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子痫前期的妊娠结局,了解孕妇孕前不同体重指数及孕期体重不同增加量与子痫前期的妊娠结局关系。方法将130例基层医院建档产检的子痫前期孕妇按孕前体重指数及孕期体重增加量分为:孕前体重指数(BMI)正常,孕期体重增加正常组29例;孕前BMI正常,孕期体重增加超重组30例;孕前BMI超重,孕期体重增加正常组22例;孕前BMI超重,孕期体重增加超重组49例。分析四组孕妇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结局。结果孕前BMI正常,孕期体重增加超重组较孕期体重增加正常组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增加。孕前BMI超重,孕期体重增加超重组较孕期体重增加正常组妊娠期糖尿病及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发生率均增加。无论孕前BMI是否正常,孕期体重增加超重组均较孕期体重增加正常组新生儿出生体重增加。结论在基层医院对于高危人群,孕前进行干预,重视合理控制体重,孕期规律产检,控制体重增加在合理范围内,可减少孕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孕前超重、肥胖及孕期体重增加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715例孕前体质指数(BMI)正常、超重和肥胖单胎初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孕前BMI及美国医学会(IOM)2009年最新修订的孕期增重指南作为孕妇分组的标准。根据孕前BMI的不同分为正常BMI组(18.5≤BMI25)和超重肥胖组(BMI≥25)。正常BMI组和超重肥胖组按照孕期增重是否合理再分为体重增长不足、体重增长正常和体重增长过多组并记录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剖宫产、巨大儿、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结果孕妇孕前BMI为正常和超重肥胖者分别占75.2%、24.8%。正常BMI组与超重肥胖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分别占9.3%、22.0%,妊娠期高血压为4.1%、14.1%,剖宫产为36.6%、58.8%,早产为7.2%、13.6%,低出生体重儿为4.8%、9.6%。超重肥胖组孕妇的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剖宫产、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均高于正常BMI组(均P0.05)。体重增长过多孕妇中正常BMI组孕妇和超重肥胖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分别为9.4%、22.4%,妊娠期高血压为5.1%、13.8%,剖宫产为41.4%、61.2%,早产为5.1%、12.5%。结论孕前超重肥胖或妊娠期体重过度增加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重和肥胖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门诊产检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根据孕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kg/m2)分为:正常体重组(BMI 18.5~24.9)、超重组(BMI 25.0~29.9)、肥胖组(BMI≥30)。使用饮食控制或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水平。观察其妊娠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结果 604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中BMI正常体重241例(占39.90%),超重211例(占34.93%),肥胖152例(占25.17%)。超重与肥胖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经辅助生育技术后妊娠,高龄产妇,巨大儿与急诊剖宫产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组;肥胖组胎膜早破与子痫前期发生率,剖宫产率显著高于超重组及正常组;肥胖组顺产率显著低于正常组,肥胖组早产胎膜早破率显著高于正常组。结论妊娠前肥胖和超重可增加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加强健康教育,适度控制孕前体重,可预防妊娠期糖尿病并发症,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孕前超重、孕期增重对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150例GDM孕妇为研究对象,依据孕前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分成体重不足组27例、标准体重组103例、超重肥胖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孕妇孕前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分娩方式和新生儿体质量的影响,为孕妇体质量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12月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前检查、分娩的GDM孕妇215例,根据孕妇孕前BMI不同,分为过低组、正常组、超重和肥胖组,分析GDM孕妇孕前不同BMI对分娩方式和新生儿体质量的影响。