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力群 《中国综合临床》2005,21(11):969-970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率变异性特点及心功能损害程度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方法对69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和52例健康对照者的心率变异性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不同程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差异.结果心力衰竭组正常R-R间期总体标准差、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50 ms的窦性心搏占心搏总数的百分比、总功率、低频功率和高频功率低于健康对照组,低频与高频功率比值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随着心功能受损程度加重,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率变异性进一步减低,其中低频功率较敏感.结论检测心率变异性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变化可反映自主神经功能受损情况,同时为心力衰竭程度的预测和治疗提供有用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aortic valve stenosis (valve area 41.8 ml/min/1.73 m(2) (event-free survival rate of 38% vs 93%, p = 0.004). Thus,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AS, comorbidities are frequent, and particularly kidney disease significantly impacts longterm outcome.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对行标准化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4例随机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各27例,运动组在标准化治疗基础上进行运动训练治疗,对照组仅进行标准化治疗,随访12个月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2组临床特征、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6min步行距离、血浆N末端脑钠肽、生存质量评分及药物使用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训练12个月后,2组左室射血分数、6min步行距离、生存质量评分、NYHA心功能分级、血浆N末端脑钠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疗法与血浆N末端脑钠肽水平较低是再住院和死亡的保护因素;室性心律失常、肾功能不全、伴有慢性肺疾病是再住院和死亡事件发生的促进因素。结论运动疗法可提高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改善患者心功能并明显降低死亡及再住院终点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终末期左心功能衰竭(ESHF)病人院外使用新型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Incor I轴流泵辅助治疗的可行性。方法2002年6月~2004年1月对23例ESHF病人植入Incor I轴流泵辅助治疗。结果至2004年9月累计辅助治疗8 126d,平均辅助时间(353±44)d。2例(8.70%)在心功能恢复后成功撤离LVAD,11例(47.83%)接受心脏移植手术。现有辅助病例8例(34.78%),最长辅助治疗天数835d。死亡2例(8.70%)。结论Incor I辅助泵治疗的ESHF病人可出院等待心脏移植供体或心脏功能恢复,Incor I辅助泵也可作为永久辅助装置应用于不适合心脏移植的病人。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因和药物应用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民权县人民医院2004年至2008年住院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与2007年中华医学会慢性心力衰竭指南进行比较。结果共分析了468例患者,慢性心力衰竭最常见的病因是冠心病243例(51.9%),其次是高血压病86例(18.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率分别为52.7%和42.9%,利尿剂、地高辛和硝酸酯类使用率较高,分别为75.0%、62.8%和80.1%。醛固酮拮抗剂使用率为10.8%。结论 2004年至2008年民权县人民医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以冠心病和高血压病为主,药物治疗情况与2007年中华医学会慢性心力衰竭指南的要求存在明显差距。  相似文献   

6.
常丽  周丽  尤蕴  苏宏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36):4439-4442
目的探讨双心室再同步化起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比较63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术前及行双心室再同步化起搏治疗术后的心功能NYHA分级、心电图QRs时限、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运动耐量6min步行距离,并对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患者治疗后6个月NYHA从术前(3.40±0.50)级改善为术后(2.30±0.60)级,QRS时限从(144.68±16.40)1]ms降至(100.02±14.76)ms,LVEF(%)从(33.18±5.60)提高至(41.8±7.45),6min步行距离从(305.40±30.30)m提高至(406.20±70.50)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18,4.562,6.728,10.426;P〈0.01);术后跟踪随访3—24个月,无一例死亡。结论双心室再同步化起搏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能明显改善患者心脏功能及生活质量。做好术前心理护理、术中心电监测、术后观察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以及重视出院后跟踪随访等都是取得较佳疗效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刘丽 《中国临床护理》2013,5(3):243-245
目的 评价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全程跟踪式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118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60例,按照护理程序实施全程跟踪式健康教育|对照组58例,进行常规入院时与出院前健康教育。 结果 观察组知识掌握度、满意度、遵医嘱情况等均好于对照组,再入院率和死亡率低于对照组。 结论 对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全程跟踪式健康宣教,能够纠正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减少心力衰竭患者的再次入院率,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Self-care behaviour of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eart failure-related self-care behaviour is important to optimize outcomes for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Such behaviours include adherence to medication, diet and exercise, but self-care also refers to such things as seeking assistance when symptoms occur, and daily weighing. The study aim was to describe heart failure-related self-care behaviour, to test the effect of education and support on self-care behaviour and to discuss limitations.