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总结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及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12例腰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患者。比较手术前后腰痛VAS评分、ODI评分及JOA评分。结果 1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24(18±4)个月。患者术中、术后无特殊并发症,术后腰痛、发热症状均明显改善或消失。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评分及JOA评分均明显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12例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对于有明确手术指针的腰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患者,采用后路手术难度低,创伤小,疗效满意,是一种安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002年1月~2012年1月期间,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且具有手术指征的颈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患者32例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男21例,女11例;年龄40~69岁,平均49.5岁。病程3~6个月,平均4.5个月。2个椎体受累24例,3个椎体受累8例。均合并不同程度神经功能损伤。术后末次随访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临床疗效评价以及X线片、MRI影像学观察。[结果]术后3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48个月,平均32个月。术后椎体间植骨融合,无断钉、断板、复发病例。术前及末次VAS评分为(9.0±0.6)、(1.0±0.7),JOA评分为(8.0±1.6)、(14.9±1.7),术后VAS评分和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评价:术后均无加重患者,末次随访优良率为100%。末次随访复查X线片及MRI未发现复发。[结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颈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可以控制病变部位发展,缓解疼痛,重建颈椎稳定性,恢复神经功能,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颈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18例颈椎结核患者.记录并发症情况.比较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JOA评分.采用ECK融合分级标准评价植骨融合情况并观察颈椎融合节段高度.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8个月.围手术期无食管损伤、深静脉血栓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合并硬膜外脓肿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 2012年1月—2015年4月,本院采用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12例颈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合并硬膜外脓肿患者。病变侵犯节段:C3/C4 1例,C4/C5 2例,C5/C6 6例,C6/C7 3例。术前神经功能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B级1例,C级2例,D级7例,E级2例。术前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为(9.83±4.45)分。术前红细胞沉降率(ESR)为(34.67±18.25)mm/h。术前所有患者规范抗感染治疗1周,术后继续抗感染治疗6~12个月。观察患者术后疗效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感染播散。随访12~30个月,平均16.6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1年随访时,B级和C级各1例患者恢复至D级,余C级1例和D级7例患者恢复至E级。术后1年随访时JOA评分改善至(15.50±2.02)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ESR为(7.58±5.32)mm/h,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获得植骨融合,无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发生,无布鲁杆菌性脊柱炎复发。结论颈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合并硬膜外脓肿较为少见,容易误诊,对可疑病例应进行血清学排查。在规范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通道辅助下经椎间孔椎间植骨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采用Quadrant通道辅助下MIS-TLIF技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15例,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29~70岁,平均(49.6±10.7)岁。所有患者病变均为单节段。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和术后1周及随访期间的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价临床疗效;采用影像学资料评估腰椎融合情况。结果1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20~210 min,平均(157±32)min;术中出血量140~280 mL,平均(177±35)mL。术中取病变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均符合布鲁杆菌病改变。术后随访12~18个月,平均(15±5)个月。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的VAS及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末次随访时JOA优良率为93%,所有患者ESR及CRP均为正常水平,标准布氏杆菌凝集法检查均为阴性,植骨均获骨性融合。结论通道辅助下MIS-TLIF技术病灶清除、自体植骨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是一种安全、临床疗效可靠、微创的治疗腰椎布氏杆菌病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颈椎结核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目的探讨前路病灶清除同期植骨内固定治疗颈椎结核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采用前路病灶清除同期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合并或不合并颈脊髓损伤的颈椎结核患者22例。结果所有患者经10~72个月(平均28个月)随访,结核病灶治愈,植骨块融合(平均融合时间4.2个月),生理曲度得以恢复,颈椎后凸畸形得以矫正(术前平均20.5,°术后平均3.5°);神经功能均有改善,JOA评分提高2~6分(平均4.7分),改善率(Hirabashi公式)70.65%。结论前路病灶清除同期植骨内固定术是治疗颈椎结核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一期外科治疗颈椎结核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一期手术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前路和(或)后路内固定,联合支具、石膏等外固定对颈椎结核的疗效。方法前路或者后路手术治疗颈椎结核16例。采用颈椎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或钛网植骨融合,并行前路和(或)后路内固定;对于年幼患者则单纯采用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和石膏外固定术。术后患者行正规抗结核治疗。结果所有患者经2~5年随访,16例颈椎结核均治愈。所有患者在动态颈椎侧位片上均达到骨性融合,融合时间平均为5.8个月,后凸矫正角度平均32.4°。术后1个月内复查,JOA评分提高了2~10分,平均为5.7分。结论颈椎前路一期彻底病灶清除、椎管减压、联合后路和(或)前路内固定手术治疗颈椎结核,能避免经口咽入路等手术入路的并发症,同时能矫正颈椎后凸畸形或上颈椎脱位,进行颈椎稳定性重建,能增加植骨块的融合率,有利于患者早期活动和提高颈椎结核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颈椎前路减压cage椎间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与zero-p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纳入自2013-06—2015-06诊治的110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采用颈椎前路减压cage椎间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治疗55例(cage组),采用颈椎前路减压zero-p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55例(zero-p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12个月JOA评分、NDI指数、颈椎曲度、颈椎节段高度及植骨融合率,术后1周、3个月吞咽困难发生例数。