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了解护士职业倦怠感现状,为管理者和护士自身找出降低职业倦怠感的有效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安徽省6所三级医院的3497名护士进行职业倦怠测量。结果:6所三级医院的护士情感衰竭得分为(27.09±11.78)分,处于重度倦怠水平;去人格化得分为(7.88±6.67)分、个人成就感得分为(35.15±8.37)分,均处于中度倦怠水平;6所三级医院的护士职业倦怠感高于常模的水平(P0.01)。工作编制不同的护士职业倦怠感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事业编制的护士职业倦怠感较编制护士严重;不同科室护士情感衰竭和个人成就感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护士情感衰竭、去人格化、个人成就感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疗相关政府部门、医疗机构和护理管理者应联合起来,积极发掘影响护士职业倦怠感的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以降低护士职业倦怠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精神科护士心理资本对职业倦怠的影响.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心理资本问卷及职业倦怠量表对750名精神科护士进行调查,比较不同特征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量表评分,分析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与心理资本的相关性及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结果 精神科护士心理资本总分为(101.55±15.38)分,职业倦怠各维度评分分别为情感衰竭17.00(10.00,25.25)分、去人格化3.00(1.00,8.00)分及个人成就感30.00(21.00,39.00)分.不同性别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量表情感衰竭维度,不同婚姻状况精神科护士去人格化维度,不同年龄、聘用形式、职称、职务、工作年限精神科护士情感衰竭、去人格化、个人成就感维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职务和心理资本是精神科护士情感衰竭维度的影响因素(P<0.05或0.01),年龄和心理资本是去人格化维度的影响因素(P<0.01),职称和心理资本是个人成就感维度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 精神科护士的职业倦怠状况有待进一步改善,主要体现在个人成就感低方面.职业倦怠情况受多方面的影响,特别是心理资本,它影响职业倦怠的各个维度,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某三甲医院护理队伍中不同编制年轻护士的职业倦怠状况,为降低护士职业倦怠水平,改善护士身心健康,提高护士人力资源管理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护士工作倦怠量表(MBI),有目的地抽取不同编制年轻护士220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年轻护士情感衰竭、去人格化、个人成就感总分分别为(24.37±6.10)分、(8.26±3.26)分、(34.08±5.52)分,与常模(n=110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编年轻护士在情感枯竭、去人格化、个人成就感得分均高于非在编护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编护士主要体现在情绪衰竭和去人格化上,非在编护士主要体现在低个人成就感上。结论编制对年轻护士有较大影响,不同编制护士倦怠表现有所不同。提示管理者应有针对性地对护士职业倦怠进行有效管理,改善护士工作倦怠状况,提高整体护理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护士职业获益感对其职业倦怠的影响,以期为护理教育者、管理者引导护士感受职业获益、减轻职业倦怠、维护身心健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Maslach倦怠量表和自行研制的护士职业获益感问卷对274名护士的职业获益感及其职业倦怠状况进行调查,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护士职业获益感总分为(138.45±17.25)分;职业倦怠中情感耗竭和去人格化维度得分高于常模,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高于常模;职业获益感与其职业倦怠量表中情感耗竭、去人格化维度得分呈负相关,与个人成就感得分呈正相关;职业获益感可解释情感耗竭、去人格化及个人成就感的31.6%、13.1%、9.2%的变异。[结论]引导护士感受职业获益感有助于减轻其职业倦怠程度,维护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临床护士自我能力否定倾向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方法 2022年9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辽西地区17所医院的2105名临床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Clance自我能力否定倾向量表(Clance impostor phenomenon scale, CIPS)和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 MBI)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临床护士CIPS量表总得分为(43.40±16.23)分,其中自我怀疑维度(20.19±7.56)分,外界归因维度(13.26±5.71)分,被动伪装维度(9.95±4.26)分;MBI量表情感衰竭、去人格化、低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中位数分别为11、2、35分。CIPS与情感衰竭、去人格化呈正相关,与低个人成就感呈负相关(均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外界归因与被动伪装对职业倦怠的3个维度均有影响(均P<0.01)。