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血脂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炎症因子、内皮功能及颈动脉粥样斑块(CAP)的影响.方法:82例UAP并C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瑞舒伐他汀治疗,血脂康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脂康胶囊,2粒/次,2次/d.两组均连续用药12个月.检测治疗前后血脂、炎症、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及CAP,观察两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的临床疗效,随访12个月内心血管事件.结果:治疗12个月后,血脂康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血脂、炎症、血管内皮功能指标、CAP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面积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均P<0.01);血脂康组患者的血脂、炎症、血管内皮功能指标、CAP的IMT及面积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血脂康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血脂康通过减轻炎性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逆转和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减少心血管事件,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脑舒通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对高血脂症患者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30例高血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心脑舒通胶囊治疗。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主要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内皮素(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一氧化氮(NO)]的水平。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TG、TC、LDLC水平均显著降低而HDL-C水平显著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的TG、TC、LDL-C,HDL-C改善情况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hs-CRP、IL-1β、TNF-α、IL-6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hsCRP、IL-1β、TNF-α、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ET-1水平均显著降低而VEGF、NO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ET-1、VEGF、NO改善情况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心脑舒通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能显著改善高血脂症患者的血脂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自拟楂芪降糖汤治疗合并微量白蛋白尿(MAU)的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及其对血管内皮功能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将96例T2DM合并MAU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拟楂芪降糖汤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后记录两组的临床疗效,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血糖指标、肾功能相关指标、血管内皮和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中医症候及MAU的治疗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0.05);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均降低,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0.05)。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均显著改善,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0.05);两组治疗后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UACR)、肾小球滤过率(GFR)均显著改善,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两组治疗后血清一氧化氮(NO)、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显著升高,而内皮素-1(ET-1)、丙二醛(MAD)水平显著降低,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现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论自拟楂芪降糖汤治疗合并MAU的T2DM的疗效确定,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症状,调节血糖并改善胰岛细胞功能,促进MAU转阴,其机制可能与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缓解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失眠症采用以三焦针法为主治疗的临床效果与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6年9月收治的191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6例和观察组115例,对照组予以西药治疗,观察组实施以三焦针法为主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PSQI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SQI评分各项目与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睡眠质量、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失眠症采用以三焦针法为主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临床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温通针法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及对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平补平泻针法组和温通针法组各35例,平补平泻针法组给予平补平泻针刺手法治疗,温通针法组给予温通针刺手法治疗.1个疗程(4周)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变化情况,并评价治疗的安全性.结果:1)临床总有效率温通针法组为88.6%,平补平泻针法组为68.6%,温通针法组的疗效优于平补平泻针法组(P<0.05);2)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IL-6、IL-8含量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温通针法组下降较平补平泻针法组明显(P<0.05).3)所有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温通针法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较高的安全性,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温通针法能有效降低(IL-6、IL-8)炎性反应表达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侯建伟  杨静 《辽宁中医杂志》2019,46(11):2335-2337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联合ACEI类药物对糖尿病心力衰竭伴有尿微量白蛋白(MAU)患者心肾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16例伴有MAU的糖尿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给以ACEI类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记录两组心肾功能及炎症反应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缩短分数(FS)、E/A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 0. 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血清NT-pro BNP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 05),观察组治疗后的以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治疗后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AC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观察组以上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治疗后血肌酐(Cr)、血尿素氮(BUN)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治疗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 05),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ACEI类药物可延缓或逆转伴有MAU的糖尿病心力衰竭患者微量尿蛋白,且可抑制炎症反应,具有显著的心肾保护功能,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金水宝胶囊联合厄贝沙坦片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疗效及对尿微量白蛋白(MAU)、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D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片口服,观察组给予厄贝沙坦片联合金水宝胶囊口服,2组均治疗3个月后统计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尿微量白蛋白(MAU)、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肾功能指标[血清胱抑素C(Cys C)、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及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FPG、2h PG、Hb A1c、MAU、UAER、Cys C、BUN、SCr及MDA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SOD和GSH-Px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金水宝胶囊联合厄贝沙坦片能够显著降低早期DN患者MAU和氧化应激水平,有效保护肾功能,延缓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舌下针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假性延髓性麻痹伴肢体功能障碍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假性延髓性麻痹伴肢体功能障碍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2例,分别采用西医疗法和在此基础上加用舌下针法治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BI评分、洼田饮水试验评分、ET-1、CGRP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近期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BI评分及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ET-1和CG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同时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舌下针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假性延髓性麻痹伴肢体功能障碍能够有效减轻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避免呛咳发生,并有助于预防相关并发症出现,其机制可能与显著降低患者体内ET和CGRP表达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温补肺肾、活血化瘀法联合硝苯地平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肺动脉高压(PH)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6例COPD伴PH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8例于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硝苯地平治疗,观察组48例在此基础上给予温补肺肾联合活血化瘀法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管内皮功能、肺功能和肺动脉收缩压变化情况,统计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血清t PA水平和FEV1、FVC均高于治疗前(P均<0.05),血清PAI-1、ET-1水平和肺动脉收缩压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补肺肾、活血化瘀法联合硝苯地平治疗COPD伴PH疗效较佳,可有效降低肺动脉高压,调节血管内皮功能,从而改善COPD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柔肝补血中药治疗酒精性肝硬化伴门脉高压性腹水疗效及对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将110例酒精性肝硬化伴门脉高压性腹水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5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55例在此基础上加用柔肝补血中药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体质量差值、腹围差值、24 h尿量差值、中医证候积分、门静脉主干内径、门静脉主干血流速度、脾静脉内径、丙氨酸转氨酶(AL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ET-1及VEGF水平变化情况,统计2组近期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体质量、腹围及24 h尿量差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腹胀、纳呆、身目黄染、乏力、口燥心烦及舌绛津少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门静脉主干内径、门静脉主干血流速度、脾静脉内径、ALT、TBil、ET-1及VEGF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ALB和PTA水平均显著提高(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近期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柔肝补血中药治疗酒精性肝硬化伴门脉高压性腹水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和凝血功能,并有助于调节ET-1和VEGF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血脂康对未接受血运重建的缺血性心衰(IHF)患者心功能、血清炎症标志物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0例I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n=50)和血脂康治疗组(n=50)。