结果超重和肥胖组剖宫产率为82.76%、巨大儿为17.24%,高于正常组和过低组(P0.05);超重和肥胖组低体重儿发生率与正常组和过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前孕妇BMI对GDM孕妇围产结局有一定的影响,GDM孕妇孕前超重和肥胖者剖宫产率和巨大儿增多,应给予合理有效的干预措施,控制BMI在正常范围,以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孕妇的孕前体重、孕期体重变化对分娩结局的影响,为科学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收集本地区妇幼保健机构2015—2022年收治的GDM孕妇479例,依据孕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分为低体重组84例、正常体重组269例和超重及肥胖组126例;依据孕期体重增加情况进一步分为增重不足组83例、增重正常组303例和增重过度组93例。比较不同孕前BMI组孕期体重增加情况,并对体重增加与不良预后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 随着孕前BMI的增加,孕妇体重增加过度者比例呈上升趋势,不同组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842,P <0.05)。随着孕期体重增加幅度的上升,孕妇妊娠期高血压、早产、产后出血、巨大儿和新生儿低血糖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不同组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DM孕妇孕期体重增加幅度与孕前BMI有关,孕期体重增加幅度越大,不良分娩结局发生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孕前及不同孕期孕妇体重指数(BMI)与妊娠期糖尿病(GDM)及巨大儿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3月该院孕妇1 10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消瘦组、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对比孕前、不同孕期4组孕妇GDM发生率及巨大儿发生率;对比非GDM患者孕前、孕期不同体质量巨大儿发生率;对比孕前及不同孕期各层次BMI的GDM孕妇巨大儿发生率。结果 (1)孕前及孕早期超重组和肥胖组孕妇巨大儿及GDM发生率均明显较消瘦组和正常组高;孕中期肥胖组GDM发生率最高,随BMI增加,巨大儿发生率增高;分娩前4 h肥胖组巨大儿发生率最高(P0.05)。(2)非GDM孕妇中,孕前超重组和肥胖组巨大儿发生率较高;孕早期、中期超重组和肥胖组巨大儿发生率较另两组高;分娩前4h巨大儿发生率随BMI增加而升高(P0.05)。(3)GDM妇女巨大儿发生率较非GDM孕妇高,孕前及孕期肥胖组巨大儿发生率均为最高(P0.05)。结论(1)孕前及早期超重、孕中期肥胖增加了GDM发病率,孕前及孕早期超重可增加巨大儿发生率,孕晚期体质量越大则巨大儿发生率越高。(2)非GDM孕妇中,孕前肥胖超重可增加巨大儿发生率,孕早期、中期、晚期BMI越大则巨大儿发生率越高。(3)GDM中,孕前及孕期肥胖可导致巨大儿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孕前体重指数(BMI)及孕期体重变化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关系及对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分析2007年1月~2008年1月在该院门诊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孕妇590例。孕前体重指数BMI≥25者为孕前超重组共114例,BMI<25者为对照组共476例,比较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对于孕前正常体重者孕期体重增长按15 kg再分组比较对妊娠结局影响。结果:①孕前超重组在糖尿病筛查、糖耐量试验(OGTT)异常率、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生率、宫高+腹围≥140cm的比例及巨大儿、产钳助产、剖宫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②孕前正常体质量者孕期体重增加≥15 kg者上述指标也高于孕期体重增加<15 kg者(P<0.05);③孕期食用水果多的6、7、8月孕妇糖筛、OGTT异常率明显高于其他月份(P<0.01);④偏爱吃维生素C水果的孕妇,巨大儿发生率高(P<0.01)。结论:控制孕前体重指数、孕期体重增加过多,可减少GDM的发生及降低剖宫产率。孕前、孕期应均衡饮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双胎妊娠孕妇孕前与孕期体重指数(BMI)的关系,研究孕前正常体重和超重肥胖孕妇妊娠期BMI的变化特点。方法 2013年6月-2016年6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产科检查和分娩的141例双胎妊娠孕妇,根据初诊BMI分为低体重组(BMI 18. 5)、正常体重组(18. 5≤BMI≤23. 9)和超重肥胖组(BMI≥24),运用方差分析和简单线性回归方法,分析比较正常体重和超重肥胖两组孕妇孕期BMI变化情况。结果超重肥胖组孕妇的孕期BMI增长值高于正常体重组(F=4. 874,P 0. 05);较之超重肥胖组,正常体重组孕妇BMIP95、P90、P85、P10变化幅度较大(P 0. 05)。结论孕前BMI不同的双胎孕妇孕期增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超重肥胖孕妇孕期BMI变化小于正常体重的孕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分娩方式和新生儿体重的影响,为孕妇体质量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天津市第一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及顺利分娩的GDM孕妇124例,对孕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孕妇孕前BMI将其分为体重过低组、体重正常组、体重超重组及肥胖组,比较并分析各组孕妇的分娩方式及新生儿体重。