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t考验与相关分析表明,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学生心理健康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但不同的父母教养方式对中学生心理健康不同成份的影响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应用EMBU和SCL-90对太原市某中学655名高中生进行父母教养方式和心理健康调查,并对两间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太原市某中学高中生父母对女生和高年级学生的教养方式优于男生和低年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中良好的教养方式与SCL-90各因子分呈负相关;不良的教养方式则与之呈正相关;性别和学习成绩也是影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因素。结论:父母教养方式与高中生心理健康有密切关系。不良的教养方式可增加心理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初中住宿生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 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619名初中住宿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⑴初中住宿生心理健康和父母教养方式存在不同程度的性别差异;⑵父母的情感温暖和理解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父母的过分干涉、惩罚严厉、拒绝否认以及父亲的过度保护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负相关;⑶母亲过度干涉、父亲过度保护以及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对心理健康有预测作用。结论 父母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初中住宿生心理健康有不同的影响。建议学校开展住宿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加强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曾全文数据库有关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关系的文献,选取28篇研究报告进行元分析,研究对象涉及20 834名在校大学生,研究量表主要为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采用相关系数(r)为效应量,并进行FisherZ逆转换.结果 除父母亲的惩罚、严厉外,其余因子平均效应量的显著性检验P值均<0.01,父母教养方式类型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显著相关;父亲情感温暖、理解的效应量绝对值大于母亲;母亲不良教养方式的效应量大于父亲;平均效应量在父母不良教养方式上值均为正.结论 父母教养方式与孩子的心理健康关系密切.父亲良好教养方式以及母亲不良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更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对166名犯罪青少年及156名普通对照进行集体测查,并对其心理健康状况和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犯罪青少年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除阳性项目数、强迫、人际敏感、恐怖等因子外,其余各项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SCL-90大多数因子与父母养育方式亦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结论父母养育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不良的父母教养方式不利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北京市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探究父母教养方式与学生学习成绩的关系,以及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在其中的作用。  方法  于2019年10月到2020年1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北京市城乡11所公立普通初中的初一、初二年级5 196名全体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和自行设计问题结合形成的问卷进行调查。  结果  父母教养方式拒绝维度平均得分为(9.44±3.88)分,情感温暖维度平均得分为(19.85±5.66)分。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综合得分的平均值为(1.92±0.73)分,女生心理健康状况得分比男生高[(1.97±0.74)(1.87±0.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6,P < 0.01)。父母拒绝和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与学生学习成绩存在线性关系(β值分别为-0.54和1.15,P值均 < 0.01)。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在父母拒绝和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与学生学习成绩之间起负向调节作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越好,父母教养方式对学习成绩的影响越大。  结论  父母教养方式与孩子学习成绩相关。父母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以利于提高其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7.
郭丽 《中国学校卫生》2016,37(3):379-382
了解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为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提供有效干预.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MHI-60)对河南省安阳市5所监测学校共1 541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中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38.61%,其中轻度为31.67%,中度为6.23%,重度为0.71%.不同性别、学段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P值均<0.01),应对方式除社会支持外,其他各因子均与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各维度相关(P值均<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应对方式的幻想否认、发泄情绪、忍耐、积极合理化解释和父亲的惩罚严厉与母亲的拒绝、否认是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P值均<0.05).结论 安阳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且与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为通过家庭干预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在武汉市整群抽取6所中学初一学生2 435名,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对其进行测试。结果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不良检出率为24.4%,女生检出率高于男生;性别不同、不同心理健康状况的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父母教养方式密切相关。结论武汉市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且与父母教养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初中生自我意识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青少年自我意识与父母教育方式的关系,以促进青少年自我意识的良性发展.方法以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和自我意识量表(PHSS)为测试工具,对157名初中学生进行测评.结果不同性别青少年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差异,青少年的行为与合群2个自我意识分量表得分存在性别差异,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自我意识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父母教养方式与高中生自我意识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高中生自我意识的影响。方法 应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太原市655名高中生进行父母教养方式调查。应用日本心理学家依田新的自我分析法,测量被试对“我自己”和“我的人生”的看法。结果 情感温暖、理解式教养方式与高中生自我意识多项因子呈显正相关;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式教养方式呈负相关。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好于非独生子女,二在自我意识多项因子间差异有显性。