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分析不同项目对不同人群的包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养成率的干预效果,为实行分类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甘孜藏族自治州包虫病综合防治监测点信息管理系统,提取2014-2017年资料。基于类实验设计,运用SPSS 23.0对健康教育效果进行双因素(时间和处理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 处理和时间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2017年干部、中小学生、僧侣和农牧民在包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为90.66%、90.14%、86.06%和86.2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推移,干部、中小学生、僧侣和农牧民的包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养成率均显著提高(F=12.36, F=14.89, F=12.29, F=10.03, P<0.01)。试点乡中小学生和农牧民在各时间点上的知晓率均显著高于对照乡(F=8.89, F=8.97, P<0.05),试点乡僧侣和农牧民在各时间点上的健康行为养成率也均显著高于对照乡(F=10.17, F=8.34, P<0.05)。干部、中小学生和农牧民的包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与健康行为养成率均呈显著正相关(r=0.62, r=0.55, r=0.34, P<0.05)。结论 中小学生和干部的干预效果具有正外部性,可将健康的生活理念、知识和行为主动传播给其他人群。农牧民为减轻包虫病的疾病负担和经济负担,参与专项健康教育的主动性强,配合度高,健康教育效果明显。为提高群众参与包虫病防治工作的成效,注重发挥中介效应,即对健康教育认同程度,以促进认知向健康行为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基层医务人员乙型肝炎(简称乙肝)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评价医务人员乙肝防治知识培训效果。方法宝塔、绥德两县分层随机抽取县、乡、村三级医务人员进行乙肝防治知识问卷调查。结果基层医务人员的乙肝基本知识和乙肝疫苗防治知识知晓率在18.43%~82.35%之间,系统培训后,医务人员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均达到90%以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单位级别、科室和职称是影响医务人员乙肝防治知识得分的主要因素。结论采取系统规范的培训能有效提高基层医务人员乙肝防治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3.
韦芳琴  张燕  李燕  李静  朱亚屏  李慰  谢薇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9):3061-3065
目的:了解云南农村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型肝炎(乙肝)知识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在云南省艾滋病高、中流行区各选择两个县,问卷调查农村孕28周至产后6个月671名妇女。结果:农村孕产妇对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相关知识知晓率分别为71.9%、66.1%和63.3%,各知识点知晓率均为艾滋病高于梅毒和乙肝(P<0.05),且3个病均以三大主要传播途径知晓率高,而预防母婴传播措施的知晓率较低;免费咨询检测知晓中艾滋病高于梅毒和乙肝(P<0.05)。研究对象的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综合知识得分分别为13.00±4.00、12.00±4.00和12.00±5.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孕产妇及其丈夫文化程度低、家距离县城远和未参加过乡村级宣传是艾滋病知识知晓的主要影响因素,孕产妇文化程度低和未参加过乡村级宣传活动是梅毒知识知晓的主要影响因素,而乙肝知识知晓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孕产妇及其丈夫文化程度低。结论:孕产妇对艾滋病的知识知晓率较高,但对梅毒和乙肝知晓率较低。应加强对文化程度低、居住偏远的农村妇女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知识的宣教,提高她们知识知晓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成都市互联网从业人员乙型肝炎(乙肝)知识知晓及健康教育需求现状。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6月整体抽样法选择成都市互联网公司员工1 017例为调查对象,调查其基本情况、乙肝知识知晓和健康教育需求现状,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乙肝知识知晓和健康教育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成都市互联网从业人员乙肝总知晓率为75.62%,乙肝相关知识得分为12.47±1.59。乙肝防治知识获取渠道前3位依次为网站或手机APP(84.96%)、广播电视(73.45%)和父母、配偶或子女等亲属(70.70%)。对乙肝防治健康教育获取渠道需求前3位依次为医疗机构人员宣传(19.76%)、专题讲座(16.72%)和广播电视(10.03%)。对乙肝防治健康教育人员需求前3位依次为防疫工作人员(19.27%)、临床医护人员(19.17%)和公司管理人员(16.52%)。多元线性回归显示,性别、学历、未婚、非本地户籍、售后客服和销售公关均是防治知识知晓显著影响因素(P0.01),而性别、未婚、非本地户籍、技术研发、销售公关、网站或APP运维、客服售后、学历和在外就餐均是健康教育需求显著影响因素(P0.01)。结论互联网从业人员乙肝知识知晓率高于普通人员,但仍存在不足,应加强互联网从业人员乙肝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灾害多发地区居民健康知识和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四川省什邡市、泸县和越西县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本研究共调查1600人,健康知识方面,呼吸道传染病知识知晓率为9.4%,消化道传染病知识知晓率为16.2%,急救电话知晓率为66.6%;地震室外安全做法知晓率为91.9%,地震室内安全做法知晓率为57. 6%,洪水逃生技巧知晓率为43.6%。健康行为方面,55.1%的居民从不会喝生水,54.9%的居民能掌握正确的洗手方式,86.4%的居民会在做菜时将生熟分开。