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永  立伟  陈念东  张雪玲  董钊 《现代保健》2014,(17):150-153
目的:分析Miller-Fisher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22例诊断为Miller-Fisher综合征患者起病形式、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综合文献,阐述该病的临床特点、病因和发病机制。结果:22例患者发病年龄12~67岁(平均38岁),均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常见的神经系统症状包括复视、眩晕、四肢乏力;主要的神经系统体征包括眼外肌麻痹、共济失调、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实验室检查: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16例,肌电图神经性损害12例,所有患者CT和MRI检查均未发现异常。所有患者均予激素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预后良好。结论:Miller-Fisher综合症临床症状复杂,根据临床特点、结合脑脊液检查及肌电图检测能确诊,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布病性脊髓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药物治疗方法和预后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对1例布病性脊髓炎病例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核磁共振成像资料、临床药物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该患者发病5个月后被确诊,经17个月的临床综合治疗,由于误诊时间较长,失去最佳治疗时机,致患者胸以下感觉减退,四肢麻木无力,活动受限,大小便失禁,造成终身残疾,丧失生活和劳动能力。结论布病性脊髓炎发病5个月后经过17个月的临床综合治疗,损伤的神经功能无法恢复,致患者高位截瘫,终身残疾。  相似文献   

3.
报道1例肝性脑病合并Marchiafava-Bignami综合征病例。记述该病人的发病,诊断与治疗过程。提示酗酒史和头颅核磁共振检查有助Marchiafava-Bignami综合征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儿童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儿童急性摇散性脑脊髓炎(ADEM)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7例ADEM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与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儿例有前驱病史,13/15例脑电图异常,14/15例脑MRI异常,16例患儿使用激素,大部分有好转。结论 ADEM临床表现多样,MRI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激素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利用MRI研究颈椎轴性疼痛患者的Modic改变.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颈椎轴性疼痛患者的MRI表现,总结其MRI要点及与疼痛、颈椎退变的关系.结果 62例颈椎轴性疼痛患者中共有42例65个节段存在Modic改变,占67.74%(42/62).其中Modic Ⅰ型21例33个节段,ModicⅡ型17例25个节段,ModicⅢ型4例7个节段.结论 Modic改变与颈椎轴性疼痛具有密切关系,利用MRI可清晰显示Modic改变的分型及发病部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现将我院4例以心绞痛为首发症状的带状疱疹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4例带状疱疹病人为我院住院病人3例,内科门诊1例。其中男1例,女3例,年龄6 5~77岁,平均年龄71岁。既往有高血压心脏病史2例。4例病人均以发作性心前区烧灼样疼痛,持续10min ,放散至左背部,发病1周来我院就诊。查心电图2例窦性心律,2例心房颤动,均有ST -T改变。4例病人门诊均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收住院3例,1例于门诊治疗。均给予硝酸酯类及扩冠药物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4例病人均于胸痛10d后,在左胸腋下及左背部出现成簇的带状分布的疱疹。经皮肤科会诊诊断为带状疱疹。加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14例莱姆病被误诊的原因。方法:免疫荧光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蛋白电泳足迹测定。结果:被误诊的14例患者均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提示无发热、皮疹的最初表现,而反复出现神经系统损伤或潜伏期长,有明显的格林巴利综合症和面瘫病史,按神经系统疾病治疗或激素治疗无效,夜间蚁走样感觉明显,肌电图示神经原性损伤,脑脊液蛋白偏高,其余各项检查正常,应做莱姆病检查。合并格林巴利综合症的莱姆病患者,除用大剂量抗菌素外,还应以少量激素冲击治疗。