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分娩过程中,胎头大多数以枕横、枕后位衔接,在下降过程中,强大的宫缩使多数胎儿头枕部向骨盆前方旋转90°或135°至枕前位而自然分娩。如果产程中活跃晚期(宫口开≥8 cm)胎头枕骨仍位于母体骨盆侧方、后方,称为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是导致头位难产的重要原因。国内外报道其发生率均为5%。1病因和发病机制持续性枕横位和持续性枕后位的发生与产力、产道及胎儿三者关系密切,常常是多因素共同作用。1·1骨盆异常骨盆异常(如均小骨盆、佝偻病性扁平骨盆、男型骨盆等),使入口或出口狭窄,影响胎径和胎先露部分在分娩过程中的下降和内旋转,且影…  相似文献   

2.
<正>胎儿分娩时大多头部先入骨盆,医学上称之为"头先露"[1]。枕后位是一种常见的异常胎位,临产时若宫缩良好90%能转成枕前位自然分娩;若胎头以枕后位衔接,分娩后期胎头枕骨仍然位于母体骨盆的后方,不能转为前位而成为"持续性枕后位"[2]。产程中若未及时发现并处理可导致产程延长或停滞,产妇大出血,给产妇和胎儿造成严重后果。因此  相似文献   

3.
聂晓莉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1):4491-4491
正常胎位多为枕先露,占分娩总数的95%以上。若分娩时,胎头以枕后位或枕横位衔接,分娩后期胎头枕骨仍然位于母体骨盆的后方或侧方,形成持续性枕后位或枕横位。其发生原因多为骨盆狭窄、宫缩乏力、胎头俯屈不良而导致产程延长或停滞,属于头位难产的常见类型,产程中若未及时发现和  相似文献   

4.
胎头以枕横位入盆(胎头矢状缝与骨盆入口横径一致)时,胎头侧屈,以前顶骨先入盆,矢状缝靠近骶骨称为前不均倾位.其发病率为0.55%~0.81%,在头位难产中居第4位.产科胎头前不均倾位是一种严重的胎头位置异常,其主要特点是枕横位的胎头以前顶骨先入盆,即胎头以前不均倾位入盆.由于胎头位置特殊,难以经阴道分娩,如不能尽早识别、恰当处理,对母婴的危害很大.  相似文献   

5.
仝玉丽 《职业与健康》2006,22(18):1516-1517
目的观察产程活跃期徒手矫正异常胎头位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产程进入活跃期产妇160例,经加强产力,改变母体体位等处理后,胎方位仍不能自然旋转为枕前位,产程阻滞的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施行经阴道徒手旋转儿头、辅以经孕妇腹部轻推儿背为脊前方位的联合手法。结果徒手旋转异常胎头位置成功145例,失败15例,其中枕后位13例,枕直后位2例。结论该法可矫正异常胎头位置,使难产转为顺产,是降低难产发生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产妇采用侧卧位纠正胎头位置异常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生于头先露的难产称为头位难产。其中胎头位置异常约占6%~7%,常见于持续性枕后位或枕横位。是头位难产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手术率极高,处理不当,可造成母婴较大的危害。以往对头位难产的处理常采用手术结束分娩,大大增加了难产率的发生。为了母婴健康,提倡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作者通过对产妇在产程中采用侧卧位的方法,纠正了胎头位置异常,有效降低了剖官产率,保障了母婴健康,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头位难产产生的原因及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 对我院169例头位难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结果和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并复习相关文献资料.结果 169例头位难产中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共116例(68.6%),而产道异常14例,产力异常28例,巨大儿7例,严重胎头位置异常5例,造成难产的最主要原因是持续性枕横(后)位.结论 密切观察产程进展和胎头下降是早期发现头位难产的重要手段,决定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8.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997年1月至12月,我院共收治产妇256例,其中头位难产26例,产妇年龄20~37岁之间,初产妇23例,经产妇3例。1.2 主要原因 导致头位难产的主要原因头盆不称、胎头位置异常(如枕横位,枕后位,面先露等),其次因产力异常、产道异常、胎儿畸形等。1.3 分娩方式的选择及处理 在观察产程中都可经一段试产才能决定分娩方式,试产要慎重,要注意产妇的一般情况的纠正(如酸中毒),同时要解除产妇思想顾虑,保持产妇良好的产力,如潜伏期延长16小时应及时处理,给予安定10m…  相似文献   

