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氨苯砜、氯喹、乙胺嘧啶三药联用(称“治疟宁”)对治疗间日疟有明显增效及减低氯喹抗药性作用,但不能控制复发。而氨苯砜与伯氨喹啉联用则可致紫绀发生率增高。作者试用“治疟宁”一日2剂后48小时每日加服伯氯喹啉连服6日的方案,治疗现症患者119例(“治、伯”组),并与单独氯喹联用伯氨喹啉治疗60例(“氯、伯”组)作对照。结果表明,“治、伯”组既可保持“治疟宁”的特点,又可控制近期复发及紫绀的发生,对控制传播及保护劳动力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1973年3月开封地区某些大队采用伯氨喹啉—乙胺嘧啶、乙胺嘧啶—伯氨喹啉、单独伯氨喹啉三组抗疟疾复发五日疗法,药物反应出现率分别为19.1%(264/1,381)、20.3%(174/857)、13.4%(114/853),比一般文献报道稍高。三组中以不加服乙胺嘧啶的单伯法反应率最低。作者于1973年3月试用单伯法3,178人,伯、乙法5,111人作休止期抗复发,结果使上半年复发人数较同期分别下降83.0%与74.2%,两疗法结果无显著差别,认为可考虑在适当时间(本地区为2、3月)继续试用单伯法以克服药物反应带来的工作困难和病人痛苦。  相似文献   

3.
应用伯氨喹啉致急性圃营内溶血反应21例报告岑志陟533400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各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我县于1994年春季以伯氨喹啉进行全民抗疟服药工作中,发生急性血管内溶血反应21例,现总结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为1994年3月10...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研究疟疾的药物敏感性和耐药性情况。方法:应用氯喹3d疗程,伯氨喹啉14d疗程的联合根治方案。结果:控制发作100%显效,7d内复查血中疟原虫无性体全部消失。发现7例外院用伯氨喹林3-14d、1例本院用足14d伯氨喹啉的患者3-7月复发入院。结论:本发现对氯喹有耐药性形成,但不能排除流行于深圳地区的间日疟对伯氨喹已形成耐药虫株,有待进一步监测研究。氯喹、伯氨喹啉联合根治疗法仍是目前敏感、高效、首选的根治方案。  相似文献   

5.
《新医学》1974,(10)
伯氨喹啉(以下简称伯喹)引,起急性血管内溶血反应,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较为多见,北方尚未见报道。今年我区杞县在疟疾传播休止期的3月份,采用了伯喹合并乙胺嘧啶五日疗法(即伯喹每日30毫克连服5天,于第4、5两天各加乙胺嘧啶50毫克),对全民进行了抗复发治疗。实服药人数578,253人,发  相似文献   

6.
用单服伯氨喹啉150毫克五日疗法与伯氨喹啉加乙胺嘧啶疗法比较,认为两疗法对北方地区间日疟体止期抗复发效果相似,而单服疗法明显减少伯乙合用疗法的药物毒性反应,有利于提高服药质量而增大抗复发效果。  相似文献   

7.
作者发现1例伯氨喹啉诱发的高钦血红蛋白症(met-Hb 症),患者呈现 NADH-高铁血红蛋白还原酶缺乏并携有高亲氧力的异常血红蛋白 Hb Wood。  相似文献   

8.
由于某些药物的应用不当或缺乏必要的预防措施而引起的血液疾病并不少见,且对伤病员的健康威胁很大,甚至可造成死亡。现扼要讨论如下。药物与急性溶血性贫血不少药物可诱发急性溶血性贫血,包括抗疟药(如伯氨喹啉、扑疟喹啉,疟涤平、氯喹、五烷喹啉等)、磺胺药(如氨苯磺胺、磺胺吡啶、长效磺胺、  相似文献   

