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探讨旋转DSA在脑血管病变介入诊断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随机抽取2012-05—2013-05本院接诊的53例脑血管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介入诊断,对患者行单侧股动脉穿刺,对椎动脉以及两侧颈内动脉分别行常规正侧位造影;造影部位置于球心点处,导管置于颈内动脉,调整遮光器,按下操纵杆,移动C臂至指定的反转点;采用高压注射器对患者注射造影剂,曝光至采集完毕,血管造影机的C臂从起始位旋转至反转位,高压注射器开始造影片采集,检查患者另一侧;选择NATIVE,对减影图像进行回放,拼接造影片与蒙片,使之成为减影图像。结果经旋转DSA检查,53例患者中动脉狭窄6例(11.3%),动脉瘤42例(79.2%),脑血管畸形者5例(9.4%)。42例动脉瘤患者中动脉瘤的大小、形状显示不清者12例(28.6%),动脉瘤的瘤颈以及载瘤动脉与周围血管的关系不清者15例(35.7%);18例患者行常规造影未见阳性病变,经旋转DSA造影发现阳性者8例,小动脉瘤者6例,动静脉畸形者1例。结论旋转DSA具有图像质量高,造影剂用量少,采集时间短及图像密度分辨率高等优势,使病变的阳性诊断率显著提高,有效降低了漏诊和误诊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正>替罗非班(tirofiban)是一种非肽类的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glycoprotein IIb/IIIa,GPIIb/IIIa)受体的可逆性拮抗剂。其发挥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是通过阻止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表面的IIb/IIIa受体结合实现的,从而抑制血栓生长,且通过与纤维蛋白原的竞争性抑制防止血栓再生,有利于内源性血栓溶解,比传统的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具有  相似文献   

4.
人工血液(Artificial blood)是指一类具有载氧能力,能代替血液在组织中进行氧与二氧化碳交换的液体制剂。其中主要分为三类:全氟碳化合物(PFC);人工合成血红蛋白;利用天然血红蛋白质制造人工红细胞等。其中以全氟碳化合物应用最为普遍。 Clark氏1966、1967年发现跌落到装有全氟碳化合物中的小鼠竞能靠PFC长时间存活。1968年Geyer氏用PFC即使置换了大鼠的全部血液,大鼠还能活8小时,换血犬竞能生存数月之久。自此开始研究应用PFC作为氧载体的血液代用品。人工血液虽不能代替血液的全部切能,但比只能增加血容量,维持血压的血浆代用品仍有许多优越之处。  相似文献   

5.
血管内治疗能显著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致残、病死及卒中复发率。随着神经介入技术和材料以及患者筛选策略的进步,缺血性卒中患者应用血管内治疗也日益增加。抗血小板治疗作为缺血性卒中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手段,是血管内治疗中的重要一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是基石性抗血小板药物,但具体的用药方案尚不统一。本文回顾和总结了国内外指南针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行血管内治疗患者的抗血小板策略建议,以及重要血管内治疗研究中采用的抗血小板治疗方案,以期为神经介入医师行血管内治疗时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卵圆孔是胎儿时期发育所必需的生理性通道,来自母体的脐静脉血通过卵圆孔进入左心房到左心室,然后分布到全身,为胎儿发育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卵圆孔在胎儿期作为生理性通道,维持胎儿血液循环;出生后,随着肺循环的建立,左心房压力大于右心房压力,达到功能闭合,一年后达到解剖闭合。  相似文献   

7.
何文 《中国卒中杂志》2011,6(6):429-433
脑血管病是一种高发病率、高病死率以及高致残率的疾病。据统计我国现患脑血管病约600万,每年新发脑血管病130万人,死亡近100万人,约75%幸存者留下偏瘫等后遗症[1]。近年来随着超声影像技术迅猛发展,超声影像技术与脑血管病防治的临床关系已经越来越密切。  相似文献   

8.
CTA在诊断脑血管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是在静脉持续注入造影剂后进行薄层扫描和三维重建,显示血管病变的一种新的检查手段,兹将我院开展工作简述于下:1 材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从1995年至2000年2月,CTA检查的脑血管病共40例,其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10~71岁,平均年龄47.3岁。临床诊断:脑出血1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26例,脑梗塞1例,横窦闭塞1例,其他2例。1.2 器材和方法 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SomatonPlus-SCT机,扫描参数:210mA,120kV;层厚3mm,螺距2~4mm。三维成像方式为:SSD(Surface  相似文献   

9.
甘露醇一直作为治疗脑水肿和降低颅内压的常规药物,但目前临床疗效争议较大,而且缺乏循证医学证据。文章就甘露醇的药理学作用、脱水降颅压的作用机制及其在缺血性和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ONYX在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ONYX是美国MTI公司(Micro Therapeutics Inc)研究生产的一种全新的液态栓塞剂。它是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thylenevinyl alcohol copolymer,EVOH)溶解于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形成的简单混合体,其中加入了微粒化钽粉,使之在X线下可视。它不是胶水,无粘连性。当ONYX和血液或任何水溶剂接触时,溶剂DMSO即可迅速挥发,EVOH聚合物即结晶析出,  相似文献   

