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根据不同肺癌肺切除术后肺功能改变的情况,了解肺癌肺切除术后肺功能的改变及处理。方法 用日本minato AS600型肺功能仪测定81例肺癌患者的术前、术后通气功能。结果 术前肺功能状态,肺癌肺切除术范围及肺潜在代偿能力对术后肺功能影响极大。结论 全面估计疾病对肺功能影响,了解对侧肺功能的情况及全身状况,娴熟细心的手术技巧,恰当的麻醉处理等等,可减少或避免术后严重肺功能不全的发生,改善术后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肺功能肺结核患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外科治疗的低肺功能肺结核患者3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中行全肺切除术10例,肺叶切除术17例,楔形切除术9例。手术无死亡,术后发生呼吸衰竭2例,经呼吸机辅助通气后治愈。结论术前肺功能测定不能全面准确的预测手术危险性,对低肺功能肺结核患者应结合其他情况综合考虑是否手术。  相似文献   

3.
肺功能及手术方式对肺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肺切除术后并发症与术前肺功能和手术方式的关系,为术前选择患者和手术方式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517例行肺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术后并发症与术前肺功能和手术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1.3%(110/517),术前肺功能越差、手术范围越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越高。结论术后并发症与术前肺功能和手术切除范围相关,术前全面了解患者手术耐受情况,谨慎选择术式,适当的锻炼可减少或避免术后严重肺功能不全的发生,改善术后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4.
79例肺癌术前肺功能与术后并发症的初步分析山西省人民医院呼吸科(030012)何晓蕴山西省人民医院肺功能室卢常芳太原市人民医院郝沛顺本文就79例肺癌患者行肺切除术前肺功能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做一初步分析。资料与结果79例肺癌患者中男性61例,女性18例,男:女约为3.41:1。年龄30~77岁,平均为57.8岁,其中行一侧肺切除术14例;双叶肺切除术10例,单叶肺切除术55例。术前均用日本株式会社福田产业公司的CSA—1600sD型肺功能检测仪进行肺功能的测定,按照MVV(最大通气量)%<80%和通气储量(87%为据,将患者区分为手术慎重组和手术可以组,所有资料的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计算出P值,手术可以组与手术慎重组相比MVV%和通气储量%有显著差异,见表1。手术慎重组术后有并发症者12例,发生率为70.6%。手术可以组并发症者10例,发生率为16.1%。术后并发症除手术慎重组中1例因并发脑梗塞,另1例并发DIC(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死亡外,均表现为肺部感染和/或肺不张。手术有并发症和无并发症的术前肺功能比较见表2。有并发症者手术慎重组和手术可以组术前肺功能比较见表3。讨论1.术前肺功能异常,术后的肺部并发  相似文献   

