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浆hs-CRP、ESR、C3、C4、IgM、IgA、IgG与RA的关系.方法 62例RA初发未治及活动期患者和44例正常对照分别测定其上述7项指标.结果 RA患者hs-CRP、IgA、IgM、IgG、ESR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C3、C4、RA患者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结论 血浆hs-CRP水平高低与病情变化密切相关,对RA病情变化判断及预后评价有重要价值,应作为常规检验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刘正群  付林 《河北医学》2015,(3):509-511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血浆D-二聚体(D-D)检测在冠心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100例,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2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8例和稳定型心绞痛(SAP)33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结果正常者30例(对照组),检测血清hs-CRP和血浆D-D。结果:冠心病组血清hs-CRP及血浆D-D水平较对照组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血清hs-CRP及血浆D-D水平最高,SAP组最低,而UAP组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s-CRP(r=0.763,P<0.05)及血浆D-D(r=0.647,P<0.05)水平与冠心病程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及血浆D-D水平明显升高,其水平与冠心病的病情发展呈正相关,对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和临床分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消肿止痛膏治疗Ⅲ、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前关节局部红肿热痛疗效及对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沉(ESR)水平、D二聚体(D-D)和术后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6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中药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中药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消肿止痛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关节局部症状及治疗前后炎症指标、血浆WBC、PCT、hs-CRP、ESR、D-D水平变化以及术后伤口愈合情况。结果治疗后,中药组关节局部症状红肿热痛均轻于对照组(P<0.05);两组WBC、PCT、hs-CRP、ESR、D-D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中药组WBC、PCT、hs-CRP、ESR、D-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中药组手术后伤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且伤口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消肿止痛膏治疗踝关节骨折能够改善患者局部关节症状,减轻炎症反应,促进术后手术伤口愈合,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小板聚集率和D-二聚体(D-D)水平及其临床相关性。方法选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128例(冠心病组)和健康体检者40例(对照组),分别采用免疫比浊法和自身红细胞凝集法检测血浆hs-CRP、血小板聚集率和D-D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冠心病组血浆hs-CRP、血小板聚集率、D-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稳定型心绞痛(SAP)>隐匿性冠心病,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hs-CRP、血小板聚集率和D-D三者有直线相关关系。结论 hs-CRP、血小板聚集率和D-D与冠心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有利于冠心病的早期诊断、临床分型、病情判断及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水平对评估冠心病(CHD)患者体内血栓形成的可能性。方法对98例不同类型的CHD患者与118例正常体检者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D-D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HD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D-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MI组血清D-D水平显著高于UAP组(P<0.01)。结论临床检测血浆D-D聚体水平有助于临床CHD的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6.
袁双龙  巩路  周蕾  张娜  孙文闻 《吉林医学》2011,(33):7016-7017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三种疾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35例RA、42例SLE、28例pSS患者及32例正常对照者血浆FIB及D-二聚体水平,分析二者与其他炎性反应、免疫指标及SLEDA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①SLE、RA患者组血浆FIB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②SLE患者及伴血管炎的RA患者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③pSS患者组血浆FIB及D-二聚体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0.05,P>0.05,P>0.05);④所有RA患者FIB水平以及合并血管炎的RA患者D-二聚体水平与ESR、抗CCP抗体、RF均成明显正相关;⑤SLE患者组FIB、D-二聚体与ESR、抗ds-DNA抗体滴度、24 h尿蛋白定量、SLEDAI积分均成明显正相关,与补体C3成明显负相关。结论:相对于pSS而言,RA、SLE患者体内存在高凝状态,同时亦提示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亦可以作为临床判断RA及SLE病病情活动的非特异性炎性反应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与类风湿关节炎(RA)疾病活动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6月-2018年12月106例RA患者(RA组)及110例健康体检人群(对照组),均检测血浆FIB、FDP及D-D水平,分析其与RA 28个关节疾病活动(DAS28)评分、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的关系。同时将RA患者分为非高疾病活动组(DAS28评分≤5.1)与高疾病活动组(DAS28评分5.1),各53例。比较两组FIB、FDP、D-D、RF、抗CCP抗体。结果:RA组血浆FIB、FDP、D-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01)。高疾病活动组FIB、FDP、D-D、RF、ESR及CRP水平均高于非高疾病活动组(P0.001)。高疾病活动组抗CCP抗体水平与非高疾病活动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患者FIB、FDP、D-D与DAS28评分、ESR、RF、CRP、年龄均呈正相关(P0.05),D-D与病程成正相关(P0.05)。结论:FIB、FDP及D-D与RA疾病活动相关指标正相关,FIB、FDP及D-D升高提示体内存在高凝状态及继发纤溶亢进,可反映RA疾病活动。  相似文献   

8.