11.
脑微出血(CMBs)是一种具有出血倾向的脑小血管病的影像学病灶,其与高血压性小血管病或脑淀粉样血管病相关。CMBs同时增加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大量CMBs与抗血小板治疗相关的颅内出血及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密切相关。文中就CMBs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抗栓治疗、溶栓治疗和血管内治疗中的获益与风险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氙-CT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脑血管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和复发率高等特点.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约占80%,且大约20%的患者在病后1~2年内会再次复发,使患者的生存质量严重下降,因此,加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不断提高其诊治水平,具有极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开展了溶栓、支架等介入方法治疗及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在挽救半暗带、改善患者预后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目前认为,发病3h内是溶栓治疗的最佳时间窗,最迟可以延长到病后6h.但临床上有部分患者在时间窗内溶栓疗效不佳,而一些学者进行了6h外延迟溶栓研究,部分患者取得了良好效果[1],表明缺血半暗带的存在时间有一定的个体差异.因此临床上迫切的需要一种能迅速准确判定缺血半暗带的检测方法,为溶栓时间窗的个体化选择提供客观根据.氙~CT(Xe-CT)技术是一种可以对局部脑血流量(rCBF)进行定量测定的先进的影像学方法,近几年发展很快,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现将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小剂量甘露醇在急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近3年来我们对小剂量与常规剂量甘露醇治疗急性脑血管病的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一、病例选择:将1987~1989年内住院并经颅脑CT证实的急性脑血管病人依序编号分组,奇数为小剂量甘露醇治疗组,偶数为常规剂量组。小剂量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英语教学查房在脑血管病临床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专业2009级七年制研究生15名,开展全英文脑血管病病例教学查房,最终评价教学效果。结果英语教学查房促使研究生使用英语分析病例、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及师生的综合素质均得到全面提高,临床教学效果良好。结论英语教学查房对提高学生临床能力和专业英语水平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陈晨  汪凯 《中国卒中杂志》2020,15(11):1239-1243
尼麦角林是一种麦角生物碱衍生物,广泛应用于脑血管病患者认知障碍的治疗。多项临床前研究显示,尼麦角林对于认知障碍的改善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尼麦角林除能够改善脑循环,促进神经递质释放外,还具有营养神经及抗氧化等作用。目前的研究认为,尼麦角林能够改善患者卒中后抑郁相关的情绪障碍以及有效改善血管性痴呆,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同时,尼麦角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目前暂无尼麦角林治疗导致纤维化或麦角中毒的研究报道。本文就尼麦角林在神经系统的作用机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应用于脑血管医疗领域将有助于 减轻中国不断加剧的脑血管病疾病负担。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linic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CDSS)是AI 在医疗领域的一项重要实践应用。利用AI和医疗大数据开发临床决策支持工具,并通过将临床信息与 知识库相匹配,提供基于循证证据的优化诊疗方案。在脑血管病的临床诊疗过程中,CDSS可以辅助高 危人群识别、急性期再灌注治疗决策支持、实现自动化病因分型以及二级预防策略的制定等,在提高 脑血管病的医疗质量、改善患者结局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可能成为未来脑血管病疾病管理的一项重要 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17.
正脑血管病以其高死亡率、高复发率和高致残率成为我国乃至全球最严重的疾病负担之一~([1-2])。快速评估、诊断和干预对改善脑血管病患者的结局至关重要,并高度依赖于特征性的神经影像表现,比如应用头颅CT快速鉴别缺血和出血性脑血管病、大血管闭塞和缺血半暗带的快速评估等~([3])。脑血管病神经影像特征的快速评估高度依赖经验丰富的血管神经病学医师和神经放射医师。然而,不断增加的脑血管病疾病负担和不断攀升的就诊量对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的专业医师带来巨大的需求,但是  相似文献   

18.
陈晨  汪凯 《中国卒中杂志》2007,15(11):1239-1243
尼麦角林是一种麦角生物碱衍生物,广泛应用于脑血管病患者认知障碍的治疗。多项临
床前研究显示,尼麦角林对于认知障碍的改善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尼麦角林除能够改善脑循环,
促进神经递质释放外,还具有营养神经及抗氧化等作用。目前的研究认为,尼麦角林能够改善患者
卒中后抑郁相关的情绪障碍以及有效改善血管性痴呆,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同时,尼麦角林具
有良好的安全性,目前暂无尼麦角林治疗导致纤维化或麦角中毒的研究报道。本文就尼麦角林在神
经系统的作用机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低温治病已有几千年的历史,20世纪80年代,Busto首先报道了轻度低温(33℃)对脑缺血神经元有显著的保护作用,90年代初,国内学者江基尧提出把28—35℃的低温称为“亚低温的概念”,并率先应用于临床。目前动物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表明,亚低温(33—35℃)是迄今为止唯一有效的神经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0.
CT扫描是医学诊断学上的一次革命,它在脑血管病方面得到最广泛的应用。 CT扫描对急性期脑出血的诊断率可达100%。高血压脑出血的好发部位依次是壳核、丘脑、脑叶、桥脑、小脑等。脑出血多为单灶,多灶者少见。出血灶为肾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脑出血CT扫描表现除血肿本身影像外,还包括血肿周围水肿、血肿与水肿引起的占位效应、血液破入脑室和蛛网膜下腔、各型梗阻性脑积水等。新鲜血肿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