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膈下逐瘀汤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气滞血瘀型乙肝肝硬化的效果,并分析其对肝功能与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7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气滞血瘀型乙肝肝硬化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9)和观察组(n=49),对照组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膈下逐瘀汤,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肝功能[血清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肝纤维化指标水平,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腹痛腹胀、大便溏软、食欲不振和倦怠乏力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治疗后TBIL、DBIL、AL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Al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治疗后HA、LN、PCⅢ及Ⅳ-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9. 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 47%(P0. 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 05)。结论:膈下逐瘀汤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气滞血瘀型乙肝肝硬化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肝功能,改善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和血调肝汤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血瘀证患者疗效及对肝硬化指标、B超结果和血浆CTGF、PDGF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6例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血调肝汤联合恩替卡韦)和对照组(恩替卡韦),疗程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6. 23%和84. 91%(P0. 05);两组患者肝硬化各项指标均明显降低(P0. 05),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更大(P0. 05);观察组肝表面形态,肝实质颗粒、结节和脾肿大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DPV、VPV、DSV和VSV均明显降低(P0. 05),对照组VSV明显降低,两组各项指标差异显著(P0. 05);两组血浆CTGF、PDGF水平均明显降低(P0. 05),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更大(P0. 05)。结论:和血调肝汤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可有效降低血浆CTGF、PDGF水平,改善各项肝硬化指标,改善患者症状和B超检查结果。  相似文献   

3.
聂萌  卢文杰  王晶 《新中医》2021,53(1):187-190
目的:观察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的效果.方法 :将乙肝肝硬化患者21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105例.2组患者均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加用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给予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  相似文献   

4.
6年住院肝硬化病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一组大样本肝硬化住院病例的主要临床流行病学指标。方法 :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本院 1998年 1月~ 2 0 0 3年12月肝病病区住院的肝硬化病例。结果 :肝硬化病例占全部肝病住院病例之 2 5 .4 8%。平均 4 8.6 7± 16 .15岁 ,男 4 8.2 4± 16 .2 4岁 ,女 4 9.5 6± 14 .2 3岁。乙肝肝硬化仍占绝大多数 (73.2 3% )且以HBsAg HBcAb 组 (2 8.1% )和HBsAg HBeAb HBcAb 组 (4 1.2 % )者居多。在肝硬化并发症中 ,腹水发生率高达 72 .4 %。乙肝肝硬化中肝癌的发生率 (10 .8% )较丙肝和酒精性肝硬化明显增高。住院病例肝硬化病死率为 9.73%结论 :肝硬化中HBV相关者为最多 ,并易致肝硬化失代偿及肝癌 ,防治乙型肝炎仍是提高国民健康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为乙肝)相关性肝癌的发病风险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为乙肝相关性肝癌的预防和治疗寻找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收集乙肝和乙肝相关性肝癌的体质测量资料,对两组患者的体质进行χ2检验并予统计分析。结果:我们共收集了乙肝相关性肝癌组41例,慢性乙肝组17例,两组在性别上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41),但尚不能说明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的体质存在性别上的差异(P=0.947)。乙肝相关性肝癌组平和质16例(27.59%),阳虚质10例(17.24%),阴虚质2例(3.44%),气虚质10例(17.24%),血瘀质1例(1.71%),湿热质2例(3.44%),气郁质0例(0.00%);慢性乙肝组平和质4例(6.90%),阳虚质2例(3.44%),阴虚质1例(1.72%),气虚质7例(12.07%),血瘀质0例(0.00%),湿热质0例(0.00%),气郁质3例(5.17%),目前尚不能说明两组人群的体质存在统计学差异(P=0.076),但从数据可以看出乙肝相关性肝癌组平和质、阳虚质、气虚质的比例显著高于慢性乙肝组,且两组患者气郁质与平和质(P=0.020)、阳虚质(P=0.040)差异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乙肝相关性肝癌的发病风险存在性别差异,且男性慢性乙肝患者更容易发展为肝癌。目前尚不能说明慢性乙肝与乙肝相关性肝癌存在体质差异,但从数据可以看出乙肝相关性肝癌组平和质、阳虚质、气虚质显著高于慢性乙肝组。气郁质与平和质、阳虚质体质类型的乙肝患者相比可能更不易发展为肝癌。平和质和乙肝相关性肝癌发生的关系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益气解毒通络颗粒剂治疗乙肝肝硬化好转的分子机制,完善该方治疗乙肝肝硬化的理论基础。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10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方法,随机选择符合入排标准的体检中心体检健康者15例,肝炎门诊就诊的乙肝肝硬化患者42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均已规范使用抗病毒药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入组后予益气解毒通络颗粒治疗6个月;对健康者,乙肝肝硬化患者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分别采集血样,待标本集中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成批检测VEGF、PDGF-AB含量。并将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结果显示,血清VEGF水平乙肝肝硬化患者治疗前较健康者轻度升高,治疗后较治疗前及健康者均有所下降,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 05);血清PDGF-AB水平乙肝肝硬化患者治疗前较健康者显著降低(P 0. 