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梁小平 《河南中医》2013,33(7):1057-1058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对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应用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服自拟中药复方,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患者血脂水平、心绞痛发作情况及硝酸甘油用量.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明显(P<0.05);且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用量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肯定,并能降低血脂水平,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
益气活血化痰方治疗稳定型冠心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化痰方治疗稳定型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硝酸异山梨酯缓释胶囊、酒石酸美托洛尔、拜阿司匹林(1年内行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术患者加用氯吡格雷)、辛伐他汀片、培哚普利,剂量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增减,疗程1个月.治疗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化痰中药,每日1剂.治疗期3个月.观察两组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中医证候改善情况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浓度.结果 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持续时间和硝酸甘油用量均有非常显著变化(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hs-CRP有显著改变(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LDL-C、HDL-C和TG均有非常显著改善(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HDL-C和TG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稳定型冠心病可显著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降低硝酸甘油的服用量,改善患者的临床证候,同时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将88例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连续治疗2周。观察2组治疗期间心电图中ST段变化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血清NO、ET-1水平。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1,2周的ST段下移程度及缺血导联数目均较对照组降低(P均0.05);观察组在治疗后1,2周的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使用量均少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电图疗效和心绞痛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血清NO水平均有所升高,ET-1水平降低,但观察组血清NO水平高于对照组,ET-1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丹参多酚酸盐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可行,能够显著提高ET-1水平,抑制NO水平,对改善内皮功能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李金娥 《新中医》2021,53(20):45-49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 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 例。对照组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2 组均治疗1 个月。比较2 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中医证候积分、血脂指标、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 (TIMP-1) 水平,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2.50% (P<0.05)。治疗后,2 组心绞痛发作频率、硝酸甘油用量及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心绞痛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缩短(P<0.05);观察组心绞痛发作频率、硝酸甘油用量及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心绞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内皮素-1(ET-1)、MMP-9、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TG、TC、LDL-C、ET-1、MMP-9、hs-CRP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2 组脂联素(APN)、一氧化氮(NO) 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 观察组APN、NO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2 组均未发现与治疗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提高临床疗效,有效调节患者的血脂水平,增强其血管内皮功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补气活血化痰通脉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并从血脂及ICAM-1、VCAM-1、CD40等炎症介质方面探讨其疗效机制。[方法]将9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5例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补气活血化痰通脉方。分别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的变化、硝酸甘油用量、心电图变化;并检测血清TC、TG、LDL-C、HDL-C、hs-CRP、ICAM-1、VCAM-1、sCD40L水平。[结果]16周后,2组血清TC、TG、LDL-C、hs-CRP、ICAM-1、VCAM-1、sCD40L均有降低;血清HDL-C水平升高,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气活血化痰通脉方能缓解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绞痛症状、改善心肌缺血心电图、调节脂质代谢、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人参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虚寒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的60例患者分为两组,均予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加服人参汤,2周为1疗程。治疗后比较两组主症疗效、证候疗效、心绞痛发作频次、硝酸甘油用量、血脂水平。结果治疗组心绞痛主症疗效总有效率(96.67%)优于对照组(73.33%)(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96.67%)优于对照组(66.67%)(P0.05)。治疗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时间、硝酸甘油用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参汤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虚寒证)患者的有效方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活血化痰宁心饮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心绞痛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患者14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2例,分别采用西医规范干预方案和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痰宁心饮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每次症状持续时间和每日硝酸甘油用量,观察治疗前后胸痛和胸闷症状评分、血脂指标水平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每次症状持续时间和每日硝酸甘油用量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 <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胸痛和胸闷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 <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后血脂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P <0.05),观察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P <0.05)。两组治疗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 <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活血化痰宁心饮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心绞痛能够显著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症状持续时间,减少硝酸甘油用量,调节血脂代谢,其机制可能与其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拟化痰祛瘀通脉汤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对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自拟化痰祛瘀通脉汤。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的疾病疗效,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和硝酸甘油服用量、中医症状积分、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与对照组7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和硝酸甘油服用量均减少,中医症状积分、血脂(除HDL-C升高外)和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均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化痰祛瘀通脉汤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并能改善患者的中医症状及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9.
