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荨麻疹治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方同 《山东中医杂志》2002,21(12):718-718
女 ,5 6岁 ,2 0 0 0年 3月就诊。面部、眼睑及口唇热红肿 ,并伴全身泛发性的大小不等的红色风团块。自觉剧烈瘙痒 ,抓挠风团增大甚则融合成片。西医诊断 :急性荨麻疹。察其舌红 ,苔薄黄 ,脉弦滑。中医辨证 ,证属风热夹湿 ,邪客肌表搏于血分所致。治宜清解和络、凉血祛风。处方 :赤芍 1 5 g,牡丹皮1 0 g,僵蚕 3g,蝉蜕 6g,金银花 1 5 g,连翘 9g,紫草1 2 g,紫花地丁 1 2 g,忍冬藤 1 5 g,荆芥 6g,防风 6g,浮萍 6g,地肤子 1 0 g,白鲜皮 1 0 g。水煎服 ,日 1剂。用药 6剂后痊愈。按 :荨麻疹 ,中医谓之“瘾疹”。最早见于《素问·四时刺逆丛论》:…  相似文献   

2.
1 偏头痛患者 ,女 ,4 2岁 ,1998年 10月就诊。患者右侧头痛 ,痛以额颞部为甚 ,伴有头晕耳鸣、心烦易怒、口苦咽干、恶心欲吐 ,舌红 ,苔腻微黄 ,脉弦滑。证属胆郁痰扰 ,治宜清胆涤痰。处方 :黄连 12 g、半夏 10 g、竹茹10 g、陈皮 10 g、茯苓 12 g、甘草 6 g、龙胆草 6 g、白蒺藜10 g、枳实 10 g。服药 8剂 ,头痛减轻 ,继服 6剂 ,已告痊愈。2 美尼尔氏综合征患者 ,女 ,30岁 ,1999年 8月就诊。患美尼尔氏综合征 2年 ,此次因劳累复发 ,发作时剧烈旋转 ,视物旋转 ,伴恶心、耳鸣、胸脘痞满、心悸、舌红 ,苔黄腻 ,脉弦。证属肝胆气郁 ,痰热上扰…  相似文献   

3.
六味地黄丸是钱乙从《金匮要略》肾气丸减桂附而成 ,原为主治小儿“五迟”证。笔者在临床中将其应用于治疗肾阴虚不孕证 ,每获良效。现举例如下。案 1 姜某 ,女 ,2 5岁 ,1 995年元月 1 3日初诊。患者去年 7月于孕 48天自然流产 ,无外伤及服药史。现已 5月仍未怀孕且每月行经量多 ,色鲜红有血块 ,伴心烦失眠 ,五心烦热 ,舌红少苔 ,脉细数 ,患者平素喜食辛辣之物。证属肾阴虚 ,下焦热甚。治则滋阴补肾 ,清热。方药 :生地 1 5 g,山药 1 0 g,山茱萸 1 2 g,泽泻 1 0 g,茯苓 1 0 g,丹皮 1 2 g,黄连1 0 g,牛膝 1 0 g,黄柏 1 0 g。 6剂 ,水煎服 ,每…  相似文献   

4.
乌梅丸是临床常用的著名方剂,笔者用之治疗2例经辨证为寒热错杂型腹泻患者,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肠易激综合征某男,45岁,农民。反复腹痛、腹泻2 a余,大便每日3~5次,为黏液状稀便,便后腹痛缓解,经西医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平时常服诺氟沙星、泻痢停等药,效果不佳。患者精神倦怠,形体消瘦,心中烦热,常自汗出,脘腹胀痛,腹鸣漉漉,常自揉腹,矢气痛缓。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数。证属上热下寒,寒热错杂,治以温寒清热,拟方乌梅丸加减:乌梅15 g,细辛3 g,川椒6 g,黄柏6 g,黄连6 g,制附片10 g,干姜6 g,当归10 g,肉桂6 g,党参15 g,黄芪15 g,白术15 g,…  相似文献   

