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与目的:鞍结节脑膜瘤手术是神经外科中有挑战性的难题。本研究探讨眶上匙孔入路在切除小型鞍结节脑膜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手术技巧及其适应证。方法:回顾分析瑞金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眶上匙孔入路治疗的21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患者出院时均恢复良好,肿瘤全切除20例(93.3%),术后视力改善者19例(86.7%),没有与手术入路相关的严重术后并发症。结论:对于有经验的神经外科医生来说,大多数小于3cm的鞍结节脑膜瘤可以通过眶上匙孔入路切除;尽管开颅骨孔小,但可提供足够的空间进行颅内操作切除肿瘤,并保护脑和其他重要结构;手术全切除率高,并发症少,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150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按不同手术入路分为治疗组(采用经纵裂入路显微切除术治疗)和对照组(采用额下入路显微切除术治疗),每组75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切除总有效率、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切除有效率为92.0%,对照组为8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GC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GCS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更加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0.0%(P<0.05)。结论经纵裂入路显微切除术在治疗鞍结节脑膜瘤疾病临床上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对患者带来的损伤和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3.
影响鞍结节脑膜瘤手术治疗后视力改善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鹏  佘春华  李文良 《中国肿瘤临床》2008,35(19):1100-1103
目的:鞍结节脑膜瘤常会因为压迫视神经导致视力丧失,手术治疗最重要目的是为了改善视力.视力恢复的程度也是衡量手术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本文重点分析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影响视力功能改善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近10年来手术治疗的51例鞍结节脑膜瘤病例,这些患者均接受经翼点入路或经额下入路手术治疗。其中41例(80.4%)患者就诊时有视力障碍症状,男17例,女24例,平均42.4岁。症状中位持续时间为11个月。单眼视力障碍25例,双眼视力障碍16例,2例只有视野的缩小。通过MRI测量肿瘤的直径为0.6~5.4cm.无和轻度瘤周水肿26例,严重瘤周水肿15例。结果:手术全切率为80.4%。术前有视力障碍的术后30例(73.2%)改善,2例(4.9%)加重,9例(22%)无变化。术后其他并发症包括:尿崩症8例(均为术后一过性,术后1周内缓解)。垂体功能低下2例,癫痫2例,下丘脑功能障碍1例,颅内感染1例。随访6~60个月。结论:标准的显微外科开颅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暴露充分,肿瘤全切率高且并发症少。分析发现以下因素不利于术后视力功能的改善:患者年龄大于60岁;视神经功能障碍超过1年;视神经功能障碍严重;瘤周水肿明显;肿瘤与脑组织间缺少明确的蛛网膜层面;肿瘤未能全切。  相似文献   

4.
金晓  王天华 《实用肿瘤杂志》1998,13(1):35-36,42
报告显微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25例,其中镜下全切肿瘤17例,近全切5例,大部切除3例,无手术死亡,疗效满意。重点讨论了手术方法。认为在熟悉掌握鞍区显微解剖结构的基础上,采用显微手术的方法,利用鞍区各脑池间隙分块切除肿瘤,可有效地避免对下丘脑视神经,颈内动脉及穿动脉等重要结构的损伤,从而提高鞍结节脑膜瘤手术切除的彻底性,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赵锐  谭云  张鹏  刘明东 《癌症进展》2018,16(7):837-840
目的 探究显微外科手术应用于颅底巨大脑膜瘤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选取进行显微外科手术切除颅底巨大脑膜瘤的7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部位颅底巨大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结果,以及术后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颅底巨大脑膜瘤患者以头痛症状最为常见,占56.96%;其次为视力障碍,共有26例患者,占32.91%;精神症状较为少见,仅有4例患者伴有精神症状,占5.06%.对患者随访1年,发现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加重,发生率为32.91%;其次为脑脊液漏及颅内出血,分别发生6例及5例,分别占7.59%、6.33%.79例患者中19例为嗅沟脑膜瘤,占24.05%;15例为鞍区脑膜瘤,占18.99%;15例为蝶骨嵴脑膜瘤,占18.99%;6例为岩斜区脑膜瘤,占7.59%;24例为后颅窝脑膜瘤,占30.38%.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以嗅沟区颅底巨大脑膜瘤全切率最高,术后死亡率最低,复发率最低;而治疗效果以岩斜区颅底巨大脑膜瘤最差.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应用于颅底巨大脑膜瘤的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提高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效果,探讨手术方法和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利用显微技术对21例矢状窦旁脑膜瘤施行肿瘤全切,同时对受累的上矢状窦进行处理,收到满意效果.结果手术全切除肿瘤21例,其中Simpson Ⅰ级切除者16例(76.19%),Ⅱ级切除者5例(23.81%).术后随访1年~2年,无手术死亡.结论采用显微手术切除矢状窦旁脑膜瘤可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减少脑重要功能区的损伤,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显微外科技术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脑肿瘤     
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入路和技巧,前床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探讨,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诊断和治疗,巨大三叉神经鞘瘤的显微外科治疗,102例垂体泌乳素微腺瘤经蝶显微手术疗效效;垂体腺瘤卒中致肿物自行消退二例并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眶上锁孔入路、超声吸引器在鞍结节脑膜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和柳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5例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32例患者接受常规手术治疗为对照组,另33例患者接受眶上锁孔入路、超声吸引器治疗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肿瘤有效切除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GCS评分)、并发症及生活质量。 结果 观察组患者肿瘤有效切除率(9667%)高于对照组(7813%)(P<005)。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低于对照组(GCS评分1598±123比1259±122)(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06%)低于对照组(2188%)(P<005)。两组患者术前生活质量SF 36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均有升高,但观察组患者术后以上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眶上锁孔入路联合超声吸引器治疗鞍结节脑膜瘤疗效较佳,能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术后并发症少,神经损伤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显微外科与常规手术治疗功能区矢状窦镰旁脑膜瘤的疗效.方法 80例功能区矢状窦镰旁脑膜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手术)和观察组(显微外科手术),每组各40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肿瘤切除情况以及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术区出血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肿瘤全切率明显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治疗的有效率显著提高,P<0.05.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功能区矢状窦镰旁脑膜瘤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巨大鞍结节脑膜瘤手术治疗的入路选择及术中、术后注意要点.方法:对12例巨大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均采用显微手术下超声刀切除,其中8例恢复良好,2例死亡,2例植物生存.结论:巨大鞍结节脑膜瘤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采取大部分切除,必要时去骨瓣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