结论 临床护士自我能力否定倾向与职业倦怠具有相关性,降低其水平可能会缓解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军队医院合同制护士工作倦怠及主观幸福感现状,分析工作倦怠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Maslach工作倦怠量表和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对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军队医院的109名合同制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军队医院合同制护士工作倦怠感中情感衰竭、去人格化及个人成就感得分分别为(21.48±8.60)分、(8.48±5.75)分和(28.34±9.09)分;主观幸福感总分为(78.76±9.96)分,高于常模(P<0.01);主观幸福感总分与个人成就感呈正相关(r=0.248,P<0.01),与情感衰竭(r=-0.362,P<0.01)及去人格化(r=-0.444,P<0.01)呈负相关。结论军队医院合同制护士工作倦怠中情感衰竭及去人格化处于中度倦怠水平、个人成就感处于高度倦怠水平,军队医院护理管理者应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减轻合同制护士的工作倦怠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河南省男护士工作满意度和职业倦怠的现状及相关性,以期为稳定男护士队伍提供参考。方法方便抽样法选择河南省17所三级甲等医院的152名男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护士工作满意度评定量表、马氏工作倦怠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152名男护士的工作满意度总分为(2.97±0.45)分,其中,与同事关系、工作被认可、管理、家庭/工作的平衡4个因子得分低于中等水平(3分),工作负荷、个人成长及发展、工作本身、工资及福利4个因子得分高于中等水平(3分);职业倦怠情感衰竭、去人格化和个人成就感3个维度的得分与常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工作满意度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情感衰竭和去人格化均呈负相关(均P0.01),工作满意度总分、管理、工作负荷、与同事关系、工作本身、工作被认可、家庭/工作的平衡与个人成就感均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管理者及男护士自身均应积极采取针对性措施,以提高工作满意度,改善职业倦怠状况。  相似文献   

8.
宁丽  李益民  陆骏  林黎君 《护理学报》2013,20(11):71-73
目的 探讨护士长的职业倦怠与角色认知、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职业倦怠量表、角色认知量表和自我效能感量表,对112名护士长进行测评,比较职业倦怠得分与常模的差异,分析对职业倦怠得分与角色认知得分、自我效能感得分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本组护士长职业倦怠中情绪衰竭得分为(20.71±8.91)分,去人格化(5.24±4.93)分,个人成就感(33.87±8.79)分,与常模比较明显降低(P<0.05);角色模糊得分(37.92±6.17)分,角色冲突得分(2691±12.89)分;自我效能感得分(2.57±0.45)分.去人格化与角色冲突(r=0.479,P<0.01)和情绪衰竭(r=0.540,P<0.01)均呈正相关,且密切程度高;与角色模糊(r=-0.253,P<0.01)和自我效能感(r=-0.187,P<0.05)有一定的负相关.个人成就感与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且密切程度高(r=0.502,P<0.01);与角色模糊有一定的正相关(r=0.369,P<0.01),与角色冲突及去人格化有一定的负相关(r为-0.242、-0.203,P<0.05).而情绪衰竭仅与角色冲突(r=0.389,P<0.01)有一定的正相关.影响护士长情绪衰竭水平和去人格化的主要因素是角色冲突(P=-0.000);影响个人成就感的因素依次是自我效能感和角色模糊(P=0.000、0.003).结论 本组护士长的职业倦怠程度较其他研究有所下降,其主要影响因素是角色认知和自我效能感,提示现阶段管理者应重视培养护士长的角色认知能力,提高其自我效能感,以进一步降低护士长的职业倦怠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ICU护士职业倦怠与隐性缺勤的现状,并分析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M氏职业倦怠量表(MBI)、斯坦福隐性缺勤量表(SPS-6),对青岛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210名ICU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ICU护士职业倦怠总分为(63.94±14.50)分,各维度得分依次为情感衰竭(23.59±9.64)分,去人格化(7.63±5.95)分,个人成就感(33.07±9.01)分,SPS-6量表总分为(17.25±3.51)分;隐性缺勤与职业倦怠(r=0.303)、情感衰竭(r=0.508)、去人格化(r=0.355)呈正相关,与个人成就感呈负相关(r=-0.296)。结论 :ICU护士职业倦怠与隐性缺勤可能存在密切关联,即随着职业倦怠程度的增加,隐性缺勤的程度越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士团结度与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便利整群取样法,抽取湖南省某三甲医院手术室护士150名,运用护士团结度和职业倦怠问卷进行调查,并应用SPSS 18.0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手术室护士团结度总均分为(4.30±0.30)分,职业倦怠中个人成就感得分显著低于国外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团结度均分与情感耗竭、去人格化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个人成就感呈显著正相关(r=0.557,P0.05)。结论手术室护士团结度属中等水平;职业倦怠中个人成就感水平低于国外常模;手术室护士团结度对职业倦怠有影响,提示护理管理者应重视提高护士间的团结度,降低护士的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1.