姜仲卓 《河北中医》2016,(6):916-920
目的观察丹七软胶囊对冠心病心绞痛发作及血管的保护作用。方法将8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丹七软胶囊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心电图疗效,并对2组治疗前后6 min步行试验距离、中医症状评分、硝酸甘油用量及血清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素-1(ET-1)变化情况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2组临床总有效率(治疗组80.0%,对照组52.5%)及心电图总有效率(治疗组65.0%,对照组5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血清NO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ET-1水平降低,6 min步行试验距离增加,主症积分、兼症积分及总积分降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硝酸甘油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结论丹七软胶囊能明显减少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次数,改善心功能,减少硝酸甘油用量,可能与其血管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消渴通冠汤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疗效及对患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血清网膜素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给予美托洛尔、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4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消渴通冠汤治疗,2组均治疗12周。统计2组治疗最后1周心绞痛发作频率、硝酸甘油用量,计数硝酸甘油减停率,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MGB1及血清网膜素1水平变化情况,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每周硝酸甘油用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硝酸甘油减停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FPG、HbA1c、FINS、HOMA-IR、TC、TG、LDL-C及HMGB1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HDL-C和血清网膜素1水平均显著提高(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渴通冠汤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可有效减轻临床症状体征,降低心绞痛发作频率和硝酸甘油用量,改善血脂和血糖水平,并有助于调节HMGB1和血清网膜素1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艾灸温通温补效应的作用机制及其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以灸法973项目的课题"艾灸的温通温补效应规律及其原理研究"为依托,围绕"艾灸的温热刺激能产生温通温补效应"这一假说,以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为疾病载体,遵循其"脾胃虚寒、中阳不运"的病机特点,拟定其"健脾益胃、温通补虚"的治疗原则,探讨艾灸温通与温补效应的作用机制,两种效应之间的关系以及效应规律的特点。研究结论:证实艾灸温通温补效应的作用机制为艾灸激活穴位(局部始动),推动气血运行,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通路),调节脏腑功能(效应器官响应)。阐明艾灸温通、温补效应之间的关系为"以温促通、以温达补,以通促补、以补促通,通中有补、补中有通、通补互用"。初步揭示其效应规律的特点是通补性、特殊性、条件性、程度性、差异性和持续性。  相似文献   

12.
斯达芬宁(风痛灵)镇痛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斯达芬宁1ml/kg,0.5ml/kg用于急性损伤家兔(冲击挫伤模型),能缓解损伤家兔的疼痛,减少损伤局部中性白细胞数,主要参与机体应激反应和炎症调节.为了研究斯达芬宁在镇痛上作用和机制,我们观察了斯达芬宁对小鼠热痛反应的影响和扭体反应的影响,发现斯达芬宁2.5ml/kg、1.25ml/kg体重给小鼠外用,能明显提高小鼠痛阈(热板法),明显抑制小鼠醋酸所致扭体反应,有一定的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近年来有关中西医结合的现状及中医发展方向的相关文献,认为中西医结合、中医现代化仍然是中医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防风(RS)对大小鼠胃肠运动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苯酚红测定法观察RS对小鼠胃肠运动的影响;制备大鼠结肠平滑肌肌条并放置在浴槽中,滴加RS及其他试剂并记录肌条的收缩曲线加以分析;分离并培养大鼠结肠平滑肌细胞,探针孵育后,不同缓冲液条件下测定NS及RS处理前后细胞的荧光值并加以分析。结果 RS各组对小鼠小肠推进和胃排空均有抑制作用;RS各组均抑制离体大鼠结肠平滑肌肌条收缩,抑制Ach引起的肌条收缩。RS剂量与峰高和同线下面积有量效关系。不同缓冲液对RS处理后的荧光值和抑制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防风可抑制小鼠小肠推进及胃排空,抑制离体大鼠结肠平滑肌收缩,机制与肾上腺素能α受体及M胆碱受体有关,与阿片受体和β受体无关;防风可降低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其机制与抑制细胞外钙离子内流有关,与抑制细胞内钙离子释放无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体内外水平研究长春新碱对人胃癌BGC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MTS法检测人胃癌BGC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Hoechst荧光染色法、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情况;通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BGC细胞内增殖、周期和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情况;荷瘤裸鼠实验检测长春新碱抑制胃癌生长情况。结果长春新碱明显抑制BGC细胞的生长,其抑制率与药物浓度呈剂量和时间相关性,将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并促进其凋亡,下调了细胞增殖和周期相关蛋白p-FAK、FAK、E2F1、Cylin E2、Cyclin D2、CDK2、CDK6的表达,并激活了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荷瘤裸鼠实验显示长春新碱能明显抑制胃癌生长。结论长春新碱通过下调细胞增殖与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使细胞周期在G1期阻滞,同时激活Caspase-3诱导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6.