001),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所升高(P 0. 05)但仍低于健康者(P 0. 05)。结论:VEGF和PDGF-AB水平的变化与乙肝后肝硬化的发病相关,益气解毒通络颗粒能够改善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VEGF和PDGF-AB水平,这可能是其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益气解毒通络方联合抗病毒治疗乙肝肝硬化疗效及对癌变控制、肝功能指标和血浆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0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分为对照组(n=53)和观察组(n=53),对照组给予抗病毒治疗(恩替卡韦),观察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给予益气解毒通络方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趋势(P0. 05),其中观察组下降趋势较对照组更明显(P0. 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4. 34%和81. 13%(P0. 05);与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显著降低(P0. 05),血清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 L)显著升高(P0. 05),观察组改善效果较对照组更显著(P0. 05);两组治疗后血浆CTGF、PDGF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 05),观察组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强(P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门静脉(P0. 05)、脾静脉内径较治疗前更短(P0. 05),脾脏厚度较治疗前更厚(P0. 05),门脉最大流速较治疗前更快(P0. 05),观察组改善效果较对照组更显著(P0. 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7. 55%和15. 09%(P0. 05)。结论:益气解毒通络方联合抗病毒治疗乙肝肝硬化疗效确切,可提高患者肝功能,有效抗肝纤维化,抑制甚至逆转肝组织重构,抑制疾病癌变进展,临床应用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自拟清热化湿疏肝汤治疗乙肝肝硬化(湿热内蕴证)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收治的乙肝肝硬化(湿热内蕴证)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拉米夫定+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同时给予自拟清热化湿疏肝汤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6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变化、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主症、次症和总症状评分,血清ALT、AST和r-GGT水平,血清HA、PC-III、IV-C、LN水平水平均下降(P 0. 05),且治疗后观察组上述评分和血清学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 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 85%(P 0. 05);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且均未出现肾损害。结论:对乙肝肝硬化(湿热内蕴证)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同时给予自拟清热化湿疏肝汤可减轻症状,改善肝功能,控制肝纤维化,且疗效理想,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克癀胶囊对乙型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肝脏硬度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初治的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纳入的病例均予恩替卡韦/替诺福韦酯抗病毒治疗,根据其是否联合服用克癀胶囊,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2人。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3个月、半年时的肝功能、乙肝病毒DNA及的肝脏硬度等指标,并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克癀胶囊疗效的因素。[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在治疗3个月及半年时,ALT、AST、TBIL及HBV-DNA显著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P 0. 01)。组间比较,治疗3个月时,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BIL下降具有显著性差异(P 0. 01);肝脏硬度值方面,在治疗3个月及半年时,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肝脏硬度值下降具有显著性差异(P 0. 05);而对照组中,治疗至半年时,肝脏硬度值下降才有显著性差异(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重(OR=2. 13,CI:1. 26~3. 51,P=0. 042)、基线肝脏硬度值(OR=5. 32,CI:2. 39~7. 21,P=0. 002)及基线总胆红素水平(OR=1. 67,CI:1. 25~1. 98,P=0. 012)是克癀胶囊对肝脏硬度值疗效的影响因素。[结论]克癀胶囊可能有改善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肝脏硬度值的作用;体重、基线肝脏硬度值及总胆红素水平是克癀胶囊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心肝宝胶囊联合肝病治疗仪穴位疗法治疗老年活动性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14例老年活动性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抗病毒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肝病治疗仪穴位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心肝宝胶囊,2组治疗时间均为48周。治疗后,评价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分别检测2组血清肝功能指标、HBV DNA水平、肝纤维化指标水平,并检测肝脾影像学指标(脾厚度、脾静脉内径及门静脉内径)水平。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所有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HBV DNA载量均显著下降(P均0. 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 2组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及肝脾影像学指标水平均显著改善(P均0. 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 05)。治疗期间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心肝宝胶囊联合肝病治疗仪穴位疗法治疗老年活动性代偿期乙肝肝硬化临床效果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肝脏功能,值得开展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