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片姜黄一名最早始见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称为片子姜黄 ,因其扁如干姜而得名。《中药志》:“片姜黄主产浙江的温州 ,瑞安。姜科植物姜黄称之为片姜黄。”又言“浙江所产的莪术为片姜黄 ,以及产自浙江的郁金称之为片姜黄。”《中药大辞典》称片姜黄是郁金的干燥切片。而《中国药典》则称片姜黄是莪术的纵切片。《唐本草》以前的书籍中没有姜黄的记载 ,宋朝苏颂著的《图经本草》曰 :“姜黄根磐屈黄色 ,类生姜而圆 ,有节。八月采根 ,切片暴干……”其记载姜黄的药用部位及加工方法与现在的浙江片姜黄类似。到了明朝 ,李时珍才对片姜黄有一明…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证温郁金的来源及药用历史.方法:查阅古代文献及标本鉴定.结果:温郁金基原植物为宋代所称"温州蓬莪茂";唐代至明代温郁金既作莪术又作姜黄用;清代已不作姜黄,但作片姜黄应用;温郁金作郁金药用应在明代以后.结论:古代与现代温郁金药用情况基本相似,"温州蓬莪茂"(宋代)、"浙江温州产片姜黄"(清代)等记载均明确了温州为道地产地.  相似文献   

3.
莪术、郁金、姜黄、片姜黄4种药材功效相近,基原有交叉,药材名与植物名又有所重叠,因此关系比较混乱。现从释名、基原、产地、药用部位、采收加工及炮制等方面对以上4味药材进行本草考证,为含这类药材的不同历史时期经典名方开发提供参考。经考证可知姜黄、郁金、莪术均从唐代开始入药,唐宋时期同时以原植物性状和药材颜色两种标准划分姜黄属药材,以致明末以前一直以Curcuma longa的根茎为郁金,C.wenyujin或C.aromatica的根茎夹杂老姜Zingiber officinale为药材姜黄,药材莪术主流基原则为蓬莪术Curcuma phaeocaulis、广西莪术C.kwangsiensis、温郁金C.wenyujin的根茎。明清两代转用药材产地及性状来鉴别药材,又因战乱等因素导致交通不便,姜黄和郁金的基原及药用部位发生改变。药材郁金自清起基原转为蓬莪术C.phaeocaulis、广西莪术C.kwangsiensis、温郁金C.wenyujin和姜黄C.longa的块根。药材姜黄清代以后基原转为姜黄C.longa根茎。片姜黄或称片子姜黄,始载于《本草纲目》,基原为温郁金C.wenyujin等的根茎纵切片。药材郁金历代以川产为道地,清代扩大药源更改后逐步发展成川、广(桂)、温三大道地产区;姜黄主生江南,广南诸州及西番亦有,清代基原改变后,也以川产为佳;莪术在两广、江南、蜀川均有分布,历代温州为主流,后发展成著名的道地药材温莪术。经考证得知,民国以前本草郁金、姜黄两味药材未提及过需要蒸煮至透心,仅药材莪术需蒸熟使呈色黑而入血分。但解放后的著作及文献却明确指出3种姜黄属药材均需蒸煮,可能是为了便于干燥,以及经过高温蒸煮后不易蛀虫出发,然与古代有所出入。四味药材多生用,郁金、莪术可醋制以增强疗效。  相似文献   

4.
GC-MS比较温郁金、温莪术、片姜黄中挥发油的化学组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同一植物来源的3种中药温郁金、温莪术、片姜黄挥发油类成分在含量和组成上的差异。方法: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温郁金、温莪术和片姜黄的挥发油类成分,并参照2005年版药典附录XD法测定挥发油含量,采用GC-MS分析比较了三者挥发油化学组成上的异同。结果:温郁金、温莪术、片姜黄三者挥发油的平均含量依次是5.6,19.9,9.4μL·g-1。GC-MS共推测了60种成分;其中片姜黄40种,温莪术41种,温郁金41种,温莪术与片姜黄在低沸点类挥发性成分组成上相似,而温郁金与温莪术则在高沸点类挥发性成分组成上相似,总体上温郁金与片姜黄之间的成分差异较大。结论:虽为同一植物来源,但不同加工方法或不同药用部位,三者挥发油类成分在含量和组成上各有异同,由此决定其疗效各有异同。  相似文献   

