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研究血清溶血磷脂酸(LPA)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8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86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ACI患者的颈动脉斑块稳定性情况和血清LPA水平,分析LPA水平与ACI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关系.结果 入选的86例ACI患者按颈动脉斑块稳定... 相似文献
2.
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胎球蛋白A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血清胎球蛋白A(AHSG)水平与肝损害程度、预后及炎症因子的关系。方法设立健康对照组、慢性肝炎组和慢性重型肝炎组,慢性重型肝炎组中设恢复组和未恢复组,检测各组血清AHSG、肿瘤坏死因子(TNF)-α、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清蛋白和总胆红素,并进行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慢性重型肝炎组血清AHSG水平(114.02±89.11)μg/mL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317.75±107.84)μg/mL和慢性肝炎组(253.14±206.45)μg/mL(P<0.01);慢性重型肝炎未恢复组血清AHSG水平(82.53±47.90)μg/mL较其恢复组(203.05±112.94)μg/mL明显降低(P<0.01);慢性重型肝炎组血清AHSG水平与PTA、清蛋白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493与0.420,均P<0.01),与TNF-α和总胆红素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378与-0.463,均P<0.01)。结论血清AHSG水平是反映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肝脏损害程度的重要指标,低AHSG水平提示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96例经头颅CT或MRI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43例对照组进行颈动脉颅外段彩色多普勒检查,观察斑块情况。结果脑梗死组96例,斑块检出率为78.1%(75/96)。对照组为18.6%(8/43),脑梗死组软斑块检出率为67.3%,对照组软斑块检出率46.1%,脑梗死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动脉硬化斑块与腑梗死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并评价血清胎球蛋白A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GDM)所产生的影响。方法对38例GDM孕妇、30例非妊娠妇女以及41例正常妊娠孕妇的空腹血糖值(FPG)、空腹血清AHSG含量、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清胰岛素含量以及胰岛素分泌指数(HBCI)进行测定。结果随孕妇孕周的增大,正常妊娠孕妇的血AHSG含量明显升高(P〈0.01),而GDM组孕妇上升幅度更为显著(P〈0.001);GDM组孕妇血清AHSG含量显著高于非妊娠孕妇与健康妊娠孕妇(均P〈0.001);GDM组孕妇的空腹血清胰岛素指标、血清AHSG与FPG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GDM孕妇的血清AHSG含量明显上升,不能认为GDM妇女的高水平AHSG含量能够作为评价其胰岛素抵抗状态的单一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脂蛋白(a)[LP(a)]和血糖(BG)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在我科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102例,根据多普勒彩超有无检出颈动脉斑块分为两组,观察比较两组血清患者血清CRP、LP(a)以及BG水平,并对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有67例合并颈动脉斑块,占65.7%;合并颈动脉斑块组患者血清CRP、LP(a)水平均显著高于无颈动脉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G水平也比无颈动脉斑块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发生率较高,重视监测血清CRP、LP(a)及BG水平在急性脑梗死的防治上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中国妇幼保健》2019,(9)
目的观察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清胎球蛋白A (FFA)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6月在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GDM患者为GDM组,同时选取同期在该院接受产检的非GDM孕妇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孕妇FFA、HOMA-IR水平的差异,比较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细胞因子、肝功能和血脂指标的差异,分析GDM患者FFA、HOMA-IR水平与肝功能和血脂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GDM组孕妇FFA、HOMA-I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hs-CR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两组孕妇总胆红素(TB)和直接胆红素(D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GDM孕妇FFA、HOMA-IR水平与TC、TG、LDL-C、ALT、AST水平呈正相关关系,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关系(均P0. 05)。结论 GDM患者FFA、HOMA-IR水平较高,且与患者的肝功能和血脂指标密切相关,可作为筛查GDM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颈部血管超声检查颈动脉斑块,5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结果脑梗死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颈动脉斑块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非斑块组(P〈0.01)。