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分析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的临床、生化及免疫学特点.方法 选择2005年1月~ 2010年12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208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入选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208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化及免疫学特点.结果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发病以40岁以上女性多见,30.8% (64/208)的患者确诊时已进展为肝硬化失代偿期,临床症状无特异性,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及γ球蛋白升高更为明显(P<0.05),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以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升高更为明显(P<0.05).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常合并1种或多种肝外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合并干燥综合征最为常见,自身免疫性肝炎组及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组合并干燥综合征的发生率均达30%以上.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均有1种或多种自身抗体阳性,其中自身免疫性肝炎组抗核抗体(ANA)阳性率为88.2%,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率为7.4%,抗线粒体抗体Ⅱ型(AMA-M2)阳性率为4.4%;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组ANA阳性率为86.6%,AMA阳性率为97.6%,AMA-M2阳性率为95.9%.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主要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其中共51例(60.0%)患者单用或联用熊去氧胆酸治疗后肝脏酶学指标改善.结论 生化、免疫学、自身抗体等检查对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熊去氧胆酸在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治疗中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特点及药物对其的影响.方法 82例初诊PBC患者随机分为熊去氧胆酸组(28例)、熊去氧胆酸联合泼尼松龙组(27例)、熊去氧胆酸联合硫唑嘌呤组(27例),检测治疗前和治疗3、6个月时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水平.另设健康对照组20例.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PBC患者外周血CD_4~+T细胞比例升高[42.10±0.97)%比(36.40±2.18)%],IFN7[(36.40±1.49)ng/L比(25.70±2.50)ns/L]、IL-2[(68.30±3.14)ng/L比(37.10±3.72)ns/L]、IL-4[(53.30±2.49)ns/L比(40.70±3.78)ns/L]、IL-6[(41.30±2.91)ng/L比(31.20±3.14)ng/L]、TNFα[(30.10±0.94)ng/L比(23.50±1.68)ng/L]、IL一1β[(55.80±2.38)ng/L比(42.40±3.03)ns/L]、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68.10±2.63)ng/L比(59.10±2.29)ng/L]水平升高;外周血TNFα水平与AIJT、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Mayo危险评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355、0.390、0.409、0.397、0.293,P<0.05).治疗后,熊去氧胆酸组外周血CD~+_4T细胞比例下降;熊去氧胆酸组IFNγ、IL-4、IL-6水平在治疗3个月后降低,而6个月后升高;熊去氧胆酸联合泼尼松龙组、熊去氧胆酸联合硫唑嘌呤组IFNγ、IL-4、IL-6均较治疗前降低.3组PBC患者治疗后IL-2、TNFα均较治疗前降低.结论 PBC患者外周血同时存在Th1型和Th2型细胞因子异常,且以Th1型细胞因子异常为主,提示PBC是以细胞免疫为主的自身免疫病.IFNγ、TNFα与病情相关.三种治疗方案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3.
熊去氧胆酸联合通胆汤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联合通胆汤治疗Ⅱ、Ⅲ期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30例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入组的患者被随机分配到对照组(n=30)和治疗组(n=30),分别给UDCA和UDCA联合中药通胆汤治疗.在治疗4-24 wk分别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能、免疫指标及不良反应,并随访1-3年.结果:24 wk后,治疗组25例(83.3%)完全反应,对照组17例(56.7%)(P<0.05);治疗组第4周临床症状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12wk后90%的患者症状基本消失;在降低胆汁淤积及转氨酶上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单用UDCA(P<0.05);治疗组IgM、IgG及IgA在治疗96 wk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1.93±1.71 g/L vs 2.16±1.81 g/L,10.25±6.23 g/L vs 12.45±5.98 g/L,1.86±1.72g/L vs 2.78±2.12 g/L,P<0.05).不良反应主要是腹泻与总胆汁酸升高所导致偶发皮肤瘙瘁,减量后很快缓解.结论:UDCA联合通胆汤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较单用UDCA能更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与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采用异甘草酸镁与熊去氧胆酸联合进行治疗的近期效果,并探讨其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2013年收治的42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熊去氧胆酸治疗,观察组采用异甘草酸镁与熊去氧胆酸联合治疗,两组患者均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完成治疗后γ-GGT、ALP、AST、ALT、TBIL等临床指标改变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改变较为明显,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采用熊去氧胆酸与异甘草酸镁药物联合进行治疗,获得治疗效果较为明显,使患者的肝功能生化指标得到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加味茵陈蒿汤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30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临床分期为早中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同时口服熊去氧胆酸胶囊15~20mg.kg-1.d-1;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加味茵陈蒿汤,1剂/d,疗程均为24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肝功能(γ-GT、ALP、ALT、AST、TBil)、免疫指标(IgM、IgG及IgA)的变化。