5.
蔡永敏  郭文静  郝鹏飞 《中草药》2016,47(1):183-186
姜黄是临床常用药物,在古代方剂中常作为活血行气之要药被广泛应用。但文献记载姜黄的原植物却不尽一致。初载温郁金为其主要的原植物,后将温郁金排除于原植物之外。通过古今文献考证温郁金药用的历史沿革及姜黄和莪术功能主治的异同,表明温郁金从唐宋始载为姜黄的原植物之一,至清代、民国被一直沿用;现代文献中也多将温郁金作为姜黄的原植物之一,其根茎的纵切片——片姜黄在功能主治上与莪术有异,与姜黄则完全相同。将温郁金作为姜黄的原植物符合古今文献记载以及药物功效规律和临床应用实际,有利于临床对古方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向丽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3,19(10):547-547
十九畏是中医药配伍禁忌的内容之一 ,首见于《神农本草经》,后世对十九畏里所涉及的内容进行了研究 ,至今仍未见肯定或否定的结论。《中国药典》(以下简称《药典》)在丁香项下特别注明“不宜与郁金同用”。莪术、姜黄、郁金 3种药材与原植物较为混乱 ,《药典》及有关专著收载莪术、姜黄、郁金药材共涉及 3 9种次原植物 ,除去重复者外 ,余下 7种植物的根茎部位等作为莪术或姜黄药材药用 ,它们的块根部位均作为郁金药材药用 ,见表。 7种植物来源相同 ,因药用部位不同而药材名称不同。其相同植物的块根 (郁金 )“不宜与丁香同用”,而它们的根茎…  相似文献   

