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HIV药物临床耐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开展以来,控制了艾滋病病毒/艾滋病(HIV/AIDS)及相关疾病的进程,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然而由于HIV有高度的遗传变异性,同时在药物选择压力的作用下,HIV可逐渐对一种或几种药物产生耐药。随着HAART时间的延长及治疗人数的增多,HAART在目前及今后的治疗中面临HIV耐药的考验。对HIV临床耐药进行总结分析,有利于合理开展HAART治疗并减少耐药病毒株的出现及传播。  相似文献   

2.
HIV耐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艾滋病病毒(HIV)耐药导致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失败的问题,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主要是由于病毒的逆转录酶和蛋白酶的基因突变降低了HIV对药物的敏感性。在耐药突变的逐渐累积以及药物选择压力的双重作用下,HIV最终可以发展为对同一类别中不同药物,甚至不同类别药物的交叉耐药。对HIV耐药机制的阐明以及耐药检测方法的改进,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减少耐药发生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综述了近年有关HIV耐药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耐药检测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以期为合理用药控制HIV复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艾滋病病毒(HIV)进入抑制剂,是继抑制HIV复制药物,如逆转录酶抑制剂和蛋白酶抑制剂之后的新一类抗HIV药物,主要作用在HIV进入细胞环节,是抗HIV新药研究中最活跃的领域.HIV进入细胞需经过多个步骤,因此各类进入抑制剂的作用靶点各不相同.由于HIV的高度变异性,如同可产生对抗其他类抗病毒药物一样,HIV亦可产生针对各类进入抑制剂的耐药毒株.鉴于HIV进入抑制剂除T-20和Maraviroc外,多处于临床前研究,缺乏临床阶段的数据.该文将主要对各类HIV进入抑制剂的作用靶点,以及进入抑制剂耐药毒株产生的可能原因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孕妇抗病毒药物耐药水平。方法检索3个数据库(万方、CNKI、Pubmed)并提取HIV感染孕妇耐药原始数据,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选择模型对原始数据进行合并分析,应用R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次共纳入32篇文献研究。HIV感染孕妇抗病毒药物总耐药率为9.01%[95%可信区间(CI):6.51%~12.34%]。亚组分析,各耐药率存在地区及耐药类型差异,HIV感染孕妇传播性耐药率为7.47%(95%CI:5.24%~10.06%),获得性耐药性为22.75%(95%CI:15.36%~31.11%)。结论 HIV感染孕妇耐药率较高,应加强妊娠群体耐药监测和耐药基因个体检测,以便为孕妇提供个性化治疗方案,最大限度地发挥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艾滋病病毒(HIV)整合酶是病毒复制所必需的基本酶之一。它能够催化病毒复制周期中的整合过程,将病毒的cDNA整合入宿主基因组中。以雷替格韦(Raltegravir,RAL)为代表的整合酶抑制剂,是新一代治疗艾滋病的药物。随着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耐药问题。文章综述了目前HIV整合酶抑制剂在临床上的应用以及耐药情况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6.
艾滋病病毒(HIV)耐药是目前艾滋病防治的主要障碍之一,随着药物的更新换代和治疗方案的改进,全球耐药毒株发生和流行的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高收入国家和中低收入国家有较大的差异。本文介绍了目前全球获得性耐药和治疗前耐药流行的状况,分析了药物及治疗方案改进对耐药的影响,提出了预防和控制耐药的主要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7.