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健康知识知晓率与民族(OR=0.240, 95% CI=0.146~0.396)、文化程度(OR=1.179, 95% CI=1.049~1.326)相关,健康行为形成率与地区(OR=1.266, 95% CI=1.020~1.570)、民族(OR=0.244, 95% CI=0.148~0.401)、文化程度(OR=1.388, 95% CI=1.243~1.551)、家庭总收入(OR=1.172, 95% CI=1.034~1.329)相关。结论 四川省居民自然灾害健康知识认知和健康行为形成存在问题,应广泛开展健康宣教活动,提高居民自救互救能力和防灾减灾意识,减少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湖北省15-59岁居民乙型肝炎(乙肝)防治知识、态度和行为。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在湖北省2个地市6个县区抽取15-59岁居民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分析乙肝防治知识、态度和行为平均得分、知晓率或比例。结果共纳入调查对象1 398名,乙肝防治知识、态度、行为平均得分分别为15.12(±4.99)分(满分23分)、2.57(±2.20)分(满分8分)、10.55(±2.14)分(满分15分),各项知识知晓率、正确态度比例、正确行为比例分别在16.45%-89.77%、10.23%-78.18%、22.17%-97.42%之间。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地区、职业、文化程度、月收入、周围有无乙肝感染者显著影响调查对象乙肝防治知识得分。乙肝防治知识和态度得分均与行为得分呈正相关(r=0.27,P0.05;r=0.19,P0.05)。结论调查地区15-59岁居民乙肝防治知识水平总体偏低;应开展针对性的乙肝防治知识宣传,引导正确的乙肝防治态度和行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定西市某高校医学生结核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分析影响因素。方法:2020年10—11月随机抽取定西市某校医学生806人,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其结核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806名医学生结核病相关知识的总知晓率为78.70%。其中,基础知识、预防行为知识、诊疗相关知识的平均知晓率分别为89.76%、80.70%和6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546.0,P<0.05)。医学生结核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与其所在年级、户口类型、是否参加过结核病防治相关健康教育、专业、父母最高文化程度等因素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31.223、223.690、222.576、1 691.640和872.28,P值均<0.01)。结论:定西市某高校医学生结核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存在较大差异,其中诊疗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最低。年级、专业、健康教育、户籍类型、父母文化程度是结核病知识知晓率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分析周口市3岁以下手足口病患儿的看护人相关知识、信念、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临床有效防控手足口病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选择我院436位手足口病患儿的看护人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问卷方式,对手足口病知信行情况进行调查,并对相关影响因素作统计学分析。结果知晓手足口病具有传染性的人员占85.1%(371/436)。手足口病相关知识全部知晓率为3.4%(15/436)。6项手足口病健康信念全部持有率为66.7%(291/436)。6项手足口病正确行为全部持有率为9.4%(41/436)。不同性别、居住地、看护人类型、职业人群的知识得分与行为得分均差异显著(P均<0.05)。不同文化程度人群的知识、信念、行为得分均差异显著(P均<0.05)。不同月收入人群的信念得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周口市3岁以下手足口病患儿的看护人手足口病防控信念较好,相关知识知晓率、正确行为持有率均较低。女性、居住在城市、大专文化程度以上、看护人为父母、从事医疗卫生相关职业是影响知识得分与行为得分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 了解河南省居民糖尿病知晓、治疗及控制情况,为糖尿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调查15~74岁常住居民18 772人,调查内容包括检测血糖及糖尿病相关情况。结果 糖尿病患者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35.3%、26.7%、10.0%。不同年龄段糖尿病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56.453, P<0.001;χ2=54.157,P<0.001;χ2=19.384, P<0.001)。城市糖尿病患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高于农村糖尿病患者(χ2= 53.441, P<0.001;χ2=21.014, P<0.001;χ2=34.057,P<0.001)。结论 河南省糖尿病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均较低,糖尿病综合防治工作的重点是推进健康教育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针对不同人群的特点来开展健康教育,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健康服务,提高城市糖尿病患者的依从性是河南省糖尿病防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心理社会因素对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心理健康影响的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等心理社会因素对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AsC)心理健康影响及相关分析。