7.
袁玮  秦宇雯  陆兔林  季德  姜程曦 《中草药》2018,49(5):1192-1200
温郁金、温莪术、片姜黄均为道地药材。温郁金炮制方法主要有炒制、酒制、醋制、蒸制;温莪术炮制方法主要有酒制、醋制、蒸制;片姜黄炮制方法主要是切制。目前,三者的化学成分研究主要以莪术油、莪术二酮、榄香烯类和姜黄素类等物质为主,主要活性成分为挥发油和姜黄素类。温郁金具有抗肿瘤、抗炎、镇痛解热、抗氧化、抗血栓等作用;温莪术具有抗肿瘤、抗突变、抗病毒、抗炎、镇痛、抗血栓、提高免疫等作用;片姜黄具有抗肿瘤、抗炎、抗早孕、终止妊娠等作用。三者均具有抗肿瘤、抗炎、抗血栓等功效。综述温郁金、温莪术、片姜黄炮制工艺的发展历史及现代研究进展,为其炮制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姜科姜黄属植物温郁金Curcuma wenyujinY.H.Chenet C.Linger是一种一株三药用的中药材植物,它的干燥块根作郁金入药、干燥根茎作莪术入药、干燥根茎趁鲜纵切厚片为片姜黄,温郁金经水蒸气蒸馏提取的挥发油俗称莪术油“。。温郁金主产于浙江瑞安,为著名的“浙八味”之一,现代药理及临床研究表明,温郁金具有抗肿瘤、降血脂、抗辐射及保肝等多种药理活性。为了更好地控制温郁金的质量,笔者现围绕其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及指纹图谱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片姜黄因其治疗风寒湿痹疗效显著而为临床所常用。对于片姜黄的来源,中国药典记载数度变化,2015年版载原植物为温郁金;同时将姜黄的来源载为原植物姜黄。然据考证,在古代,无论从临床著作记载,或本草论述,片姜黄与姜黄系指同一药物,二者在明清以前的本草记载中来源有多种,其中原植物姜黄和郁金(或温郁金)均是其来源之一;现代中国药典不能因古代记载的原植物温郁金为片姜黄的来源而将原植物姜黄排除于片姜黄的来源之外。将原植物姜黄作为片姜黄的来源之一符合古代临床应用片姜黄的实际。因此,建议中国药典将原植物姜黄和温郁金均作为片姜黄的来源,此对于正确应用古方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 郁金、莪术、姜黄皆为姜科植物,但由于它们的产地不同,而入药的根茎部分不同,入药的名称不一。同时,由于它们的来源比较复杂,所以在入药关系上存在着容易混淆的情况。现将它们的来源及入药关系分述如下。郁金为姜科植物郁金Curcuma aromatica Salisb,莪术C.zedoaria(Bergius) Roscoe,姜黄C.domestica Valeton及广西莪术C.kwangsiensis S.G Lee et C.F.Liang的干燥块根,因其植物的来源不同而药材分别称为温郁金、绿丝郁金、白丝郁金、黄丝郁金与桂郁金(莪苓)。分别产于四川、浙江、广东、广西等地。现分述它们的来源与性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加工方法对不同产地姜黄和郁金药材中姜黄素类成分含量的影响,以期为建立姜黄和郁金药材合理的加工工艺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切片阴干、蒸煮晒干、常压下60,80℃烘干4种加工方法处理,采用HPLC同时测定姜黄和郁金药材中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3种化学成分含量。结果:不同加工方法处理的姜黄药材中姜黄素类成分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姜黄素类成分含量高低依次为切片阴干60℃烘干80℃烘干蒸煮晒干;不同加工方法处理的郁金药材中姜黄素类成分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姜黄素类成分含量高低依次为切片阴干60℃烘干蒸煮晒干80℃烘干;崇州产地的姜黄和郁金药材中姜黄素类成分的含量与犍为产地间的差异极显著(P0.01),均表现为犍为产地高于崇州产地。结论:不同加工方法对姜黄、郁金药材中的姜黄素类成分含量影响均较大,姜黄、郁金产地加工方法均以切片阴干的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2.
温郁金不同部位的挥发油含量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潘晓军  林观样  蔡进章 《中药材》2006,29(10):1016-1017
参考药典方法测定温郁金不同部位:温莪术(主根茎)、姜黄(侧根茎)、温郁金(块根)、温郁金叶、温莪术鲜芽挥发油含量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挥发油中莪术醇含量。结果温莪术提油率和莪术醇含量均较高。而温郁金提油率虽较低,但油中莪术醇含量较高,宜研究利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选育温郁金优良品种。方法:采用系统选择方法从"温郁金1号"变异植株中选育出优异新品种,测定其农艺生产性状和品质特征。结果:育成温郁金新品种"温郁金2号"[浙(非)审字2015002]。经小区品比、区域试验后最终审定成为新品种。两年区域试验结果为温郁金2号各项生产指标和品质指标均优于对照,莪术、姜黄和郁金药材干品平均产量分别达4387、2481、945 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12.03%、10.38%和21.29%;生育期220~233 d;株高192.5 cm;萌发数5.6个;莪术药材中挥发油含量5.5%(m L·g~(-1)),较对照高31.11%。结论:"温郁金2号"综合性状表现优异,特别是莪术挥发油含量高,适宜在主产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温郁金和川郁金的PAPD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探讨用PAPD技术解决Curcuma属植物和药物分类存在的问题和争议。方法:对温郁金C.wenyujin和川郁金C.sichuanensis进行了PAPD研究。结果:2种亲缘关系很近,聚类结果表明难以从DNA水平上把二者划分为2个种。结论:结合化学和形态资料,我们认为2种应予以合并,学名应用C.wenyujin,但温郁金和川郁金经长期栽培,化学品质有一些区别,可分为2个药材品种。同时也指出了用花葶中央出和侧生作为分类依据值得商榷。此外,还证明温郁金与毛郁金C.aromatica有较为密切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不同品种郁金的SRAP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敏  王琦  付福友 《中草药》2006,37(8):1255-1258
目的用SRAP技术探讨郁金类药材原植物分类,并为郁金类药材的种质资源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对来源于姜科姜黄属的郁金类药材的9个样品进行了SRAP研究。结果从上、下游各10个引物形成的100个引物组合中筛选出扩增产物条带信号强、重现性好、特征性好的27个引物组合,扩增,得到847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397条,平均每个引物组合产生14.7条多态性条带。结论SRAP技术可以很好地分析郁金原植物的种间关系。结合形态学资料,将6个郁金品种分为了2个组,一组花序从叶鞘抽出,包括黄丝郁金和黄白丝郁金,黄白丝郁金应为黄丝郁金即姜黄的栽培变种Curcumalonga L.cv.chuanyujin;一组花序从根茎抽出,包括绿丝郁金、白丝郁金、桂郁金和温郁金,其中白丝郁金可能为绿丝郁金即蓬莪术的栽培变种C.phaeocaulis Val.cv.baisi。  相似文献   