5.
1 急性支气管炎陈某 ,男 ,5 4岁 ,1 995年 1 1月 2 1日初诊。患者平素体健 ,1 0日前因不慎触冒风寒 ,咳嗽咯痰 ,曾服中西药物 (不详 )治疗 ,但疗效欠佳。来诊时体温 38.2℃ ,咳嗽喉痒 ,咯白色粘痰 ,伴寒热身痛 ,汗出 ,舌红、苔白兼黄 ,脉浮细数。血化验 :WBC6.5× 1 0 9/L,中性 0 .70 ,淋巴 0 .2 5。两肺可闻及干性罗音。西医诊为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为咳嗽 ,证属风寒束于肺卫、内蕴痰热。治以解肌疏散风寒 ,清热化痰止咳。处方 :桂枝 1 2 g,白芍 1 2 g,炙甘草 6g,杏仁 1 0 g,厚朴1 2 g,黄芩 1 0 g,蒲公英 1 5 g,海浮石 1 5 g,桔梗 6g,…  相似文献   

6.
高宏 《山东中医杂志》2001,20(4):250-250
三仁汤为治疗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邪在气分之证 ,笔者运用此方治疗因湿热中阻所致诸疾 ,疗效尚佳 ,此举一二。1 便秘女 ,2 6岁。便秘反复发作 6年 ,曾服泻下、润肠剂 ,停药则发 ,遂来就诊。症见“大便 4~ 6日一行 ,艰涩难下 ,口中粘腻 ,食之无味 ,身困乏力 ,胸脘满闷 ,舌质淡红 ,苔腻微黄 ,脉濡细 ,证属湿热中阻 ,以三仁汤化裁治疗。处方 :杏仁、白豆蔻各 1 0 g,薏苡仁2 0 g,砂仁 3g,半夏、厚朴、木通、苍术、滑石各 1 0 g,枳壳 1 5g,甘草 3g。水煎服 ,日 1剂。随证加减 ,服药 1 8剂 ,诸症皆消 ,随访年余 ,未发。按 :患者因湿热中阻 ,脾失…  相似文献   

7.
笔者家父贺耀庭八十三岁 ,行医已六十余年 ,学验颇丰 ,见解独到 ,方法效验 ,常获显效。现将治疗顽固性血尿经验述之于下。1 清热解毒通淋止血法主治 :实邪热盛伤络证。常用于急性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结石之血尿症 ,症见 :发热恶寒、尿频急热痛、腰痛少腹不适、心中烦热、尿赤红、镜下红细胞满视野 ,舌红苔黄腻 ,脉见弦、洪、数。1 .1 方药双花 30 g、公英 30 g、栀子 1 0 g、大黄 5 g、滑石 1 5 g、瞿麦 1 0 g、茜草 1 0 g、内金 1 5 g、车前草 2 0 g、白茅根 2 0 g、琥珀粉 (单冲 ) 5 g,三七粉7.5 g(单冲 )。水煎…  相似文献   

8.
朱丽霞 《河北中医》2004,26(3):195-195
例 1 尤某 ,女 ,1 6岁 ,学生。 2 0 0 3- 0 5 - 31初诊。昨日因脸上涂抹养蜂场自配的蜂胶及芦荟汁后 ,面部红肿瘙痒 ,双上肢布满红色块疹 ,前后胸及双大腿内侧皮疹成片 ,奇痒难忍 ,无渗出 ,二便调。舌红 ,苔薄白 ,脉稍数。皮疹色红属热 ,痒属风。此属风热之邪伤及肌肤营血。拟清热祛风养血之法。药用 :当归 1 0g ,川芎 1 0g ,生地黄 2 0g,赤芍药、白芍药各 1 2g ,麦门冬 1 0g ,玄参 1 0g ,防风 1 0g ,牡丹皮 1 0g ,刺蒺藜 1 0g ,牛蒡子 1 0g ,白僵蚕 1 0g。 7剂。水煎服 ,日 1剂。 2 0 0 3- 0 6 - 0 7复诊 ,面部红肿消失 ,已开始退皮 ,但前…  相似文献   

