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流变及微循环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05—2015-04我院收治的5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脑梗死西医治疗组)28例和观察组(常规脑梗死治疗加疏血通注射液组)28例,检测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2周及4周时的血流变及微循环状态,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2组血流变及微循环状态检测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治疗后1周、2周及4周时观察组检测结果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可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血流变及微循环状态,对于患者的治疗作用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脑梗死的微循环改变及其治疗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脑的微循环是指外径在 3 0 0 μm(内径 1 0 0 μm)以内的血管系统 ,即毛细血管和它连接的微动脉及微静脉[1] 。脑微循环的主要结构及功能基础是血脑屏障 (BBB) ,由三部分组成 :血管内皮细胞及其紧密连接、基底膜、星形胶质细胞足突[2 ] 。它在生理状态下为脑组织提供营养代谢 ,在脑梗死的损伤机制中又具有核心作用[3 ] 。脑梗死时首先发生微循环的障碍 ,然后启动缺血瀑布 ,最后引起神经元的损伤[2 ,3 ] 。因此 ,研究脑梗死后微循环的改变就显得尤为必要 ,针对微循环的治疗也成为中风最重要的治疗方法。1 脑梗死的微循环变化及继发性损害…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大大提高了其治愈率 ,但是术后脑梗死的发生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患者的恢复及其生存质量。本院自 1998-11~ 2 0 0 2 -11共救治 2 0例术后脑梗死 ,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l 一般资料 本组 2 0例 ,男 15例女 ,女 5例 ,年龄 49~78岁 ,平均 65岁。均在发病后 3~ 6d发现脑梗死。1 2 治疗方法 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早期手术 ,清除血肿减轻血肿的压迫效应及血肿周围的炎性反应。早期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可改善微循环。若条件许可 ,可尽早行腰穿治疗 ,放出血性脑脊液。对血肿破入脑室行穿刺引流者 ,可用 0 9%氯…  相似文献   

4.
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的发病机理 ,寻找其早期的诊断方法及全程诊疗措施。方法 :对 8例重型颅脑损伤后发生大面积脑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 :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的发病机理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其微循环障碍、血管损伤、脑血管痉挛、颅高压等有关 ,以上各因素之间互相作用、互为因果。早期诊断的关键在于仔细观察病情、及时复查颅脑 CT。治疗须兼顾脑外伤、脑梗死 ,予以治疗原发伤 ;开颅减压 ;早期行脑保护 ;改善微循环。稳定期中用血管扩张剂 ,2周后溶栓及康复治疗。结论 :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多发生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 ,临床仔细观察 ,及时复查颅脑 CT可早期诊断 ,而全面细致 ,及时有力的治疗方案可大大提高其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麝香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麝香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对60例脑梗死急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麝香注射液,对照组予复方丹参、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上述指标。结果 麝香注射液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检查各项指标均显下降,且甲襞微循环血液流速流态等均有显改善。结论 麝香注射液能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及微循环障碍,在防治脑梗死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弥散加权成像(DWI)与灌注成像(PWI)在脑梗死中的联合应用,探讨不同时期脑梗死的DWI信号表现特点与血管微循环变化,了解病变与血管微循环之间的关系及判断预后,辅助制定治疗方案。方法选取自2010-04-2011-11收入我院神经内科病房的不同时期脑梗死患者40例,男22例,女18例,除常规序列MRI检查,所有患者均行DWI和PWI检查,用西门子Trio3.0TMR机采集灌注原始数据,在工作站中进行数据后处理,获得MR伪彩灌注图像(包括rCBF图、rCBV图、MTT图、TTP图)进行分析;ADC值的定量测量。结果超急性期脑梗死4例,急性期脑梗死13例,亚急性期脑梗死17例,正常4例,慢性期脑梗死6例,超急性期到慢性期脑梗死DWI信号遵循从高到低,ADC信号遵循从低到高变化特点。DWIPWI 20例DWI=PWI。结论 DWI在超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根据DWI与ADC的信号变化,准确判断脑梗死的各个时期;PWI可以反映梗死区的微血管分布和血流再灌注情况,对脑缺血做出提前诊断,对临床治疗进行指导;DWI与PWI相结合,可以确定缺血半暗带,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7.
东菱迪芙是一种单一成分的生物来源制剂,系高纯度类凝血酶样物质。属于糖蛋白,具有降纤、间接溶栓、抗凝、改善微循环等效应,被广泛应用于脑梗死的治疗过程中。近5年来,我们在选用东菱迪芙治疗老年脑梗死的临床过程中,发现有12例患者并发脑出血,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  相似文献   