结果肥胖组剖宫产率为81.25%,显著高于体重过低组、体重正常组、体重超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过低组顺产率为43.75%,显著高于体重正常组、体重超重组、肥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低体重儿发生率明显高于体重过低组、体重正常组、体重超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巨大儿发生率明显高于体重过低组、体重正常组、体重超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DM孕妇的分娩方式及新生儿体重均与孕妇孕前BMI有一定关系。孕妇孕前BMI≥28会增加剖宫产率及巨大儿发生率,对新生儿健康产生一定影响。因此,为改善GDM孕妇的妊娠结局,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应对孕前BMI过高的孕妇给予积极治疗,将BMI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孕前体质指数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的关联性。方法收集于2015年5月至2016年11月在广州市3所医院进行孕期保健及分娩的孕妇信息,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孕前体质指数(BMI)与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生的关系。结果3005名孕妇平均年龄为(28.58±4.53)岁,孕前BMI平均为(20.48±2.77)kg/m2。GDM孕妇320例,GDM发病率为11.9%。依据中国BMI分类标准,在校正了年龄、教育程度、是否初产、糖尿病家族史等协变量后,相比于孕前正常体重,孕前超重肥胖孕妇发生GDM的风险较高(OR=1.573);孕前BMI每增加1个单位,GDM发病率增加12.9%。依据WHO的BMI分类标准,也得到相似结果。结论孕前BMI升高可能增加GDM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孕妇孕前体重指数(BMI)、孕期体重增重现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为孕期孕妇体重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义乌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住院分娩的1 124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按照标准进行孕前体重BMI分组,孕期增重分组,比较不同组别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超重肥胖组孕妇年龄高于正常组与消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身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肥胖组孕期增重明显少于消瘦组和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肥胖组的妊娠期糖尿病(13.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9.2%)、巨大儿(17.2%)、剖宫产率(24.2%)均为三组中最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产、低出生体重儿、产后出血及产程异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孕期增重分组,增重过度组妊娠期糖尿病(7.4%)、妊娠期高血压疾病(8.0%)、巨大儿(16.6%)、剖宫产率(18.9%)三组中最高(P0.05);增重不足组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急产发生率最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前BMI及孕期增重与妊娠结局密切相关,控制孕前体重、孕期体重增重在合理的范围内,对减少不良妊娠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孕前BMI及孕期增重与孕妇妊娠结局的关系,为制定孕期体重分级管理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杭州市下城区中医院围产保健门诊建卡接受定期产前检查并在该院分娩的903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国成人BMI分类标准将参与研究的孕妇分为3组:孕前体重过轻组167例,孕前体重正常组631例以及孕前超重和肥胖组105例。根据孕妇孕期体重增长情况将孕前体重过轻组孕妇分为2个亚组:增重10~14.99 kg和≥15 kg;将孕前体重正常组孕妇分为3个亚组:增重<10 kg、10~14.99 kg和≥15 kg;将孕前体重超重和肥胖组患者分为4个亚组:增重<5 kg、5~9.99 kg、10~14.99 kg和≥15 kg。记录孕妇姓名、年龄、孕周基本信息,记录孕妇分娩方式、新生儿体重、孕妇和新生儿并发症情况[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期高血压、胎儿生长受限(FGR)、早产和巨大儿]。结果903例孕妇中,孕期增重<10 kg 70例,占7.8%,孕期增重10~14.99 kg 285例,占31.6%,孕期增重≥15 kg 548例,占60.7%。孕前体重过轻组2个亚组孕妇GDM发生率和新生儿出生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前体重正常组3个亚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FGR发生率、早产率、巨大儿发生率和新生儿体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前超重和肥胖各亚组孕妇FGR发生率较低,但各组间高血压发生率、GDM发生率、FGR发生率、早产率、巨大儿发生率和新生儿体重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前超重或者肥胖孕妇剖宫产和妊娠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高,孕前体重正常孕妇孕期增重过少或者过多也会增加妊娠并发症的发生,孕期孕妇增重合适范围为10~15 kg。  相似文献   

14.
