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型糖尿病(T2DM)和阿尔茨海默病(AD)都是与年龄相关的衰老性疾病,二者存在多种共同危险因素.肠道微生物通过多种代谢产物参与胰岛素生理机能的调控过程,在胰岛素抵抗(IR)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该文从IR的角度,对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与T2DM及AD发病机制的内在联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多种疾病与肠道菌群失衡有关。肠道微生物参与宿主新陈代谢和免疫系统的调节,并与环境因子相互作用决定机体的健康和疾病状态。本文就肠道菌群与代谢综合征、炎症性肠病和结直肠癌等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进一步揭示了肠道微生物在人类健康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并通过介绍益生菌和粪菌移植等方法,为探索治疗诸多疾病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肠道微生物菌群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生态系统,广泛参与了人体的生理、病理过程,与人体形成动态平衡状态,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极有可能导致或加重疾病的发生和进展,此文就肠道菌群的功能及其与多种疾病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前认为肥胖以及与其相关的代谢紊乱疾病可以视为机体的一种炎症状态,而肠道菌群很可能参与此状态的发病和调节过程.此文对肠道菌群与肥胖炎症状态的关系和可能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寻找出能够控制肥胖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肠道菌群是寄居在人体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的总称,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重要因素。既往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失调、黏膜屏障破坏、局部免疫功能失调可能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主要综述了肠道菌群与呼吸道变应性疾病、喘息性支气管炎及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肠道菌群治疗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肠道微循环是机体吸收营养物质和交换代谢物质的功能单元,具有独特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肠道微循环与炎症性肠病(IBD)、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等肠道疾病密切相关,靶向肠道微循环的治疗可有效缓解肠道相关疾病。该文就肠道微循环功能障碍的共性病理机制、肠道微循环功能障碍与肠道相关疾病的关系,以及靶向肠道微循环的治疗策略作一综述,旨在为肠道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肠道菌群由数万亿个微生物组成,正常情况下它们与宿主保持着共生关系,在调节宿主新陈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肠道菌群在各系统疾病中的作用受到了大量科研工作者的关注,本文就肠道菌群与非消化系统疾病的关系作一概述,为相关疾病的诊治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肠道菌群被认为是人体的"特殊器官",可通过肠-肝轴介导多种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近年研究提示肠道菌群有望成为肝脏疾病诊治的靶标。本文就肠道菌群与肝脏疾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正>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是世界卫生组织(WHO)主要的公共卫生保健项目[1]。日益增多的研究结果表明肠道菌群会对心血管疾病(CVD)产生一定影响,这种发现能够为治疗心血管疾病提供新的可能和方向。肠道菌群能够在肠道中产生具有一定生物活性的代谢产物,这些肠道菌群相关代谢产物会在宿主生理各方面发挥作用,因此这些肠道菌群相关代谢产物逐渐被共同认为是人体的第九大系统[2]。肠道菌群在许多方面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例如形成肠道上皮屏障,调节免疫功能,消化宿主无法消化的营养素,  相似文献   

10.
<正>2015年美国内分泌学会发布的关于肥胖的现状和调查数据显示:肥胖现已在全球大规模流行并成为危害公共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不仅在高热量饮食为主的发达国家保持上升趋势,目前在发展中国家也成为影响国民健康的焦点[1]。近3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超重和肥胖人群在我国城镇地区广泛蔓延[2]。肥胖不仅对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更是诱发糖尿病、脂质异常血症、非酒精  相似文献   

11.
肠道菌群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生态系统,与肠道病毒和寄生虫等共同栖息在人或动物肠道内。已有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紊乱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定植在宿主体内的寄生虫可直接或间接影响肠道菌群及其与机体的相对稳态,而肠道菌群结构及多样性的改变也会影响寄生虫感染及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本文就蠕虫及肠道原虫与肠道菌群相互关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大肠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发病率逐年上升,其发病机制复杂,与遗传、环境等诸多因素有关。近年来,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与大肠癌密切相关。同时,肠道菌群也是导致炎症产生的主要因素,并且与大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就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和炎症在大肠癌中的作用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3.
肠道菌群(gut microbiota,GM)承担人体诸多生理功能,因而被视为人体器官,GM紊乱与代谢性疾病、免疫性疾病以及部分恶性肿瘤的发病密切相关,机会致病菌的感染可以导致众多疾病的发生.针对GM紊乱,可采取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补充益生菌、抗生素等治疗途径.目前FMT在治疗难辨索状芽孢杆菌感染等疾病中已取得了满意的疗效.随着肠道微生态研究深入,基于GM的药物开发和临床治疗有望成为疾病防控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4.
肥胖是一个威胁人类健康的全球性问题,其发病率不断上升,会导致2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和癌症等。肥胖的形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然而肠道菌群是导致肥胖的原因之一。肠道菌群种类多样、作用复杂,其与肥胖的关系被广泛研究,肠道菌群能通过各种机制促进肥胖的发展。现就近几年对肠道菌群与肥胖的关系及肠道菌群导致肥胖的机制做一综述,并对目前基于肠道菌群为干预靶点进行预防治疗肥胖的进展进行简单的梳理。  相似文献   

15.
随着肠道菌群相关研究的深入,目前发现肠道菌群可参与调节胰腺生理功能,并且与胰腺炎及胰腺癌的发病存在相关性。本文围绕肠道菌群与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肠道菌群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日益引起国内外关注。肠道菌群与肝病发生发展的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多。肠道菌群不但直接影响肠道疾病,其也能通过"肠肝对话"影响肝脏代谢和免疫,在多种慢性肝病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肠道菌群与多种肝病的相互作用及在肝病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肠道菌群与心力衰竭(心衰)密切相关。心衰伴发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如肠道内低灌注和淤血可改变肠道的形态、通透性、功能以及肠道菌群的生长和组成,进而破坏肠道屏障,出现微生物或内毒素移位,加剧全身炎症反应。肠道菌群的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是偶联肠道菌群与心衰的关键介质。目前针对肠道菌群的干预策略包括饮食调节、抗生素、微生态制剂、菌群移植等,但安全性和有效性尚需证实。  相似文献   

18.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一种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资料显示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有1%~2%罹患此病[1]。其典型的临床特征为包括运动迟缓、僵直、静止性震颤和姿势障碍等在内的运动性症状,这些症状的产生是由异常结构化的α-突触核蛋白沉积于中脑黑质区多巴胺神经元导致其大量丢失所引起。但何种因素启动了PD病变过程的一系列病理生理级联反应,至今尚  相似文献   

19.
血管性疾病及其所导致的重要器官损伤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近年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多种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人体肠道菌群干预将为血管疾病的治疗带来新启示。本文就肠道菌群与血管性疾病的相关性以及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及其代谢改善血管疾病的方法和效果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0.
人类肠道中复杂的微生物群落与宿主共存以维持体内平衡。通过宏基因组学、代谢组学分析,肠道菌群结构、多样性失衡,某些细菌的成分、代谢产物以及其介导的信号通路参与了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尤其是在多病共存的老年人群中,肠道微生物是影响衰老相关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为老年人治疗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现从老年人群的肠道菌群组成、与宿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