9.
现将施奠邦老中医治验 3则介绍如下 ,供同道参考。1 慢性萎缩性胃炎余某 ,男 ,3 6岁 ,农民 ,2 0 0 0年 1 1月 3日诊。胃痛 1年余 ,经服中西药不效 ,到某医院做钡餐示 :慢性萎缩性胃炎。证见 :胃脘部隐隐作痛 ,知饥不食 ,伴烧心感 ,口渴不欲饮 ,大便干结 ,舌红少津 ,脉细数 ,中医辨证属胃阴不足 ,以甘寒生津 ,酸甘化阴为法 ,处方 :沙参 1 0 g、麦冬 1 0 g、太子参 1 3 g、玉竹 1 0 g、生地 1 0 g、石斛 1 0 g、黄连 5 g、川楝子 1 0 g、乌梅 1 5 g、甘草 6 g、煅瓦楞子 1 5 g、白芍 1 0 g,水煎服 ,每日 1剂 ,分 2次服。服 5剂后 ,诸症好转 ,…  相似文献   

10.
《新中医》1983,(12)
伤寒部分第五节太阳变证(续)(2)小结胸证:即小陷胸汤证。其病机为邪热与痰相搏结,又称痰热结胸。其性质属热属实。主要表现为心下硬满,按之疼痛,脉浮滑。由于邪浅热轻,故其证仅心下硬满,按之疼痛,不按则不痛,其脉浮滑为痰热之候。本证与大结胸证虽然性质相同,但有轻重之别,大结胸病位范围可较大;小结胸病局限于心下。大结胸硬满疼痛拒按;小结胸硬满按之则疼。  相似文献   

11.
霍丽东 《陕西中医》1995,16(9):415-415
<正> 1 胆心综合征 薛某,男,72岁。1993年6月18日入院因胸满憋闷,胸肋疼痛彻背,短气咳唾,烦躁,辗转不宁,干呕不能饮食,手足青至节,舌暗红、边有瘀斑、苔白厚腻,脉沉迟。急查心电图示:急性下壁心梗。B超示:胆道蛔虫伴慢性胆囊炎。证属胸阳不振,湿滞中焦,瘀阻络脉。治宜辛温通阳,活血化瘀,理气宽胸之瓜蒌薤白半夏汤合冠Ⅱ号方加减:括蒌20g,厚朴、丹参、枳实各18g,桂枝、檀香各6g,半夏、郁金、乌梅各10g,急水煎,日2剂频饮。翌日,胸肋疼痛基本缓解,唯胸胁满闷不饮纳食,继上方加焦生山植各10g,再进15剂,痛闷瘥,进食正常,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2.
耿秀兰  王晨 《河南中医》2003,23(5):12-12
甘麦大枣汤为治疗脏躁之良方 ,笔者在临床用于治疗小儿盗汗 ,确收到满意效果 ,现总结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2 0例中 ,男 1 5例 ,女 5例 ;年龄最大 5岁 ,最小 1 3月 ;病程最长 2a,最短 6月。辨为胃阴不足者 6例 ,阴虚营热者 2例 ,血虚者 2例 ,脾胃虚弱者 7例 ,暑伤元气者 3例。2 治疗方法调摄小儿机体 ,以甘麦大枣汤养心益脾为主。药用 :炙甘草 6 g ,浮小麦30 g ,大枣 5枚。加减 :若胃阴不足 ,口干 ,喜饮 ,食少 ,舌红、苔少或花剥苔 ,脉细数者 ,加石斛、玉竹、沙参、麦冬、乌梅、谷芽等 ,方中乌梅合大枣为乌梅百枣丸 ,有酸甘化阴的作用 ;阴…  相似文献   

