出 :“结实如枫球而小 ,萼上细刺百十攒簇之 ,一球有子数十棵。”有以菊科大鳍蓟的果实充牛蒡子应用 [1]。目前 ,以性状和粉末显微特征鉴别。为准确用药 ,采用根尖酸解去壁压片法制片 ,对染色体进行计数和分析。交融运用细胞学方法 ,以染色体数目、组型特征作为鉴别牛蒡子物种的显微依据。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 牛蒡子 ,购于安国药市 ,对照品采于河北灵寿南营 ,为菊科植物牛蒡子 Arctium L appa L.的干燥瘦果。1 …  相似文献   

13.
《名医别录》的编纂者是不是陶弘景,近年来出版的医史书说法不一,通常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是陶弘景所编纂,如贾得道著的《中国医学史略》认为:“陶弘景……医药方面则著有《名医别录》及《本草经集注》等。”①刘镜如的《中医史话》也认为:“梁朝的陶弘景……将后汉、三国、晋、齐、梁这一时期临床应用的新药进行了总结,称作《名医别录》”。②曾时新等编著的《名医治学录》也说:“陶弘景……从自己编纂的  相似文献   

14.
杨氏还少丹方中有楮实一味;《千金方》治肿疾用穀皮为主药。实则楮、穀本为一物《本草纲目》“楮”条下释名:榖,音媾,亦作构、榖桑。并指出:“或以楮,构为二物者亦误矣。”《名医别录》也说:“楮实即今构树也。”苏颂说:此有二种。一种皮有花斑文,谓  相似文献   

15.
李萍 《中医药研究》2002,18(1):47-47
牛蒡子为常用中药,原名恶实,始载于《名医别录》。现今全国使用的牛蒡子是菊科植物牛蒡(Arectium lapaL.)的成熟果实,已收入《中国药典》。目前在少数地区发现用菊科植物大鳍蓟(Onopordon acanthium L.)的成熟果实混作牛蒡子作用,应注意区别,为此对牛蒡子和大鳍蓟的果实进行了较细的生药学鉴定整理,认为不论形状、形现,组织特征,理化鉴别均有不同,并提出简单、准确、实用的鉴别方法,以期正确使用牛蒡子,确保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6.
瓣《病方》320行;去故般(瘢),善削瓜壮者,而其瓣材其瓜。其口如两指,以靡(磨)般(瘢)令□□之,以□□傅之。《说文》:“瓣,瓜中实也。”段玉裁注:“瓜中之实曰瓣。实中可食者,当曰人。如桃杏之人。”宗懔《荆楚岁时记》:“七月采瓜犀,以为面脂,即瓣也。”《本草经》曰:“白瓜子,味甘,平。主令人悦泽,好颜色,益气,不饥,……一名水芝。”《名医别录》:“白瓜子,主除烦满不乐。”《日华子本草》:“冬瓜,冷,无毒。除烦,治胸膈热,消热毒痈肿,切摩疿子甚良。”《隐居效方》:“治(皮包)疮方,用瓜瓣、茯苓等为  相似文献   

17.
《灵枢》中“细子”凡七见,皆是雷公向黄帝请教时的自称。如《经脉第十》:“雷公曰:细子无以明其然也。”《禁服第四十八》:“雷公问于黄帝曰:细子得受,通于九针六十篇……。”“雷公问于黄帝曰:细子得受……。雷公再拜而起曰:……细子愿以受盟。”对于“细子”,一般笼统地释为“小子”,那么究竟何谓“小子”,有何蕴意呢?以下略为之考述。《易经》之中以“大”称阳、以“小”称阴。如“泰”卦卦象坤外乾内、坤上乾下,卦辞曰:“小往大来。”而“否”卦卦象正好与“泰”卦正相反,而卦辞曰:“大往小来。”其中所说的“往”指由内而外,“来”则…  相似文献   

18.
《本草经集注序录》云:“以《神农本草》三品,合三百六十五为主,又进《名医》副品,亦三百六十五,合七百二十种”。但据考证,《新修本草》实载《神农本草经》(以下省称《本经》)药物367种,《名医别录》(以下省称《别录》)药物370种,总计737种,并不符陶弘景所说《本经》365,《别录》365,合730种之数。显  相似文献   

19.
<正> 苍术是一味临床治疗效果很好的药物。现将我临床运用苍术的经验,报道如下: 古代医书,如《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单写为“术”,后人在“术”前辄加一个“白”字。一般人只知用白术,不知用苍术。苍术和白术,临床效用,大有区别。如果该用苍术而用白术,效果就不理想。如《金匮要略》中的麻黄加术汤,治湿家身疼者,就应该用苍术。“术”分为赤白二种,始见于《名医别录》。别录的赤术,即今之苍术。苍术、白术二味效用,其不同之处,列表于下:  相似文献   

20.
<正> 1 防己药用历史及品种考察 防己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名医别录》载:“防己生汉中川谷。”李当之《药录》谓:“其茎如葛蔓延其根外白内黄,如桔梗,内有黑纹如车辐者良”。此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