结果:治疗结束时,治疗组26例(86.7%)患者得到完全反应,与对照组19例(63.3%)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γ-GT、ALP、ALT、AST、TBil)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后肝功能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免疫指标IgM、IgG、IgA均较前有所下降,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茵陈蒿汤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较单用熊去氧胆酸疗效更好,并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肝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熊去氧胆酸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24例早期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生化指标、免疫学指标及对熊去氧胆酸的治疗反应。结果本组患者男性2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52.6岁;3例合并干燥综合征,1例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合并桥本甲状腺炎;AKP为520.6±264.9U/L、GGT为452.6±252.3U/L,ALT为130.5±79.8U/L、AST为148.5±56.3 U/L,TBIL为58.1±17.4μmol/L,GLB为34.5±9.4g/L;血清AMA阳性23例(95.8%),AMA-M2亚型阳性22例(91.7%),仅AMA-M2阳性1例(4.2%),16例(66.7%)同时有ANA阳性;熊去氧胆酸治疗12周ALT、AST、AKP明显下降(P〈0.05),治疗48周ALT、AST、AKP、GGT、TBIL明显下降(P〈0.01)。结论早期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治疗的关键,熊去氧胆酸能够改善生化指标和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应用奥贝胆酸(OCA)和贝特类药物治疗对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不完全应答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9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PBC患者41例,被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所有患者在继续UDCA维持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对照组OCA治疗,给予观察组OCA联合非诺贝特治疗,两组均治疗观察24 w。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IV型胶原(IV-C)、透明质酸(HA)、III型前胶原(PⅢP)和层粘连蛋白(LN)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IgA和IgM,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IL-6、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 在治疗24 w末,观察组血清ALT、TBIL、GGT和ALP水平分别为(29.1±5.3)U/L、(24.8±4.1)μmol/L、(86.4±15.7)U/L和(100.6±26.3)U/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2.8±7.6)U/L、(30.2±6.5)μmol/L、(121.7±18.6)U/L和(131.8±33.7)U/L,P<0...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安络化纤丸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随机将64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32例给予甘草酸二胺肠溶胶囊、熊去氧胆酸胶囊(UDCA)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安络化纤丸,疗程均为三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以及肝功能、肝纤维化、肝脾影像学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两组疗效相比,治疗组有效率90.6%,明显高于对照组68.8%(P=0.024);治疗后血清ALT、AST、ALP、GGT水平相比,治疗组较对照组显著减低(a P=0.082,*P=0.0008,#P=0.037);治疗后肝脾影像学变化,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a P=0.021);结论安络化纤丸与熊去氧胆酸胶囊联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临床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可以改善患者临床不适、体征、肝功能、肝纤维化及临床肝脏影像学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治疗方法,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收集2006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科确诊的PBC患者94例,常规进行血生化、血清IgG、IgA和IgM检测和肝活检组织学检查。52例患者接受熊去氧胆酸(UDCA)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42例只接受UDCA治疗。结果 本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以出现黄疸(90.4%)、皮肤瘙痒(72.3%)和肝区痛(71.4%)为主;在治疗后6个月,联合组血IgG由治疗前的(20.3±3.7)g/L降至(17.3±2.4)g/L,IgM由(7.2±2.7)g/L降至(4.2±1.3)g/L,明显优于UDCA治疗组【分别由(21.3±3.1)g/L降至(19.2±2.3)g/L和(6.3±3.4)g/L降至(5.3±2.8)g/L,P<0.05】;在平均随访20个月,失访8例,因肝硬化消化道大出血死亡3例,因肝性脑病死亡3例,因腹腔感染死亡1例,因肺部感染死亡1例,78例症状减轻,病情缓解。