9.
患者李××,男,26岁。在全民预防服药中(3月1日开始服药)前6日眼伯氨喹啉,无不适。第7、8两日加服乙胺嘧啶(每日1次50毫克)后,自觉头痛,头晕、恶心、手足颤抖,于11日早上7时左右突然出现全身阵发性抽搐,每次发作持续1~2分钟,间隔5~10分钟发作一次。体检及实验室检查无特殊发现。患者既往体健,无神经精神病史。  相似文献   

10.
当前,根治间日疟是我国疟防工作的关键问题之一。由于伯氨喹啉(以下简称伯喹)疗程长、毒性大、特异个体的溶血反应等,再加多年来疟疾根治工作没有重大的创新和突破,仍然采用乙胺嘧啶、伯喹8日疗法,给疟防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为了进一步提高广大医务人员对现症间日疟的治疗及休止期根治的认  相似文献   

11.
2564例新生儿G6PD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乏是诱发伯氨喹啉类药物性溶血、蚕豆病、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某些感染性贫血的重要原因,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中占较大的比例,可导致核黄疸及其后遗症——智力障碍甚至死亡。是华南地区较常见的遗传病,特别是广东、广西一带,发病率较高。为准确了解新生儿的发病率,我们对2564例新生儿G6PD进行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引致临床上的伯氨喹啉型药物溶血性贫血和蚕豆病甚为常见。6-磷酸葡萄糖脱氨酶(下称 G-6PD)的检查方法有多种,但大多数试剂昂贵,操作麻烦,现采用的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方法从略,按省医《生化操作规程》)适用于基层,作为一种筛选试验,对蚕豆病的普查和围产期保健乃有可取之处。  相似文献   

13.
氯化喹啉、乙胺嘧啶、伯氨喹啉等口服抗疟药,分别对各种疟原虫的无性体、配子体及间日疟、三日疟的红细胞外期原虫有较强的杀灭作用,能迅速控制疟疾临床症状、根治疟疾,是疟疾病人用于系统治疗和抗复发治疗(极治)的有效药物。如按照各级卫生防疫站制订的统一治疗方案所规定的剂量服药,是安全的,若服药过量则容易中毒,甚至造成死亡。因此,在开展防治疟疾的群众运动中,要注意做好抗疟药中毒的抢救和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不同剂量伯氨喹治疗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疟疾患者溶血风险。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the Cochrane Infectious Diseases Group (CIDG)、中国知网、万方以及维普等中英文数据库,收集G-6-PD缺乏症单疗程或短期疗程使用伯氨喹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7月30日,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纳入7篇文献,其中290例G-6-PD缺乏症患者,1 022例酶活性正常患者。分析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不同剂量伯氨喹治疗疟疾患者G-6-PD缺乏症第7天,血红蛋白水平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但高剂量治疗组血红蛋白较基线下降百分比更大(P<0.05),中度及以上贫血风险显著增大(RR=4.50,95%CI:2.29~8.84,P<0.000 1);中剂量治疗组血红蛋白较基线下降百分比略小于酶活性正常患者(MD=-4.99%,95% CI:-9.96%~-0.02%,P=0.05),但与安慰剂组相比,血红蛋白较...  相似文献   

15.
疟疾是一种由按蚊传播的一种寄生虫病,它严重地威胁着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在我国主要有三种疟原虫,即间日疟、三日疟和恶性疟。在现有的防治疟疾的措施中,药物治疗始终保持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一、抗疟药的作用目前用于疟疾预防和治疗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类:①4-氨基喹啉类,如氯喹、氨酚喹等,主要用于症状的治疗,杀灭细胞内疟原虫裂殖体的作用快而强。对间日疟和三日疟无抗复发作用。②叶酸还原酶抑制剂,如乙胺嘧啶,常用作病因预防的药物。③8-氨基喹啉类,如伯氨喹,主要用于复发疟疾的根  相似文献   