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22.78±3.10)个月随访。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2个月JOA评分、NDI指数、颈椎曲度、颈椎节段高度、植骨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zero-p组术后1周、3个月吞咽困难发生例数少于cag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前路减压cage椎间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与zero-p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zero-p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的风险明显较低,其安全性更符合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 二期后路内固定治疗颈椎化脓性脊柱炎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20年12月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联合二期后路内固定治疗颈椎化脓性脊柱炎2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 男14例, 女6例;年龄(60.2±12.6)岁(范围40~87岁)。术前均行血培养、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 WBC)、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等实验室检查, 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指导抗生素选择及使用。术前、术后3个月及12个月随访时评估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adic Association, JOA)评分、Frankle神经功能分级, 并测量颈椎前凸Cobb角、病变节段角。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病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颈椎结核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0-01-2010-01对16例颈椎结核患者,术前四联抗结核治疗2~3周,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钛钢板内固定术,术后继续抗结核12~18个月.术后随访1~5年,平均2年.回顾性分析手术适应证及优势,术后症状改善、远期疗效等.结果 所有患...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一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型、前路椎间减压、自锁式椎间融合器自体植骨椎间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2006年9月~ 2008年4月,采用一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型、前路椎间减压、自锁式椎间融合器自体植骨椎间融合术连续治疗脊髓型颈椎病52例;前路椎间减压单节段23例、双节段29例.记录患者术前及术后的JOA评分,在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椎间隙高度、椎间前凸角、颈椎前凸角的变化.[结果] 52例共随访24~40个月(平均30个月).52例患者在术后2周内均感到神经症状明显好转;没有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6个月随访时,所有患者主诉四肢感觉、肌力、活动均较前明显改善,颈椎X线检查可见椎间已融合,椎间高度及生理曲度完好,无融合器移位、下沉、断裂发生.平均JOA评分由术前(7.3±0.5)分,提高到术后6个月(14.1±0.7)分,术后12个月(14.7±0.6)分,术后24个月(14.9±1.2)分;术后6个月随访时的JOA评分改善率:优21例,良25例,可6例,术后12个月及术后24个月时的JOA评分改善率与术后6个月无明显改变.[结论]采用一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型、前路椎间减压、自锁式椎间融合器自体植骨椎间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能获得颈髓前后方的充分减压及满意的临床疗效,能获得满意的颈椎曲度、稳定性重建及椎间融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颈椎布鲁杆菌病的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手术治疗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2年6月本院收治的15例颈椎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患者,男11例,女4例;年龄48~78岁,平均54岁。病程6~21个月,平均10个月。其中3例合并腰椎病变;6例合并不同程度神经功能损伤,采用一期颈前路病灶清除及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比较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 评分,评价预后及植骨融合情况。 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患者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无复发及严重并发症发生,内固定可靠,植骨融合良好。 结论 颈椎布鲁杆菌病需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如有骨质破坏、神经功能损害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颈椎布鲁杆菌病的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手术治疗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2年6月本院收治的15例颈椎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患者,男11例,女4例;年龄48~78岁,平均54岁。病程6~21个月,平均10个月。其中3例合并腰椎病变;6例合并不同程度神经功能损伤,采用一期颈前路病灶清除及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比较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 评分,评价预后及植骨融合情况。 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患者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无复发及严重并发症发生,内固定可靠,植骨融合良好。 结论 颈椎布鲁杆菌病需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如有骨质破坏、神经功能损害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4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比较术前和术后3 d、6个月、末次随访的JOA评分、颈椎曲度及椎间高度。结果手术时间4.2~5.5(4.59±0.37)h;术中出血量320~1 100(608.5±115.4)ml。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术后3 d、6个月及末次随访的JOA评分、平均恢复率、颈椎曲度、椎间高度较术前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6个月比较,JOA评分、平均恢复率、颈椎曲度、椎间高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神经功能疗效无效例数明显低于术后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可恢复和改善神经功能、颈椎曲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Zero-P钢板与传统钢板内固定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3-04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51例单节段颈椎病,24例术中采用Zero-P钢板(观察组),27例术中采用传统钢板与椎间融合器(对照组)。比较2组术后疼痛VAS评分(神经根型颈椎病)、JOA评分(脊髓型颈椎病)、NDI指数、颈椎Cobb角、吞咽困难Bazaz等级、植骨融合Eck等级、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结果 51例均获得随访,观察组随访(81.0±4.4)个月,对照组随访(79.0±3.4)个月。