8.
收集本院自2005-05~2009-05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并比较糖尿病并发脑梗死与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糖尿病患者并发脑梗死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面积小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科自2006-05—2015-06治疗的11例大面积小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除1例死亡外,按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标准Ⅰ级6例,完全恢复日常生活;Ⅱ级3例,言语不利,饮水咳呛,可独立生活;Ⅲ级1例,平衡共济障碍,生活需人帮助。结论脑室外引流加气管切开结合有效脱水和改善微循环药物治疗可明显提高大面积小脑梗死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降纤酶是一种新型强力单成份溶血栓微循环治疗剂,用于脑梗死早期,收效快,疗程短,副作用少。我们应用国产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55例,现将有关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将1998年4月至1999年10月住院的急性初发的脑梗死患者112例,发病时间在3天之内,年龄37-80岁,男82例,女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相比,性别年龄起病至开始治疗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55例,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为轻、中、重三型。轻型40例,中型9例,重型6例,发病至开始治疗时间在24小时之内的对例,超过24小时的18…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我院2011-02—2012-08收治的脑梗死急性期并发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PSD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02—2012-08收治的脑梗死急性期并发抑郁症患者36例,男19例,女17例;年龄39~72岁,平均(51.44±3.24)岁;病程6d~6个月,平均(2.55±0.43)个月;多发性脑梗死17例,左侧脑梗死8例,右侧脑梗死6例,腔隙性脑梗死5例。  相似文献   

12.
脑梗死是指局部脑组织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循环障碍,从而导致相应供血区的脑组织软化坏死,具有致残率、复发率、病死率高及经济负担重的特点[1]。我们将2010-03—2012-06在我院住院脑梗死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脑梗死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脑梗死患者96例,随机分为脑梗死复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将2001-02~2004-02我院收治的142例脑梗死急性期伴有发热患者的护理分析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院于2001-02~2004-02共收治可供分析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96例,其中脑梗死急性期伴发热142例,男105例,女37例.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超声技术对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进行常规检测,分析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05-2011-05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0例,男78例,女42例;年龄55~78岁,平均67岁。  相似文献   

15.
脑梗死患者往往存在脂质代谢紊乱,国内外已有一些报道,作者对150例脑梗死患者的血脂情况进行了监测,探讨血脂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以期为临床脑梗死患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现汇报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入选病例来自我院神经内科2009-01~2010-03住院的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有明确症状、体征,  相似文献   

16.
<正>动脉硬化现已被认为是脑梗死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1]。为进一步确定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对脑梗死病情评估的应用价值,现将我院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超声检查资料与正常人对比,现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0-06—2013-11我院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入选者均符合脑梗死临床诊断标准;另外选取60例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的正常人为对照组。观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选择我院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和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分析相关因素对进展性脑梗死的影响。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0-08—2012-08进展性脑梗死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均符合中国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在脑梗死发生后6~48h内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表现为进行性加重,同时排除脑出血、房颤、出血性  相似文献   

18.
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术后脑梗死的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4例颅脑损伤术后病人发生脑梗死的临床资料。结果保守治疗19例,开颅减压5例,死亡7例。结论颅脑损伤后如手术指征明确则须及时手术。术后注意病情变化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应积极保持脑灌注压、维持血压及血氧,降低颅内压,改善脑血管痉挛,早期扩管改善微循环,有利于降低死残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3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现将我院自2006-07~2007-05使用依达拉奉治疗的急性脑梗死34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入选病例66例,均为发病<72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相似文献   

20.
脑梗死早期应用β-七叶皂甙钠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脑梗死早期应用β-七叶皂甙钠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β-七叶皂甙钠20mg加生理盐水250ml静脉输注,1次/d,连用14d。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和75%(P<0.01)。结论β-七叶皂甙钠有良好的改善微循环作用,可直接通过高渗脱水作用减轻脑水肿,又可通过清除自由基等,改善脑水肿后引起的脑缺血,对脑梗死早期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