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婴幼儿腹泻病原体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569晒例婴幼儿腹泻患者进行病原体检测,分析其发病季节性和年龄段。方法采用乳胶法检测轮状病毒、空肠弯曲菌和腺病毒抗原,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原因,腹泻患儿的轮状病毒检出率达33.5%,高发期为每年的9~12月,高发年龄为2个月到1岁。腺病毒感染不高。空肠弯曲菌感染仅次于轮状病毒,高发期为5—7月和9~10月,高发年龄与轮状病毒相同。患者男女比为1.8:1。结论婴幼儿腹泻的病因主要是轮状病毒和空肠弯曲菌,高发年龄是6个月~2岁儿童,高发期为每年的9~12月和5~7月。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我县5岁以下人群轮状病毒性腹泻的流行情况和发病率,为考核轮状病毒疫苗免疫保护效果提供基本资料。方法以我县辖区内所有医疗卫生机构作为腹泻病例监测点,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0年4月间监测范围内98例5岁以下儿童腹泻发病情况,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对患儿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检测,并建立调查报告,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结果本组98例5岁以下儿童腹泻患儿中,共37例患儿大便检测出RV,RV检出率37.8%;3-4月份为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感染高峰期;不同性别间的RV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0-5岁中各年龄组患儿的大便均检测出RV,其中以6-24个月年龄组分布较多(21.5%),0-6个月组次之(9.2%),2-5岁组最低(7.1%)。37例RV感染患儿中,以黄色水样便和稀汁便最为多见共28例(75.7%)。结论轮状病毒是引起冬春季节5岁以下儿童腹泻的主要致病因子,3-4月份感染几率率最高,以6个月-2岁年龄患儿显著。进行准确的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检测,可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的诊疗依据。  相似文献   

3.
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感染情况。方法:2006年1~12月采集门诊或住院≤5岁婴幼儿腹泻标本248例,利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轮状病毒抗原。结果:248例腹泻标本,检出轮状病毒133例,阳性率为53.6%。轮状病毒感染对象主要为24月以内婴幼儿,占94.7%,发病高峰在8~9月。结论:轮状病毒是乌鲁木齐地区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监测轮状病毒感染情况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61例秋冬季小儿腹泻的护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静  成敏 《浙江预防医学》2003,15(10):70-70
腹泻病是小儿的多发病 ,秋冬季是小儿腹泻病的好发期。我们对 2 0 0 0年在我院住院诊治的 6 1例小儿腹泻病人的护理体会 ,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6 1例小儿腹泻病人中男性 4 3例 ,女性 18例。年龄 4月~ 5岁 ,其中 4月~ 2岁 5 6例 ,占 91 80 % ,~ 5岁 5例 ,占 8 0 2 %。2 病毒检测 取大便标本检测轮状病毒 ,结果 6 1例中有5 3例轮状病毒检测阳性 ,占 86 9%。 (病毒检测方法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试剂由日本福中医科大学提供 )。3 临床表现  6 1例腹泻患儿中 ,有 5 5 6 %患儿伴有呕吐 ,有 1/ 3患儿伴有脱水和发热。病程 5~…  相似文献   

5.
婴幼儿腹泻病轮状病毒感染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望荣 《现代医院》2008,8(6):38-39
目的探讨小儿腹泻轮状病毒感染的实验室检查特点,了解我院轮状病毒引起小儿腹泻感染的情况。方法对8896名0~7岁腹泻患儿进行大便常规和轮状病毒检测。结果8896份腹泻标本轮状病毒阳性率为18.85%。结论轮状病毒感染以6个月~3岁年龄发病率较高,男略多于女。  相似文献   

6.
三个监测点医院2001-2004年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监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3个监测点医院2001年8月至2004年7月住院的5岁以下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流行状况。方法 以医院为基础的哨点监测,监测对象为5岁以下腹泻住院患儿。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和粪便标本并进行轮状病毒检测和分型。结果 共检测3121份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轮状病毒检出率为51%。94%的轮状病毒腹泻发生在2岁以下儿童。G3型为流行优势株,占69.9%,其次为G1型6.6%、G2型2.9%、G9型2.2%、G4型0.3%。P[8]型为最常见的P基因型。最常见的P-G组合型是P[8]G3,占64.0%,还有其他7种不常见的P-G组合的毒株类型。结论 轮状病毒是3个监测点医院住院腹泻患儿的主要病原,P[8]G3型为主要流行株。  相似文献   