观察组术后1、6个月吞咽困难Bazaz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2组术后12个月吞咽困难Bazaz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术后12个月植骨融合Eck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疼痛VAS评分、NDI指数、颈椎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单节段颈椎病术中应用Zero-P钢板在减轻患者术后早期吞咽困难症状方面较传统颈前路钢板固定具有优势,但这两种手术方式在维持颈椎生理曲度、缓解临床症状、植骨愈合、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方面并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前路颈椎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器(Zero-P)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4年3月至2016年8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采用前路颈椎减压+Zero-P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48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95~175 min,平均手术时间(122.5±27.5)min;术中出血量100~300 m L,平均术中出血量(180.8±78.8)m L。术后未发生感染、神经损伤、食道瘘、椎前血肿并发症;2例患者出现轻度吞咽不适,4周后症状缓解并逐渐消失。4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3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8.5个月。患者临床症状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缓解。术后3、12个月VAS评分、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优28例、良15例、中5例,优良率90%。随访期间无内固定物移位下沉、螺钉拔出断裂、颈椎不稳或邻近节段退变征象。结论前路颈椎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器治疗颈椎病具有力学稳定性好、术后吞咽不适发生率低、疗效显著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口咽病灶清除联合后路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上颈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3年1月~2013年12月,应用经口咽病灶清除联合后路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上颈椎结核患者19例,男12例,女7例,平均年龄41.9±8.3岁(6~71岁)。其中寰椎结核11例,寰枢椎结核6例,寰椎并寰枕关节结核2例,病灶均破坏累及寰枕关节或寰枢椎侧块,均伴有寰枢关节脱位,病灶周围脓肿形成。采用JOA评分评价脊髓神经功能,VAS评分评价枕颈部疼痛症状,寰齿间隙(ADI)评价复位情况,定时随访并复查X线片、CT评价植骨融合情况。结果:19例患者均成功接受手术,其中行枕颈融合11例,寰枢椎融合7例,C1~C3融合1例。术中未出现脊髓神经及血管损伤。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33.2±7.2个月(24~48个月)。随访复查X线片、CT显示椎前脓肿消失、寰枢椎复位良好,未发生内固定松动、断裂等;17例术后3个月实现后路骨性融合或前路骨缺损部植骨骨性愈合,另2例术后6个月达骨性融合。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结核杆菌感染病灶,术后抗结核药物平均用药时间16.9±1.3个月。随访期间结核无复发,术后18个月结核病变均达到临床治愈。JOA评分由术前的7.9±1.1分上升到末次随访时的14.7±1.2分(P0.05);枕颈部VAS评分由术前的6.5±0.4分下降到末次随访时的1.0±0.5分(P0.05),ADI由术前5.6±1.3mm减小至术后1.6±0.9mm(P0.05),围手术期及术后随访未发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经口咽病灶清除联合后路融合内固定术是治疗上颈椎结核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前路与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以及一期后前联合固定加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对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0年1月~2017年12月在汕头市中心医院骨外一科及骨外二科确诊为胸、腰椎结核并行手术治疗的4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3例行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19例患者行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6例患者行一期后前联合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结果 术后随访12-31个月.所有患者在最后一次随访时均已治愈,VAS评分、ASIA分级、WBC、CRP、ESR及SF-36评分、Cobb角对比术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前路组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多于后路组(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临床治愈率、VAS评分、SF-36评分及实验室指标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后前联合组由于例数较少,不做结果对比.结论 三种手术方式均为胸、腰椎结核的有效治疗方法.其中,后路手术在操作时间和手术出血、手术风险上具有相对优势,在符合适应证的情况下,可作为首选;一期后前联合手术既可达到坚强内固定,又可充分暴露和彻底清除病灶,但手术时间长、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颈前路减压cage与zero-p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3—2018-03诊治的120例单节段颈椎病,60例采用颈前路减压zero-p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zero-p组),60例采用颈前路减压cage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cage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现吞咽困难数,比较2组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上肢疼痛VAS评分、JOA评分、C_(2~7)颈椎曲度、病椎Cobb角、邻近椎体高度,比较2组末次随访时Eck植骨融合等级。结果 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至少2年的随访。zero-p组手术时间较cage组短,术后出现吞咽困难数较cage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2组颈部及上肢疼痛VAS评分、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2组C_(2~7)颈椎曲度、病椎Cobb角、邻近椎体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zero-p组C_(2~7)颈椎曲度、病椎Cobb角、邻近椎体高度较cage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Eck植骨融合等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前路减压cage与zero-p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疗效相当,而颈前路减压zero-p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时间较短,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较低,但维持椎间高度与颈椎曲度的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1月—2017年10月,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28例晚期腰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患者,手术前后规范应用多西环素、利福平、三代头孢和甲磺酸左氧氟沙星联合抗感染治疗。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临床疗效。随访期间通过X线、CT及MRI检查观察内固定位置、病变节段植骨融合及病情复发情况,记录并发症和再手术情况。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局部窦道形成,无脊髓、马尾神经、神经根或血管损伤发生。术后随访24 ~ 37个月,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腰背部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自主生活能力逐步提高,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均比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期间无复发、再手术患者,无内固定松动、移位等情况发生。末次随访时2例患者病变节段未融合,但无腰背部疼痛或内固定失效,其余患者术后11 ~ 15个月植骨融合,融合率为92.9%(26/28)。结论在抗感染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晚期腰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疗效满意,能尽快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