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128 heart failure patients during their hospital stay and at 1-, 3-, and 9-month follow-ups. Concepts from Orem's general theory of nursing were used to describe heart failure-related self-care behaviour and its limitations. The effects of intensive systematized and planned education from a nurse in hospital and at home were evaluated in an experimental design. Results showed that education enhanced self-care behaviour significantly at 1 and 3 months after discharge. Despite intensive education and support, patients did not manifest all self-care behaviours that might be expected. Patients in both the intervention and control groups described limitations in knowledge, judgement/decision-making and skills.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supportive-educative intervention is effective in enhancing heart failure-related self-care behaviour early after discharge. To optimize such intervention, more emphasis must be placed on behavioural strategies (e.g. self-medication), social support (e.g. from family members) and reinforcement (e.g. home visits).  相似文献   

9.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在尿毒症合并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峥  贾强 《中国血液净化》2003,2(11):601-603
目的 评价和比较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和间歇性血液透析(IHD)在控制尿毒症合并心力衰竭时的疗效。方法 48例合并心力衰竭的尿毒症患分两组,一组采用CRRT,20例;另一组采用IHD,28例。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CRRT组心功能明显改善,且明显好于IHD组。结论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较间歇性血液透析能更好地控制尿毒症合并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二维超声斑点追踪(2D-STE)是否可预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急性期反应.方法 24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接受CRT治疗,术后7天分别在CRT关闭(OFF)和开启(ON)状态接受超声检查.将2D-STE测量的左心室短轴前间壁和后壁达峰值径向应变的时间差(T_(AS-POST))≥130 ms定义为左心室收缩不同步.将CRT-ON时左心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LVdp/dt)的增长率Δdp/dt%>25%定义为急性反应有效.结果 15例患者(62.50%) CRT有反应,CRT-ON时左心室射血分数和LVdp/dt增大,T_(AS-POST) 缩短.T_(AS-POST) 是预测Δdp/dt%>25%的独立因素,T_(AS-POST)≥130 ms预测CRT急性反应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24%和70.38%.结论 2D-STE技术能够有助于选择CRT最适病例,并预测其急性期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脏同步化治疗对重度心衰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长期影响.方法 18例左室非同步的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行心脏同步化治疗.并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6个月、12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血流E、A峰值,应用组织多普勒技术测量二尖瓣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Sm),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m),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m).结果 起搏后第1周LVEF明显高于起搏前(P<0.001).二尖瓣环间隔部Am术后6个月[(11.3±2.9)cm/s]、1年[(12.5±3.6)cm/s]明显高于起搏前[(9.2±1.7) cm/s](P<0.05).二尖瓣环侧壁Am术后6个月[(12.1±3.2)cm/s]和术后1年[(13.5±3.2)cm/s]高于起搏前[(11.8±2.9)cm/s](P<0.05).二尖瓣环间隔部Em起搏前后未见显著性变化.结论 超声心动图是评价心脏同步化治疗左室运动不同步的心衰患者舒张功能明显改善的一种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源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效能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制订护理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整体护理质量。方法采用慢性心力衰竭自我效能量表、特定活动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通过方便抽样法,对100例再人院心源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以自我效能总分及各因子得分为应变量,以一般资料、特定活动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的各项目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效能平均得分(25.50±7.53)分,个人年收入、社会支持系统、病程及就医付费方式四个主要因素与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有关(t分别为3.061,4.359,6.175,2.072;P〈0.05)。其影响因素主要为住院次数、急性心力衰竭发作频率、支持系统。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效能有待提高,护理人员应注重病程较长及社会支持系统不完善患者的自我效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在心衰患者排痰护理中应用射流雾化吸入,以帮助患者顺利将痰液排出体外.方法 将2008年5月~2009年5月在我科住院的心衰合并有肺部感染、喘息型支气管炎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4例.实验组采用射流雾化吸入后人工拍背加抗生素治疗,3~4次/d,10~20 min/次;对照组用抗生素加人工拍背治疗.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96.3%,对照组总有效率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射流雾化吸入帮助心衰患者排痰,能减少抗生素的临床用量,缩短治疗时间,加快疾病治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研究了HRV各指标与心功能程度(NYHA分级)、原发病、心衰类型的关系。方法选取CHF患者76例与正常对照组2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比较,CHF试验组SDNN,SDANN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HF患者HRV部分指标变化可作为判定CHF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各项HRV指标变化大小可能与CHF患者的原发病无关,但部分似与心衰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15.