李长鸽  田晓华  冯丽娜  张瑞 《护理研究》2014,(26):3236-3237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护士工作压力、应对方式及职业倦怠现状,明确职业压力、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为减轻ICU护士职业倦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3年10月采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职业倦怠量表对唐山市工人医院13个重症监护室204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工作压力总均分为(2.36±0.42)分,其中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是护士最主要的工作压力源,评分为(2.95±0.67)分。ICU护士积极应对评分为(1.78±0.46)分,与全国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消极应对评分低于全国常模,ICU护士情感枯竭得分为(26.60±10.23)分,个人成就感得分为(26.20±9.78)分,去人格化得分为(6.99±5.31)分。相关性分析显示,ICU护士职业压力、消极应对与情感枯竭、去人格化呈正相关,积极应对与个人成就感呈正相关。[结论]ICU护士职业压力愈大情感枯竭、去人格化程度愈高,积极应对方式可提高护士的个人成就感,消极应对方式易使情感枯竭、去人格化程度增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肿瘤护士组织信任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于2018年1-6月选取我院239名肿瘤专科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收集肿瘤护士的人口学资料,采用中文版护士组织信任量表调查肿瘤护士的组织状况,采用马氏职业倦怠量表调查肿瘤护士的职业倦怠状况。结果肿瘤护士组织信任量表总分为(54.56±6.69)分,各维度中信任维度的得分为(20.39±2.99)分,领导信任维度得分为(17.18±2.48)分,同事信任维度得分为(16.98±2.25)分,肿瘤护士情绪耗竭维度的得分为(26.30±9.37)分,去人格化倾向维度得分为(9.56±4.57)分,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为(46.62±9.24)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护士组织信任与职业倦怠的情绪耗竭成负相关(r=-0.59,P0.01),与去人格化倾向成负相关(r=-0.49,P0.01),与个人成就感成正相关(r=0.33,P0.01)。结论肿瘤护士组织信任程度越高,职业倦怠感程度越低。因此提示医院管理者应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以及政策来提高肿瘤护士组织信任,领导信任以及同事信任,降低职业倦怠,从而为肿瘤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ICU护士职业压力、应对方式及职业倦怠现状,明确职业压力、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为减轻ICU护士职业倦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10月1~30日对我院13个重症监护室的204名护士,采用护士工作压力源、简易应对方式、职业倦怠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工作压力总分为(2.36±0.42)分,其中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是其护士最主要工作压力源(2.95±0.67)分。ICU护士积极应对方式(1.78±0.46)分,与全国常模无差异,消极应对方式(1.16±0.54)分,低于全国常模,ICU护士情感枯竭(26.60±10.23)分,个人成就感(26.20±9.78)分,去人格化维度(6.99±5.31)分。相关性分析显示,ICU护士职业压力、消极应对与情感枯竭、去人格化呈正相关,积极应对与个人成就感呈正相关(P0.05)。结论:ICU护士职业压力愈大,情感枯竭、去人格化程度愈重,积极应对方式可提高护士的个人成就感,消极应对方式易使情感枯竭、去人格化程度增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普外科病区护士工作倦怠影响因素的调查,为制定预防和控制工作倦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护士工作倦怠量表调查某市104名普外科护士并分析其工作倦怠水平。结果普外科护士情感耗竭维度较常模高,而去人格化、个人成就感维度较常模低(P0.01);合同制护士情感耗竭维度高于编内护士(P0.05),已婚护士情感耗竭和去人格化的维度低于未婚护士,而个人成就感维度则高于未婚护士(P0.01);三级医院护士个人成就感优于二级医院(P0.01)。结论医院管理者应高度关注普外科护士的工作倦怠现象,给予人性化管理,以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精神科护士睡眠质量及职业倦怠的现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和职业倦怠量表对宣城市精神病专科医院86名精神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精神科护士睡眠问题突出表现在睡眠质量较差(占39.53%),入睡时间较长(占17.44%),睡眠时间较短(占13.96%);不同年龄、职称、婚姻状况、工作年限、是否值夜班的护士PSQ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表情感耗竭、去人格化、个人成就感得分与美国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情感耗竭和去人格化与睡眠质量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个人成就感与睡眠质量各维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精神科护士睡眠质量普遍较差,且与职业倦怠明显相关,护理管理者应积极改善精神科护士的睡眠质量、舒缓职业倦怠方能更好地服务病人。  相似文献   

16.