方法采用SCL-90、SAS、SDS、SSRS、CPS及一般情况问卷调查,对124例AsC进行心理健康水平、应对方式、社会支持测试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AsC组ScL-90,9组症状群中7组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SAS、SDS所得标准分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CPS显示积极应对方式低于对照组(P<0.05)而消极应对方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SSRS显示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及对支持利用度与对照组比较呈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对HBV感染存在认识偏差、社会支持度低和应对方式不良的现象,分析表明AsC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身症状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等心理社会因素存在有高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本社区内HBV携带者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知识认知程度,为社区内乙型肝炎防控工作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方法对四明社区内1032例HBV携带者采取整群抽样,通过问卷调查、询问及体检相结合的方法,并对其结果进行评定分析。结果 1032例HBV携带者有12例因各种原因拒绝调查,实际调查为1020例。对乙型肝炎相关知识了解程度良好179例,占总数的17.55%;一般212例,占20.78%;差486例,占47.65%;不了解143例,占14.02%。认知程度与该人群的文化程度、实际就医后的病程呈正相关。结论社区内部分HBV携带者对乙型病毒性肝炎认知程度较低,对其疾病的防控带来一定的难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学生对乙型肝炎患者的态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2年6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择天津市初中生318名,进行问卷调查。自行设计问卷采用封闭式问题方式,内容包括HBV相关知识、对HBV患者态度等。调查员统一发放问卷,统一收回学生和家长匿名填写。采用SAS9.1进行统计描述、秩和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回收有效问卷244份,学生的乙型肝炎相关知识平均得分5.958(95%CI 5.790~6.126),知晓率73.98%,近50%的学生对乙型肝炎患者持负向态度;学生性别(r=-1.368,P<0.05)、家长文化程度(r=-1.033,P<0.05)、学生知识得分(r=1.166,P<0.05)、家长态度得分(r=0.233,P<0.05)成为影响学生对乙型肝炎患者态度的因素。结论学生对乙型肝炎患者存在歧视,加强乙型肝炎相关知识教育和学生家长教育成为消除学校歧视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四川省在校大学生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防治知识及态度情况,为进一步在高校开展行之有效的肝炎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全省95所高校按各校人数1%比例随机抽取在校学生共计12957名进行肝炎防治知识及态度的问卷调查。结果 88.62%被调查大学生知道预防乙肝的最有效方法是接种乙肝疫苗;对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知晓率在18.99%-66.32%之间;不同性别、不同民族、医学和非医学专业的同学知晓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当"得知同学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时,8.58%的同学会尽量回避交往,当问及"与乙肝病毒携带者进餐的态度",选择介意和很介意的同学占26.63%%;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发现:随着对乙肝非传播途径、主要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相关防治知识的认识水平提高,大学生更趋向于采取正向态度对待乙肝病毒携带者;广播电视、医生教育及宣传画报是在校大学生获取肝炎防治知识的主要途径。结论四川省大学生对乙肝防治知识有一定了解,但对知识掌握不全面系统,不同人群知识的掌握水平也不同,故有必要在高校开展有针对性的肝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4.
徐州铁路服务行业从业人员乙肝认知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徐州铁路服务行业从业人员乙型肝炎相关知识认知状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2007年5月至2008年5月徐州铁路服务行业健康查体检出的全部乙肝病毒携带者216名(观察组)和体检未查出携带乙肝病毒人员216人(对照组),开展乙型肝炎相关知识调查。结果调查对象乙肝知识知晓率为56.45%,观察组为44.23%,对照组为63.56%;对照组的乙肝知识知晓率高于观察组(P〈0.01)。男性乙肝知识知晓率为47.18%,女性为56.70%,女性高于男性(P〈0.01);30~39岁年龄组乙肝知识知晓率最高,为61.38%,〈30岁年龄组乙肝知识知晓率最低,为45.68%。观察组对"性生活可传播乙肝"和"乙肝病毒携带者治疗目的是抑制病毒的复制"的知晓率分别为48.76%和59.86%,低于对照组的50.06%和86.81%(P〈0.05或P〈0.01)。结论乙肝病毒携带者、男性、低年龄组人群、受教育程度低者乙型肝炎相关知识知晓率低,应作为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HBeAg阴性者与HBeAg阳性者的血清病毒学指标、肝功能检测结果的差异。方法 将90例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患者分为HBeAg阴性组和HBeAg阳性组,观察年龄、性别、乙肝病毒基因型、血清病毒DNA载量、肝功能指标等的差异。结果 HBeAg阴性组和HBeAg阳性组比较,年龄、性别、肝功能指标、Child-Pugh分级均无差异;HBeAg阴性组血清乙肝病毒DNA载量(5.14±0.63)log 10copies/ml 低于HBeAg阳性组(6.66±0.75)log10copies/ml,(t=10.386,P<0.001);两组乙肝病毒基因型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eAg阴性组基因型B占26.2%(11/42),基因型C占54.8%(23/42),B/C混合型占19.0%(8/42),HBeAg阳性组基因型B占12.5%(6/48),基因型C占87.5%(42/48),(χ2=14.580,P<0.001)。结论 HBeAg阴性与阳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在乙肝病毒基因型构成特点、病毒DNA载量上有差异,两组肝功能受损程度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杜旦  王睿  王玉 《疾病控制杂志》2011,15(4):323-326