周敏 《现代医院》2012,(10):33-35
目的研究54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孕妇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建卡分娩的54例GDM孕妇。根据孕前体重指数分为四组,比较各组的产前体重指数、糖筛查值和空腹血糖值;再根据孕期体重增长情况分为孕期体重增长适宜组(28例)和不适宜组(26例),比较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 GDM孕妇孕前体重指数与产前指数、空腹血糖值呈正相关(p<0.05),但孕前体重指数与GCT值无相关性(p>0.05)。54例GDM孕妇中,体重增加不适宜组的剖宫产率以及发生羊水粪染、产后出血及新生儿并发症的几率高于适宜组(p<0.05)。结论孕前肥胖是导致GDM孕妇血糖增加的重要因素;GDM孕期体重增长过多可增加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孕前体质指数(BMI)与孕中期营养素摄入及孕期增重的关系,为进一步指导孕期营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12月该院营养科收诊的GDM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以孕前BMI为标准分为正常组、低体重组、超重组、肥胖组4组,分析GDM患者孕中期营养素摄入情况,对孕前BMI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孕期增重与摄入总能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超重组空腹、餐后1 h血糖均高于低体重组和正常组(P0.05);肥胖组空腹、餐后1 h、餐后2 h血糖均高于正常组和低体重组(P0.05);正常组空腹血糖高于低体重组(P0.05),正常组与低体重组餐后1 h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GDM患者摄入的总脂肪、总能量、总碳水化合物及总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体重组活动时间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孕期增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患者孕前BMI与OGTT空腹血糖水平、餐后1 h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均呈正相关。孕期增重与孕期摄入总能量呈正相关。结论孕前肥胖或超重、孕期饮食结构不合理及孕期增重过多均与GDM相关;孕期应合理饮食、均衡营养,同时应加强孕妇营养健康教育及围生期保健,控制体重的合理增长,降低GDM的发病率,保障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孕前体重指数、孕期体重增加和妊娠年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抽样对850例单胎初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孕前体重指数分为消瘦组(BMI18.5)、正常组(18.5≤BMI25)和超重肥胖组(BMI≥25);再按照孕期增重是否合理分为体重增长不足组、体重增长正常组和体重增长过多组,并记录GDM、HDP、早产、巨大儿、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窒息及剖宫产的发生率。结果超重肥胖组孕妇GDM、HDP、早产、巨大儿、低出生体重儿和剖宫产的发生率均高于正常组和消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增长不足组GDM与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高于体重增长正常组和体重增长过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增长过多组HDP、巨大儿和剖宫产的发生率比其他两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控制孕前体重和孕期体重过度增长及在正常妊娠年龄分娩可有效降低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广州市育龄妇女孕前体重指数(BMI)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对2009年1月1日至2012年1月1日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前检查并分娩,且本次妊娠为单胎妊娠、就诊时均入组登记的资料完整的产妇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本次妊娠的年龄、孕周、生育史、既往疾病史、吸烟史和代谢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家族遗传史,并对其孕期体重增长详细记录,待分娩后完整随访妊娠结局。结果 3年共追踪入组时资料完整并随访到妊娠结局的孕妇3 608人,孕妇平均年龄为(28.25±4.13)岁,孕前平均BMI为(20.34±2.82),孕期体重平均增长(15.21±4.35)kg。孕妇BMI和体重均随孕周的增长而增加(均P0.01)。