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测定溴吡斯的明缓释片的体外释放和体内药代动力学,并研究其体内外相关性。方法按《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附录XD释放度测定第二法,以磷酸缓冲液为释放介质,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溴吡斯的明的累积释放百分率。6只新西兰兔采用自身交叉给药方案,单剂量口服溴吡斯的明缓释片和普通片后,采用HPLC-紫外色谱法测定不同时间点的体内血药浓度。结果溴吡斯的明缓释片12 h体外累积释放率达98.6%,其体内药动学参数如下:tmax为(4.001±0.004)h;Cmax为(15.442±0.215)mg/L;AUC0-∞为200.557±3.357。Loo-Riegelman法计算溴吡斯的明缓释片体内外的相关性,其体内累积吸收百分率与体外累积释放百分数X建立的线性回归方程为:fa=0.485 1 fr+3.837 7,r=0.986 5,大于临界值r6,0.01(P<0.01)。结论溴吡斯的明缓释片释放行为的体内外相关性显著,通过体外释放行为可预测其体内释放动力学。  相似文献   

2.
对卡托普利缓释片进行了pH-时间-溶出度的三维溶出试验,研究表明:pH在1.0 ̄7.4范围内对药物的溶出度影响不大,该片在2、6和12h的溶出率可控制在20% ̄45%,45% ̄70%和75%以上;另将体外溶出率与体内吸收百分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r=0.9989,说明该药的体内外相关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阿奇霉素泡囊的体外释放和体内吸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激光粒度仪测定阿奇霉素泡囊的粒径和zeta电位。建立UV法进行体外分析测定其体外释放度,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体内分析测定大鼠口服后的血药浓度,然后分别以Loo-Riegelman法和反卷积分法计算体内吸收分数Fa和输入函数R。结果 阿奇霉素泡囊的粒径为(907.4±0.10)nm,zeta电位为(14.6 ± 0.02)mV。其体内阿奇霉素与内标峰面积之比(A)和阿奇霉素浓度(C)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A= 19.26C-52.69,r=0.999 0(n=3);体外482 nm波长处光密度(D)与浓度(C)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D=0.014 4C-0.070 1,r=0.999 6(n=3),回收率均符合要求。以体外累计释放度Y与Fa和R建立的回归方程分别为:Fa=0.981 8Y + 1.083 1,r=0.956 5、R=0.763 5Y-15.699,r=0.862 7。结论 阿奇霉素泡囊体外释放与体内吸收之间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并比较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与进口片的药代动力学性质及体内外相关性。方法分别单剂量和多剂量口服两种制剂后测定血药浓度并计算出它们的药动学参数。将体外释放度数据与用Wagner—Nelson方法计算的药物体内吸收百分数进行线形回归来进行体内外相关性研究。结果研制品与进口品的药动学特性非常近似。结论研制片与进口片具有生物等效性并且它们的体内外相关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化溴新斯的明1d2次缓释片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放特性.方法:采用亲水凝胶骨架与薄膜包衣控释技术制备溴新斯的明缓释片,并对处方进行体外累积释放度的考察.结果:所研制的缓释片能够持续释药12h,释放规律符合一级释放方程.结论:溴新斯的明缓释片制备工艺合理,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两种规格5-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胶囊(5-ISMN-SRC)体外释放度与体内吸收的相关性,为5-ISMN-SRC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应用ZRS-8G智能溶出仪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两种规格5-ISMN-SRC(25、50 mg)在两种pH介质(pH为1.0和6.8)中的释放度;采用气相色谱法(GC)测定志愿受试者分别口服两种规格药物后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n=22、21),按Wagner-Nelson公式计算一定时间段药物的体内吸收百分率.结果两种规格5-ISMN-SRC在pH为1.0和6.8介质中的体外释药行为基本符合零级动力学过程,5-ISMN释放与pH无明显关系.口服5-ISMN-SRC,规格为25 mg较50 mg 的体内药动学参数AUC0-T、AUC0-∞和Cmax显著降低(P<0.01),但Tmax无明显差异(P>0.05).两种不同介质(pH为1.0和6.8)的体外累积释放百分率与体内吸收百分率的回归分析表明,5-ISMN-SRC 为25 mg规格的相关系数r为0.9641和0.9526,50 mg的相关系数r为0.9846和0.9680,均大于临界值r1-0.01.