结论血清hs—CRP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发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能是导致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进一步明确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第4成员(TNFSF4)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在无症状颈动脉易损斑块中的作用,以及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早期预警的意义。方法 利用颈动脉超声筛选无脑卒中症状和体征的颈动脉易损斑块患者510例(病例组),以及性别年龄匹配的无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健康体检人群485例(对照组),采用TAQMAN-PCR方法检测TNFSF4基因SNP rs3850641、rs3861950基因型。结果 两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TNFSF4基因rs3861950位点CC/TT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分别为7.1%/57.8%和2.8%/67.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28,P< 0.000 1);C/T等位基因频率两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9.13,P=0.003;OR=1.41,95%CI:1.12~1.76)。TNFSF4 基因rs3850641位点AA/GG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分别为68.7%/3.4%和64.8%/31.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3,P=0.42);A/G等位基因频率两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1.47,P=0.225;OR=1.16,95%CI:0.92~1.46)。结论 TNFSF4基因SNP位点rs3861950可能与中国湖南省人群颈动脉易损斑块形成的发生密切相关。TNFSF4基因多态性可参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的危险因素及干预策略,为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3年1月绥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急性脑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颈部动脉超声检查结果,颈动脉斑块稳定情况将患者分为稳定组(108例)与不稳定组(92例)。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稳定组比,不稳定组中男性、有吸烟史患者占比及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同型半胱氨酸(Hcy)、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均显著更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LDL-C、Hcy及NLR、PLR水平升高均为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的危险因素(OR=2.079、1.917、2.573、3.572,均P<0.05)。结论 血清LDL-C、Hcy及NLR、PLR水平升高均为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的危险因素,因此临床应加强对患者LDL-C、...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颈动脉斑块和血瘀证的相关性,为活血化瘀疗法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5月期间经神经内科确诊为脑梗死人院治疗的130例患者的资料,男性79例;女性51例,平均年龄(60+7.6)岁。研究对象发病均在2周以内。采用脉冲多普勒超声仪,选用灰阶显像方式横切面,右侧自无名动脉分叉处、左侧从主动脉弓起处开始,测量颈总动脉,颈总动脉球部,颈内、外动脉的峰值以及舒张末期血液速度;证候积分I〉7视为成立标准;7~14分视为轻度;15~22分视为中度;≥23分视为重度。结果痰证最多,100例,占76.92%;血瘀证居第二位,93例,占71.54%;风证为70例,占53.85%;气虚证为53例,占40.77%;火热证与阴虚阳亢证相对较少。脑梗死病人中93例出现血瘀证,没有血瘀证为37例。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O.05)。结论脑梗死病人的血瘀证发生的频率虽然高于其它证型,不过这并不代表脑梗死是血瘀证的因素,而是颈动脉斑块所导致。血瘀证是脑梗死病人的多发证候,血瘀证与颈动脉斑块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规律,并探讨易损斑块与非腔隙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0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影像学及临床表现分为非腔隙性脑梗死组(64例)和腔隙性脑梗死组(40例).统计分析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部位、数目、类型、狭窄程度.结果 (1)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共检出297处,其中颈总动脉起始部9处,颈总动脉51处,颈总动脉分叉部148处,颈内动脉27处,颈内动脉颅内段62处.(2)非腔隙性脑梗死组的重度狭窄或闭塞率为29.7%(19/64),明显高于腔隙性脑梗死组的10.0%(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非腔隙性脑梗死组的易损斑块率为62.5%(40/64),明显高于腔隙性脑梗死组的47.5%(1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狭窄程度(OR=1.740,95% CI:1.002~3.021)和易损斑块(OR=2.865,95% CI:1.047~7.813)与非腔隙性脑梗死存在相关性.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最常见的部位为颈总动脉分叉部.颈动脉狭窄程度及易损斑块是非腔隙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CT血管造影能清晰显示颈动脉狭窄及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态和成分,可作为临床首选检查方法.