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_1对促进颅脑损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价值。方法将行手术治疗的92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恢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_1治疗,观察2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愈显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排气、排便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中医症状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但观察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_1治疗颅脑损伤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_1对剖宫产术后产妇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行剖宫产术产妇随机分为穴位注射组与肌肉注射组,每组各45例。穴位注射组采用维生素B_1100mg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肌肉注射组采用维生素B_1100mg肌肉注射,观察两组术后首次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穴位注射组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优于肌肉注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排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注射组总有效率为86.6%,肌肉注射组为71.1%,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注射组临床疗效优于肌肉注射组。结论: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_1可促进剖宫产术后产妇胃肠功能快速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艾灸双侧足三里对胃肠道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胃肠道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按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实施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艾灸双侧足三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状况和胃肠电图参数变化。结果:观察组在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方面均早于对照组(P0.05);术后72 h,观察组胃肠电图参数VP-P、f、RA均高于对照组,RD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在按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实施干预基础上加艾灸双侧足三里有助于缩短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临床研究探讨足三里穴位注射VitB1对促进颅脑损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颅脑损伤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术后禁食水、持续胃肠减压、抗感染、补液等治疗,术后早期指导患者下床活动。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VitB1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90.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三里穴位注射VitB1对颅脑损伤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维生素B_1"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电脑中频药物导入治疗对剖宫产术后患者肠功能恢复情况的效果。方法:将100例剖宫产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者和对照者各50例,两组患者剖宫产术后均进行常规腹胀预防和护理,观察组于术后6小时给予维生索B_1 100mg于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每天1次,电脑中频药物导入治疗,每天2次。对比观察2组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术后有无腹胀情况。结果:观察组在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和肛门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维生素B_1"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电脑中频药物导入治疗促进剖宫产术后患者肠功能恢复有良好的疗效,值得在今后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足三里联合三阴交艾灸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腹部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腹部术后常规护理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足三里联合三阴交艾灸。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及肠鸣音恢复、第一次肛门排气及腹胀缓解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各时间段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O.05,PO.01);治疗组患者肠鸣音恢复、第一次肛门排气及腹胀缓解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O.01)。结论足三里联合三阴交艾灸对减轻腹部术后疼痛及促进胃肠蠕动功能恢复疗效明显,对腹部手术后恢复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艾灸足三里配合局部穴位按压对经腹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我科腹胆囊切除术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2例,两组采用术后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加用局部穴位按压及艾灸足三里治疗,观察两组效果。结果:治疗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不良反应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腹胆囊切除术后患者采用艾灸足三里配合局部穴位按压治疗可促进胃肠功能迅速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艾灸足三里、三阴交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5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术后第1天起给予艾灸双侧足三里、三阴交穴和常规护理,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首次肛门排气、首次排便、首次进食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和住院总费用情况,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观察组术后肠蠕动恢复、首次肛门排气、首次排便、恢复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提前(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7%,与对照组(70.2%)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艾灸足三里、三阴交穴能有效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经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1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0例腹部手术后患者,分别采用常规肌注维生素B1(对照组)和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1(干预组)的方法进行处理,观察从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腹胀的发生率评价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干预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30.2±3.4)h、肛门排气时间(41.5±4.1)h,均早于对照组的(48.3±4.2)h和(54.6±5.2)h,干预组腹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1能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1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90例腹部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维生素B1足三里注射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从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腹胀的发生率评价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34.4±4.7)h、肛门排气时间(43.2±3.6)h均早于对照组,腹胀的发生率(13.3%,6/45)低于对照组(53.3%,24/45)。