结论 对于不明原因的黄疸、皮肤瘙痒、肝区疼痛,实验室检查ALP、AST、GGT明显升高者,需考虑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应进一步进行血清AMA、AMA-M2和免疫球蛋白检查。UDCA治疗有效,加用免疫抑制剂可明显降低血清IgG和IgM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双歧三联活菌联合熊去氧胆酸对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及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的影响.方法:58例肝硬化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28),2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双歧三联活菌(3粒,2次/d)治疗,观察组采用双歧三联活菌联合熊去氧胆酸(250 mg,3次/d)治疗.1个月后观察2组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云芝肝泰胶囊辅助熊去氧胆酸片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12月在该院就诊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112例,随机分成两组各56例。对照组:口服熊去氧胆酸治疗。观察组:口服熊去氧胆酸治疗同时口服云芝肝泰胶囊。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皮肤瘙痒、乏力、黄疸、肝区不适症状体征的比例都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1),Ⅲ型前胶原(PⅢP)、层黏连蛋白(LN)、血清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低于对照组(P0.01),门冬氨酸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低于对照组(P0.01),Ig M低于对照组(P0.01),内静脉(PV)内径、脾静脉(SV)内径小于对照组(P0.01),PV、SV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P0.01~0.05)。结论云芝肝泰胶囊辅助熊去氧胆酸片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疗效确切,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的症状体征,有效调节患者血清肝纤维、肝功能指标,提高患者的免疫抵抗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对胆总管结石合并肝功能损伤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肝功能恢复与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2月—2018年1月收治的120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肝功能损伤患者,随机分为ERCP+熊去氧胆酸组与ERCP组,各60例。2组均采用ERCP治疗,ERCP+熊去氧胆酸组术后口服熊去氧胆酸250 mg/次、3次/d,共4周。比较2组术后4周的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术后第8天的鼻胆管引流胆汁中胆固醇、总胆汁酸浓度,随访1年的累积复发率。结果术后4周,ERCP+熊去氧胆酸组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为(63.5±11.0)U/L,显著低于ERCP组[(82.0±15.3)U/L,P0.001];丙氨酸转氨酶为(59.9±10.8)U/L,显著低于ERCP组[(74.9±12.1)U/L,P0.001];总胆红素为(44.16±8.5)U/L,显著低于ERCP组[(56.3±9.7)U/L,P0.001]。术后第8天,ERCP+熊去氧胆酸组中胆固醇浓度为(5.4±0.8)mmol/L,显著低于ERCP组[(6.7±0.9)mmol/L,P0.001];总胆汁酸浓度为(87.5±10.6)mmol/L,显著高于ERCP组[(60.2±8.3)mmol/L,P0.001]。ERCP+熊去氧胆酸组随访12个月的累积复发率为3.45%,显著低于ERCP组的16.07%(P0.05)。结论熊去氧胆酸有利于改善胆总管结石合并肝功能损伤患者ERCP术后的胆汁转运,避免继发性肝内胆汁淤积,促进肝功能指标恢复,并降低结石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应用泼尼松和硫唑嘌呤联合雄去氧胆酸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补体C3和C4水平的影响.方法 2017年2月~2019年12月我院消化内科诊治的120例AIH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分别给予泼尼松和硫唑嘌呤治疗或两者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平均治疗21.4个月.采用免疫比浊法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应用标准免疫抑制疗法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的疗效及其外周血调节性B细胞的变化。方法 2017年4月~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108例AIH患者被分为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54例,分别接受标准的免疫抑制治疗方案或在此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异甘草酸镁口服治疗半年。采用免疫浊度试验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B细胞和调节性B细胞百分比。结果 在治疗半年末,观察组生化学应答率为8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观察组血清ALT、AST和ALP水平分别为(51.2±7.6)U/L、(46.2±8.6)U/L和(67.4±2.4)U/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80.3±8.5)U/L、(75.7±6.4)U/L和(89.7±2.6)U/L,P<0.05】;两组血清IgG、IgM和血清GLO水平与对照组比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外周血CD19+B细胞、CD19+IL-10+B细胞、CD19+CD24...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及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方法: 2003-10/2008-02在烟台毓璜顶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43例, 排除其他原因引起肝脏损害. 其中AIH 12例, PBC 19例, PSC 12例. 对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观察药物治疗的效果.结果: 除PSC外, AIH多发于中年女性, 患者具有较高的转氨酶, PBC、PSC患者具有较明显的GGT、ALP升高. 临床表现上AIH、PBC、PSC黄疸的发生率分别为42%、80%、91%,皮肤瘙痒的发生率分别为38%、68%、79%.合理应用熊去氧胆酸和免疫抑制剂可使68%的PBC和AIH患者症状在6 mo内得到缓解、肝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AIH的肝功能异常以转氨酶升高为主,PBC、PSC以胆汁淤积为主. 熊去氧胆酸和免疫抑制剂可改善绝大多数患者的症状和肝功能.  相似文献   

16.