结论两种规格5-ISMN-SRC的体外释放度与体内吸收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采用Loo-Riegelman法评价溴吡斯的明磷脂复合物纳米乳(PPNE)体内外的相关性.方法 制备PPNE后,采用动态膜透析法研究PPNE体外释放行为,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大鼠口服制剂后的血药浓度,以Loo-Riegelman法计算体内吸收百分数(Fa),并与体外累积释放率作线性回归.结果 PPNE的体外累积释放率(X)与体内Fa(Y)建立的线性方程为Y=1.376 9X-47.543 2,r=0.941 1,r大于相关系数临界值r(6.0.001) (P<0.001).结论 PPNE体外释放与体内吸收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格列吡嗪控释片体外药物释放特征和体内外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考察格列吡嗪控释片体外药物释放特征和体内外相关性。 方法 分别采用3种不同pH值的缓冲溶液作为释放介质,并对pH 6.8的释放介质分别采用3种不同的转速来测定格列吡嗪控释片的体外药物释放度,考察释放介质pH值和转速对释放度的影响。用Loo-Riegelman法计算格列吡嗪控释片在健康男性受试者体内吸收百分数,并与相应时间体外累积释放度线性回归,进行体内外相关性考察。结果 格列吡嗪控释片在不同pH值释放介质中的释放度一致,均符合零级动力学,且不受转速影响。将体内累积吸收百分数y与相应时间在pH 6.8释放介质中的体外释放百分数x进行线性回归(n=7),回归方程为y=0.690 4x+22.941,r=0.952 8。结论 格列吡嗪控释片的释放度不受释放介质pH值和转速的影响,释药恒速。体外释放累积百分数与体内吸收百分数呈A级相关,具有良好的体内外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改进了扑尔敏血药浓度的气相测定法。选用安定为内标,在异辛烷一次提取全血后用N~(63)电子捕获器检测。结果表明,在0.5~12ng/ml范围内,扑尔敏及安定的色谱峰面积之比(Ac/Ad)与血液中两者浓度之比(Cc Cd)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6),回收率在90%以上(平均偏差4%)。应用此法测定了人口服扑尔敏微丸及速释微丸的血药浓度,并由此计算得出控释微丸的体内吸收百分数(Pi)与体外溶出百分数(Po)间的相关方程式为Po=0.9597Pi 3.3225(r=0.916)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不同pH介质对双氯酚酸钠缓释片体外释放度与体内吸收的相关性。方法:在3种不同pH介质中进行体外释放度试验。用HPLC法测定口服双氯酚酸钠缓释100mg后血浆药物浓度,按Wagner-Nelson公式计算体内吸收百分数。结果:双氯酚酸钠缓释片在蒸馏水,pH6.8和pH7.4的磷酸缓冲液中的释放未受影响。双氯酚酸钠缓释片的体内吸收分数与体外释药分数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用pH6.8和pH7.4的磷酸缓冲液测定8h作为双氯酚酸钠缓释片体外溶出度试验的释放介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两种规格5-ISMN-SRC体外释放度与体内吸收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两种规格5-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胶囊(5-ISMN-SRC)体外释放度与体内吸收的相关性,为5ISMNSRC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应用ZRS8G智能溶出仪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两种规格5-ISMN-SRC(25、50mg)在两种pH介质(pH为1.0和6.8)中的释放度;采用气相色谱法(GC)测定志愿受试者分别口服两种规格药物后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n=22、21),按WagnerNelson公式计算一定时间段药物的体内吸收百分率。结果两种规格5-ISMN-SRC在pH为1.0和6.8介质中的体外释药行为基本符合零级动力学过程,5ISMN释放与pH无明显关系。口服5-ISMN-SRC,规格为25mg较50mg的体内药动学参数AUC0T、AUC0∞和Cmax显著降低(P<0.01),但Tmax无明显差异(P>0.05)。两种不同介质(pH为1.0和6.8)的体外累积释放百分率与体内吸收百分率的回归分析表明,5-ISMN-SRC为25mg规格的相关系数r为0.9641和0.9526,50mg的相关系数r为0.9846和0.9680,均大于临界值r1-0.01。结论两种规格5ISMNSRC的体外释放度与体内吸收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阿昔洛韦缓释片的体外和体内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阿昔洛韦缓释片,并对其体外释放特点和初步的体内过程进行了研究。分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对阿昔洛韦进行体外释放度和体内血药浓度测定。采用4例志愿者单剂量口服缓释片和市售片,测定血药浓度并计算药动学参数。该缓释片在体外和体内均具有缓释作用,与参比制剂比较,服用缓释片组血药浓度较为平稳和持久,AUC增大,峰浓度降低,达峰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13.
