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探讨QQ群组教育对炎症性肠病患者出院后健康管理的应用。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5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炎症性肠病患者,采用便利抽样,按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患者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实施基于QQ群的健康教育。采用自制炎症性肠病遵医行为调查问卷干预1周和干预后第3个月、第6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采用生存质量评定量表(IBDQ)于干预1周、第6个月进行测评。结果:两组患者比较,干预1周、3个月及6个月后在服药、定期复查就诊方面依从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按计划进行肠内营养、自测体重、记录自我症状及体症、能否避免不良生活习惯四个条目依从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组在干预6个月后与干预1周比较,其依从性分别提高17.0%、16.9%、11.2%、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组在肠道症状、全身症状、情感能力及社会功能及IBDQ总分均高于干预前评分及干预后对照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基于QQ群的健康教育管理可改善患者的遵医行为,并且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周月爽 《职业与健康》2014,(2):245-246,249
目的探讨健康信念模式干预对创伤骨折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的效果,为促进老年创伤骨折患者建立良好的自我管理行为提供方法和依据。方法将140例创伤骨折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0例,分别应用健康信念模式和常规教育方法进行护理健康教育。结果健康信念模式干预后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各维度及自我管理总分,干预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康信念模式干预后,干预组组内比较,干预后较干预前自我管理各维度及自我管理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组内比较,在生活管理维度评分较人组时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自我管理其他维度及自我管理总分较入组时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信念模式能够有效改善老年创伤骨折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健康教育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4月河南省淮滨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干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2)及观察组(n=44),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采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健康教育。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的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冠心病自我管理量表(CSMS)评分以及SF-36量表(SF-36)评分。结果 2组患者干预前CSMS各维度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后CSMS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CSMS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前GSE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后GSES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前SF-36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后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中同伴教育对提高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2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90例高血压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同伴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的改善、血压控制及脂质代谢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用药管理、病情监测等自我管理能力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上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血压达标率为88.9%(40/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30/4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总胆固醇、总甘油三酯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健康教育中同伴教育有助于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对促进血压控制及改善脂质代谢指标有明显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探讨叙事医学护理干预对慢性疼痛患者疼痛控制及自我管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1月湖北省某医院收治的106例慢性疼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叙事组(n=59)与对照组(n=47)。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叙事组患者采用叙事医学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护理后的医患关系患者评分、疼痛控制情况,以及护理前后夜间睡眠时间、焦虑情况、抑郁情况、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结果 护理前,2组患者夜间睡眠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患者夜间睡眠时间长于护理前,且叙事组患者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叙事组患者护理后医患关系患者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2组患者焦虑、抑郁、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护理前,生存质量评分高于护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叙事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2组患者自我管理6个维度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患者自我管理6个维度评分及总分高于护理前,且叙事组患者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叙事组患者疼痛控制率为96.61%(57/59),高于对照组的85.11%(4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叙事医学护理干预有助于慢性疼痛患者控制疼痛,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增加夜间睡眠时间,并改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根据"不平衡指数最小的原则"将14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健康教育,观察组将临床路径应用于健康教育。干预后比较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自我管理能力情况。结果干预前,观察组患者生理功能(58.2±18.1)等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限制行为(20.6±3.2)等自我管理行为各因子评分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生理功能(68.9±16.9)、生理职能(37.3±15.2)等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限制行为(23.7±3.3)、管理行为(11.1±2.7)等自我管理行为各因子评分均高于自身干预前评分及对照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定时复诊、自我监测、饮食控制、合理用药、运动治疗等遵医行为形成率分别为78.6%、81.4%、82.9%、94.3%和68.6%,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将临床路径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适应干预方案在结直肠癌肠造口早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促进造口术后患者积极适应疾病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在郑州人民医院因结直肠癌行肠造口手术的87例造口早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为避免同期干预造成两组患者间的沾染,首先招募符合标准的对照组患者给予专科护理,再招募干预组患者在专科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适应干预方案,干预时间均为3个月。干预前后采用造口患者社会心理适应量表(OAI-20)、造口患者生活质量问卷(COH-QOL-OQ)对患者的社会心理适应水平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并记录患者造口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及Kruskai-Wallis检验。结果干预前,对照组与干预组患者的社会心理适应总分及各维度得分、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造口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社会心理适应总分及各维度得分、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患者社会心理适应总分及负性情绪维度得分、生活质量总分及生理健康、社会健康维度得分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社会心理适应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生活质量总分及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干预组造口并发症发生率(20%)低于对照组(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适应干预方案能够提高造口患者疾病适应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减少造口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一体化管理模式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对纳入的138例炎症性肠病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70)和观察组(n=68),对照组采用疾病出院计划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一体化管理模式进行专病管理,比较实施前后两组IBD患者生活质量、焦虑水平。结果干预前后自身比较,对照组患者全身症状较干预前减轻,其余3个维度和总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IBDQ各维度及总分得分均高于干预前;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IBDQ各维度及总分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水平均较前降低;观察组患者焦虑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一体化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IBD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9.
