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丹 《中国当代医药》2022,(36):161-163+167
目的 探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药品损耗的原因以及改进措施。方法 分类汇总2019年7月至12月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各个环节的药品损耗数据,对调配中心发生药品损耗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采取相对应的整改措施。比较采取改进措施前(2019年7月至12月)与采取改进措施后(2020年1月至6月)差错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未采取改进措施前,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总调配输液数为282 689袋,其中发生失误457次,占比0.161%,平均每月失误76.17次;采取改进措施后,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总调配输液数为300 685袋,其中发生失误236次,占比0.078%,平均每月失误25.33次,采取改进措施后的总失误率低于采取改进措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取改进措施后,造成药品损耗的各项院外因素与各项院外因素的失误次数均少于改进措施前,改进措施后药品拆零、药品排药、对药与药品冲配以及总失误率均低于改进措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多环节的干预和措施的改进,能够减少药品的损耗,提高药物服务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药品损耗原因,优化管理措施,减少药品损耗的发生。方法:对调配中心发生药品损耗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然后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比较2014年7-12月和采取改进措施后2015年1-6月差错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未实施改进前2014年7-12月总调配输液数为281 381袋,其中发生失误425次,占0.15%,平均每月失误70.8次;改进后的2015年1-6 总调配数为301 095袋,发生失误157次,占0.05%,平均每月失误26.2次。导致药品损耗的内部因素(排药、核对)中破损的失误率下降了63.1%,成品冲错的失误率下降了61.5%,漏液失误率下降了76.5%。结论:多环节的干预和优化措施有效的减少了药品的损耗,提升了药学服务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降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配置流程中药品损耗的方法和策略。方法对2012年度上半年我院PIVAS的药品损耗按照配置流程进行分类,对相关流程的损耗原因进行整理分析,并制定可行的对策;2012年度下半年实施干预措施和对策,通过比较干预对策前后6个月的各个环节的药物损耗种类数来评价干预的成效,应用SPSS19进行检验。结果对损耗原因实施针对性措施和对策干预后,其中7个配置环节(出厂药品存在破损、空包等,拆除包装时操作不当,调配操作原因造成药物的破损,药物冲配错误,冲配操作不当漏液,原包装漏液和其他)的药品损耗例数有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个配置环节(冲配中输液变色浑浊和药物上架、摆放、搬运)的药品损耗例数没有显著减少(P〉0.05)。结论针对每个配置环节的损耗原因,制定可行的策略,改进工作流程,可以有效的减少药物损耗。针对其中2个配置环节(冲配中输液变色浑浊和药物上架、摆放、搬运),原有的措施对减少药物损耗无明显改善,故仍需继续改进。  相似文献   

4.
唐华兰  朱春梅  林集 《中南药学》2013,(12):941-943
目的 减少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差错发生率,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 通过分析本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主要工作环节出现的差错,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结果 采取措施后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差错发生率由2010年0.076%降至2012年0.030%,其中未出门差错率由0.074 5%降至0.029 5%,而出门差错率由0.001 5%降至0.000 5%。结论 通过对药师审方、摆药、药品配置、成品核对等环节采取防控措施,能有效的降低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差错率,确保了临床用药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中国药房》2015,(16):2236-2238
目的:加强静脉用药配置中心(PIVAS)多个工作环节的质量管控,减少退药现象的发生。方法:综合分析我院PIVAS产生退药的原因后,着重从PIVAS内部工作各环节出发,采取相应措施实施质量管控。通过比较自2013年10月开始实施管控后至2014年4月的工作量与退药百分比的变化来评价相关措施的成效。结果与结论:我院PIVAS采取了提高医嘱审核的效率与正确性、调整输液标签打印时间、改进退药模式及加强药品的管理等多方面措施,退药的百分比例由4.51%降到1.50%,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这表明所采取的措施能显著减少退药情况的发生,促进PIVAS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刘曦  吴朝阳 《海峡药学》2023,(7):101-102
目的 优化在静脉配置中心管理流程存在的问题,从而减少成品药出现差错率。方法 我院于2019年7月实施优化静脉配置中心各环节管理流程,对实施前后三年抽取的4、5、6三个月份的药品差错进行对比。结果 实施后静脉配置中心药品差错发生率较实施前降低,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医院静脉配置中心实施优化管理流程可降低药品差错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中国药房》2017,(34):4894-4896
目的:为减少成品输液临床退回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静脉药物调配中心(PIVAS)成品输液的临床退回干预措施进行介绍,比较干预前(2013-2014年)、干预后(2015-2016年)成品输液退回情况,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我院PIVAS通过合理选用注射器,加强配送前成品输液可见性微粒的检查;优化药物的配制顺序,合理安排药物输注顺序;加强药物输注前各环节工作区域的清理,正确使用消毒剂;严格执行静脉输液相关操作,发挥药师作用;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加强团队协作等措施进行干预。干预后成品输液退回数量相比干预前减少41.2%,报损金额减少45.7%,其中可见性微粒、成品输液存放时间过长氧化变色、成品输液漏液、药品连续输注配伍反应、外差错误、打包至病区的药物配制方法不当、输注前消毒剂使用不当等原因导致的退回相比干预前分别减少25.3%、46.9%、39.4%、77.8%、73.9%、75.0%、100%。结论:对成品输液退回进行干预可减少退回数量,减少药品浪费。  相似文献   

8.
目的:寻找减少静脉用药集中配置各环节差错的有效途径。方法:利用六西格玛改进方法分5个阶段评价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原有排药流程,去除原有的标签分篮环节和复核环节,将原有的排药品、贴输液标签环节分成"粗排"和"细排"2个步骤,并增加了统计单控制单个病区用药数量。结果与结论:干预后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排药差错率由2.21次/日降到0.49次/日,比目标值(1次/日)低约50%。新流程更简单、省时,可操作性更好,在差错的预防和监控方面较之原流程有很大的优势,从而提高了静脉用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有效提高静脉药物合理使用及配置安全的方式方法,积极构建临床医嘱审核、药品调剂及配置安全信息体系,以保证静配中心配置成品液质量安全可靠,促进临床合理使用药物,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依托医院静配中心信息系统,逐步完善开发具有自身特色,适应日常工作流程,且易于加强关键工作环节质量控制的功能模块;对系统改造前(2014年1月至6月)及改造后(2015年1月至6月),静配中心主要质控指标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静配中心一级质量控制指标,包括医嘱审核错误发生率、药品调剂差错率、仓内液体误配率均明显下降,且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静配中心信息系统功能的不断优化完善,有效降低了系统存在的潜在风险,提升了静脉药物配置工作各环节的准确性,对临床药物的安全合理使用起到显著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调查我院住院患者的超说明书用药现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为静脉配置中心审方药师、住院药房配置药师和发药药师提供药品超说明书使用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2013年4-10月静脉配置中心电子处方,依据药品说明书,分析各超说明书的用药情况、用药类型,对超说明书用药患者的年龄、性别和基本药物、非处方药物进行分类统计。结果共抽取130 000张处方,涉及有关药品192种。静脉配置中心总超说明书的用药发生率为0.4%,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为0.57%,2013年4-10月为0.2%。超说明书用药的类型主要包括给药次数、适应证和剂量。医嘱超说明书用药前3位为:抗感染药、中成药、心血管系统药。结论随着静脉配置中心审方药师逐渐熟练,医院信息化设施的完善,医院住院患者超说明书用药有所减少,医生和临床药师及时沟通,保证了最新指南和临床实际用药相结合,保障患者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