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眼肌麻痹是临床上常见疾病,多由于外伤、手术、感染、脑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等引起,其症状以复视、眼球活动受限为主,部分伴有瞳孔散大.笔者采用益神醒脑、通络启闭针法治疗眼肌麻痹35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眼针为主治疗眼肌麻痹2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叶云红 《中国针灸》2000,20(8):463-464
应用眼针捻转补泻法为主,配合头皮针、体针治疗眼肌麻痹20例。结果:治愈17例,好转3例,治愈率85%。本法适用于脑血管病、糖尿病导致的难治性眼肌麻痹。  相似文献   

3.
针刺治疗眼肌麻痹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眼肌麻痹的临床效果及病因探讨。结果:治愈率93.42%,好转率3.95%。1个疗程内治愈者6.58%;2~3个疗程治愈者69.73%;4~6个疗程治愈者19.74%;6个疗程以上显效者1.32%。结论:辨证选取相关穴位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眼肌麻痹的疗效.方法:总结分析22例眼肌麻痹患者的临床表现,并根据眼肌麻痹情况对症取穴,采用针刺并配以电针治疗.结果与结论:针刺配以电针可促使麻痹神经肌肉功能恢复正常,眼裂大小、瞳孔大小及眼球运动恢复正常.针刺治疗眼肌麻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勾宇哲  刘宪彤 《光明中医》2016,(23):3476-3478
目的探讨分析针灸治疗眼肌麻痹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4年2月—2016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46例眼肌麻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投放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针灸结合电针G-6805A型治疗仪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间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73.91%,而对照组的治愈率则为34.78%(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8.26%(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中采用针灸方法治疗眼肌麻痹既安全又能明显提高其治愈率,且能大大减低患者的痛苦程度,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6.
眼针并艾灸治疗眼肌麻痹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丽 《辽宁中医杂志》2002,29(4):229-229
眼肌麻痹 ,属中医风牵偏视范畴。多因脾胃之气不足 ,络脉空虚 ,风邪乘虚而入 ,目系失氧 ,目珠维系失调而致斜视。现代医学认为 ,发病原因多为脑血管疾病、炎症、外伤、肿瘤、糖尿病等所致。笔者采用眼针并艾灸疗法治疗本病 30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0例中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银杏叶注射液治疗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28例患者严格控制饮食,给予降血糖药物治疗,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给予银杏叶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20mL加生理盐水250 mL静滴,每日1次,同时口服甲钴胺片(弥可保)500 μg,3次/d,15 d为1个疗程,用1~2个疗程.结果:28例糖尿病性眼肌麻痹患者经过1~2个疗程的治疗,结果治愈25例,好转3例,随访6~ 12月未发现复发.结论:银杏叶注射液治疗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性眼肌麻痹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方法本研究共纳入168例对象,分为3组:正常对照(NC)组56例、单纯糖尿病(T2DM)组56例和糖尿病性眼肌麻痹(T2DM+OMP)组56例。进行隔夜空腹12 h血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血液流变学检测,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T2DM+OMP组除红细胞变形指数显著低于T2DM组及NC组外(P均<0.01),HbA1c、FBG、2hPG及其他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高于T2DM组及NC组(P均<0.01)。T2DM+OMP组除红细胞变形指数与FBG、HbA1c呈负相关外(P均<0.01),全血黏度(低切、中切、高切)、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与血糖、HbA1c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糖尿病眼肌麻痹患者血液流变学异常,血液黏稠度增高、红细胞变形能力减退而聚集性增高、纤维蛋白原增高、血小板凝聚功能增加等,导致微血栓形成和/或微血管闭塞,引起组织细胞缺血、缺氧,导致急性或亚急性血管源性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9.
复方樟柳碱太阳穴注射治疗眼肌麻痹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天性眼肌麻痹多由缺血、外伤、炎症、以及退行性病变等原因引起,临床常表现为复视,伴头晕、恶心、呕吐或视力下降,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目前尚无特效药物疗法.既往以皮质激素、B族维生素及扩血管药物治疗为主,疗效并不满意.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我科采用复方樟柳碱太阳穴注射治疗本病,并与维生素B1、B12肌肉注射作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加减羌活胜风汤治疗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糖尿病性眼肌麻痹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患者给予相同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羌活胜风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100.0%,优于对照组的90.3%,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医治疗配合加减羌活胜风汤治疗糖尿病性眼肌麻痹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应用针灸结合药物治疗眼肌麻痹39例。结果:治愈32例,好转7例,治愈率82.05%。本法适用于脑血管病、糖尿病、外伤等引起的眼肌麻痹。  相似文献   

12.