7.
北京友谊医院1998~2001年轮状病毒哨点监测分析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5岁以下儿童中以医院为基础的轮状病毒流行情况。方法 按WHO轮状病毒监测的通用方法(CID-98)进行,轮状病毒检测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毒株分型用ELISA/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结果从1998年4月至2001年3月收集的484份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检出阳性标本:123份,总的轮状病毒感染检出率为25.4%,住院和门诊患儿检出率分别是31.6%和27.3%,而在轮状病毒流行季节,则可以引起高达46.2%急性腹泻住院率。腹泻患儿发病呈现两个明显的季节高峰:一个由细菌性痢疾引起的夏季(6~9月)发病高峰,另一个是轮状病毒感染腹泻造成的秋冬季(10~12月)发病高峰。轮状病毒感染96.8%发生于3岁以下幼儿,主要在6~11月龄(38.2%)和1~2岁(28.5%)年龄组,轮状病毒感染率在6~35月龄年龄段最高。流行的轮状病毒G血清型依次为G1(55.3%)、G2(26.8%)、G3(9.8%)和G4(0.8%),没有发现G9型,10份(8.1%)标本未能分型,混合感染(0.8%)罕见。结论 轮状病毒腹泻是北京市儿童的重要传染病,开发应用安全有效的轮状病毒疫苗将对减轻轮状病毒疾病负担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杨长虹 《中国保健营养》2012,(10):1670-1671
目的了解婴幼儿腹泻的致病菌分布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全县2011年2月-2012年2180例腹泻患儿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作以回顾分析。结果 180例患儿便标本中菌痢28例,阳性率15.56%;轮状病毒感染120例,阳性率66.67%。不同性别轮状病毒感染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6个月-3岁年龄组患儿与<6个月组、3-5岁年龄组轮状病毒感染阳性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x2=11.49,P<0.01;x2=8.02,P<0.01)。结论婴幼儿腹泻主要病原微生物为轮状病毒,且以6个月-3岁婴幼儿感染为多见。  相似文献   

9.
苏州市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沈蕙  李海  张钧  顾红英  王蓓 《中国公共卫生》2003,19(12):1420-1421
目的 研究苏州市5岁以下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2001年9月~2002年8月期间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5岁以下腹泻患儿进行调查。收集腹泻患儿粪便标本检测轮状病毒并对轮状病毒阳性标本用ELISA、PCR法进行分型研究。结果 共检测标本775份,轮状病毒阳性274份,检出率35.35%;血清分型发现,轮状病毒腹泻G分型以G3(40.15%)和G1(28.42%)为主要流行株,基因P分型结果以P[4](39.68%)为主,尚发现较多不常见G/P组合和未分型病毒株。结论 苏州市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以G3和P[4]最多见,但有较多未分型病毒株,应继续进行轮状病毒腹泻的监测。  相似文献   

10.
李传杰  蔡月莲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2):4525-4527
[目的]探讨夏季婴幼儿腹泻流行特点及其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07年6~9月我院儿科住院腹泻患儿的病原学及临床特点。[结果]103例住院腹泻患儿中感染性腹泻82例、非感染性腹泻腹泻21例,医院感染性腹泻占17.46%(18/103)。腹泻病例病原学检查阳性34例,检出率33.01%(34/103),主要病原体依次为A群轮状病毒(15株)、福氏志贺菌(6株)、白色假丝酵母菌(5株)和粪肠球菌(3株)。15例A群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均为男性,年龄3~11个月,7月份和8月份各占46.67%(7/15)呈夏季流行趋势。88例非A群轮状病毒腹泻中3~12个月年龄段共76例,男性占72.73%(64/88)。医院感染性腹泻中A群轮状病毒腹泻占38.89%(7/18),表现为夏季院内流行趋势(7月份4例、8月份3例)。[结论]A群轮状病毒腹泻可在夏季局部范围内流行,健康教育、手卫生和消毒隔离、早发现和早治疗是防治夏季婴幼儿腹泻和减少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农村婴幼儿病毒性腹泻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预防控制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流行提供病原学和流行病学依据。方法以河北省卢龙县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因腹泻住院治疗的患儿为监测对象,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腹泻病患儿进行检测调查。结果1236份粪便样本轮状病毒阳性率为46%;398份轮状病毒阴性样本中杯状病毒阳性率为31.6%;2种病毒腹泻感染率以12月龄的患儿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39.3%和27.4%,其中轮状病毒9月龄患儿感染率为26.1%.6月龄为14.4%;而杯状病毒6,9,3月龄患儿感染率分别为25.6%,17.9%和16.2%。轮状病毒和杯状病毒感染发病月份基本一致,主要集中在当年12月至次年2月,分别占全年病例的86%和65%。轮状病毒毒株鉴定结果:G3型(45%)最常见,其次为G1型(35%),Q型(8%),G4型(3%),G9型(0.6%),混合感染(1%),未分型(8%);杯状病毒经DNA测序均属于诺瓦克病毒(NLV)GⅡ遗传组。流行株为NLVGⅡ-4,GⅡ-7和GⅡ-3。结论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病原主要是轮状病毒,其次是杯状病毒。  相似文献   