比较不同健康教育方法在肝硬化腹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肝硬化腹水患者选择合适的健康教育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商丘市立医院诊治的8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延续性健康教育干预。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心理韧性、自我护理能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干预前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前健康调查简表(SF 36)及心理弹性量表(CD RISC)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SF 36及CD RISC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前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ESCA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00%(2/40),低于对照组的20.00%(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P=0.043)。结论 对于长期行院外治疗的肝硬化腹水患者采用延续性健康教育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提升患者心理弹性及自我护理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情景式健康教育对慢性心衰竭患者的自我管理以及日常生活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在该院治疗并且病情得到控制的164例慢性心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取情景式健康教育。随访1年,成功随访156例,其中对照组76例,观察组80例。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的自我管理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健康教育前两组患者各项自我管理评分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健康教育后,两组患者各项自我管理评分均较健康教育前明显提高,其中观察组一般知识(77.55±20.12)分、自我防护(84.15±7.01)分、食品交换份法(84.28±4.12)分、心衰识别与处理(87.97±8.3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健康教育前两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后两组患者社会兴趣、个人卫生、社会能力的评分均较健康教育前明显提高,其中观察组社会兴趣(12.48±2.16)分、个人卫生(9.24±1.85)分、社会能力(11.41±2.1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情景式健康教育可明显提升慢性心衰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日常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对老年外科手术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提升的干预效果,为临床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6—12月在成都军区总医院住院治疗的老年外科手术患者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健康教育路径和常规健康教育,在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对全部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健康教育路径组与常规健康教育组患者在基本人口学特征上均无差异性(均P0.05)。干预前健康教育路径组与常规健康教育组患者在自我护理能力总分及各个维度上得分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干预前有92例患者(47.92%)的自我护理能力被评为高水平,有100人(52.08%)被评为中水平,干预组和对照组在自我护理能力分级水平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路径组患者干预后的自我护理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常规健康教育组患者在干预前后的自我护理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之间未见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协方差分析发现,患者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得分的单独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路径相对于常规健康教育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奥瑞姆自理模式对老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0例老年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实验组予以奥瑞姆自理模式的三个护理系统进行护理,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采用自我管理能力量表和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分别对患者的自我管理和生存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自我管理量表总分及日常生活管理、饮食管理、病情检测管理、用药管理等维度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SF-36量表的躯体机能、躯体角色、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心理健康等维度得分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实验组干预后自我管理量表总分及4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照组干预后仅有用药管理维度得分高于干预前(P0.05)。实验组干预后SF-36量表的躯体机能、躯体角色、一般健康状况、精力、情感职能和心理健康等6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P值均0.05),而对照组干预前后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奥瑞姆自理模式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老年慢性乙肝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探讨结构式心理干预对青中年脑卒中患者创伤后成长、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河南省漯河市中心医院2021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108例青中年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结构式心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出院时)创伤后成长量表(PTGI)、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及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 36)评分。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PTGI中生活感知、与他人关系、个人力量、新的可能性、自我转变维度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PTGI中生活感知、与他人关系、个人力量、新的可能性、自我转变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患者SPBS中身体负担、情感负担、经济负担维度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SPBS中身体负担、情感负担、经济负担维度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患者SF 36中躯体疼痛、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总体健康、社会功能、情感职能、活力、精神健康维度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SF 36中躯体疼痛、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总体健康、社会功能、情感职能、活力、精神健康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构式心理干预对青中年脑卒中患者的干预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创伤后成长,降低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探讨基于SOR理论的父母健康教育在早产儿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郑州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100例早产儿的母亲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早产儿母亲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早产儿母亲采用基于SOR理论的健康教育,比较干预前后2组早产儿母亲的护理知识、护理技能掌握情况,自我效能感水平、照顾能力以及患儿再入院情况。