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润竹 《开卷有益》2010,(9):32-33
<正>"四物汤"最早见于晚唐蔺道人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后载于宋代中国第一部国家药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主治妇科血症,后世医家称为"妇科第一方"。《成方便读》记载:"四物汤,物,类也,四者相类而仍各具一性,各建一功,并行不悖。  相似文献   

2.
黄天骄  王育林 《中医学报》2022,37(2):231-235
四物汤的源头很可能与《金匮要略》中的胶艾汤有关.唐代《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中,四物汤首次正式成方,用于治疗外伤瘀血.北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则用之于妇产科诸疾.《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与《妇人大全良方》的收录是四物汤得以流传的标志性事件.金元学术争鸣时期,出现了大量四物汤化裁方,刘完素、李果、朱丹溪、王好古等人的著述中均有...  相似文献   

3.
“素问”释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问”释义@白兴华!100102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  相似文献   

4.
从浩瀚的中医古籍当中均可看到先贤往哲对“和”的认识与运用是多方面的。而仲景《伤寒杂病论》正是在《黄帝内经》“和”之基础上,更加全面地继承和发展了这一理论,使之更加日臻完善,成为“和”……  相似文献   

5.
《伤寒杂病论》阐释了胃气盛衰与人体正气强弱的关系,开启了重视中土胃气思想的肇端.仲景遣方用药始终秉持着“重胃气”思想,以胃气为本,通过调和机体气血阴阳,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顾护胃气之法,或升清降浊、燥湿相济;或温扶阳气、补土保元;或辛开苦降、调脾和胃;或通腑泄热、化瘀扶正;或气血同治、温清相宜.总之,留得一分胃气,便保...  相似文献   

6.
小柴胡汤源于《伤寒杂病论》,该方配伍严谨,用药精当,疗效卓著,被后世医家视为和解之祖方。但对其功效的论述往往拘于成无己之论,仅限于“和解少阳”之说^[1]。为了阐明仲景本意,笔者重温原文,旁参注家,结合个人体会,试对其运用规律进行探析。不妥之处,敬请斧正。  相似文献   

7.
<正>胶艾汤载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又名芎归胶艾汤,多用于妇女补血调经、止血安胎,被誉为妇科血证要方。妇女血证,多由冲任脉虚、阴气不能内守、不能制约经血所致。中医学认为:冲为血海,任主胞宫,二者与妇女的经血关系密不可分,冲任两脉损伤,经血便不能受到正常的调节,便导致崩漏及流产。对于这种病证,临床治疗时应本着缓则治本、虚则补之的原则,应用养血调经、安胎止血的中药。经方胶艾汤正是适应于妇科血证的方药。  相似文献   

8.
小建中汤是一张平补阴阳、益气养血的良方,能温中焦、健中气、调补脾胃。张仲景在原文中并没有明确说明“甘味之药”就是小建中汤。但后世医家通过对张仲景著作的分析、方剂的研究及临床实验研究,提出了以小建中汤为主的“甘药”防治肝病。其中,曹颖甫尤其重视用小建中汤防治肝病,其对《金匮要略》中有关小建中汤的条文有独到的发挥。  相似文献   

9.
《伤寒杂病论》被后世誉为"众方之祖",所载方剂被尊为"经方"。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创制的方剂,皆用药精当,配伍严谨,疗效可靠。其中,很多方剂名称相同而仅有大小之分,文章试从病机、主证、治法、方药、用量等方面阐述《伤寒杂病论》中方剂的"大、小"之别,并阐明张仲景此为的深意,深入体会张仲景辨证论治和组方用药思想,旨在提高临床思辨能力,开拓治疗思路,以期更好的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0.
胶艾汤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胶艾汤始载于《金匮要略》,主治妇人漏红、小产之后下血不止及妊娠下血兼腹中痛,继承《黄帝内经》"有故无殒,亦无殒也"的思想,在胎产病中首用活血化瘀药。并针对冲任虚寒、经血不固的病机,将滋养、活血之品有机结合,以养为塞,补血固经。近代医家根据胶艾汤的组方用药特点,将其广泛应用于月经病、妊娠病、产后病、妇科杂病以及其他肝血不调、虚寒瘀滞的出血性病症或血虚型的杂病中,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伤寒杂病论》中论述脉诊的篇章"辨脉法"、"平脉法"所蕴含的学术思想内容进行了研究,从平脉以辨病位、病性、病势三方面进行阐述,并对"辨脉法"篇中关于误治的内容进行了列举与说明。  相似文献   