电针治疗眼肌麻痹4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李国臣  廖川国 《中国针灸》1998,18(5):291-291
自1989年以来,我科共治疗46例眼肌麻痹病人,均属于麻痹性斜视一类,不含共转性斜视。麻痹性斜视主要由炎症、外伤、中毒等病因所致,主要症状为眼球运动障碍和复视。兹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46例患者,其中门诊38例,住院8例。男29例,女17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45岁。病程最短7天,最长5年。均为单侧发病,右眼25只,左眼21只。外直肌麻痹25例,下直肌麻痹16例,上斜肌麻痹3例,动眼神经麻痹2例。2 治疗方法2.1 取穴:主穴以病眼眶内穴为主。外直肌麻痹取建明3[1]、东明5[2];上斜肌麻痹取东明1[3]、上睛明[4];下直肌麻痹取建明1[5]、建明2[6];动眼神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结合针刺治疗眼肌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分为两组各18例,治疗组口服中药颗粒剂及针刺治疗,对照组只服中药颗粒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结合针刺治疗眼肌麻痹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针刺治疗假球麻痹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60例假球麻痹患者,进行了针刺加刺络放血与单纯针刺治疗的临床疗效与血液流变学的比较观察。结果表明,针刺加刺络放血组的临床总显效率与血液流变学诸指标的均优于单纯针刺组,提示针刺配合刺络放血是治疗假球麻痹的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血塞通和银杏叶联合应用治疗糖尿病或高血压所致眼肌麻痹的效果.方法 静脉联合应用血塞通和银杏叶治疗糖尿病或高血压所致眼肌麻痹60例,以门诊就诊顺序按奇数和偶数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并设西药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眼肌麻痹的治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联合应用血塞通和银杏叶治疗由糖尿病,高血压导致的眼外肌麻痹患者的效果显著好于常规的支持治疗,可大大缩短疾病的治愈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韦氏三联九针治疗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的疗效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1年1月—2022年3月枣庄市中医医院眼科收治的糖尿病性眼肌麻痹患者100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50只眼)。对照组患者行降糖、控制饮食、营养神经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韦氏三联九针治疗,2组均治疗15 d。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的平均斜视角、血液流变学[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聚集指数(RBCAI)、全血黏度(BV)、红细胞沉降(ESR)及血浆黏度(PV)]、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前平均斜视角、血液流变学水平及Hcy、CysC及HIF-1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平均斜视角:2组治疗后平均斜视角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治疗组=14.943,t对照组=9.013,均P=0.000)。治疗后2组间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12,P=0.000)。(...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电针治疗眼肌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7例(42只眼)眼肌麻痹患者进行电针治疗,并根据辨证分型配伍相应的穴位,观察其疗效。结果 37例患者中,治愈22例23只眼(54.8%),好转13例16只眼(38.1%),总有效率为92.9%。结论针刺结合电针用于治疗眼肌麻痹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65岁,于2011年8月20日就诊.主诉:右眼上睑下垂10余天.病史:患者1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眼周围不适伴头痛,眼眶周围剧烈疼痛,右上眼睑下垂,后右眼渐不能睁开.于眼科医院就诊诊断为痛性眼肌麻痹,予泼尼松每次20mg,每日2次;维生素B12每次500μg,每日3次治疗.服用14 d后疼痛缓解,余症未见明显改善.查体:右眼红肿,右结膜充血,右眼睑下垂;双瞳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射灵敏,右眼内收、上视、下视均不能,外展可,畏光,视物模糊且有重影,无眼震,余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9.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假性延髓麻痹3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后假性延髓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4例,施以醒脑开窍针剌法(取穴:人中及双侧内关、三阴交、风池、完骨;金津、玉液点刺放血,咽后壁点刺)治疗;对照组34例,以常规针刺法(取穴:哑门、廉泉、通里、合谷)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18例,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治愈5例,显效10例,有效1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9.41%,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能有效地改善假性延髓麻痹患者的吞咽、语言功能,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自拟益神醒脑开窍方联合西药化疗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71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异烟肼、利福平、E乙胺丁醇、Z吡嗪酰胺、S链霉素等常规药物抗结核,用甘露醇降颅压。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自拟益神醒脑开窍方。两组强化治疗2个月后作出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率分别为94.4%与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脑脊液改善率分别为80.3%与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肉芽肿病灶吸收率分别为92.9%与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均低,且可逆。结论:自拟益神醒脑开窍方联合西药化疗的近期疗效较好且安全,为治疗结核性脑膜炎提供了新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