12.
长沙地区婴幼儿A群轮状病毒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长沙市婴幼儿急性腹泻病例中A 群轮状病毒(RV)感染的特点。方法收集某省儿童医院2006年5月-2007年4月间1 724例<5岁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 采用标记金的A群RV单克隆抗体,以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标本中的A群RV抗原。分析阳性患儿流行病学资料。结果1 724份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RV抗原检测阳性342份,阳性率19.84%。2006年5-6月RV抗原检测阳性率为9.21%,而11-12月及2007年1-2月其阳性率分别达36.61%、24.37%,后两者与其他月份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07.18,P<0.001)。不同年龄段患儿RV感染率以6个月~1岁、~1.5岁、~2岁年龄段较高,分别为26.57%、31.48%和29.55%,6个月~2岁年龄段与其他年龄段的RV抗原检出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79.30,P<0.001)。男性RV感染率为16.27%,女性为23.94%,前者显著低于后者(χ2=15.87,P<0.005)。结论长沙地区RV感染高峰期在11月至次年2月,患儿年龄为6个月~2岁。对婴幼儿腹泻应尽早做RV检测,以及时发现病原体,合理治疗,避免滥用抗菌药物,防止传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深圳市宝安区轮状病毒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传染病报告信息系统”上报的轮状病毒腹泻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深圳市宝安区2010-2015年共报告轮状病毒腹泻45 480例,逐年发病数(发病率)为7 945(129.65/10万)、9 532(152.26/10万)、6 766(97.29/10万)、10 017(205.84/10万)、5 697(123.56/10万)和5 523(110.78/10万).每年约9月开始上升,11 ~12月为发病高峰,有时延续到次年1月;男女病例分别为27 898、17 582例,各占61.34%和38.66%;年龄以2岁以下为主,占80.30%;西乡街道发病数历年来均位居首位.结论 2010-2015年深圳市宝安区轮状病毒腹泻疫情有所波动,发病高峰为11~ 12月,发病人群以2岁以下婴幼儿为主,应加强轮状病毒分型监测,重视轮状病毒腹泻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620例婴幼儿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A组轮状病毒抗原检测,了解其流行规律。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LISA)抗原检测法对≤5岁住院腹泻患儿粪便标本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620例标本中检测到轮状病毒阳性286例,阳性率为46.13%;6~23月龄婴幼儿轮状病毒发病率最高,其次为0~5月龄;轮状病毒腹泻发病的高峰期为9月至次年2月。结论新疆轮状病毒感染高发季节是秋冬季,2岁以下儿童是感染的高发年龄段,疫苗接种的适用对象应重点为2岁以内婴幼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苏州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巢式聚合酶链反应对该院2001-2002年收集的婴幼儿腹泻标本进行轮状病毒检测及血清型研究,同时填写统一制定的调查表,分析流行特征。结果 775份婴幼儿腹泻标本轮状病毒阳性率为35.35%,血清型分型发现G3型为流行优势株,占49.0%;其次为G1型占32.9%,再次为G2,G4;未定型占12.0%;G9型有3例,为1a以内患儿,G1和G3全年季节性分布与轮状病毒阳性的分布一致。结论 苏州地区2001-2002年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主要血清型为G3和G1,G3为优势毒株。  相似文献   