12.
王辉  周剑  邱礼新  于静 《中医学报》2021,36(3):498-502
圆运动理论由清代彭子益提出,以“中气为轴、四维为轮”为框架,以“升降浮沉”为运行机制,揭示了大自然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的发展规律.炙甘草汤又称复脉汤,为《伤寒杂病论》中的经典名方,具有益气养阴、通阳复脉的功效.根据圆运动理论,心阳不断敛降、下行,封藏于肾水中转化为肾阳,再通过肾气上升,从而实现阳气升降浮沉.阳气的运行,一...  相似文献   

13.
赵轩 《开卷有益》2013,(11):40-40
复脉汤又名炙甘草汤,原载于《伤寒杂病论》,具有益气滋阴、补血复脉的功效。全方以炙甘草之气厚、桂枝之轻扬,引生地黄、麦门冬上承肺燥,佐以清酒辛芳生血之源,导血之流。堪称古今补血复脉第一方。  相似文献   

14.
潘辰 《开卷有益》2014,(4):45-45
<正>抵当汤载于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方由水蛭(熬)4克、虻虫(去翅足,熬)4克、桃仁9克、大黄9克组成。上药四味,以水5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温服,每服100毫升。该方具有下瘀血、攻逐蓄血的功能,主治伤寒蓄血所致的发狂、少腹硬满、小便自利、善忘、大便色黑且易解、脉沉结及妇女经闭、少腹硬满、拒按者。抵当的方名意义说法不一:一谓非大毒生猛之剂不足以抵挡其热结蓄血之证;一谓抵  相似文献   

15.
《中医学报》2019,(10):2100-2102
《伤寒杂病论》中共有18首方剂用到枳实,虽然存在药物配伍、剂量、煎服法的差异,然书中多取枳实"除寒热结"的功效,广泛应用于各种邪气结聚之证。破阳明之实常与厚朴、大黄同用,可治疗阳明腹胀满;开寒痰之结常与桂枝、薤白同用,以治阴寒邪气所致之胸痹;开水气之聚,常与白术相伍,使水气之邪荡涤而下化;枳实能兼入血分,"破热结,坠坚气",除血分瘀滞。其治"寒热结"之功全在顺邪气下行之性以泄降,从而达"除坚满"之效。  相似文献   

16.
17.
历代注家多指客气为外来邪气客居体内或内生邪气,然基于六经气化学说,从本气太过为病的观点出发,经分析比对《伤寒杂病论》中关于客气的条文,可以得出客气的含义是指因机体之虚而使厥阴肝经产生太过的风气,并游寄客居于身体某部位,使得该部位气血紊乱而发病。厥阴风气以善行而数变为特点,游溢全身,没有固定不移的位置,故可以认为《伤寒杂病论》中的客气是厥阴风气的别称。  相似文献   

18.
炙甘草汤是《伤寒杂病论》中治疗气血阴阳俱虚的方剂,全方配伍严谨。但历代医家针对其中"麻仁"究竟为何以及其功效多有争议。参考《神农本草经》中的内容,炙甘草汤中"麻仁"应为"火麻仁",在该方中的作用应为"补中益气"。现在流行的"滋阴润肠通便"的观点并不符合仲景时期对该药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20.
金琦  杨必安 《中医学报》2022,37(2):254-258
《伤寒杂病论》最早提出血室的概念,但关于其具体的解剖位置,历代医家观点不一。血室之争,根源在于中医重用而轻体、体用不平衡。血室以气血汇聚之处的功能命名,从字形字义也难以揣测其形状与解剖位置。从《伤寒论》第97条、第143条以及第145条可以推测,血室可以理解为肝的别称。妇人经期,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此又名热入血室,期门刺之或小柴胡汤主之,邪随经水而去。重用轻体是中医独有的思维,现代中医应将明体与达用并重。中医重用的思维方式,只有落到体的实处,才能更好地发扬经典中的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