结论:没有明显“三期”的莱姆病患者,症状与其他疾病很接近,易被误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方法分析38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8例患者包括无症状型2例,脑膜炎型3例,脑膜血管型16例,麻痹性痴呆型13例,脊髓痨型4例。38例患者血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T)、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及脑脊液TPHA均阳性;脑脊液RPRT检查33例(86.84%,33/38)阳性,5例(13.16%,5/38)阴性。经治疗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缓解;血和脑脊液RPRT比治疗前降低,但未转阴;13例(34.21%,13/38)脑脊液白细胞及蛋白含量正常。随访6个月,17例(44.74%,17/38)血和脑脊液RPRT转阴,其余均有不同程度下降;33例(86.84%,33/38)脑脊液白细胞及蛋白含量正常。结论神经梅毒临床症状复杂,容易误漏诊;血及脑脊液检查是诊断的必要依据;青霉素是首选的治疗药物;脑脊液白细胞与蛋白含量是重要的疗效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感染特点及临床治疗,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70例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患者资料,将其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A、B两组,每组各35例,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采用SAS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0例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患者中首发症状以运动障碍为主,占55.71%,其次为感觉异常占18.57%;感染病毒以Ⅱ型单纯疱疹病毒为主,占38.57%,其次为柯萨奇病毒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分别占25.71%和21.43%;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15%,优于B组患者总有效率的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477,P<0.05),A组患者肌力恢复时间、留置导尿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0.14±2.09)d、(12.63±3.17)d、(15.32±2.83)d,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横贯性脊髓炎临床表现一般取决于受累的脊髓节段与病变的范围,采用甲基强的松龙进行治疗疗效可靠,能够缩短肌力恢复时间、留置导尿时间和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周勇 《现代保健》2009,(31):176-177
目的总结分析无疹性带状疱疹的诊断治疗体会.为避免误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12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25例无疹性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分析对象,对其诊断治疗过程进行研究、对比、分析,总结无疹性带状疱疹的特点及诊治经验。结果通过对25倒带状疱疹进行检查治疗,排除患者得其他疾病的可能,通过最终检查诊断确诊.经及时有效的治疗,所有患者均痊愈。结论无疹性带状疱疹因其“无疹”及延后出疹的特点而常常被误诊为其他疾病,所以诊断过程中需注意其除疱疹外的其他特点,避免误诊延误治疗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痛苦。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和探讨良性颅内压增高综合征(BIHS)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01例BIHS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症状和体征主要为头痛、恶心、呕吐、视力减退和视神经乳头水肿,头CT及MRI检查均正常,脑脊液检查压力高于正常,蛋白、葡萄糖及细胞数均在正常范围,符合1991年国际头痛分类会议制定的BIHS诊断标准。治疗措施包括应用激素类药物、脱水、多次腰椎穿刺、脑室持续引流或行颞肌下减压术等。结果83例患者症状和体征恢复满意或有明显改善。结论对BIHS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张珉  王波  卢德强 《现代保健》2009,(31):62-63
目的探讨睾丸扭转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睾丸扭转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经验。结果开放手术15例,手法复位7例。均为单侧发病,其中左侧16例,右侧6例。7例行睾丸切除,病理检查证实睾丸坏死。随访6个月至2年,无复发。结论对于睾丸扭转,早期诊断及早期手术探查是提高睾丸存活率的重要手段。睾丸扭转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体征及彩超检查确定。手法复位宜早期施行.发病10h后如症状重,彩超提示无血流信号者则仍以手术治疗为宜。  相似文献   

13.