结论 父母教育方式是影响高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良好的教养方式有利于高中生自我意识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父母教养方式和安全感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某高校805名大学生,通过大学生人格调查问卷、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和安全感问卷进行调查,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偏相关分析、分层回归分析以及中介效应检验。结果父母教养方式和安全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安全感在父亲关爱因子、母亲关爱因子和心理健康之间均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建议大学生父母通过提高对子女的关爱程度,增强其安全感,以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356名医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其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医学生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方法应用EMBU与SCL-90结合表,对某校356名医学生进行父母教养方式和心理健康调查.结果男女生的父亲惩罚严厉及偏爱被试差异有显著性;独生与非独生子女的父母情感温暖、惩罚严厉、过干涉过保护因子及母亲拒绝否认差异有显著性(P<0.05).父亲情感温暖与SCL-90得分呈负相关性,父亲过度保护、母亲惩罚严厉、母亲拒绝否认与SCL-90得分呈正相关性.结论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心理健康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不良的教养方式可增加子女心理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职业学生欺负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职业学生欺负行为问卷、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对700名职业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进行分析.结果 (1)职业学生欺负卷入者与无卷入者的父母教养方式有统计学差异;(2)欺负卷入者父母负性教养方式因子得分显著高于无卷入者;(3)正性教养方式因子得分显著低于无卷入者.结论 父母不同的教养方式会严重影响到小孩欺负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目的 探讨父母养育方式、家庭状况与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为改善不良家庭环境的教育方式、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 90 )、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 (EMBU)、家庭一般情况问卷 ,对东莞地区在校中学生 2 4 74名进行调查。结果 父母养育方式与其文化程度、家庭人口、职业、父母家庭关系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P均 <0 .0 5) ;中学生SCL - 90所有因子均与父母养育方式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 (P均 <0 .0 5) ,其中除父母养育方式中的情感温暖理解型与中学生心理健康呈负相关关系外 ,其他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父母养育方式与中学生心理健康之间有密切关系 ,但父母养育方式受家庭环境、父母自身素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学生应对方式的关系,为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对分层随机整群抽取的昆明市4 189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父母养育方式中的父母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等因子以及应对方式中的问题解决、寻求社会支持等因子均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和学段差异。父母养育方式中的各因子与应对方式中的一些因子显著相关。结论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和应对方式有显著的性别、年级差异,中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其应对方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焦虑、抑郁问题的关系,为减轻初中生的负面情绪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采用Spence儿童焦虑量表中文版、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等测查工具,对某省会城市1506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母亲在过分保护和提供有效帮助2个维度上显著高于父亲;父母教养方式与焦虑、抑郁总分相关显著;方差分析结果显示,4种类型的父母教养方式对焦虑、抑郁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过度保护、苛刻要求和亲子疏离会加重子女情绪问题;母亲不合理的教养方式尤其会加重初中生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结论父母教养方式都合理是初中生良好情绪的重要保证。父母应花更多的时间培养亲子关系,减少对子女的过度保护和不合理要求。  相似文献   

17.
父母教养方式与罪犯人格形成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罪犯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其人格形成的相关性。方法 对162名罪犯进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与艾森克个性问卷测试。结果 162名罪犯年龄为19~54岁,平均(30.14±7.12)岁;罪犯组神经质、精神质、掩饰性维度得分分别为(12.54±5.41),(16.65±3.72),(8.85±3.81)分,常模组分别为(5.96±2.84),(10.63±4.44),(12.17±3.57)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罪犯组基本人格特征为高神经质、高精神质、低掩饰性;罪犯组父亲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理解,过分干涉,母亲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理解与精神质程度呈负相关。结论 父母教养方式对罪犯人格形成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大学生性态度特点,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性态度关系。方法采用具有较高信度、效度的自编大学生性态度问卷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云南省某高校45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男生性态度开放倾向、情感倾向和需求倾向维度得分分别为(3.41±0.87)、(3.16±0.95)、(3.84±0.84)分,明显高于女生的(2.72±0.71)、(2.83±0.94)、(3.59±0.83)分,而回避倾向维度女生得分为(2.76±0.67)分,明显高于男生的(2.37±0.83)分,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开放倾向得分大一和大二年级分别为(2.77±0.75)、(3.12±0.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城乡、不同专业、父母职业、父亲文化程度对大学生性态度无明显影响(均P>0.05),母亲文化程度对大学生性态度有明显影响;父亲和母亲教养方式对大学生性态度具有正向预测作用。结论父亲、母亲教养方式影响大学生性态度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职业中专学生特质焦虑与父母教养方式和人格特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焦虑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的影响因素很多,主要与学校、人格及家庭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斯皮尔伯格(Spielberge)把焦虑分为特质焦虑和状态焦虑,认为特质焦虑是相对持久的人格特征中焦虑倾向上稳定的个人差异;而状态焦虑则是指焦虑的暂时波动状态,是由特定的情境引起的。特质焦虑作为一种人格特质,反映了个体的素质和人格倾向。职业中专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与其他高中学生相比,承受着更多的心理冲突和压力,面临着更多的心理问题。为了解职业中专学生的特质焦虑状况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人格之间的关系,笔者对部分在校…  相似文献   

20.
重点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喜珍  连灵 《中国校医》2008,22(6):643-645
目的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CL-90和EPQ问卷对山西省两所重点高中456名学生进行了测查。结果重点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饮食和睡眠等方面,存在年级、性别、城乡差异;不同人格特征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同,内向不稳定型人格的学生是易出现心理问题,并且人格特征对心理状况具有显著的预测力。结论重点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人格特征可以预测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