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ulnerable plaque and nonlacunar infarction, and analyze distribution regularity of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four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nonlacunar infarction group (64 cases) and lacunar infarction group (40 cases) based on imaging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 Location, number, type,degree of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 was record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wo hundred and ninety-seven plaques shown by the imaging were distributed in different areas:9 plaques located in the initial part of the carotid artery, 51 plaques located in the carotid artery, 148 plaques located in the bifurcation of the carotid artery, 27 plaques located in the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and 62 plaques located in the intracalvarium part of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The percentage of severe or occlusion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in nonlacunar infarction group was 29.7% (19/64),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lacunar infarction group [10.0% (4/40)] (P = 0.019 ). The percentage of vulnerable plaque in nonlacunar infarction group was 62.5% (40/64),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lacunar infarction group [47.5%( 19/40)](P=0.004). Mult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degree of carotid artery stenosis(OR = 1.740,95% CI: 1.002 -3.021 ) and vulnerable plaque (OR = 2.865,95% CI: 1.047 - 7.813 ) was related with nonlacunar infarction.Conclusions The plaque is more frequently encountered at the bifurcation of the carotid artery. The degree of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and vulnerable plaque are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of the nonlacunar infarction.CT angiography can clearly display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morphology and component of plaque, so it will be used as the preferred clinical examination.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ApoE基因多态性分布特点,并探讨与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表达的相关性。
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112例ACI患者和59例年龄匹配的查体健康者。应用核酸探针杂交芯片技术检测ApoE的基因分型,采用上转发光技术测定血清Lp-PLA2。
结果对照组ApoE的E2、E3和E4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21.19%、73.73%和5.08%。ApoE基因型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ACI组与对照组比较,E2等位基因频率(6.25%)低于对照组(21.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ε2/2、ε2/3基因分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ε3/4基因分型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p-PLA2表达对照组(106.16±38.85 ng/ml)与ACI组(146.39±57.90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E4等位基因与非E4等位基因Lp-PLA2浓度两两比较:对照组E4等位基因携带者与ACI组非E4患者比较(P=0.1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p-PLA2表达与ACI患者ROC曲线诊断价值分析:AUC值为0.790,95%CI(71.9,86.1),临床诊断临界点为123.01 ng/ml,敏感度为67.8%,特异度为69.6%,Lp-PLA2表达水平对判断ACI的发生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p-PLA2与ApoE E4等位基因均为ACI诊治的危险因素。
结论ApoE E4等位基因携带为ACI的风险因子,Lp-PLA2表达与ACI患者密切相关;检测ApoE基因型及血清Lp-PLA2表达对诊断ACI发生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血脂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分析我院2015年7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3)及观察组(n=54).两组患者用药前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接受阿司匹林药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高尿酸血症和急性脑梗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自该院2011—2012收治的130例患有脑梗死的患者与150例健康体检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以酶法进行血尿酸、空腹血糖及血脂等方面的测定,然后对两组患者尿酸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中空腹血尿酸升高分别是64(49.29%)例和35(23.08%)例,血浆尿酸浓度为412.6mmol/L、348.9mmol/L,两者之间具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尿酸水平和脑梗死患者之间存在着正比例关系,也就是(说)如果血尿酸水平升高的比例越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越重、预后越差。高尿酸血症是急性脑梗死的一种独立危险因素,需要在临床工作中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与急性脑梗塞(ACI)患者脑水肿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ACI患者160例,根据NIHSS评分标准分为轻度脑梗塞患者62例、中度脑梗塞患者54例和重度脑梗塞患者44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102例为对照组,测定ACI患者入院第2 d、3 d、5 d、7 d空腹血清PCT水平及患侧大脑半球脑电阻抗扰动系数(CEI)。