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 方法 回顾2000年月至2005年8月所收治的12例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住院患者的起病情况、临 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治疗,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 结果 12例患者头痛性质、程度等表现多样化。颅神经受累以Ⅲ、Ⅳ、Ⅴ1-2、Ⅵ多见,尤以第Ⅲ颅神经受累最多,占83.3% ,常见几支颅神经同时受累,占75%。诊断需排除其它可引起头痛及眼肌麻痹的疾病。影像学检查可帮助诊断,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效果显著,本组治愈率达75%。 结论 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以及对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反应敏感的特点,均与非特异性炎性肉芽肿之病因相符合。明确诊断后,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6,22:385-386)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夏群  关航  崔宝华  龙力  潘永萍 《眼科》1998,7(3):134-136
目的:探讨老年人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的临床特点和发病机制。方法:常规的眼科检查和眼肌专科检查,内科行全身检查及实验室血生化检查以确诊糖尿病;部分病例辅以影像学检查。结果:39例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多数为单眼患病;受累颅神经以动眼神经最多21例23只眼,以后依次为外展神经12例,滑车神经和复合神经麻痹各3例。动眼神经麻痹中5例为伴随上睑下垂和瞳孔变化的完全性动眼神经麻痹。大多数患者合并有高血压,近半数患者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人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的临床特点和发病机制。方法对57例(57只眼)进行常规的眼科检查和眼肌学检查,以内科检查及实验室血生化检查确诊糖尿病;部分患者行头颅影像学检查。结果 57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均为单眼患病,受累颅神经以动眼神经最多,占53%为30只眼,外展神经麻痹占24%为14只眼,滑车神经麻痹占16%为9只眼。复合颅神经(Ⅲ,Ⅳ)麻痹占7%为4只眼。动眼神经麻痹中7例为伴随上睑下垂和瞳孔变化的完全性动眼神经麻痹。大多数患者合并有高血压,高血脂症。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易合并眼肌麻痹,其微血管病变是临床发病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眼肌麻痹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0例(50只眼)眼肌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史、红玻片复视像检查、眼科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诊断,分析发病原因,并对其进行相关治疗。结果 50例中神经血管源性眼肌麻痹42例(84%),肌源性麻痹3例(6%),全身免疫性麻痹3例(6%),机械性麻痹2例(4%)。结论眼肌麻痹病因复杂,仔细分析临床特征,进行全面细致的眼科检查、影像学检查有助于病因诊断及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性眼肌麻痹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老年人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的临床特点和发病机制。方法 常规眼科检查和眼肌专科检查及实验室生化检查确诊为糖尿病性眼肌麻痹 2 4例 (2 4只眼 ) ,部分病例辅以影像学检查。结果  2 4例均匀单眼发病 ,受累颅神经以动眼神经最多见 13例 (13只眼 ) ,其次为外展神经 9只眼 ,滑车神经 1只眼。结论 老年人糖尿病患者易合并眼肌麻痹 ,其发病可能与微血管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6.
眼肌麻痹的病因及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眼肌麻痹患者的病因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有眼肌麻痹症状,且经眼科、神经内外科检查、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的住院病例。结果眼肌麻痹的病因以动脉瘤最多(34.8%,16/46),其次为痛性眼肌麻痹(17.4%,8/46)及糖尿病性眼肌麻痹(17.4%,8/46),其它依次为:颅脑外伤(13.0%。6/46)、颅内感染(8.6%,4/46)、内直肌损伤(4.3%,2/46)。累及的神经以动眼神经最多(73.9%,34/46)。其次为外展神经(30.4%,14/46),滑车神经受累及较少(4.3%,2/46)。明确诊断后,针对原发病治疗可取得较好效果。结论眼肌麻痹的病因复杂,应仔细分析临床特点,并针对原发病进行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7.