16.
章建伟  平雯  高峰  陈海江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0):1505-1506
目的:了解A群轮状病毒引起婴幼儿腹泻的感染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采集腹泻婴幼儿的新鲜粪便标本,采用A群轮状病毒诊断试剂盒,对绍兴市妇幼保健院2009年2月至2010年1月儿科门诊603例腹泻婴幼儿的粪便标本进行A群轮状病毒的检测。结果:603例腹泻婴幼儿中检出160例A群轮状病毒阳性标本,阳性率26.5%。各个年龄段的感染率分别为:3~6个月组为10.3%,6个月至1岁组为38.1%,1~2岁组为26.0%,2~5岁组为35.7%,经χ2检验,P<0.01。以6个月至1岁组为A群轮状病毒的高发年龄段。男性患儿感染率为31.0%,女性患儿感染率为19.6%,经χ2检验,P<0.05,男性患儿感染A群轮状病毒较多见。A群轮状病毒引起的婴幼儿腹泻以11~1月为高发感染期,感染率分别为23.1%、51.4%、37.3%。结论:6个月至1岁组A群轮状病毒感染较多见,11~1月为感染高峰期,应重视腹泻病原的检测,以明确诊断,防止滥用抗菌药物而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发生二重感染。  相似文献   

17.
王广德 《健康大视野》2006,14(12):85-85
在2005年收治的秋冬季腹泻患儿135例中,出现惊厥表现者有12例,现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本组患儿共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6个月。1.5岁,平均年龄10.2个月。于发病后1-3d入院,住院7,13d,平均9d。  相似文献   

18.
吕莉莎  梁湘辉  张庆水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12):1882-1883,1939
目的通过对小儿腹泻患者的粪便进行轮状病毒(Rotavirus,RV)的检测,探讨不同季节、不同年龄段小儿腹泻患者与轮状病毒感染的相关性,为小儿腹泻病因的诊断提供一种手段,帮助更好的诊断、治疗腹泻。方法收集2011年7-1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儿科门诊初步诊断为腹泻的患儿(0~5岁)粪便标本(139例),采用A群轮状病毒诊断试剂盒检测样本中A群轮状病毒抗原。结果 139例腹泻患儿粪便,35例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阳性率为25.18%;其中7-8月份阳性率为21.79%(17/78),9-10月份阳性率为22.58%(7/31),11-12月份阳性率为46.67%(14/30);0~1岁患儿阳性率为28.41%(25/88),1~2岁患儿阳性率35.29%(12/34),2~5岁患儿阳性率为5.88%(1/17);男性患儿阳性率23.26%(20/86),女性患儿阳性率33.96%(18/53)。结论 A群RV引起的婴幼儿急性腹泻主要集中在秋冬季,1~2岁的婴幼儿为A群RV感染的高峰期。男女婴幼儿间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9.
轮状病毒 (RV)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 ,RV可在肠道感染的基础上并发肠外多系统器官的疾病。这提示RV可能存在新的感染途径和感染机制 ,近年来本院诊治轮状病毒肠炎 5 2例 ,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观察对象均系秋冬季急性婴幼儿腹泻住院的病例 ,证实轮状病毒肠炎的患儿 5 2例 ,年龄 3个月至 2岁 ,男 2 7例、女 2 5例 ,1岁以内 37例 (占 71.2 %)。性别之间发病差异无显著性。伴发肺炎 10例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 4例 ,心肌酶增高、心电图有改变的 6例。2 .结果 :在治疗过程中 ,10例患儿出现咳嗽伴气喘 ,肺部听诊闻及明显的哮鸣…  相似文献   

20.
2006年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监测乌鲁木齐地区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RV)感染情况和流行特点。方法 2006年1月至12月,采集门诊或住院≤5岁婴幼儿腹泻样本248例,用酶免法(ELISA)筛查RV,用RT-PCR方法对RV阳性毒株进行G基因型分型。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数据处理用χ2检验。P〈0.05表示统计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48例腹泻样本,检出RV 133例,阳性率为53.6%。RV感染对象主要为24月以内婴幼儿,占94.7%,发病高峰在8~9月份。对125份RV阳性毒株进行G基因型分型,结果显示:G1型(46.4%)为最流行毒株,其次为G3型(17.6%)、G9型(7.2%)和G2型(4.0%),混合感染占14.4%,不能分型占10.4%。结论轮状病毒是乌鲁木齐地区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2006年G1和G3型为主要流行基因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