9.
头位难产是指发生于头先露的难产,据报道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12.56%,超过难产总发生率2/3以上。在头位难产的发 病原因中,胎头位置异常是一大重要因素,占85%左右,剖宫产率及阴道手术助产率均很高,新生儿及母体并发症均比正常产明显增高。为保证母婴健康,降低头位难产率,笔者对胎头位置异常的产妇试行经阴道徒手转位的方法,使难产变为顺产,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5~1999年,临产后经充分试产,产程进入活跃期,宫口开大3~5cm以上,经阴道检查确诊为胎头位置异常的产妇86人,其中枕横位64例,左或右枕后位12例、枕后位10例。1.2 徒手转位的条件①宫颈扩张进入活跃期后出现迟缓、停滞时。②胎膜已破。③阴道检查确诊为胎头位置持续异常。④  相似文献   

10.
及时处理持续性枕横位 枕后位可降低头位难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胎头位置异常是造成头位难产的主要原因,而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是最常见的胎头位置异常。产程中及时发现活跃期延缓或阻滞,经阴道检查确诊为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及时使孕妇进行体位改变并适时进行经阴道徒手旋转胎位,使胎位转为枕前位并顺利经阴分娩,是目前降低头位难产的最主要措施。我们对152例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进行胎位旋转,成功率为78.22%,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骨盆倾斜度过大时产妇产时的临床表现及处理方法。方法用骨盆倾斜度测量器测量骨盆倾斜度。选择骨盆无畸形、头盆评分在8分以上、枕前位、单胎100例,以正常产程图为观察标准,观察分娩过程中骨盆倾斜度的变化。结果骨盆倾斜度≥530时,产程中出现胎头衔接困难或停滞,会阴裂伤等。结论骨盆倾斜度过大是由于腰骶角增大所致。分娩时胎轴压力线与产轴不在同一条线上,造成胎头衔接困难或停滞。取膀胱截石住可使腰骶角变小,从而使骨盆倾斜度过大得到纠正,利于胎头衔接及分娩,减少会阴严重裂伤、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2.
梅天琼  郑丽波  郭玲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6):4157-4158
目的:探讨头位难产的分娩方式与形成原因。方法:分析和总结465例头位难产的原因、分娩方式及产妇和新生儿的并发症。结果:465例头位难产患者中,由于产道异常而发生头位难产占24.9%,骨产道异常而发生头位难产占17.5%,软产道异常而发生头位难产占8.4%。胎头位置异常的患者中严重胎头位置异常者占10.7%,49例经剖宫产分娩。胎头位置持续性枕后、横位者,147例行剖宫产,101例行阴道分娩。结论:近年来头部难产的发生率较高,早期进行定期体检与及早发现提出解决方案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潘国平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1):1488-1489
目的:评价本地区初产妇足月胎头浮动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分娩的影响,探讨如何采取合理措施,有利于分娩,维护母婴健康。方法:对我院2004年8月~2005年8月门诊产前检查的足月初产妇进行追踪观察,并与同期足月初产妇胎头入盆的孕妇进行临床对比分析。结果:影响初产妇足月时胎头浮动的因素有异常胎方位、骨盆狭窄、巨大儿、脐带异常及骨盆倾斜度过大等。临产时胎头浮动,剖宫产机率显著增加。结论:足月妊娠时如发现胎头浮动,应注意查找可能的影响因素,作好评估,提出适宜的分娩计划。临产时胎头浮动是可能难产的信号,对无明显头盆不称的,应给予试产机会,产程中密切观察,正确、及时处理异常产程,维护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14.
徒手转位矫治头位难产3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发生于头先露难产称头位难产。文献报道,头位难产发病率高,占总分娩数的20·8%,超过难产总发生率的2/3以上〔1〕。为探讨徒手转位矫治异常胎头位置的临床效果,在2004~2005年我们对348例头位难产采取徒手转位矫治异常胎头位置,使难产为顺产,成功率达92·53%,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4~2005年我院妇产科共分娩8 312例,在阴道分娩的2 874例中,胎头位置异常348例,占阴道分娩数的12·11%。本组产妇年龄19~39岁,平均年龄26·39岁;初产妇252例,占72·41%;经产妇96例,占27·59%;枕横位188例,占54·02%,枕后位160例,占45·98%…  相似文献   