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 (TolosaHuntSyn drome)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 5例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例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 ,对激素治疗效果佳 ,4例痊愈 ,1例并发化脓性脑膜炎。结论 :痛性眼肌麻痹病因多样 ,临床表现复杂 ,诊断时应慎重。头颅CT、MRI及动脉造影对其诊断有一定的价值。大部分患者对激素疗效好 ,但需警惕炎症播散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性眼肌麻痹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5例(25只眼)经常规眼科检查,眼肌检查及实验室生化检查后,确诊为糖尿病性眼肌麻痹进行分析.结果 25只眼均单眼发病,受累神经以动眼神经麻痹多见,为15例,其次外展神经麻痹6例,滑车神经麻痹3例,复合神经(Ⅲ+Ⅳ)麻痹1例.结论 中老年糖尿病患者易并发眼肌麻痹,糖尿病性微循环病变是导致神经缺血缺氧以致变性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以复视为首发症状的眼肌麻痹患者的临床特征、鉴别诊断,探讨其病因及发病机制。方法回顾分析2008至2013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以复视症状为主症的眼肌麻痹患者80例,根据病史、详细的查体和眼部检查,分析其发病原因。结果80例病例中,糖尿病性眼肌麻痹24例(动眼神经麻痹16例,外展神经麻痹6例,合并动眼神经、外展神经麻痹2例),脑血管病20例,动脉粥样硬化性动眼神经、外展神经麻痹18例,颅内动脉瘤者10例,重症肌无力眼肌型2例,躯体形式障碍1例,颅内肿瘤2例,多发性硬化1例,神经梅毒1例,脑干脑炎1例。结论很多神经系统疾病可引起复视的神经眼科体征,其中糖尿病性眼肌麻痹为最主要病因,脑血管病、动脉瘤眼肌麻痹、动脉粥样硬化也是重要原因,其他还有重症肌无力(眼肌型)、躯体形式障碍、颅内占位等。以复视为首发症状的急性眼外肌麻痹病因复杂,容易误诊,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明确诊断,以达到正确治疗。  相似文献   

10.
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的MRI诊断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Shi D  Li S  Dou S 《中华眼科杂志》2001,37(1):40-42,T002
目的 探讨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naging,MRI)中的表现,为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提供客观的影像学依据。方法 对临床确诊的17例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患者,分别行眶区和(或)海绵窦区MRI平扫和脂肪抑制钆-二乙烯三胺五乙酸(gadolinium-diethylene triamine pentaacetic acid,Gd-DTPA)增强扫描。结果 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MRI表现为眶上裂区斑片状或小结节状异常信号,患者海绵窦增大、增宽,眶上裂和海绵窦邻近的颞叶脑膜局限性受累。结论 MRI脂肪抑制Gd-DTPA增强扫描可清晰显示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的病变;MRI检查可为临床诊断痛性眼肌痹综合征提供客观、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老年人眼外肌麻痹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人眼外肌麻痹的临床病因及特点。方法对113例以复视为首发症状的眼外肌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依据病史、临床检查分析发病原因,并对其进行相关治疗。结果眼外肌麻痹的发病部位以核性及核下性眼球运动障碍为主,占83.19%。发病原因以血管性疾病为主,占49.56%。受累部位以动眼神经麻痹占首位为36.28%外展神经麻痹次之,占30.09%。单条眼外肌麻痹较多条肌肉麻痹多见,其中以内直肌受累居多。结论以复视为首发症状的老年人眼外肌麻痹多见,其中以内直肌受累居多。结论以复视为首发症状的老年人眼外肌麻痹病因复杂,以血管性疾病多见,以核及核下性损害为主,动眼神经麻痹占首位。必须及早检查,明确诊断,并给予相关治疗,以免误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painful ophthamoplegia syndrome)亦称Tolosa-Hunt综合征(THS),是一种缓解和复发的一侧Ⅲ,Ⅳ,Ⅵ脑神经之一或同时受累,从而造成眼肌麻痹,并伴有眼眶部疼痛的一组症候群。其病因不明,可能为免疫缺陷性反应,也有学者认为其是眶上裂的非特异性炎症或与血管性病变有关。该病依神经受影响之范围大小、程度轻重,其眼部症状有各种表现。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在临床上少见,易与眼肌麻痹性头痛相混淆,临床诊断有一定的困难,治疗上对肾上腺皮质激素有效。