16.
抗疟药主要指喹啉类化合物和吖啶化合物,前者如羟氯喹、氯喹、奎宁、阿莫地喹、喷他喹、喹啉衍生物(4-氨喹啉衍生物、8-氨喹啉衍生物),后者如米帕林.抗疟药最初用来治疗疟疾,20世纪50年代,抗疟药被誉为免疫调节剂,广泛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目前氯喹或羟氯喹已作为SLE的基础用药.随着药物作用机制进一步发掘,其临床适应证也更加广泛,有学者调侃道“应该在SLE患者喝的水中加入羟氯喹”[1].  相似文献   

17.
<正> 寄生虫病是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疾病,特别在农村,其感染与发病率均较高,值得重视。近十多年来抗虫药物的研究已有较大进展,新发现不少抗虫谱广、疗效高、耐受性好、疗程短、使用方便的抗虫新药,为某些寄生虫病的治疗提供了锐利武器。毒副反应较大的老的抗虫药物已多被淘汰,不少寄生虫病的治疗已为新药所取代。本文复习有关资料,拟就我国常见寄生虫病若干抗虫新药的临床应用,作一简要综述。原虫病一、疟疾:目前,间日疟、三日疟和卵园疟原虫尚无对4-氨基喹啉类药物产生抗药性的报道。故对间日疟和三日疟仍以采用氯喹与伯氨喹啉为首选,前者杀灭红细胞内裂殖体,控制急性发作;后者杀灭肝脏内组织型裂殖体与血中配子体,防止复发与传播。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观察氨酚羟考酮和曲马多用于中、重度偏头痛及紧张性头痛的疗效。方法:52例偏头痛及紧张性头痛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氨酚羟考酮组(n=25)和曲马多组(n=27)。分别服用氨酚羟考酮胶囊及盐酸曲马多片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数字评分量表(numericratingscales,NRS)评分变化、镇痛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服氨酚羟考酮的偏头痛患者(第1组)治疗前后NRS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服曲马多的偏头痛患者(第2组)、服氨酚羟考酮(第3组)和曲马多(第4组)的紧张性头痛患者治疗前NRS值分别为7.48±1.75,6.03±2.47和6.96±2.39,治疗后为3.58±3.26,1.25±1.53和2.32±2.30,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第2,3组的NRS值明显低于第1组(第1,2组间比较:t=2.369,P=0.029;第1,3组间比较:t=6.012,P=0.000)。第3组有效率(58%)明显高于第1组(13%)(P=0.020)。各组间副作用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氨酚羟考酮用于紧张性头痛的疗效较好,曲马多可用于偏头痛和紧张性头痛,其他药物治疗无效时可考虑选择这两种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恶性疟疾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其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在西非维和任务区2004年4月—2004年12月间收治恶性疟疾87例的临床资料,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联合组46例,肌注蒿甲醚80mg,qd×7d,首剂加倍,加服伯氨喹22.5mg,qd×8d;对照组41例,单用肌注蒿甲醚治疗,所用剂量和疗程同联合组。观察和记录各例的临床症状和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畏寒,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疲乏。联合组和对照组病例的临床治愈率为100%和95.1%;平均退热时间为(43.7±10.3)h和(45.6±14.7)h;平均疟原虫转阴时间为(29.3±8.9)h和(31.6±9.7)h;复燃率为6.5%和29.3%。结论:早期诊断,及时、合理的处理是治疗恶性疟疾的关键。蒿甲醚对恶性疟疾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小。联合治疗组复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0.
伯氨喹啉和氯喹或乙胺嘧啶合用,是抗疟措施中消灭传染源的有效疗法,但多有相当严重的副作用,影响全程足量正规服药。因此,观察并掌握药物副作用的某些规律性,减少副作用发生,提高防治质量,就成为抗疟工作亟待解决的一个课题。1965年8月,鉴于当时河南各地疟疾病人服药后紫绀发生率高达2.1~40.3%,而又未见与此有关的血液学研究报道,作者即对河南人群有否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氧酶(G—6—PD)缺乏及其分布情况作了一些研究,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