5.
32例肺功能不全患者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术前肺功能不全患者于胸部手术中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 对32例术前肺功能不全患者经充分准备及评估后行胸部手术治疗.结果 肺大疱结扎、肺裂伤修补术18例,肺囊肿切除术6例,肺楔形切除术8例,术后均能顺利恢复.结论 经充分准备,部分肺功能不全患者能进行胸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术前肺通气功能检查在低肺功能食管癌患者手术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997年1月—1999年12月实施低肺功能食管癌手术23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发生48例次并发症,其中肺部并发症21例,心律失常12例,颈部吻合口瘘3例切口感染6例,乳糜胸l例,其它5例。围手术期死亡率为2.1%,5年生存率为31.7%。结论 术前肺通气功能检查是低肺功能食管癌患者手术治疗的重要依据,有术前放化疗史的低肺功能患者,术后心肺病发症和死亡率明显增加。对于早期的低肺功能食管癌患者应争取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食道、贲门癌患者术前肺通气功能及血气分析状况对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242例食道、贲门癌患者术前均行肺通气功能测定及血气分析。设肺功能正常者(152例)为A组;肺功能异常者(90例)为B组;肺功能及血气均正常者(145例)C组;肺功能及血气均异常者(31例)D组,分别比较其术后肺部并发症情况;同时分析肺功能、血气相关指标与肺部并发症的关系。结果B组肺部并发症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肺部并发症率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FVC、FEV1、MMV、FEE75〈70%预测值,SaO2〈95%、PaCO2〉45 mmHg时肺部并发症明显增加。结论经胸食管贲门癌根治术前,患者均应常规行肺通气功能测定和血气分析。FVC、FEV1、MMV、FEE75、SaO2、PaCO2与术后肺部并发症有关,FEV1/FVC、FEE25未显示其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肺叶切除患者远期肺功能恢复情况,指导术前肺功能评估筛查及对术后肺功能预测。方法回顾我科2009年1月至2014年5月行肺叶切除患者,按入选标准入组,术前检测肺功能包括:FEV_1、FEV_1%、MVV、MVV%、DLCO、DLCO%,并计算ppo FEV_1。随访患者1年再次检测肺功能评估上述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术后1年FEV_1、FEV_1%、MVV、MVV%、DLCO、DLCO%均较术前下降,P<0.05,术后实际FEV_1要高于ppo FEV_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胸组术后MVV、MVV%与术前对比下降但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下叶切除组患者术后MVV、MVV%对比术前下降,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叶切除患者弥散功能及通气功能均较术前下降,由于余肺代偿性扩张,术后实际FEV_1要高于术前ppo FEV_1。胸腔镜肺叶切除远期肺功能恢复未见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支气管袖状切除术与全肺切除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8月—2014年8月入住我院的63例老年 NSCLC 患者,按照术式分为对照组31例与观察组32例,均于全麻条件下,分别行全肺切除术与支气管袖状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肺功能、生活质量评分及免疫功能等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 P ﹤0.05);两组术后肺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和体液免疫指标水平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 ﹤0.05),观察组术后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两组术后 SF-36生活量表各维度(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物质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 P ﹤0.05),且观察组术后上述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与全肺切除术相比,支气管袖状切除术治疗老年 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更显著,对患者肺功能、免疫功能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切除患者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情况其与年龄、术前肺功能、切除范围、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对行肺切除治疗肺癌的236例患者作回顾性总结。结果肺切除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0.60%,且年龄>70岁、肺切除范围、术前肺功能与术后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相关。结论肺切除术后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增加,心房纤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1.
何丹 《河北医药》2007,29(12):1322-1322
目的了解无呼吸系统症状人群肺功能情况。方法收集我院肺功能室近年来检测过肺功能且无呼吸系统症状人群共300例并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无呼吸系统症状人群中,肺阻塞性通气功能不良,限制性通气功能不良,混合性通气功能不良,肺弥散功能减低均有不同程度存在,其中肺阻塞通气不良,及肺弥散功能减低所占百分比较高。结论对无呼吸系统症状人群肺功能检测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它对一些疾病的发生发展可起到一个信号作用,各科医师都应重视。  相似文献   

12.
我们通过对 1997 6~ 1999 12期间 96例男性老年肺癌病人术前肺功能测定与术后心肺并发症的关系进行观察 ,探索肺功能测定的价值及护理要点 ,现介绍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全组 96例男性肺癌患者 ,年龄 6 0~ 78岁 ,平均为 6 8岁。肺切除术式包括全肺切除术 13例、肺叶切除术 6 0例、双肺叶切除术 15例、肺部分切除术 8例。1.2 方法 肺功能测定均在术前一周内的上午。检查前病人安静休息 15min以上 ,取坐位 ,采用CJ -FZ31E型全自动肺功能分析仪 ,由同一操作员检查。肺功能检测主要项目为 :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 (VC %…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与分析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发生急性呼吸功能衰竭(ARFF)易患因素。方法对术后发生ARFF的老年肺癌患者53例进行了“肺癌术后发生ARFF常见易患因素调查问卷”调查,对照组按1:2随机选择同期术后未发生ARFF的同龄、同病患者106例,比较问卷中各类观察指标。结果ARFF组的平均年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史、吸烟指数、术前低肺功能、大病灶、全肺切除术、手术时间、术中补液量及术后发生并发症例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龄、COPD史、高吸烟指数、术前肺功能不全、大病灶以及全肺切除术、手术时间长、术中补液量多、术后发生并发症的老年肺癌患者术后更较易发生ARFF。  相似文献   

14.
肺叶切除术后患者由于肺容量明显减少,呼吸功能较术前下降,机体通气及供氧相对不足.尽管机械通气在当今医疗活动中应用相当普遍,但关于如何给予肺叶切除术后患者合理的机械通气支持的报道,国内外均很少见.笔者的研究是探讨肺叶切除术后患者最佳的通气模式.  相似文献   