结果 干预前,2组早产儿母亲护理知识及护理技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早产儿母亲护理知识及护理技能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早产儿母亲育儿自我效能感量表(TOPSE)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早产儿母亲育儿TOPSE中玩耍、控制力、自律/规则制定、压力、学习维度评分及总均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早产儿母亲中文版家属照顾者照顾能力量表(FCTI)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早产儿母亲中文版FCTI各维度评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干预后再入院率为4.00%(2/50),低于对照组的16.00%(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0,P=0.046)。结论 基于SOR理论的父母健康教育有助于明显增加早产儿母亲的护理知识,提高其护理技能水平,提升其自我效能感水平和照顾能力,降低患儿再入院风险,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探讨自我效能护理联合阶段性健康教育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2年6月焦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R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自我效能护理联合阶段性健康教育,比较2组患者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治疗依从性、疼痛程度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2组患者干预前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及运动自我效能感量表(SEE)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GSES及SE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前医学应对问卷(MCMQ)的3个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MCMQ的面对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屈服、回避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前治疗依从性量表的3个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功能锻炼、饮食及用药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前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74%(45/47),高于对照组的80.85%(3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45,P=0.025)。结论 RA患者采用自我效能护理联合阶段性健康教育进行干预,能够提升患者自我效能感,促使患者采取积极应对方式,减轻疼痛,提高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问题导向健康教育模式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自我管理效能及自护能力、依从性、血糖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控制GDM患者血糖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诊治的GDM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取问题导向健康教育模式干预,时间1个月。采取糖尿病自我管理效能量表(DSES)评价患者自我效能,采取糖尿病自护行为量表(SDSCA)评价患者自护能力,采用治疗依从性量表评价患者治疗依从性,观察干预前、后餐后血糖(FPG)及餐后2 h血糖(2 h PG)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DSES量表饮食、运动、血糖监测、遵医嘱用药、足部护理、预防及处理低血糖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DSES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SDSCA量表血糖监测、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药物依从性、足部护理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SDSCA量表各维度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治疗依从性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粪菌移植治疗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入院接受诊疗的36例成人炎症性肠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所有纳入研究患者采用粪菌移植的治疗方法,比较患者治疗前、后排便次数、腹痛评分、粪便评分情况,并随访3个月。结果治疗后排便次数低于治疗前(P 0.05);治疗后腹痛评分低于治疗前(P 0.05);治疗后粪便性状评分低于治疗前(P 0.05);成人炎症性肠病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全球IBS评分低于治疗前,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炎症性肠病患者采用粪菌移植治疗,可改善患者腹泻疼痛的症状,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基于遗忘规律健康教育应用于住院肺癌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如皋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肺癌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教育,观察组给予基于遗忘规律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干预10 d后自我效能、自我管理行为及负性情绪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10天后自我效能总评分为(107.85±3.73)分,高于对照组的(83.67±4.15)分;自我管理行为总分为(97.00±4.04)分,优于对照组的(84.81±4.04)分;负性情绪SAS评分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遗忘规律健康教育应用于住院肺癌患者中,可显著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改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缓解患者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9.
陈海红 《医疗装备》2023,(24):118-120
目的 探讨多功能蝶形底盘造口袋干预联合路径化皮肤管理在肠造口周围皮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8月医院收治的108例直肠癌术后行肠造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两组均接受路径化皮肤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造口袋,观察组采用多功能蝶形底盘造口袋,两组均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肠造口周围皮肤损伤情况、造口袋使用情况(使用时间、更换频次)、护理时间及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肠造口周围皮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造口袋使用时间长于对照组,造口袋更换频次低于对照组,护理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造口患者生命质量量表(Stoma-QOL)各维度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toma-QOL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Stoma-QOL量表社会交往、睡眠维度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功能蝶形底盘造口袋干预联合路径化皮肤管理可降低肠造口周围皮炎发生风险,减少造口袋...  相似文献   

20.
探讨基于健康行动过程取向理论(HAPA)的饮食、运动行为干预在结直肠癌(CRC)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3月南华大学附属邵阳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230例CR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11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饮食、运动指导,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HAPA的饮食、运动行为干预,比较2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早期生活质量等。结果 干预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8%(P<0.05)。干预前,2组患者Kamofsky功能状态(KPS)得分、营养状况分级、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大肠癌生活质量量表(QLICP CR)各维度得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KPS得分均高于干预前,且干预组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的营养状况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干预前,且干预组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2组患者QLICP CR各维度得分(干预组心理功能维度除外)及总分均高于干预前,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维度除外)(P<0.05)。结论 基于HAPA的饮食、运动行为干预可提升CRC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水平,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