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脂代谢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疾病活动对血脂代谢紊乱的影响。方法选择活动期RA患者42例(研究组)和非活动期RA患者66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记录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血脂水平、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红细胞沉降率(ESR),比较2组患者的血脂成分差异,Pearson直线回归分析RA患者血脂代谢指标与hsCRP及ESR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患者体质量指数(BM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改善病情抗风湿病药物的应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的(P<0.01),总胆固醇(TC)/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三酰甘油(TG)、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ESR、hs-CR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RA患者血清HDL-C与hsCRP水平与ESR呈负相关(r=-0.574,P=0.000;r=-0.585,P=0.000);TC/HDL-C与hs-CRP水平和ESR呈正相关(r=0.425,P=0.001;r=0.382,P=0.020)。结论活动期RA患者血脂代谢紊乱特点以HDL-C降低为主,并与RA疾病活动密切相关,积极控制RA疾病活动,对预防RA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发病及病情进展中的作用及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检测86例RA患者不同病期、45例骨关节炎(OA)患者及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中IL-17、VEGF水平,并与红细胞沉降率(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类风湿因子(RF)等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RA组血浆IL-17和VEGF水平显著高于OA组和对照组(P〈0.05),OA组血浆IL-17和VEGF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组活动期血浆IL-17和VEGF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及健康对照组(P〈0.01),RA缓解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血浆IL-17、VEGF水平与ESR、hs-CRP、RF呈正相关。结论IL-17、VEGF与RA的发病、病情发展存在一定相关性,它们相互作用,相互调节,直接或间接参与RA炎症的发生、血管增生及关节软骨破坏等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D-dimer,D-D)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乳胶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184例HICH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浆hs-CRP水平,血浆D-D测定采用ELISA法.结果 HICH患者发病后第1-7天血浆hs-CRP和D-D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HICH预后不佳患者(n=99)血浆hs-CRP和D-D水平明显高于预后佳者(n=85)(P<0.01).结论 HICH患者血浆hs-CRP和D-D水平变化是病情发生、发展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临床治疗HICH疾病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此因素.  相似文献   

11.
类风湿关节炎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9年4月~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RA患者80例,其中40例活动期,40例非活动期。比较两组患者以及50例正常对照组的hs-CRP和血沉(ESR)。结果RA活动期患者的hs-CRP、ESR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RA患者活动期的hs-CRP、ESR明显高于非活动期组(P〈0.01)。结论hs—CRP能够反映RA患者的病情,与疾病活动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4):1-4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D-二聚体(D-D)、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及D-D对RA发病过程的意义。方法选取潍坊市人民医院2017年8月~2018年12月门诊及住院197例RA患者,根据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将患者分为低度活动组51例、中度活动组65例、高度活动组81例;同期选取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观察各组外周血D-D、IL-6、TNF-α水平变化及与DAS28的相关性比较分析,同时分析与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关联性。结果 RA组与对照组比较D-D、IL-6、TNF-α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活动组和重度活动组与对照组及低度活动组比较D-D均增高(P0.05)。RA组D-D、IL-6分别与RF、ESR、CRP、DAS28呈正相关关系(P0.05),TNF-α与RF、DAS28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RA组D-D、IL-6、TNF-α与DAS28呈正相关性,所以D-D可作为RA患者病情活动性的评估指标之一,提示RA患者疾病发展过程中体内有高凝-纤溶系统异常活动,故抗凝治疗可作为RA治疗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液系统肿瘤患者血浆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D二聚体(D-D)、抗凝血酶(AT)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以42例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观察对象,分初发组、缓解组、未缓解组、复发组,26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测定血浆中vWF、D-D、AT水平。结果(1)初发血液肿瘤患者血浆中vWF、D-D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值均<0.01);缓解组vWF、D-D明显低于初发、对照组;复发患者vWF再次明显升高,与正常组和初发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未缓解组vWF、D-D高于对照组和缓解组。(2)恶性肿瘤各组AT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疾病晚期AT明显降低(P<0.01)。结论血液肿瘤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高凝状态,血浆vWF、D-D含量变化对病情和预后的评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血浆AT水平降低是反映病情危重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4月-2010年9月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连续冠心病患者108例(单支病变32例,双支病变39例,三支病变37例)和正常对照组48例,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s-CRP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冠心病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双支、三支病变组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单支病变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s-CRP水平双支、三支病变组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三支病变组显著高于双支病变组(P<0.05)。