人免疫缺陷病毒(HIV)耐药,是影响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随着抗病毒治疗的发展及新型靶点抗病毒药物的临床应用,已确定了200多个各种类型HIV耐药相关的基因突变,它们对于耐药及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该文对HIV的耐药基因突变,及其对耐药的作用和对复制适应性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今后耐药性研究应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随着艾滋病(AIDS)抗病毒治疗的推广,艾滋病死亡人数大幅度减少。然而抗病毒药物的压力促使病毒基因发生耐药性的突变,艾滋病病毒(HIV)耐药的检测已经成为HIV预防和治疗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用于基因型耐药检测的样本类型主要包括液体样本和滤纸片载体样本。液体样本包括全血、血浆、血清,滤纸片载体样本包括干血斑(DBS)、干浆斑(DPS)、干血清斑(DSS)。文章通过对以上样本类型用于检测的特点进行总结,比较它们之间的优缺点,综述各样本类型的使用范围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深圳市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结核分枝杆菌(MTB)对抗痨药物的耐药性,为HIV/MTB双重感染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HIV/MTB双重感染患者40例和118例单纯结核病患者的菌株材料,进行菌种分离鉴定,并行抗异烟肼(INH)、利福平(RFP)、链霉素(SM)、乙胺丁醇(EMB)、氧氟沙星(OFL)、卡那霉素(KAN)的耐药性检测。结果在抗结核药物中,HIV/MTB组初始耐药率最高的药物是INH(37.5%,15/40),而单纯结核组最高的是SM(10.2%,12/118)。在一线抗结核药物中,HIV/MTB组总初始耐药率为47.5%(19/40),明显高于单纯结核组(12.7%,15/118)。HIV/MTB组INH初始耐药率为37.5%(15/40),SM初始耐药率为27.5%(11/40),初始耐多药率为12.5%(5/40),分别与单纯结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二线抗结核药物中,两组初始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圳市HIV感染者结核分枝杆菌的一线抗结核药物总初始耐药率、耐INH、耐SM、初始耐多药率高,提示临床医师应重视收集HIV感染者和当地耐结核药物资料,关注结核初始耐药问题,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至2015年止,全球约有1 700万HIV/AIDS病例得到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使HIV-1死亡率和发病率迅速下降。随着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向所有感染HIV者全面推进,HIV耐药突变问题对长期治疗也构成了威胁,并对全球2030年消除艾滋病这一重要公共卫生战略产生了负面影响。本综述试图从不同的经济和地理环境出发,从个体和群体水平上阐述了常用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遗传屏障、交互耐药程度、耐药突变的流行病学和耐药管理;同时本文汇总了高、中低两类国家的可传播性耐药(TDR)和获得性耐药(ADR)的流行方式,分析了两类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HIV耐药突变问题,即治疗前耐药和暴露前预防性服药的耐药。此外,鉴于有效地对不同类国家的HIV病例的治疗和管理,分别分析了基因型耐药性检测和治疗实践方面的关联,这些内容对我国的艾滋病防治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河南地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合并结核病患者结核分枝杆菌初始耐药的情况。方法选取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HIV感染合并初治结核病患者80例和非HIV感染初治结核病患者163例,结核病患者的分枝杆菌培养菌型鉴定结果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并进行药敏试验和试验结果分析。结果对一线抗结核药物初始耐药率,HIV感染合并结核病组患者异烟肼和利福平各占21.3%(17/80),非HIV感染结核病组患者链霉素占11.7%(19/163)。对一线抗结核药物总的初始耐药率分别为25.0%(20/80)和17.2%(28/1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始耐多药发生率,HIV感染合并结核病组为18.8%(15/80),非HIV感染结核病组为6.7%(11/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HIV感染合并结核病组有1例广泛耐药患者占1.3%(1/80)。对二线抗结核药物总的初始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河南地区HIV感染合并结核病患者初始耐药中耐异烟肼、利福平比例最高,耐多药发生率比非HIV感染结核病组患者高;并出现了广泛耐药结核病患者。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预防艾滋病病毒(HIV)母婴传播(PMTCT)措施,极大降低了HIV母婴传播率,提高了HIV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婴幼儿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但随着一系列扩大治疗措施的实施,HIV感染人群长时间、高强度的药物暴露加剧了HIV耐药状况。HIV耐药性削弱了抗病毒药物的活性,降低了抗病毒治疗的效果,给PMTCT工作带来困难和挑战。本文综述了HIV感染孕产妇耐药性的流行状况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为我国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艾滋病病毒(HIV)整个生命周期中,整合酶是病毒复制整合到宿主细胞脱氧核糖核酸(DNA)过程中十分重要的酶。它可以催化病毒的互补DNA整合进入宿主基因组中。由于整合酶抑制剂的高耐药屏障和低毒性,因此以雷替格韦(RAL)为代表的整合酶抑制剂在治疗HIV中十分具有前景。与其他抗HIV药物类似,整合酶抑制剂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耐药的情况。本综述主要总结目前关于整合酶抑制剂耐药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国产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吸毒成瘾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HIV/AIDS)的疗效及对治疗时机的探讨. 