本文旨在对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分析以眼科表现为首发症状的特发性肥厚性硬脑膜炎(IHP)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治疗及预后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4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眼科住院治疗的8例IHP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6例,女性2例;年龄11~65岁,平均年龄(48.00±19.08)岁。病程30 d^7.5年,平均病程(17.00±30.08)个月。记录患者发病年龄、症状、体征。所有患者均行眼部检查、颅脑或眼眶MRI或CT检查,血常规、生化、肿瘤标记物、免疫学指标、乙肝、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甲状腺功能等实验室检查,同时行腰椎穿刺测颅压并检测脑脊液(CSF)相关指标。总结患者临床表现、颅脑或眼眶MRI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特征。同时观察患者治疗和预后情况。结果:8例患者中,视力下降6例,视力下降伴复视1例,复视1例。双眼受累7例,单眼受累1例。其他症状包括头痛、听力下降等。眼底检查可见视盘水肿1只眼,视盘苍白6只眼。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异常4例,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异常3例,免疫抗体阳性3例。CSF测量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可见蛋白升高。颅脑和(或)眼眶MRI及CT检查发现,视神经受累6例,动眼神经受累1例,累及海绵窦区2例。所有患者均行糖皮质激素治疗,4例患者视力明显提高,2例患者复视完全缓解;7例患者联合疾病修饰治疗(DMT)预防炎症复发。所有患者经平均(26.63±16.55)个月的随访观察未见复发。结论:IHP可因双眼先后或同时视力下降就诊于眼科。IHP患者易于合并头痛和其他颅神经麻痹症状。明确IHP诊断需要依赖影像学检查。糖皮质激素早期治疗有效,但因IHP易进展及复发,应尽早联合DMT。  相似文献   

14.
Tolosa-Hunt综合征(THS)在临床上属于少见病,是由于海绵窦区(有时病变范围波及眶上裂甚至眶尖)非特异性炎性肉芽肿所致的痛性眼肌麻痹。THS临床特征为眶周或眼眶后疼痛同时伴有单根或多根眼外肌麻痹以及同侧三叉神经感觉区障碍。临床上表现为痛性眼肌麻痹的疾病有很多(眼肌麻痹性偏头痛、海绵窦段颈内动脉瘤、脑膜炎、糖尿病致颅神经损伤及鼻咽癌所致的痛性眼肌麻痹等),容易造成诊断上的困难,本文对于THS病因、临床特点、诊断标准、鉴别诊断以及治疗原则做了综合性的论述,同时着重介绍了MRI对于诊断THS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病变可合并多种眼部症状,如眼眶疼痛、闪光感、视野缺损、视力下降、眼肌麻痹等。因此,部分患者首诊于眼科,其中包括动脉瘤破裂、动脉夹层、脑卒中等需要迅速处理的神经系统急重症,接诊医师若认识不足则可能延误诊治。与眼科相关的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性疾病多数具有眼科不能解释的临床表现,面对局部治疗无效的慢性结膜炎、不明原因视野缺损或颅神经麻痹时,需拓宽鉴别诊断思路。了解容易出现眼部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病变特征,可为眼科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并总结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日友好医院神经眼科联合门诊2016年3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75例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对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症状特点、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以及对比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IgG阳性和AQP4-IgG阴性患者的临床症状异同点。结果 75例患者中,男12例、女63例,男女比例接近为1∶5,发病年龄7~77岁,病程1个月~30 a,发病次数1~20次,16例(21.3%)患者起病前有明显诱因,其余59例(78.7%)患者无明显诱因发病。首次发病症状视神经炎发病28例(37.3%),脊髓炎发病18例(24.0%),视神经和脊髓同时受累19例(25.3%),颅内发病10例(13.3%),有19例患者伴随其他疾病,包括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等;45例(60.0%)患者检测了视神经脊髓炎特异性抗体(AQP4-IgG),其中31例(68.9%)患者呈现AQP4-IgG阳性表现,13例(28.9%)患者呈现AQP4-IgG阴性表现,尚有1例(2.2%)患者呈现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阳性表现。结论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多发于女性,大部分患者无明显诱因起病,复发率较高,首发病症累及视神经为主,其特异性抗体AQP4-IgG阳性患者多见,应予以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