结果ACI组患者在入院第2 d患侧CEI高于对照组,且随时间呈增高趋势,患侧CEI于第5 d达到峰值,第7 d开始出现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患者血清PCT水平与患侧CEI变化趋势基本一致;ACI患者各时间点血清PCT水平与患侧CEI扰动系数值均呈正相关(P<0.05);重度ACI组血清PCT水平和患侧CEI高于轻度和中度ACI组,且中度ACI组高于轻度AC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血清PCT水平和患侧CE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CI患者血清PCT水平升高,与ACI患者脑水肿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利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探讨颈动脉易损斑块与进展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 将101例新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病情的演变分为进展性脑卒中组(32例)和非进展性脑卒中组(69例),分析各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狭窄程度及其易损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进展性脑卒中组重度狭窄或闭塞率为28.1%(9/32),明显高于非进展性脑卒中组的8.7%(6/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ll).进展性脑卒中组的易损斑块率为75.0%(24/32),明显高于非进展性脑卒中组的42.0% (29/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在不同类型的易损斑块(脂质核心、表面不规则、溃疡斑块)中,两组溃疡斑块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将年龄、性别、心血管危险因素、狭窄程度、易损斑块等因素与进展性脑卒中进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3.327,95%CI:1.211 ~ 9.145)和易损斑块(OR=3.699,95%CI:1.292~ 10.589)与进展性脑卒中有关.结论 颈动脉易损斑块是进展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能为确定颈动脉易损斑块提供一定的诊断信息,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时C-反应蛋白(CRP)与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4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和72例ACI患者出现首发症状14 d以内空腹血糖、胰岛素、CRP的含量,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ACI患者中急性单纯性脑梗死(SACI组)44例,ACI致MODS(MODS组)28例。结果(1)SACI组及MODS组空腹血糖、胰岛素、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ISI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MODS组空腹血糖、胰岛素和CRP水平又显著高于SAC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SACI组与MODS组CRP及胰岛素的动态变化规律明显不同,MODS组为持续异常升高(。3)SACI组与MODS组CRP水平与胰岛素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与ISI呈显著负相关。结论ACI致MODS时存在血CRP水平的异常增高和胰岛素抵抗,且胰岛素抵抗可导致CRP水平进一步上升,它们可能共同参与了MODS的发生及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8.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and interleukin-6 in progre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时C-反应蛋白(CRP)与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4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和72例ACI患者出现首发症状14d以内空腹血糖、胰岛素、CRP的含量,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ACI患者中急性单纯性脑梗死(SACI组)44例,ACI致MODS(MODS组)28例。结果(1)SACI组及MODS组空腹血糖、胰岛素、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ISI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MODS组空腹血糖、胰岛素和CRP水平又显著高于SAC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SACI组与MODS组CRP及胰岛素的动态变化规律明显不同,MODS组为持续异常升高。(3)SACI组与MODS组CRP水平与胰岛素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与ISI呈显著负相关。结论ACI致MODS时存在血CRP水平的异常增高和胰岛素抵抗,且胰岛素抵抗可导致CRP水平进一步上升,它们可能共同参与了MODS的发生及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病例分析,探究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的有效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发病6小时内使用rt-PA静脉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6例,分析其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26例溶栓病例的总有效率达65.38%;2h内、2~4.5h及4.5~6h内溶栓有效率分别为100%、53.3%及66.6%.溶栓前NIHSS评分4~10分者有效率为100%,11~20分者有效率为50%,20分以上者均无效(0%);超过80岁溶栓有效率为60%;总的脑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11.53%.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时间窗越早,溶栓前NIHSS评分越低,预后越好;高龄不是静脉溶栓绝对禁忌症;溶栓后脑出血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T2DM)并发急性脑梗死(AIS)患者血清Hcy水平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收治的T2DM患者427例,根据患者是否合并AIS分为对照组(T2DM,n=129)和实验组(T2DM合并AIS,n=298),对T2DM合并AIS患者根据N...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