分析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BICE)的临床特点,以指导正确诊断及合理治疗。对15例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患儿进行临床观察和随访。15例BICE患儿的发病年龄平均14.8个月。其中11例(73.3%)秋冬季发病;12例(86.7%)3 d内发生惊厥,均为无热惊厥;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11例;发作2~3次者11例,占73.3%;发作时间均少于5 min;发作间期脑电图、头颅CT、血生化、血电解质及脑脊液检查正常。惊厥停止后未行抗癫痫治疗,均无复发,生长发育正常。本组病例的临床特点:1~2岁高发,秋冬季多发,无家族史;惊厥多于病程的第1~3天发生,为全身性或部分性发作,早期频繁发作多见;血电解质、血生化﹑脑脊液、脑影像学检查正常,发作间期脑电图正常;预后好,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伏格特-小柳-原田综合征(VKHS)患者的神经系统损害表现,探讨有诊断价值的辅助检查方法.方法 对9例VKHs患者眼部症状与体征、全身临床表现、神经系统表现及辅助检查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头痛8例,其中2例为首发症状;6例出现脑膜刺激征;眩晕、听力下降及前庭性共济失调各2例;耳鸣4例;脑脊液检查结果全部异常;头部CT检查均正常;4例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及视觉诱发电位检查正常.结论 头痛及脑膜刺激征为本病常见症状,但缺乏特异性;脑脊液、影像学检查是主要的辅助检查手段.对诊断有重要意义;诱发电位检查可能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严密观察、仔细检查可有效避免漏诊及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徐威 《现代保健》2014,(20):44-46
目的:探讨采用核磁共振影像诊断血友病性关节病的价值。方法:采集本院收治血友病患者12例,分别进行x线检查和MRI检查,观察两种检查结果。结果:X线以及核磁共振检查相同病例其对病理改变以及分期结果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x线与核磁共振影像检查结果对比可见,核磁共振对诊断血友病性关节病更为直观、准确。  相似文献   

16.
宋洋  张定国  朱惠明 《中国医师杂志》2008,10(10):1366-1367
目的评价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G)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内镜下表现。方法对15例确诊的EG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检查及病理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病人中以腹痛为首发症状者占93.3%,9例(60%)患者外周血中嗜酸性细胞(EC)计数增多。内镜表现为胃窦、十二指肠降段、回盲部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红斑、小溃疡等,个别病例黏膜正常,腹腔内镜检查空肠浆膜节段性充血水肿。结论外周血EC增多对诊断EG有提示作用,内镜下黏膜活检病理检查对EG诊断有重要意义,腹腔内镜检查对浆膜型EG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回顾性分析某院两例早产儿微小脲原体(UP)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及预后,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两例早产儿临床症状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脑脊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提示UP感染,给予阿奇霉素抗感染治疗后,两例早产儿病情改善,分别随访至14、18月龄,神经行为发育与正常同龄儿童相仿。早产儿UP脑膜炎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当常规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时,脑脊液mNGS可明确病原,阿奇霉素用药效果佳,UP脑膜炎早产儿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黄磊瑛  金雅 《现代医院》2013,13(7):54-55
目的通过对儿童病毒性脑炎的临床分析,进一步评估脑脊液早期检查的临床意义和探索两种常用抗病毒药物的遴选取向。方法选取本科2012年142例儿童病毒性脑炎确诊病例,分别就不同时段脑脊液检查结果与确诊时机的相关性和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与阿昔洛韦治疗的综合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①入院≤24小时与〉24小时的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检查阳性率无显著差异,提示入院≤24小时进行脑脊液检查不增加假阴性;②利巴韦林与阿昔洛韦两者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但基于使用的便捷性和费用因素,利巴韦林优于阿昔洛韦。结论尽早进行脑脊液检查可提前早期诊断的时间,以利于早期治疗、减少死亡率和致残率。抗病毒治疗宜首选利巴韦林。  相似文献   

19.
林楚兰 《现代保健》2011,(18):149-150
目的了解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总结分析2008年6月~2010年6月于本院治疗的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者30例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及预后。结果手足口病多发于儿童,合并神经系统症状者于发病后约3d出现。临床特点为发热、手足口部位皮疹、疱疹,合并精神萎靡、呕吐、醉酒样步态、肌肉震颤、抽搐、肌无力和头痛等神经系统症状。经血常规、脑脊液检查、胸片、CT、MILI等进行诊断,治疗主要进行抗病毒治疗,同时控制补液量、并给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预后良好。结论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者明确诊断、适当治疗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7例ADEM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与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有前驱病史,13/15例脑电图异常,14/15例脑MRI异常,16例患儿使用激素,大部分有好转.结论ADEM临床表现多样,MRI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激素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