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调查随访2004~2007年在北京佑安医院确诊并经抗病毒治疗的吸毒成瘾HIV/AIDS患者114例,按照疾病进展将随访对象分成艾滋病组( AIDS)和HIV感染组(free of AIDS) ,所有患者均用3种抗病毒药物(奈韦拉平 司他夫定 拉米夫定)治疗,疗程48周.常规方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CD4 T淋巴细胞数,核酸序列扩增技术(NASBA)测定病毒载量. 结果 114例吸毒成瘾HIV/AIDS患者CD4细胞数平均增加(182.39±90.70)个/mm3;其中35例吸毒成瘾HIV/AIDS患者中85.71%病毒载量下降至50 copies/ml以下, 下降2.5个Log数;艾滋病组与HIV感染组治疗后3、6、9和12个月CD4 T淋巴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HIV感染组病毒载量下降趋势较艾滋病组明显,但治疗12个月后 HIV感染组病毒载量较艾滋病组有反弹现象. 结论 吸毒成瘾HIV/AIDS患者选用国产艾滋病抗病毒药物奈韦拉平 司他夫定 拉米夫定治疗取得良好效果,并且对艾滋病患者的疗效好于HIV感染者.  相似文献   

15.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新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效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能够阻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复制,恢复艾滋病(AIDS)病人的免疫功能,是目前治疗艾滋病的唯一有效手段.近年来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新药研究取得较大进展,有多种新的抗HIV药物为艾滋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选择,其中既有针对逆转录酶和蛋白酶的新型抑制剂,也包括对整合酶、辅助受体等新靶点的药物.该文针对新近获准应用于临床和有望进入临床的新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北京地区未经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HIV-1毒株耐药基因的变异情况,用于指导临床用药。方法以2014年4-7月北京地区601例未经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为对象。采集病人的静脉血,提取血浆病毒核糖核酸(RNA),用反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病毒pol基因,并进行序列测定和亚型分析。在Stanford University HIV耐药数据库查询,分析是否存在基因型耐药以及耐药种类。结果 601例未经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HIV/AIDS病人中,扩增成功的458例,其中男性434例(94.8%),女性24例(5.2%);平均年龄33岁(17~77岁)。主要感染亚型依次为CRF01_AE(211例,46.1%)、CRF07_BC(126例,27.5%)、B亚型(106例,23.1%)和C亚型(15例,3.3%)。在扩增成功的病人中,7.4%(34/458)的病人存在原发耐药基因变异,其中7例病人对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耐药,16例病人对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s)耐药,8例对蛋白酶抑制剂(PIs)耐药,3例病人同时对NRTIs和NNRTIs耐药。结论北京地区未经治疗的HIV/AIDS病人中,有部分病人存在原发耐药基因变异,极少数病人同时存在对两种主要治疗药物耐药,因此治疗前需要根据耐药检测结果制定用药方案,有助于提高治疗有效率,避免治疗失败。  相似文献   

17.
1型艾滋病病毒(HIV-1)感染者抗病毒治疗(ART)中,包含两种药物类别的三联疗法同时作用于多个靶点,耐药屏障高,可持久抑制病毒,因此一直是HIV感染的标准治疗策略。评估开发新的两联方案已经成为近年来抗HIV治疗方案优化的研究方向之一。这一治疗思路与标准三联疗法相比,疗效持久性、诱发耐药风险及适用范围如何,是艾滋病抗病毒治疗领域关心的问题。本文对两联治疗方案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并通过与三联方案的比较,阐述三联疗法在当前抗HIV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HIV新近感染者耐药的现状与耐药的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给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带来了福音;但耐药毒株的出现很容易导致临床治疗失败。耐药毒株的传播又会引起HIV新近感染者中耐药的发生,在新近感染者中进行耐药检测并了解耐药的现状是十分必要的,能为将来的抗病毒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男男性行为人群(MSM)的艾滋病病毒(HIV)传播耐药流行状况。方法收集536例新诊断的HIV感染者基线耐药检测数据,包括266例急性或早期感染者和270例慢性感染者。比较两组患者在病毒亚型和主要传播耐药突变模式,以及对目前我国一线、二线抗病毒治疗药物的预测敏感性差异。结果 536名感染者中,CRF01_AE亚型占52.1%,B亚型占24.8%,CRF07_BC/CRF08_BC占21.6%,另外有1.3%的患者属于独特的重组形式。7.8%的患者带有一种以上的传播耐药突变,其中,蛋白酶抑制剂(PI)类药物相关的耐药突变流行率为6.2%,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类药物相关的耐药突变流行率为0.9%,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类药物相关的耐药突变流行率为1.7%。仅1例患者(0.2%)被预测对NRTI类药物中的阿巴卡韦(ABC)显著耐药,PI类药物的显著耐药率为0,依非韦伦(EFV)和奈韦拉平(NVP)的显著耐药率为1.3%。急性或近期感染者与慢性感染者相比,在传播耐药流行率、耐药突变模式及预测的药物敏感性上都没有显著差异。结论中国MSM的HIV感染者总体传播耐药率较低,但是PI类药物相关的耐药突变流行率相对较高,值得临床医生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20.
正目前,抗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e deficiency virus,HIV)的药物主要为反转录酶抑制剂(包括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和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及蛋白酶抑制剂。但由于HIV极易发生突变而导致病毒耐药现象迅速出现[1],故药物研发领域仍需不断寻找新的抗HIV治疗靶位。HIV整合酶是除反转录酶和蛋白酶外,HIV复制周期中第三种不可缺少的酶,它催化病毒复制过程中的整合环节,将HIV反转录产物cDNA整合入宿主基因组中。抑制整合酶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