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血脂康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血脂康,连续用药1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心功能指标,血浆BNP、CRP、IL-6、TNF-α、SOD、MDA水平的变化。结果 (1)治疗前后两组患者LVEF(%)、CI(L/min/m~2)、E/A、CO(L/min)、FS(%)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2)治疗前后患者血浆炎症标志物及BNP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浆炎症标志物及BNP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后下降幅度更显著(P0.05)。(3)治疗前后患者血清氧化应激水平的比较: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SOD均升高、MDA均降低(P0.05);但治疗组SOD、MDA较对照组变化更显著(P0.05)。结论血脂康能显著改善IHF患者的心功能,这可能与其显著改善患者炎症指标和氧化应激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降脂通脉汤内服联合大黄敷脐治疗冠心病伴高血脂症疗效及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白细胞介素-6(IL-6)、脂联素(APN)水平和血脂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10例冠心病伴高血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2组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大黄敷脐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降脂通脉汤治疗,均治疗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血清Hcy、IL-6、APN水平变化情况,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和TG、TC、LDL-C、Hcy、IL-6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HDL-C、APN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降脂通脉汤内服联合大黄敷脐可有效调节冠心病伴高血脂症患者血脂水平和血清Hcy、IL-6、APN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温通针法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及对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平补平泻针法组和温通针法组各35例,平补平泻针法组给予平补平泻针刺手法治疗,温通针法组给予温通针刺手法治疗。1个疗程(4周)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变化情况,并评价治疗的安全性。结果:1)临床总有效率温通针法组为88.6%,平补平泻针法组为68.6%,温通针法组的疗效优于平补平泻针法组(PO.05);2)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IL-6、IL-8含量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温通针法组下降较平补平泻针法组明显(P0.05)。3)所有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温通针法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较高的安全性,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温通针法能有效降低(IL-6、IL-8)炎性反应表达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疏利三焦针法结合中药巩堤丸加减方治疗成人功能性尿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尿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巩堤丸加减方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疏利三焦针法治疗。结果:治疗组在治疗2周、治疗1个月时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P0.05),治疗2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对照组治疗2周外,两组症状积分不同时间段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利三焦针法结合巩堤丸加减方治疗成人尿频,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和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温通针法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及对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平补平泻针刺手法治疗,观察组给予温通针刺手法治疗,2组均治疗4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8.5%,对照组为68.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NF-α治疗前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通针法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温通针法治疗阳虚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以期为针灸治疗稳定性心绞痛提供新方法、开拓新思路。方法收集116例阳虚体质的阳虚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治疗组,每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采用温通针法,通过对比两组患者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胸闷、胸痛、心悸、畏寒怕冷4个主要中医证候积分下降程度,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对治疗前后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胸闷、胸痛、心悸、畏寒怕冷4个主要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7.9%)高于对照组(70.7%)(P0.05)。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采用温通针法可改善阳虚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效预防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可作为稳定型心绞痛治疗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三焦针法"对阿尔茨海默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3月60例在本院确诊治疗的阿尔茨海默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盐酸多奈哌齐片,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三焦针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智力,日常生活能力、认知功能变化,采用分级计分法进行积分评定。免疫功能指标(CD_4~+、CD_8~+ T数量及CD_4~+/CD_8~+比值)和细胞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2,IL-2)及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e-1 beta,IL-1β)、免疫干扰素(interferon-γ,INF-γ)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D_4~+T、CD_4~+T/CD_8~+T比值均显著降低,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应水平;而观察组治疗后CD_8~+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IL-6、IL-2、IL-1β、IFN-γ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细胞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MMSE、ADL、ADAS-cog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三焦针法"对阿尔茨海默综合征患者进行辨证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温通针法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捻转组、提插组和温通针法组,每组40例。捻转组给予捻转补法针刺手法治疗;提插组给予提插补法针刺手法治疗;温通针法组给予温通针刺手法治疗。观察3组临床疗效、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及临床安全性。结果:总有效率捻转组为77.5%(31/40),温通针法组为87.5%(35/40),提插组为75.0%(30/40),温通针法组的疗效明显优于捻转组和提插组(P0.05)。治疗后3组TC、TG、HDL-C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温通针法组的改善程度优于提插组和捻转组(P0.05)。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温通针法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疗效肯定、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与常规针刺法治疗进行比较,观察中脘穴采用"温通针法"操作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温通针法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31例。两组均穴取中脘、足三里、内关、公孙、气海、脾俞、胃俞,温通针法组在中脘穴采用"温通针法"操作,常规针刺组在中脘穴操作施捻转补法,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5d为一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症状评分,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温通针法组总有效率为93.5%(29/31),优于常规针刺组的87.0%(27/31,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及症状评分均有改善(P0.01,P0.05),温通针法治疗后上述评分较常规针刺组改善更为明显(P0.01,P0.05)。结论:中脘穴操作温通针法为主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胃肠不适等症状,其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优于中脘穴捻转补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血瘀证的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冠心病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行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并对2组治疗效果、血管内皮功能及不良反应等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前2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证候积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而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显著(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NO和6-keto-PGF1α水平均明显上升(P均0.05),而ET-1和TXB2水平均显著下降(P均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血瘀证不仅效果显著,同时对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