其中孕前低体重(BMI18.5)669人、孕前正常体重(18.5≤BMI24.0)2 476人及孕前超重或肥胖(BMI≥24.0)463人;不同孕前体重组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分别为6.73%(45/669)、33.12%(820/2 476)和46.87%(217/463),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孕前体重的调查对象妊娠结局发生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GDM)、早产、巨大儿和足月低体重儿的比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子痫前期、GDM、早产和巨大儿的发生率与孕前体重成正相关关系(r=58.37、85.33、50.20、23.62,均P0.01),足月低体重儿的发生率与孕前体重成负相关关系(r=-10.15,P0.05)。结论孕前体重指数异常可能与母儿不良妊娠结局密切相关,孕期体重增长应根据孕前体重指数有不同的模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孕前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孕期体育活动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关系.方法 将2012年3月~ 2014年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产科分娩的6 211例单胎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前BMI和体育活动分组,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6 211例孕妇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发生率为16.02%(995/6 211).孕前超重和肥胖者GDM发生率高于孕前BMI正常范围的孕妇(OR=2.288,95% CI:1.946~2.691);孕前BMI较低者GDM的发生率低于孕前BMI正常范围的孕妇(OR=0.692,95% CI:0.541 ~0.885);未发现体育活动与妊娠期糖尿病有关.孕前BMI与孕期体育活动间不存在交互作用(OR =0.899,95% CI:0.370~1.534).结论 孕前超重和肥胖是GDM发生的危险因素,因此孕妇应合理地控制孕前BMI以减少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孕期体重增幅与母婴结局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普陀区妇婴保健院产检直至分娩、符合纳入标准的GDM孕妇313名。完成孕妇情况调查表,计算孕前BMI和孕期体重增幅,参考2009年美国医学研究院制定"基于孕前BMI的总孕期增重的新推荐值",将研究对象归为孕期体重增幅不足、合适、过多3组。将母婴结局作为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孕前BMI超重、肥胖组分别占27.16%、3.83%;孕期体重增幅不足、合适、过多组分别占44.41%、40.89%、14.70%。2、孕期体重增幅过多组较不足组的产后出血发生率高(χ2=8.87,P=0.01)。3、孕期体重增幅过多组较不足组的巨大儿发生率高(χ2=16.15,P0.001)。结论 1、孕前超重、肥胖是GDM危险因素。2、GDM孕妇孕期体重增幅过多易发生产后出血和巨大儿,孕前体重增幅不足可能是这两者的保护因素。3、建议制定GDM孕妇孕期体重增幅推荐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妊娠前肥胖是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发病的高危因素,GDM孕妇易分娩巨大儿。本研究探讨GDM孕妇妊娠前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巨大儿发生情况影响。方法选择2014-01-01-2019-06-30在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孕期诊断为GDM的孕妇566例为病例组,按年龄±3岁匹配选取非GDM的孕妇566名为对照组。分析两组妊娠前BMI与新生儿体质量关系。结果病例组随着妊娠前BMI增加,巨大儿分娩率显著增加,趋势χ~2=6.955,P=0.008。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妊娠前BMI正常的孕妇,妊娠前超重(OR=1.696,95%CI为1.041~2.762,P=0.034)、肥胖(OR=2.188,95%CI为1.137~4.209,P=0.019)的孕妇显著增加巨大儿的发生风险。通过分层分析显示,伴有妊娠前超重(OR=2.003,95%CI为1.065~3.771,P=0.031)、肥胖(OR=2.479,95%CI为1.053~5.836,P=0.038)的GDM患者分娩巨大儿风险更高。结论妊娠前超重、肥胖的孕妇显著增加巨大儿发生风险,GDM孕妇妊娠前超重及肥胖孕妇更易分娩巨大儿,应注意将计划妊娠妇女妊娠前BMI控制在合理范围,同时还应控制GDM孕妇体质量增长范围,以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