目的 了解兰州市乙肝患者及其家属乙型肝炎相关知识、行为情况,探讨影响该人群对乙肝知识认知的人口学和社会经济学等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开展乙肝防治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兰州市市县乡三级医院的特点进行分层整群抽样,利用自编的知识、态度、行为(KAP)调查表对抽取的兰州市住院治疗的乙肝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乙肝患者及其家属300人,收回有效问卷294份,应答为98.00%.研究发现乙肝患者和家属中对乙肝相关知识的最高得分分别为14.67分和14分,最低得分分别为1分和1.33分;按得分占满分的60%为合格,乙肝患者合格率为45.00%,患者家属的合格率为55.22%;其中乙肝患者对乙肝能够引起肝硬化的知晓率最高(89.31%),对乙肝的围产期传播的知晓率最低(25.66%);而患者家属对孩子出生时需要接种乙肝疫苗的知晓率最高(94.74%),对成人感染乙肝能够自愈的知晓率最低(32.82%).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乙肝患者而言,文化程度和职业(工人、医务人员)是得分的影响因素;对患者家属而言,职业(医务人员)和收入状况是得分的影响因素.结论 兰州市乙肝患者及其家属对乙型肝炎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不理想.相关医务人员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使其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高中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心理健康现况及个性特点,为制定促进HBV携带者身心健康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个性人格量表(EPQ)对120名高中三年级学生HBV携带者进行心理测评。结果 SCL-90各因子得分中,高中生HBV携带者组9个因子得分均高于健康对照组,除恐惧和精神病性因子外,其他7个因子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焦虑、抑郁、强迫和人际关系等因子表现更为突出(P〈0.01)。EPQ各量表结果示,高中生HBV携带者组精神质P和神经质N得分高于健康对照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以神经质N维度HBV携带者组得分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中生HBV携带者存在着多种心理问题或障碍,且当前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预措施严重缺乏,应引起政府和教育、卫生部门的重视与关注。  相似文献   

18.
邓阳  王芳  张海涛   《现代预防医学》2018,(23):4281-4285
目的 探讨泰安市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母亲分娩的新生儿发生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跨胎盘传播的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567例HBsAg阳性母亲及其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母亲一般信息及抗病毒治疗等资料,检测母亲及新生儿HBV标志物、HBV DNA等指标。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 泰安市HBsAg阳性母亲所分娩的新生儿HBV宫内传播的发生率为11.46%。单因素分析显示母亲年龄、孕晚期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干预、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HBV DNA浓度和HBV基因型与新生儿宫内传播的发生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HBeAg(OR=3.350,95%CI=1.889~6.964)和HBV DNA浓度(OR=2.096,95%CI=1.585~5.508)是HBV宫内传播的影响因素。以阴性为对照,母亲HBV DNA低载量组调整OR值为1.211(95%CI:1.110~1.565),高载量组调整OR值为1.948(95%CI:1.345~2.784),母亲HBV DNA浓度与宫内传播之间存在线性趋势(χ2=6.920,P=0.009)。结论 HBsAg阳性母亲伴HBeAg阳性和高HBV DNA浓度是造成泰安市HBV宫内跨胎盘传播的主要危险因素,且HBV DNA浓度越高,发生宫内传播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绵阳市高校大学生干预前后乙型肝炎防治知识的认知情况,评价该市开展大学生乙型肝炎健康教育项目效果,为大学生乙型肝炎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健康教育干预前后,按照在校大学生1%的比例抽取绵阳市8所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1035人作为调查对象,通过自填方式开展相同的问卷调查。结果通过乙型肝炎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干预,大学生对乙型肝炎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从33.9%~92.7%提高到了92.9%~96.3%(均P〈0.01);在对待乙肝病毒(HBV)携带者的态度方面,选择尽量回避交往和表面上和他保持交往但心里很排斥他的学生,由干预前的10%减少到3%(P〈0.01);在对待同HBV携带者共同进餐的大学生中,选择不介意,和他共同进餐不会被感染HBV的由干预前的38.1%上升到干预后81.0%(P〈0.01)。结论通过对在校大学生开展广泛的乙型肝炎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活动,在校大学生的乙型肝炎防治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随着大学生对肝炎防治知识的掌握,对HBV携带者的排斥和歧视在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