15.
肺功能测定是胸外科手术前不可缺少的检查法,也是評定胸部手术治疗效果的方法之一。本院自1959年开始作肺功能检查以来,共进行了313例各种胸部手术患者术前的肺功能测定和术后的定期追查,茲分析总结如下,以供同道們参考。一、肺功能测驗的方法和资料自1959年至1962年,本院外科手术前后作肺通气功能检查而资料完整者計313例,共进行了960人次的测定,其中,男性249例,女性64例。年龄最低者16岁,最高者60岁,平均年龄为33岁。疾病分类:肺結核216例,包括纤维空洞116例,結核球7例;纤维空洞及干酪病灶85例,破坏肺及肺不张8例;肺化脓症42例;枝气管扩张症9例;中叶症侯群4例;肺大泡继发感染1例;肺癌9例;結核性脓胸32例。手术种类:段切除术23例,叶切除术128例,多段叶切除术13例,全肺切除术21例,叶切除加胸改术51例,胸膜外胸廓改形术45例,纤维板剝脫术25例,薛代氏术7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心功能与肺功能的相互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6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于术前、术后近期、术后远期,拍心脏前后位远达片,进行肺功能检查及运动前后血气检测。对不同时期的心功能级别、心胸比例与肺功能参数,经统计学处理进行比较。结果 资料显示随心功能的降低,心胸比例增大,肺损害加重;术后近期肺功能改善不明显,术后远期随心功能的改善,心胸比的缩小,肺功能明显改善;但小气道阻塞及肺弥散功能、功能残气比改善较慢。结论心功能直接影响肺功能,两者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强迫振荡肺阻力测定技术研究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围麻醉期肺阻力变化规律和异常表现的临床意义。方法:心内直视手术成年患者30例,行芬太尼静脉全麻,用CUSTO VITM肺功能仪以4Hz振荡频率测定术前常规(坐位)、仰卧位、机械通气(IPPV)、开胸后、体外循环心肺转流(CPB)前、CPB中、CPB后关心包前、关胸前、关胸后及术终等10个时间点的相位角(Phi)参数值。结果:术中4HzPhi在200~300范围,该相位角参数受不同手术和转流时间的影响:风心病组CPB后至术终各时间点均低于先心病组(P〈0.05)。与IPPV比较。术终4HzPhi均与之呈正相关(P〈0.05);与CPB前比较,CPB后4HzPhi先心病组呈正相关(P〈0.05),而风心病组相关性不明显(P〉0.05)。结论:围麻醉期Phi的连续监测可以了解患者肺阻力变化,指导对某些呼吸功能不全的治疗,从呼吸力学的角度评价手术预后。  相似文献   

18.
肺切除术后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功能衰竭是导致病人术后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使机体在肺切除术后通过残肺功能的代偿而适应机体对氧的需求 ,顺利渡过围手术期。长期临床实践表明 ,术前及术后以预防为主 ,呼吸功能衰竭发生后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可大大降低肺切除病人呼吸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及致死率。1 临床资料本组选择 1999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行肺切除术的84例病人 ,其中左肺上叶 2 4例 ,左肺下叶 18例 ,右肺上叶2 0例 ,右肺下叶 19例 ,左全肺 2例 ,右全肺 1例 ,年龄 42~76岁 ,平均 (5 3 + 11)岁 ,呼吸功能衰竭均发生在术后 8…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影响肺癌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我院2004年3月至2011年3月肺癌手术患者235例,均完成肺癌切除术,其中术后发生呼吸衰竭患者功能14例.分析14例术后呼吸衰竭患者中年龄、长期吸烟、手术方式、术前肺功能、肺部感染和慢性疾病对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影响.结果 年龄大于60岁、长期吸烟、全肺切除术、术前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 FEV1)小于1.5L、肺部感染、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术后呼吸衰竭发生率显著高于年龄小于60岁、非长期吸烟、非全肺切除术、术前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 FEV1)大于1.5L、没有肺部感染和非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癌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发生率与年龄、长期吸烟、手术方式、术前肺功能、肺部感染和慢性疾病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0.
李洪林 《淮海医药》2007,25(3):213-214
目的 探讨肺癌术后发生呼吸功能衰竭(呼衰)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1997年1月~2006年10月间完成的512例肺癌切除术后发生呼衰的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大于60岁(18例)、长期吸烟(14例)的患者术后呼衰发生率明显增高;全肺切除术后呼衰明显高于肺叶切除和肺楔形切除;术前VC、MVV、FEV1%≥60%的患者术后呼衰明显低于<60%患者.结论 预测肺癌术后呼衰的发生可根据年龄、吸烟指数、术前肺功能及手术方式来综合判断,并可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措施,减少呼吸功能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