16.
姜黄、郁金、莪术源于同科同属植物,系同种植物的不同药用部位,形态、性状、成分及功能作用方面既有相似,又有不同。从来源、产地、性状及加工方法等方面可对三种药材比较鉴别。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姜黄、郁金、莪术中姜黄素含量测定,姜黄、郁金及莪术药材中均含有一定量的姜黄素,姜黄中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7.
温郁金HPLC指纹图谱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HPLC建立温郁金药材的指纹图谱.方法:用Welchrom-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44 nm.结果:建立了HPLC指纹图谱共有模式,并对不同采收期的温郁金药材进行了相似度比较.结论:本指纹图谱中温郁金药材中各成分均得到了较好的分离.  相似文献   

18.
温郁金传统种植中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产地调查研究发现,温郁金传统种植中存在诸多问题,包括长期连作、种源退化、播种期与收获期不统一、缺乏有机肥料施用、种植密度不统一、种姜质量参差不齐、普遍施用除草剂等,严重地影响了温郁金植物所产药材(包括温莪术、温郁金和片姜黄)的产量和品质。这些问题也是目前中药材种植生产上普遍存在的现象和共性问题。GAP的研究与实施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开辟了途径与措施。本文亦分析和讨论了这些问题的成因和解决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选育高产、优质的温郁金新品种,在道地主产区调查种质资源后,采用系统选育的方法,筛选优良株系,通过小区品比、大区对比试验和生产性试验相结合,比较品种之间的产量、经济性状及品质差异,选优去劣育成新品种。选育的温郁金新品种植株高大,生长迅速,性状稳定;莪术、姜黄、郁金平均每667 m2(亩)干产量分别达313.7,177.9,91.2 kg,较农家种增产11.6%,10.2%,14.2%;莪术和姜黄的挥发油分别在4.0%,3.0%以上,且指标成分(吉马酮)含量稳定。经生产验证和示范证明,“温郁金1号”在道地主产区具有较大的推广和生产价值。  相似文献   

20.
姜黄等4种药材的鉴别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石新文  李丽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0):I0001-I0001
姜黄、莪术、片姜黄、郁金4种药材均为来源于姜科植物的较常用中药,它们在原植物上很多互相关联之处,但亦有所区别。为了便于正确使用。特鉴别如下。1姜黄1.1来源为姜科植物姜黄Curcnma longL.的干燥根茎。1.2性状鉴别呈不规则卵圆形,圆柱形或纺锤形,有的具短叉状分枝,长2~5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