杨玉洁  王静 《全科护理》2015,(7):580-583
[目的]探讨护士心理一致感与职业倦怠的关系。[方法]采用职业倦怠量表(MBI)和心理一致感量表(SOC-13)对郑州市3所三级医院的450名护士进行护士心理一致感与职业倦怠问卷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等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处理。[结果]护士心理一致感得分为(64.57±10.32)分,职业倦怠健康情感耗竭、去人格化和个人成就感3个维度的得分分别为(28.12±10.43)分、(12.25±7.32)分和(24.07±8.82)分;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心理一致感与情感耗竭、去人格化呈负相关(r=-0.498,-0.375,P0.05),与个人成就感呈正相关(r=0.311,P0.05);护士心理一致感越高,职业倦怠水平越低,心理一致感是职业倦怠的保护因子。[结论]护士职业倦怠情况不容乐观,心理一致感水平处于中等水平,心理一致感与健康行为处于中等程度正相关。医院管理人员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制定能有效提高护士心理一致感的干预措施和指南,从而激发护士的应对潜能,降低职业倦怠检出率。  相似文献   

17.
张国琴  张岩 《全科护理》2016,(10):973-975
[目的]了解急诊护士共情能力和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其相关性,为提高急诊护士共情能力、降低其职业倦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MBI)对北京市4所三级医院的140名急诊科护士进行共情能力与职业倦怠的问卷调查。[结果]急诊护士共情能力总分54.20分±9.80分;身心忧急属低水平,同情关怀、幻想力、观点取替3个维度均属中度水平;职业倦怠中情绪枯竭和个人成就感均属高度倦怠,去人格化属中度倦怠;共情能力中观点取替、同情关怀与情绪枯竭、去人格化和个人成就感呈负相关(P0.05)。[结论]急诊护士职业倦怠较严重,共情能力有待提高;提高急诊护士共情能力可以降低其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山地区急诊护士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抽取中山地区4所不同等级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200名急诊科护士,分析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的相关性。结果急诊护士在工作量和时间分配方面感知的压力最大;压力源得分最高是频繁倒班;急诊护士的情感枯竭、去人格化倾向评分均高于国内常模,个人成就感低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工作压力与情感衰竭、去人格化成正相关,与个人成就感呈负相关(P0.05)。结论中山地区急诊护士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护士角色认知、工作倦怠与共情能力的相关性。[方法]2013年6月—2014年6月应用角色认知量表、Maslcah工作倦怠量表及杰佛逊共情量表对我省6家三级甲等医院128名ICU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分析ICU护士角色认知、工作倦怠与共情能力的关系。[结果]ICU护士工作倦怠中去人格化、情绪衰竭得分分别为6.42分±2.45分、23.25分±7.12分,均属中度倦怠,而个人成就感得分为32.08分±8.25分,属高度倦怠。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角色冲突、角色模糊与情绪衰竭、去人格化呈负相关(P0.05),而与个人成就感呈正相关(P0.05)。共情能力总分及各维度与情绪衰竭、去人格化呈负相关(P0.05),与个人成就感呈正相关(P0.05)。[结论]ICU护士工作倦怠程度较严重,主要受角色认知及共情能力影响,可通过提高其角色认知能力和共情能力来改善其工作倦怠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ICU护士工作倦怠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使用Maslach工作倦怠量表对泉州市12所医院168名ICU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ICU护士工作倦怠得分为(54.31±15.28)分,情绪衰竭维度(18.70±10.91)分,低个人成就感(29.07±10.41)分,去人格化(6.55±5.45)分;ICU护士的一般资料均未进入情绪衰竭影响因素的回归方程(P>0.05),月夜班次数是低个人成就感的影响因素,聘用方式、年龄、月夜班次数是去人格化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本组ICU护士情绪衰竭维度倦怠程度较低,低个人成就感维度倦怠程度最高,月夜班次数多的年轻护士、在编护士是工作倦怠的主体,应重视对这部分人群的干预,提高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