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5 毫秒
1.
黄秀  云玉慧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8):143-144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模式在中药贴敷神厥穴治疗慢性胃炎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将48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症状改善情况、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循证护理模式用于中药贴敷神厥穴治疗慢性胃炎患者,可缓解症状,提高胃病患者知识的掌握水平,降低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口服、灌肠及穴位贴敷疗法对老年脓毒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老年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口服组、灌肠组及穴位贴敷组各40例。各组均采用小承气汤组方,口服组和灌肠组均采用煎药机煎制成浓煎剂,穴位贴敷组用大黄∶厚朴∶枳实按1∶2∶1的比例制成药饼贴于神阙穴和中脘穴,每日2次,每次贴敷4 h。检测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肠功能障碍评分、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的变化情况,评价各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口服组、灌肠组及穴位贴敷治疗前后WBC、PCT、肠功能障碍评分、APACHEⅡ评分均明显下降(P 0.05);与灌肠组及穴位贴敷组相比口服组各项指标下降速度更为显著(P 0.05)。结论口服中药、中药保留灌肠及穴位贴敷疗法对于老年脓毒症患者胃肠道功能障碍均具有良好疗效,且口服中药优于中药保留灌肠及贴敷疗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吴茱萸穴位贴敷联合口服莫沙必利、泮托拉唑治疗原发性肺癌化疗后胃肠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0例原发性肺癌化疗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泮托拉唑和莫沙必利口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吴茱萸穴位贴敷神阙、足三里穴,疗程7d,观察其胃肠功能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胃肠功能评分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0.00%(21/30),高于对照组的43.33%(13/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吴茱萸贴敷神阙、足三里穴联合口服泮托拉唑与莫沙必利,能有效改善原发性肺癌患者化疗后胃肠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治疗高血压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贴敷组52例,对照组48例。两组均在心内科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以厄贝沙坦治疗,贴敷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中药穴位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血压控制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贴敷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P0.05),血压下降明显(P0.05),临床疗效显著(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便捷,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及TDP神灯照射辅助治疗肝郁气滞型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肝郁气滞型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穴位贴敷(通便贴)及TDP神灯照射治疗。治疗14 d后,比较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为(1.23±0.7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4±1.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28/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及TDP神灯照射可以提高常规方法治疗肝郁气滞型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可作为辅助性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攻癌利水散外敷神厥穴治疗恶性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攻癌利水散外敷神厥穴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卡氏评分、腹围、尿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4.0%,对照组为4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卡氏评分、腹围、尿量治疗前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2例患者贴敷后皮肤轻微瘙痒、发红,温水清洗好转,不影响继续贴敷治疗。结论:攻癌利水散外敷神厥穴治疗恶性腹水临床疗效显著,且使用方便、药性温和。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贴敷神阙穴对胃肠道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加用中药贴敷神阙穴治疗。结果: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腹胀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贴敷神阙穴能明显促进胃肠道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吴茱萸粉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胃肠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予吴茱萸粉贴敷神阙穴、足三里穴位治疗,对照组予莫沙必利治疗,疗程7天,观察两组胃肠功能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胃肠功能评分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73.3%、对照组46.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吴茱萸粉贴敷神阙穴、足三里穴位能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胃肠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针刺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眩晕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2月收治的100例眩晕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针刺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对比分析2组临床治疗效果及症状积分。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眩晕患者采取针刺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临床疗效显著,能够充分发挥药物疗效,有效缓解眩晕,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价值显著,可广泛应用于对眩晕患者治疗中。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124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痊愈率、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中医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幽门螺杆菌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针刺四缝穴配合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越鞠丸加减方治疗小儿疳证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小儿疳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越鞠丸加减方口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刺四缝穴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所有患儿治疗时间均为4wk,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体征积分和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治疗后各症状及体征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3.3%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0.0%(P0.05)。结论:针刺四缝穴配合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越鞠丸加减方可显著提高小儿疳证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中药神阙穴贴敷治疗联合局部远红外治疗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60例胃肠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与对照组28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行中药脐部贴敷联合远红外照射治疗,7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腹胀、便秘、胃肠营养耐受等情况.结果 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胃肠营养耐受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脐部贴敷治疗联合远红外照射治疗有助于促进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恢复,且有助于增加患者对胃肠道营养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患儿接受中药穴位贴敷配合护理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19年3月接收的81例小儿肺炎患儿,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41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中药穴位贴敷配合护理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以及恢复情况,并观察两组治疗依从性以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临床各症状缓解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与本组治疗前,P 0.05。结论:小儿肺炎患儿接受中药穴位贴敷配合护理治疗可进一步提高治疗依从性,间接改善临床治疗效果,促进临床症状快速缓解,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穴位贴敷疗法促进脑积水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脑积水患者50例,采用男女区组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针刺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疗程均为2周,比较2组患者术后格拉斯哥评分(GCS评分)、胃肠功能恢复情况、Hensson脑室指数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第1 d、7 d、14 d GC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脑室缩小例数明显增多(P0.05);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针刺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可促进脑积水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且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韩丹萍  陆雯  徐锦 《新中医》2020,52(17):143-146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穴位贴敷在重症监护室患者胃肠功能障碍中的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将重症监护室合并胃肠功能障碍的患者6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2组,对照组32例予以常规西医进行治疗,观察组33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针灸联合穴位贴敷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干预前后腹内压、肠鸣音、腹围、急性生理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胃肠功能障碍评分和肠内营养耐受情况。结果:2组干预前腹内压、肠鸣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较前改善,观察组干预后腹内压、肠鸣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前腹围、APACHE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较前改善,观察组干预后腹围、APACHEⅡ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前胃肠功能障碍评分、肠内营养耐受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胃肠功能障碍评分、肠内营养耐受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穴位贴敷可以有效缓解重症监护室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腹内压过高症状,改善患者肠鸣音、APACHEⅡ评分、胃肠功能障碍评分和肠内营养耐受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艾灸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胃脘痛(脾胃虚寒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河南省中医院2013年3月至2015年2月住院的160例胃脘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观察组给予艾灸、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胃脘痛症状的改善程度。结果:艾灸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后,观察组胃脘痛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结论:中药穴位贴敷疗法应用于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可明显缓解症状,减轻痛苦。  相似文献   

17.
李小沙 《江西中医药》2008,39(10):70-71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对药源性肝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药源性肝损害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护肝药治疗,治疗组50例在常规保肝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连用4个疗程。观察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指标。结果:治疗组在缓解临床症状及改善肝功能指标方面均明显优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时药源性肝损害在缓解临床症状及改善肝功能指标方面均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对糖尿病患者便秘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我院收治的83例糖尿病便秘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41例采用常规治疗加麻仁润肠丸,观察组4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症状。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80.49%,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治疗后每周排便次数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排便间隔时间、每次排便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能够改善糖尿病患者便秘症状,提高临床总有效率,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推拿与中药贴敷联合护理干预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9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推拿、中药贴敷调理患儿胃肠功能,比较术后两组患儿胃肠功能情况。结果:术后1d和术后2d,对照组患儿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与中药贴敷联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胃肠功能,缓解患儿痛苦,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配合中药硬膏贴敷辅治顽固性胃肠功能紊乱的疗效。方法:20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均用西药治疗,实验组加用耳穴压豆及中药硬膏贴敷治疗。结果:总有效率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尿D-木糖吸收排泄率、唾液淀粉酶指标均提高(P0.05),且实验组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穴压豆配合中药硬膏贴敷辅治顽固性胃肠功能紊乱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