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救荒本草》在本草学上的成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救荒本草》在本草学上的成就肖国士(湖南中医学院附二院长沙410005)关键词《救荒本草》评价本草学《救荒本草》是朱木肃吸收历史和现实经验,大量收集民间素材为备荒而作的,其主要目的在于发生灾荒的时候能有效地帮助人们辨别野生可食植物及其用法。这部著作初...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植物形态、生物环境、药用功能等方面,对《新修本草》所载“荚”,即《救荒本草》中的“孩儿拳头”进行品种考证,认为其原植物并非忍冬科的荚ViburnumdilatatumThunb.,而应为椴树科扁担杆属小花扁担杆GrewiabilobaG.Donvar.parvifloraHand.-Maz.。《救荒本草》中与“孩儿拳头”同卷记载的“吉利子树”,则应为小花扁担杆的原种扁担杆GrewiabilobaG.Don。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植物形态、生物环境、药用功能等方面,对《新修本草》所载“荚迷”,即《救荒本草》中的“孩儿拳头”进行品种考证,认为其原植物并忍冬科的Vibunum dilatatum Thunb。而应为段树科扁担杆属小花扁担杆Grewia bilobaG.Don ver.parviflora Hand.-Mazz。《救荒本草》中与“孩拳头”同卷记载的“吉利子树”,则应为小花扁担杆的原种扁担杆Grewia bi  相似文献   

4.
本文梳理了英国传教士、药学家伊博恩的生平资料,以其研究和英译《救荒本草》为例,详细阐述其研究背景、过程和主要内容,并将伊博恩对《救荒本草》的英译和研究放置在中医药科学化浪潮及中国近代中药药理学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分析阐释其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中日医学交流中,本草学占有重要地位。日本本草学在其形成过程中尽管受到中国本草学的深刻影响,但其并不是单纯地模仿中国,而是在继承、吸收中国本草学的基础上,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本国需求、有民族特色的本草学发展之路。日本学者对中国本草学知识的汲取有所偏重,并积极改造,最终形成了日本本草学深具名物之学的日式风格。以往关于中日本草交流的研究,较少关注这种变化,更多的是单向探讨中国本草学对日本的影响,对于日本本草学本身的发展脉络和特点有所忽略。  相似文献   

6.
泽兰为唇形科植物地瓜苗Lycopus Lucidus Turcz。在《救荒本草》中地上部分称为地瓜苗,地下根茎部分称为地瓜儿。在《本经》中称为虎兰、龙枣,《嘉佑本草》中称为地笋。具有活血调经,散瘀消痈,利水消肿的功效,是一种即可药用、又可食用的绿色天然药食两用植物,具有较高的药食两  相似文献   

7.
《救荒本草》中的豆科药用植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救荒本草》中的20种豆科药用植物进行了整理,并对其原植物进行鉴定,同时对其应用情况作了简要说明,为深入开发利用豆科中草药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绞股蓝的显微常数测定及其相互间的显著性差异张晖杭州市江干区人民医院310016葫芦科藤本植物绞股蓝GynostemmaPentapyllum(Thunb)Makin是极有营养价值的植物,早在明宋肃的《救荒本草》中已有记载:“绞股蓝在饥馑的岁月里可以充...  相似文献   

9.
《圣济总录》的流传颇为曲折。其由宋徽宗主持编纂,但在靖康之变中被金人掠夺,在南宋未能流传。元代朝廷对其非常重视,不但诏令校刊颁布,还将其列为医学各科必修教材。明代政府不再重视《圣济总录》,但嘉靖皇帝将其赐与日本医官吉田宗桂,使其在异域大放异彩。到了清代,中国本土已经没有足本《圣济总录》存在,晚清时期很多学者到日本访书,终使其完璧归赵。  相似文献   

10.
<正>旋覆花主要来源有二,一为旋覆花(Japanese inula),叶基部渐窄,无小耳,《证类本草》的随州旋覆花与《本草纲目》的旋覆花图即为此种;二为欧亚旋覆花(inula britannica),叶基宽二抱茎,有小耳,花序较大,《救荒本草》与《植物名实图考》旋覆花为此种,此二者为传统药用正品旋覆花。旋覆花主要分布于我国、韩国和日本,我国主产于河南、河北、江苏、  相似文献   