结论同型半胱氨酸和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严重程度显著相关,对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及D-二聚体(DDimer,DD)水平,探讨其在RA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RA患者56例,正常对照组40例,测定其血浆Hcy水平及DD水平并对结果比较分析,同时比较两组CRP水平。结果:1血浆Hcy和DD水平:RA患者组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相关性分析显示,RA患者组血浆Hcy和DD水平与DAS28评分均为正相关(r=0.28,P=0.02)和(r=0.36,P=0.01);3RA患者组经治疗病情缓解后(DAS28<2.6)血浆Hcy和DD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Hcy水平、DD水平与RA患者的病情活动有关,可反映心血管病变危险性,对RA患者的病情判断及预后估计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肝硬化和肝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的检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肝硬化、肝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肝硬化30例,肝细胞癌28例,正常对照组30例应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及凝固法测定其血浆D-D及Fhg含量。结果肝硬化组:肝硬化B级、C级组血浆D-D、Fbg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B级、C级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01)。肝癌组D-D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肝硬化组D-D含量与肝癌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浆D-D、Fhg含量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反映一种隐匿型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过程,动态观察血浆D-D及Fhg含量,有助于病情的判断及预后的估计,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检测妊娠高血压疾病(PIH)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D-D)和C-反应蛋白(CRP)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109例PIH患者为PIH组,其中轻度子痫前期32例(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36例(重度子痫前期组),子痫41例(子痫组)。以同期63例门诊产检或住院正常妊娠妇女为对照组。2组均采用全自动分析系统定量测定血浆中D-D和CRP含量。结果 PIH组D-D和CRP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FD-D=12.31,P<0.01;FCRP=57.63,P<0.01);PIH各组间D-D及CRP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子痫组>重度子痫前期组>轻度子痫前期组;PIH组血浆中D-D与CRP含量呈正相关(r=0.786,P<0.01)。结论 PIH患者血浆中D-D和CRP含量能够反映PIH患者的病情,二者联合检测能够提高对PIH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血浆D-二聚体(D-D)水平对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46例正规产检并分娩的孕晚期(≥34周)孕妇按照血浆D-D水平分为D-D升高组(>400μg/L,n=68例)及D-D正常组(≤400μg/L,n=178例),记录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并比较两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利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血浆D-D水平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关系。结果 D-D升高组血红蛋白(Hb)低于D-D正常组,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均高于D-D正常组(均P<0.05)。D-D升高组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低体质量儿出生率均高于D-D正常组(均P<0.05)。产后出血、剖宫产、早产、胎膜早破发生率亦高于D-D正常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D-D水平增高是胎儿及新生儿不良结局、产妇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余因素如hs-CRP、Scr亦是独立危险因素,而Hb则为保护性因素。结论随着妊娠晚期血浆D-D水平的不断增高,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逐渐增大,可能是不良结局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该时期孕妇血浆D-D水平应当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D-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ACI发生的变化.方法 82例ACI患者和82例健康体检者分别采用循环酶法、免疫比浊法、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浆Hcy、D-D、hs-CRP水平并进行比较;将ACI患者分为大面积脑梗死组(B)组和小面积脑梗死组(A组),检测其Hcy、D-D、hs-CRP水平并分析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中Hcy、D-D、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患者血浆中Hcy、D-D、hs-CRP水平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Hcy、D-D、hs-CRP的水平与ACI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代谢综合征(MS)患者炎症因子、凝血-纤溶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86例,根据是否合并MS分为脑梗死伴MS组(n=92)、脑梗死不伴MS组(n=94),另选取同期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n=90)。比较三组IL-6、TNF-α、hs-CRP、PT、FIB、D-D等指标;比较两组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结果:脑梗死伴MS组IL-6、TNF-α、hs-CRP、FIB、D-D水平高于脑梗死不伴MS组及对照组,PT水平低于后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不伴MS组IL-6、TNF-α、hs-CRP、FIB、D-D水平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伴MS组NIHSS评分高于脑梗死不伴M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合并MS患者血浆炎症因子水平上升、凝血-纤溶平衡更倾向于凝血,且MS加重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需加强该类患者凝血指标和炎症状态的监测和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