15.
胎头高直位是指胎头呈不屈不仰的姿势,以枕额径衔接于骨盆入口前后径上,其矢状缝与骨盆入口前后径相一致的一种胎方位.胎头高直位又分为两种:高直前位和高直后位.高直前位是指胎头枕骨位于母体耻骨联合后方,又称枕耻位;高直后位是指胎头枕骨位于母体骶骨前方,又称枕骶位.胎头高直位是一种特殊的胎头位置异常,对母儿危害较大,应正确识别并妥善处理.  相似文献   

16.
手法复位治疗头位难产110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分娩活跃期徒手纠正胎头位置异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产程进入活跃期110例,经加强产力,改变母体体位等处理,胎方位仍不能自然旋转为枕前位,产程阻滞的持续枕后位、枕横位,施行经阴道徒手旋儿头,辅以经孕妇腹部推儿背为脊前方位联合手法。结果:110例经手法旋转后,84例成功自娩,转位成功率为76.36%,其中26例转位失败者14例行胎头吸引术,8例产钳助产,2例剖宫产结束分娩,转位失败率为23.64%。新生儿体重≤3500g者,手法转位成功率高,达87.50%;新生儿体重>3500g者,手法转位成功率为46.67%,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手法复位可矫正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为枕前位,改善胎头俯屈,降低难产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产时体位护理与“一对一”责任制助产联合应用纠正胎头位置异常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组实行“一对一”责任制助产,在产程中指导产妇取侧俯卧位,使胎头在下降过程中逐渐从枕后位或枕横位转至枕前位娩出。对照组取自由体位,实行传统模式助产。结果研究组转为枕前位的216例,占98.2%,自然分娩率9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第一、第二产程的平均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产时体位护理与“一对一”责任制助产联合应用纠正胎位异常效果显著,是降低难产率、促进自然分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头位难产的常见病因、类型、识别、分娩方式、预防及临床处理方法。减少母婴并发症,保证产妇及胎儿安全。方法对头位难产2009例的发生原因、处理方法及分娩方式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头位难产的发生率、影响因素、临床表现、分娩方式、妊娠及新生儿结局等,对头位难产的识别、预防及治疗方法进行总结。结果头位难产发病率为15.44%;头位难产中胎头位置异常占71.98%.继发性宫缩乏力占14.39%,产道异常占10.10%,原发性宫缩乏力占1.64%;头位难产中剖宫产率67.94%,32.06%的产妇经阴道分娩,剖宫产率较高;头位难产可出现产后大出血、切口裂伤、会阴伤口延伸裂伤、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Apgar评分低,甚至造成新生儿死亡等。结论头位难产的发病率高,胎头位置异常是发生头位难产的主要原因,通过妊娠期产前检查、产程中密切观察,尽早发现头位难产,及时处理,促使安全分娩,可降低剖宫产率,减少并发症,改善分娩结局。  相似文献   

19.
枕前位是分娩常见位置 ,而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为多见的头位难产。由于胎头俯屈不良 ,不能以枕下前囱径入盆 ,使胎头通过产道径线增大 ,阻力增加 ,影响胎头旋转而造成难产 ,需极早诊断、及时处理以保证母婴安全。现就我院近 2年的三种不同的枕位分娩母婴情况进行分析 (因高枕直位在我院发生率极少 ,约为0 0 5% ,故不作为统计分析范围 )。1 临床资料自 1998年 1月~ 1999年 12月我院住院分娩70 76例 ,其中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孕周 >37周 ,骨盆外测量在正常范围 ,无明显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单胎初产妇、住院期间有完整的产程图记录者分…  相似文献   

20.
头位难产是指发生于头先露的难产,据报道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12.56%,超过难产总发生率2/3以上.在头位难产的发病原因中,胎头位置异常是一大重要因素,占85%左右,剖宫产率及阴道手术助产率均很高,新生儿及母体并发症均比正常产明显增高[1].为保证母婴健康,降低头位难产率,笔者对胎头位置异常的产妇试行经阴道徒手转位的方法,使难产变为顺产,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