13.
郭民权 《中医研究》2003,16(6):58-59
脱肛多见于中气下陷 ,然亦有属于实热证者 ,采用泻火解毒、清热凉血法治疗脱肛而获效 ,今举例如后 :陈某 ,男 ,6 12 岁 ,1999年 6月 15日初诊 :脱肛已有 1月余 ,大便秘结 ,解大便时直肠脱出 ,须用手按之才能收回 ,食少 ,大便两日一解。诊见 :肛头脱出 2cm ,红肿热痛 ,有血渗出 ,面未口渴 ,小便黄赤 ,唇红 ,舌红苔黄 ,脉数。证属实热 (大肠实热 ) ,治宜泻火解毒 ,清热凉血 ,兼以疏导 ,拟方 :黄连 5g、黄柏 3g、黄芩 3g、栀子 5g ,大黄 (后下 ) 3g、银花 9g、生地 6g、槐花 6g、乌梅 3g、赤芍 6g、五倍子 2g、建曲 9g、焦山楂 10g。服上方 1剂…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 ,笔者在皮肤科临证中 ,运用“变法”治愈多例患者 ,兹举隅如下。1 丹毒发热便结案戴某 ,男 ,3 7岁。因面部丹毒经用青霉素治疗2天 ,病未有明显好转。查 :患者左侧面部可见大片红斑 ,微肿 ,表面灼热 ,触痛明显 ,伴发热恶寒 ,全身痛楚 ,大便秘结 ,小便黄赤 ,舌红苔黄 ,脉弦数。诊断 :丹毒。证属火毒炽盛 ,阴明腑实。法当釜底抽薪 ,解毒泻火。方选凉膈散合黄连解毒汤加减。生大黄 (后下 ) 1 0 g,芒硝 (冲 ) 6g,黄连 6g,黄芩 1 0 g,山栀子 1 0 g,金银花 1 0 g,连翘 1 0 g,白茅根 1 0 g,生地 1 0 g,丹皮 1 0 g,甘草 6g。 3剂后热退便解 ,…  相似文献   

15.
活血止血法治疗单纯性血尿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某,男,38岁,2 0 0 3年5月2 0日来诊。病人4天前突然发生肉眼血尿,伴有腰酸乏力。尿常规化验显示∶蛋白(±) ,BLD( ) ,红细胞满视野。患者无浮肿,血压1 1 0 /70 mm Hg,舌质暗,苔白腻,脉沉细无力。证属气虚下陷,气虚血瘀,瘀阻下焦,久病伤肾。治以活血止血,补气升提法。药用三七1 5 g、琥珀5 g(冲服)、白茅根5 0 g、黄芪30 g、白术1 5 g、龙骨2 0 g、海螵蛸30 g、党参1 5 g、升麻1 5 g、川续断1 5 g、桑寄生1 5 g、大小蓟各2 5 g、茜草1 5 g、棕榈炭1 5 g、血余炭1 5 g、乌梅炭1 5 g,水煎服。服上方5剂,肉眼血尿消失,尿常规化验有红细胞8…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28岁,工人。1989年6月8日初诊。妊娠4个月。自妊娠2个月开始低烧,体温37.2℃~37.6℃。曾查胸大片、心电图、血尿常规均正常。经服用抗菌素及感冒药仍低烧不退。近日来神疲乏力,心悸,坐卧不宁,胸脘满闷,虚烦不眠,恶心欲吐,舌红苔薄黄,脉滑数。检查:腹部平软,肝脾未触及,宫底于脐躯之间触及,多普勒闻及胎心高168次/分,根据脉证中医诊断:妊娠子烦。证属肝胃不和,痰热内扰。方拟温胆汤加入清热安胎之品:半夏10g,枳翘6g,陈皮1g,云苓10g,竹茹10g,芥穗6g,夏枯草10g,银柴胡6g,生姜3g,大枣5枚,甘草6g,太子参10g。水煎取汁200ml,早晚各一剂。  相似文献   