结论:经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1能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电针足三里和内关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中的作用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观察电针足三里和内关在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 :将238例腹部手术后患者分为2组 ,观察组110例 ,除予术后常规处理外 ,术后电针双侧足三里和内关穴 ;对照组128例 ,予术后常规处理。结果 :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较短 ,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0.05) ;观察组出现胃肠功能紊乱、胃肠痉挛性腹痛等并发症的例数较少 ,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 :电针足三里和内关在促进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防治术后胃肠功能紊乱、胃肠痉挛性腹痛等并发症上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直肠癌术后中药足浴联合艾灸足三里配合优质的整体辨证施护措施对于直肠癌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是否能显著缩短。方法 30例患者按1∶1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对治疗组。治疗组术后在优质整体护理基础上予患者中药足浴及艾灸足三里;对照组常规优质护理。观察2组肛门排气、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结果治疗组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术后患者采用中药足浴加艾灸足三里配合优质的辨证施护,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缩短,提高了患者住院期间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艾灸神阙穴联合地塞米松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对预防肺癌患者化疗所致消化道副反应的效果观察.方法 将100例确诊为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防治呕吐方案加化疗前30min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地塞米松,每穴位各 5mg;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艾灸神阙穴每天2次,每次30分钟连续5天,观察患者化疗后出现恶心呕吐胃肠道反应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治疗组预防化疗后消化道反应完全有效、总有效率均极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艾灸神阙穴联合地塞米松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对预防肺癌患者化疗所致消化道副反应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胃癌术后胃肠道功能紊乱的疗效。方法:将23例胃癌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禁食、胃肠减压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结果: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通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胃液量治疗后均减少(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胃液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胃癌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5.
董海英 《光明中医》2023,(3):558-560
目的 探讨艾灸联合穴位按摩护理对妇科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85例乐安县中医院妇科就诊并行腹部手术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2例),其中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补液、抗感染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艾灸联合穴位按摩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2天和第3天胃肠动力恢复情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腹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舒适度分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艾灸联合穴位按摩护理可促进妇科腹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双侧足三里穴位按摩对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对108例胆囊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按常规治疗的同时在术后6h即行足三里穴位按摩,对照组按常规治疗,均观察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腹胀情况.结果 治疗组平均术后排气时间及腹胀症状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胆囊切除术后双侧足三里穴位按摩能促进肠蠕动和肛门排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在时间医学模式下足三里穴位注射新斯的明对直肠癌Miles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直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予术后常规治疗。治疗组60例于术后的13:00和5:00分别在双侧足三里注射新斯的明0.5mL,对照组60例不予特殊治疗,观察并记录2组肛门排气时间。结果治疗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45.05±8.64)h,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为(74.65±16.32)h,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肛门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足三里穴位注射新斯的明可有效缩短肛门排气时间,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电针足三里、上巨虚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上巨虚对腹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腹部术后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30例.对照Ⅰ组(空白组)术后给予常规处理,另外三组均加用特殊处理.对照Ⅱ组加用新斯的明足三里、上巨虚穴位注射,对照Ⅲ组普通针刺足三里、上巨虚,治疗组电针足三里、上巨虚.结果:治疗组、对照Ⅲ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较短,与另外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与对照Ⅲ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电针刺激强度规范,容易控制刺激量,且节省人力.结论:电针足三里、上巨虚可促进腹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新斯的明足三里注射联合生大黄泡服对肠道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予手术后采用常规传统治疗方法,观察组60例予手术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手术后24h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新斯的明针同时泡服生大黄;比较两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结果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为(29.85±7.48)h,优于对照组之(40.47±10.60)h(P〈0.05);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37.40±11.18)h,优于对照组之(51.88±13.28)h(P〈0.05)。结论新斯的明足三里注射联合生大黄泡服能促进肠道术后胃肠功能的尽早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结石性胆囊炎术后应用大承气汤保留灌肠结合足三里穴位注射的效果。方法:7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两组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大承气汤保留灌肠及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结果: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纳差、呕吐、腹胀、腹痛症状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MOT、SS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VI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石性胆囊炎术后应用大承气汤保留灌肠及足三里穴位注射可加快胃肠功能恢复,调节血清MOT、SS、VIP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