11.
日本的古典辞书《本草和名》成书于平安初期的延喜年间,是日本最早的本草辞典。众所周知,它主要是在中国唐代苏敬编写的《新修本草》基础上,附注了异名、本草出典及其和名、产地。但在所记载的三十余部出典当中,《新修本草》并未排在首位,而是排在《诸家食经》、《本草拾遗》、《抱朴子内篇》、《小品方》、《兼名苑》、《范注方》等的后面,居于第二十四位。本文通过二者的对照,并参照日本有代表性的其他辞书,具体探究了二者的关系,这对于考证《本草和名》的成立及汉语典籍对日本典籍的影响方面均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2.
调查了十九世纪汉译西洋医学著作在日本的出版和流传情况,有9种汉译西洋医学著作曾在日本出版,其中6种曾多次再版,7种有和训或和译本,这些著作曾在日本医生中广泛流传,促进了西洋医学在日本的传播和普及,对日本医学从传统医学向现代医学的转变起过一定的作用。本文还分析了汉译西洋医学著作能够在日本广泛流传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一、两药基原不同,名称各异,汇总内容新述如下: 1.王不留行一名,最早出自《神农本草经》。随着年代的递增,成数地耕作者、侠义鉴行者、关注留言者记载了有关王不留行的一些素描,譬如《吴普本草》的不留行、王不留行,《日华子本草》的禁宫花、剪金花,《稗史》的金剪刀草,《纲目》的金盏银台,《甘泉县志》的麦蓝子等等。究其基原,此为石竹科植物麦蓝菜的干燥成熟种子,其原植物属在《救荒本草》中被定为麦蓝菜,外文命写为Vaccaria segetalis(Neck)Gareke,又名曰道灌草、大麦牛、兔儿草、麦加菜、王牡牛。  相似文献   

14.
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所的《本草纲目》,在中国刊行仅13年后即传入日本,并在日本医药学界广泛传播。本对该书流传的原因和背景作了简要分析,并将此书对日本汉方医药学的影响归纳为三点:①促成了长达200年的“本草热”,推动了和汉药物学的全面发展;②先进的药物分类和完备的本草体例指引着日本本草学的发展方向;③求实、创新的治学精神陶冶了汉方医药界的学术风气,对其学术流派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国本草全书》收录的《本草发明》,所据影印版本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藏明刊本,为残本.除此版本外,《本草发明》另有上海图书馆藏明刊本及日本抄本,均为足本.上海图书馆藏明刊本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藏明刊本实为同一版本,仅书中“明《本草》类辨”一文所在位置不同.日本抄本当为据明刊本抄成.  相似文献   

16.
<正>《救荒本草》[1]是明代朱棣编著。此书共记载植物414种,其中历代本草记载138种,新增加276种。全书分为五部,草部(245种)、木部(80种)、米谷部(20种)、果部(23种)、菜部(46种)。它详细记  相似文献   

17.
<正> 《名医别录》是继《神农本草经》之后的一部重要的本草书。它总结了汉代至魏晋时用药的经验.《名医别录》在隋唐时流传较广,唐代《新修本草》等多种医药书籍及类书都予以摘引,可惜原书早已亡佚.它与《神农本草经》  相似文献   

18.
枳(木具)子为鼠李科(Rhamnaceae)拐枣属(Hovenia Thunb.)植物枳棋的干燥成熟种子.又名鸡距子、拐枣、枸等.始载于《唐本草》,《本草纲目》、《雷公炮制论》、《苏沈良方》、《救荒本草》、《医林纂要》等多部医药著作中均有收载.属养阴,生津,润燥,止渴,凉血类药物.其功效主要为清热利尿、止渴除烦、解酒毒.用于热病烦渴、呃逆、小便不利、酒精中毒[1,2].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枳棋的研究有新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尚志钧辑《新修本草》特色评述刘大培尚志钧教授早在1947年开始《唐本草》辑复,到1958年完成《补辑新修本草》20卷。1962年由芜湖医专油印成书。比日本冈西为人辑本(1964)早两年。范行准先生特为该书作序。1979年,由石原皋、范行准等专家向省里...  相似文献   

20.
《证类本草》在流传过程中形成多种版本系统,其中有《大全本草》版本系统。《大全本草》始刻于金代。其后,元、明、清皆有刊刻,形成了金·贞祜二年刊本、元·大德壬寅宗文书院刊本、明·王秋尚义堂刻本、明·籍山书院刻本、明·彭端吾重印本、清·杨必达补刻本、清·柯逢时刻本等一系列版本。其中以王秋尚义堂《重刊经史证类大全本草》为代表。王氏刻本以元宗文书院刻本为底本,药图则承袭自《政和本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