17.
治验两则     
<正> 1 风湿热在阳明证 王某,男,60岁。1971年2月因外感发热身痛、口干咳嗽,自服安乃近等药治疗5~6天,无效,上述症状加重,大便10余天未解,渐至饮食不进,继而昏迷不醒。去医院输液并用抗生素治疗数日,罔效。家人皆以为不治,抬回家中以备后事,偶然的机会延余诊治。诊见患者昏迷不醒,面色黄中带红,皮肤微皱炙手,口唇干燥起皮,下唇有轻度糜烂,舌红苔黄,六脉浮弦而数。查体温38.7℃,呼吸尚匀。证属风湿,邪在阳明,热迫心君。拟用白虎汤合银翘散加减治之。处方:金银花15g,薄荷10g,荆芥10g,菊花10g,连翘10g,生石膏15g(先煎),知母10g,犀角  相似文献   

18.
川芎治血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宴医 《浙江中医杂志》2001,36(11):486-486
曾治某女 ,38岁 ,工人。 1 999年 6月 2 5日初诊。月前因进食河鱼 ,出现腹痛腹泻 ,血痢 ,经多方医治无效。今诊见头痛 ,胸胁胀痛 ,腹痛 ,里急后重 ,下痢赤白。舌苔黄腻、质红 ,脉弦。诊断为血痢。证属湿毒蕴结 ,气血不调。治当化湿祛毒 ,调气和血。思《本草纲目》有云“芎 ,血中气药也 ,燥湿 ,止泻痢 ,行气开郁。”按芎为川芎原名 ,遂以川芎为主处方 :川芎2 0 g,神曲 6 g,麦芽、白术各 1 2 g。水煎 2次 ,分早晚服。药进 3剂 ,血痢减轻 ,再进 3剂 ,诸症悉除。按 :血痢多由湿食郁积不化 ,热伤血络 ,气血失调所致。笔者遵古训 ,用川芎理气…  相似文献   

19.
重用白花蛇舌草治疗咽部脓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花蛇舌草味甘淡 ,性微寒 ,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尿除湿之功效。笔者在临证中重用白花蛇舌草治疗顽固性咽部脓肿 ,取得显著疗效 ,现介绍如下。典型病例傅某 ,男性 ,45岁 ,2 0 0 0年 3月 2 3日初诊。患者咽部脓肿 1年余 ,多方治疗效果不佳。诊见咽后壁、扁桃体窝大量黄色脓性分泌物 ,大便不爽 ,小便黄 ,舌红苔黄腻 ,脉濡数。证属热毒炽盛 ,间挟湿热 ,久蕴成脓 ,治以清热泻火利湿 ,药用生石膏 (先煎 ) 3 0 g,知母 1 0 g,栀子 1 0 g,藿香 1 5 g,佩兰1 5 g,大黄 5 g,黄连 6g,黄芩 1 0 g,苡仁 1 5 g,泽泻 1 0 g,甘草1 0 g。每日 1剂水煎服…  相似文献   

20.
经方治验4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乌梅丸(汤)治久痢李某,男,36岁,1994年9月8日初诊。4个月前因饮食不节,复伤于风寒,而致下痢,日4次~6次,伴红白粘液,里急后重,少腹隐痛,曾取西药疗效欠佳。刻诊:上述症状仍在,舌红少律,首薄黄,脉细数。大便常规:白细胞2个,脓细胞3个,红细胞1个。西医诊为慢性菌痢。中医辨属痢疾(寒热错杂型)。治宜寒热平调,益气止痢。方药:乌梅159,党参109,附子109,黄连IOg,黄柏109,细辛4g,黄茂129,升麻6g,川椒6g。3剂,日1剂,水煎服。二诊:下痢次数减少,日2次~3次,腹痛、里急后重明显减轻。药中病机,守方续服4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