中风病与温病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病与温病是中医内科极为常见的两大类疾病。二者自金元以后,特别是明清以降,在理论与临床研究方面均取得长足进展,成为中医学术突出成就的代表。中风病与温病虽同属内科疾病,但是前者属于内伤杂病,而后者则是外感热病,二者无论在理论还是临床方面都有明显的区别。然而,仔细分析会发现二者之间竟然存在着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通过分析比较,有助于加深对此二病的理解,以及理法方药的相互借鉴。1中风病与温病在发病基础、病理因素及证候方面的相似性1.1阴虚是中风发病与温病易感的病理基础(1)中风病以虚为本,而以阴虚较为突出。《临证指南…  相似文献   

17.
黄芩苷的解热作用及对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黄芩苷对酵母性发热大鼠的解热作用及对致热性细胞因子的影响,以探讨其对酵母性发热大鼠解热的可能机制.方法:sc酵母(2 g·kg~(-1))复制酵母性大鼠发热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黄芩苷高、中、低剂量组,观察药后各组体温变化;采用双抗体夹心ELSIA法测定发热高峰大鼠血浆、下丘脑及脑脊液中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并将黄芩苷3个剂量组的温度变化率与IL-6,IL-1β,TNF-α含量变化率分别作相关性分析.结果:黄芩苷高剂量组较其他组能明显降低发热大鼠的体温,并且能降低大鼠血清、下丘脑、脑脊液中的IL-6,IL-1β,TNF-α含量.相关分析表明黄芩苷对大鼠的体温变化率与IL-1β在血清、下丘脑、脑脊液的变化率呈正相关(r=0.873,P<0.05),与TNF-α的含量变化率也呈正相关(r=0.862,P<0.01).结论:黄芩苷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主要与减少TNF-α和IL-1β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8.
郑琴  刘丹  胡鹏翼  王佳  唐宇  郭园园  杨明 《中草药》2016,47(21):3840-3847
目的体外细胞模型法及分子对接法研究P-糖蛋白(P-gp)及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抑制剂促进天麻素跨膜转运的作用机制。方法 MTT法考察天麻素对多药耐药基因1(MDR1)基因转染马丁达比犬肾上皮细胞(MDCK-MDR1)细胞的毒性,采用分子对接法预测天麻素与P-gp、MRP1结合方式及作用能力的强弱,MDCK-MDR1细胞模型分析天麻素的跨膜转运,以及P-gp抑制剂维拉帕米、MRP1抑制剂丙磺舒对天麻素跨膜转运的影响。结果天麻素在100~1 000μg/m L的质量浓度内对细胞无毒性;天麻素与P-gp通过氢键及疏水作用形成稳定的复合物,与MRP1通过氢键、疏水作用及静电作用形成稳定的复合物,Lib Dock Score表明P-gp-维拉帕米、MRP1-丙磺舒复合物的稳定性强于P-gp-天麻素和MRP1-天麻素;天麻素基底侧(BL)→顶端侧(AP)的表观渗透系数(Papp BL→AP)大于Papp AP→BL,外排率(ER)为1.5左右,提示天麻素在MDCK-MDR1细胞为被动转运,且转运过程可能存在蛋白外排现象;天麻素配伍维拉帕米Papp显著增大(P0.05),ER值显著减小(P0.05),天麻素配伍丙磺舒后Papp有所增大,ER有所减小,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天麻素为P-gp底物,天麻素是否是MRP1的底物有待进一步考证,但维拉帕米及丙磺舒可通过竞争性结合P-gp和MRP1不同程度促进天麻素跨膜转运。  相似文献   

19.
《诸病源候论》对皮肤病学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诸病源候论》在皮肤病方面的成就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总结 ,该书着重讨论了皮肤病的命名、分类、病因病机 ,并阐发了《内经》“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理论和预防为主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神经内分泌信号对免疫细胞活性和免疫应答起重要的调节作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内啡肽生长激素、催乳素对免疫细胞活性和免疫应答起刺激性或增强性调节作用,而生长抑素起抑制性调节作用。躯体感觉神经可将刺激信号传导到脑干,然后激活传出迷走神经,抑制炎症反应。肠道神经元通过反射性调节肠道巨噬细胞功能调节炎症反应。血脑屏障通过调节免疫细胞通透性调节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进展。通过电针穴位刺激连接大脑与肾上腺的迷走神经可以减轻机体炎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