司帕沙星分散片的人体内外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司帕沙星分散片的人体内外相关性。方法应用RCZ-8A智能药物溶出仪测定司帕沙星分散片的溶出速率;用反相HPLC法测定人血清中的司帕沙星浓度,3P97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并考察体内外参数之间的线性关系。结果18名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口服司帕沙星分散400mg后,其体内过程符合一级吸收模型,其AUC0→∞,Cmax,tmax分别为(22.05±2.04)h.μg. ml-1,(1.51±0.16)μg.ml-1,(1.66±0.15)h;在4h内片剂平均累积溶出100%。结论将体外释放百分率即溶出度(F)对体内吸收分数(f)回归得回归方程为:f=1.0767F-9.2968,r=0.9892(P<0.05),其体内外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右旋布洛芬缓释片的含量测定方法,并评价其体外释放特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缓释片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缓释片的体外释放特性进行研究。结果右旋布洛芬在4-1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5),平均回收率为99.44%,RSD=0.94%。释放行为显示右旋布洛芬缓释片呈零级释放,药物释放被延长到12h。结论本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灵敏度高,可用于右旋布洛芬缓释片的质量控制。所研制的右旋布洛芬缓释片达到了缓慢释放药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尼群地平缓释片的研制及体外释药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制凝胶骨架型尼群地平缓释片,考察处方、工艺等因素对体外释药行为的影响.方法:以HPMC为凝胶骨架材料制备缓释片,对释放介质pH值,药物粒径、骨架材料和致孔剂用量,压片压力等对体外释药行为的影响进行了考察.结果:药物从骨架片中的释放符合Highchi动力学过程,释药速率受原料药粒径和骨架材料用量的影响,释放介质pH值、致孔剂用量和压片压力对释药速率影响较小.结论:本文研制的尼群地平缓释片处方合理,有较好的可控性,调整处方,控制药物粒径,可得到符合设计要求的释药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非洛地平双层渗透泵控释片的处方工艺和体外释放度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星点设计对处方进行优化,并计算自制片与国外上市缓释片体外释药数据的相似因子。结果最优化处方组成:含药层片芯中氯化钠30mg,助推层聚氧化乙烯110mg,羟丙甲基纤维素7mg,包衣液中醋酸纤维素与聚乙二醇4000(polyethylene glycol4000,PEG4000)的比例为1.8:1、包衣增重为8%。最优处方的3批样品在14h内呈零级释放特征,体外释药特征与国外缓释片相似(f2=65.8)。结论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得到了非洛地平双层控释片处方优化模型,实现了该控释片的处方优化。自制片与国外缓释片体外释药行为相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复方祛风缓释片释放度及释药规律。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复方祛风缓释片中黄芪皂苷和青藤碱的释放度,并进行释药规律的研究。结果黄芪皂苷测定波长为560nm,在22μg—11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青藤碱测定波长为262nm,在41.3μg-826.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两者体外释放特性均符合Higuehi模式。结论复方祛风缓释片释药机理是扩散和骨架溶蚀协同作用,而非单纯Fiek扩散。  相似文献   

18.
替硝唑口腔粘附片的生物粘附性和体外释药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研制替硝唑口腔粘膜粘附片,考察其生物粘附特性和体外释药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Carbopol和HPMC作为粘膜粘附材料和缓骨架,用直接粉末压片法制备了不同处方配比的替硝唑口腔粘附片。用自制测定了粘附片的生物粘附力,用桨法测定了体外释药速率。结果 以含30%Carbopol934P的处方F6制备的粘附片效果较好。结论 生物粘附力、生物粘附时间和体外释药行为之间存在相关性,可通过调节处方配比,获得生物粘附性和体外释药速率均较理想的处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斯的明拮抗维库溴铵的肌松作用用药剂量和时机。方法将46例患者随机分成A、B、C3组,各组均于术毕前5 min停止连续输注维库溴铵,周围神经刺激不能引起反应时,A组即予静脉推注新斯的明0.035 mg.kg-1+阿托品0.25 mg;B组先予静脉推注新斯的明0.015 mg.kg-1+阿托品0.25 mg,待T1恢复至10%时静脉推注新斯的明0.035 mg.kg-1+阿托品0.25 mg;C组待T1自然恢复至10%时静脉推注新斯的明0.035 mg.kg-1+阿托品0.25 mg。各组记录从停止输注维库溴铵至T1恢复至90%、四个成串刺激(train of four,TOF)恢复至70%和90%的时间以及术毕15 min时T1、TOF的比值。结果B组T1恢复至90%、TOF恢复至70%和90%的时间较A、C组缩短(P<0.01或P<0.05);术毕15 min时T1、TOF比值B组亦较A、C组高(P<0.01)。结论新斯的明拮抗维库溴铵的肌松作用与用药剂量和时机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