杨月华  蓝婧  姚朝光  黄佳 《肝脏》2023,(12):1487-1491
目的 分析临床变量和肝组织学变化对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发展的预后价值。方法 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河池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65例,其中肝纤维化组35例,肝硬化组30例。比较两组临床变量和肝组织学变化、激素治疗预后分析,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肝纤维化组病程为(70.3±4.2)d,高于肝硬化组的(54.6±5.8)d(P<0.05)。肝纤维化组血清总胆红素、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球蛋白、IgG水平分别为(313.2±102.3)μmol/L、(353.5±65.4)U/L、(322.6±157.8)U/L、(27.2±4.5)g/L、(35.6±8.5)g/L、(28.6±8.3),低于肝硬化组的(412.5±101.6)μmol/L、(463.5±48.6)U/L、(420.5±156.3)U/L、(35.8±5.6)g/L、(43.6±8.6)g/L、(38.8±10.5)(P<0.05)。肝纤维化组白细胞计数为(2.6±1.5)×109<...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熊去氧胆酸(UDCA)联合非诺贝特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γ-干扰素(IFN-γ)和白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方法 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我科诊治PBC患者48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24)和对照组(n=24)。给予对照组患者UDCA治疗半年,给予观察组UDCA联合非诺贝特口服治疗半年。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GF-β、IFN-γ和IL-10水平。使用FibroTouch行肝脏硬度测定(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 LSM)。结果 在治疗观察结束时,观察组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为(51.4±23.7)U/L,显著低于对照组【(74.9±21.2)U/L,P<0.05】,谷草转氨酶为(59.5±32.3)U/L,显著低于对照组【(81.3±35.8)U/L,P<0.05】,谷氨酰转肽酶水平为(95.7±31.8)U/L,显著低于对照组【(127.3±50.7)U/L,P<0.05】;观察组血清IFN-γ水平为(57.4±21.3)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39.7±23.7)pg/mL,P<0.05】,而血清TGF-β水平为(14.3±4.8)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23.6±3.5)pg/mL,P<0.05】;观察组血清免疫球蛋M(IgM)为(2.3±0.4)g/L,显著低于对照组【(3.1±0.9)g/L,P<0.05】, IgG水平为(11.3±1.8)g/L,显著低于对照组【(15.5±1.3)g/L,P<0.05】,IgA水平为(2.7±0.6)g/L,显著低于对照组【(3.5±0.2)g/L,P<0.05】;观察组患者LSM为(10.8±6.5)kPa,与对照组的(9.7±7.7)kPa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熊去氧胆酸联合非诺贝特联合治疗PBC患者可以明显改善血生化指标,可能与抑制了免疫球蛋白水平和提高了血清IFN-γ水平有关,其治疗的远期疗效还有待于观察。  相似文献   

18.
国产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随访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观察国产熊去氧胆酸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肝功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北京友谊医院经肝穿活检病理学或AMA-M2阳性而确诊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应用国产熊去氧胆酸(13-15)mg/ks day,分三次口服,定期(每隔3个月)复查肝功.结果 从用药第三个月起,γ-GT、ALP、ALT、AST水平开始明显下降(P<0.05).结论 国产熊去氧胆酸可以改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胆汁淤积相关指标(GGT、ALP),降低转氨酶(ALT、AST)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熊去氧胆酸单药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PBC-AIH)重叠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80例PBC-AIH重叠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单用熊去氧胆酸治疗,对照组采取熊去氧胆酸联合免疫抑制剂。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6个月、12个月的碱性磷酸酶(ALP)、天门冬氨酸基转移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水平、AST、ALT、Ig G、ALP、谷氨酰转肽酶(GGT)应答率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6个月、12个月后的ALP、GGT、AST、TBIL均低于该组治疗前(P0.05),两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后的ALP、GGT、AST、TBIL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AST、ALT、IgG、ALP、GGT应答率分别为47.50%、52.50%、80.00%、77.50%、50.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50%,低于对照组25.00%(P0.05)。结论熊去氧胆酸单药治疗PBC-AIH重叠综合征可有效改善患者AST、ALT、Ig G、ALP、GGT等肝脏生物化学指标,疗效满意且不良反应少,具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熊去氧胆酸对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由自身免疫引起的一种进展性、破坏性炎症疾病,其发病机理迄今未明,但一般认为胆管上皮免疫介导的损害起决定性作用。晚近认为,熊去氧胆酸(UDCA)是治疗 PBC 和慢性肝炎的有效制剂,其疗效作用可能部分是经由免疫机理介导。本实验研究了 UDCA 在体外对免疫球蛋白和细胞因子生成方面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