厄贝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92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CHF患者92例,随机分为心力衰竭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47例)。两组病人均给予口服地高辛0.125mg,呋塞米20mg,螺内酯20mg/d,倍他乐克12.5~50.0mg。治疗组加用厄贝沙坦,从小剂量开始,渐增至最大耐受量,疗程6~12个月,两组治疗前和治疗3、6个月均使用超声心动图分别测量左心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应用超声心动图双平面Simpson's法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并观察心功能变化。结果 治疗3个月LVEDV、LVESD、LVEDD、LVESD在对照组和治疗组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LVEF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至6月末,两组LVEDV、LVESD、LVEDD、LVESD进一步下降,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1),LVEF较对照组升高明显(P〈0.01)。结论 联合应用厄贝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可明显缩小心室,增加射血分数,改善心功能,提高运动耐量,改善左室重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对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0例经内科药物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观察组(22例),对照组(18例),观察组予以CVVH治疗,对照组予以保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心功能、血液生化、细胞因子浓度以及两组患者28 d死亡率。结果CVVH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纠正代谢紊乱,降低炎症细胞因子水平,28 d死亡率由对照组的94.4%降至45.5%(P<0.05)。结论CVVH对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是一种迅速而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在短期内缓解临床症状,阻断疾病的恶性循环,为进一步治疗赢得宝贵的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左西孟旦治疗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对6例使用左西孟旦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的用药护理、不良反应的观察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5例患者使用左西孟旦后心力衰竭症状有所改善,6例患者1周后复查B型脑钠肽,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不良反应主要有1例患者出现嗜睡症状。结论左西孟旦可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B型脑钠肽。临床护士对药物的作用机制、用药方法和不良反应的了解有利于指导护理人员进行正确有效的护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高尿酸血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508例,根据血清尿酸水平分成2组:高尿酸组和正常尿酸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终点事件发生情况及流行病学特点,终点事件为3年内死亡或再住院。结果男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高尿酸组3年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尿酸组(Log rank P<0.05),女性患者无统计学差异,校正其他影响因素后高尿酸血症是男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3年终点事件发生率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尿酸血症是男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不良终点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病例104例(心功能Ⅱ-Ⅳ级),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对照组(46例)。入院当时所有患者给予卡托普利、螺内酯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加辛伐他汀20mg/d,次日晨化验CK-Mb、TC、LDL-C、CRP。病例稳定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6个月后复查上述指标。结果6个月后二组患者心功能多项指标及血清TC、LDL-C、CRP、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流出道最大血流速度(VLvor)改善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结果:冠心病心衰治疗组心功能各项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TC、LDL-C、CRP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结论CHF患者在全面拮抗神经-内分泌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可以进一步改善心力功能并降低TC、LDL-C、CRP。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受益更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级与心率变异的相关性及护理方法.方法:将9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共分为4组,健康对照组30例,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患者各30例,分析各组的心率变异性,比较各组与健康对照组心率变异的的差异,根据患者HRV分析结果,给予适当的观察和护理.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各指标(SDNN,SDNNindex,SDANN,RMSSD,PNN50)低于健康对照组.心功能Ⅱ级患者HRV部分指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心功能Ⅲ级患者HRV各指标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P<0.01),心功能Ⅳ级患者HRV各指标的降低更显著(P<0.01),心力衰竭组患者HRV随心功能分级升高而降低.结论: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降低,降低程度与心功能分级呈负相关,心率变异分析可预测心力衰竭患者病情,指导临床治疗和护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