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血管腔内成形术是目前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首选方法。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术后血管再狭窄率较高。随着治疗理念不断更新,血管腔内减容、药物涂层球囊技术也随之问世。该文简要回顾我国目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方法,重点介绍斑块切除、激光消蚀、药物涂层球囊等3种目前最具前景的治疗手段,并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未来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血管腔内成形术配合外科手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体会.方法:2003年11月~2006年1月对16例多节段、多平面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行外科手术和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联合治疗,术后随访2~26个月.结果:14例患者因术后侧枝循环建立患肢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动脉再闭塞2例,人工血管闭塞1例,支架部分再狭窄1例.结论:血管腔内成形术配合外科手术治疗,降低了手术难度与复杂性,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范则杨  王霄英 《放射学实践》2017,(12):1300-1305
CTA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及随访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旨在介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分级,介绍下肢CTA检查技术、影像诊断思路及下肢CTA结构式报告.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泡足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60例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在糖尿病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具有益气活血祛瘀通络的中药方剂泡足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临床疗效,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股浅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的血管内径、血流量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股浅动脉、足背动脉血管内径及峰值流速、血流量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药泡足联合前列地尔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内径及血流量,临床用于治疗糖尿病下肢硬化闭塞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动脉硬化闭塞症、周围动脉硬化闭塞症(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糖尿病足(diabetes foot,DF)是临床上常见的肢体缺血性疾病,由糖尿病动脉硬化闭塞症引起的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晚期严重并发症之一。目前通常采用的治疗方法如人工血管或自体血管搭桥及介入治疗,仍使许多严重下肢动脉远端流出道不良患者的治疗无能为力,而  相似文献   

6.
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主要累及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和腓动脉,对于髂、股动脉等管径较粗的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介入治疗已十分成熟,膝下动脉管径较细,病变范围较广,病变部位钙化广泛,治疗难度较大.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外科手术治疗、血管腔内治疗、药物治疗以及目前尚处于研究阶段的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本文旨在介绍近年来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新进展,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7.
应用人造血管旁路术治疗腹主、髂及股动脉硬化闭塞症 3例 ,术后病人下肢发凉、麻木疼痛及间歇性跛行症状消失 ,胫前和胫后动脉恢复搏动 ,术后效果良好。以此谈一谈术前检查、手术及术后的几点体会。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 (ASO)是一种全身性老年性疾病。治疗困难 ,病残率高 ,因此ASO一直是人们关注和研究的重点。我们近二年应用人造血管旁路术治疗下肢动脉化闭塞症 3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3例病人均为男性 ,一例为 5 9岁 ,其腹主动脉下段及双侧髂动脉硬化闭塞双下肢严重缺血。另二例为 6 5岁…  相似文献   

8.
TASC-D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泛大西洋协作组织共识(TASCⅡ)会议指南将主髂动脉和股腘动脉病变分为4型,建议对TASC-A型病变行腔内介入治疗,对B、C型病变参考多种因素行个体化治疗,对D型病变选择外科手术治疗。近年随着影像学及材料学研究进展、介入操作者技能提升,临床上对相对复杂的TASC-D型主髂动脉、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也越来越多地采用创伤相对小的介入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本文就TASC-D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介入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介入疗法在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作用。方法:2002年4月至2004年4月15例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接受了介入治疗,分别采用局部溶栓PTA,内支架植入。结果:全组治疗成功率为93.33%,局部溶栓成功率为66.67%,PTA后内支架植入率为75%,并发症发生率为6.67%。结论:介入疗法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安全和有效的方法,治疗时间短,费用低,疗效好,减少了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腔内介入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1例下肢ASO患者行经皮血管成形术(PTA)和PTA后选择性支架置入术,观察术前和术后7天踝肱指数(ABI)的变化,随访6~24个月观察疗效。结果 21例的23条肢体有20条腔内介入治疗成功,单纯PTA12条,PTA后支架置入8条,术后死亡1例。介入治疗成功者术后7天ABI均较术前明显升高。有随访结果的16例,14例达到保肢目的,平均临床疗效评分结果介于较好到好之间。结论腔内介入治疗能安全、有效地改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缺血症状,在各项临床治疗手段中占有重要地位。精细的介入操作、全面的围手术期处理和术后随访有助提高腔内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和中、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动脉硬化闭塞症、周围动脉硬化闭塞症(peripheralarterialdisease,PAD)、糖尿病足(diabetesfoot,DF)是临床上常见的肢体缺血性疾病,由糖尿病动脉硬化闭塞症引起的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晚期严重并发症之一。目前通常采用的治疗方法如人工血管或自体血管搭桥及介入治疗,仍使许多严重下肢动脉远端流出道不良患者的治疗无能为力,而对于如何促进糖尿病足创面修复也是临床上值得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阳和汤配合介入治疗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价值。方法:34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7例)和对照组(17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和介入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阳和汤口服;治疗时间均为介入术后3个月;2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测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治疗后3个月随访2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并比较有效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介入治疗后3个月2组ABI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增加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2组间治疗有效率及间歇性跛行、静息痛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皮肤苍白、皮肤温度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阳和汤可增加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术后ABI,改善临床症状体征,是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13.
序贯式动脉重建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序贯式动脉重建术在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作用 ,作者回顾性总结了 36例 (4 7条下肢 )下肢多平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外科治疗经验。对 47条下肢行动脉重建术后 ,踝肱指数增加了 (0 35± 0 12 ) ,近期通畅率 10 0 %。死亡 2例 ,1例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 ,1例死于急性心肌梗死。两年内通畅率 89 2 % ,5年通畅率 70 2 %。说明序贯式动脉重建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安全有效的 ;手术成功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流出道和流入道 ,使移植血管和流出道血管相匹配 ;使用“共同流出道技术”和“生物复合移植物”能增加远期通畅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脉管复康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2019年5月-2021年6月接受诊疗的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98例,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患者在常规降血糖、降血脂、抗凝等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治疗,研究组49例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脉管复康胶囊.采用动脉硬...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2007年12月间收治的42例(47条肢体)采用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的以膝下动脉病变为主的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2例患者的43条肢体闭塞病变治疗获得成功,成功率为91.5%(43/47),术后平均随访5月(1~10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1例介入治疗后1月行膝下截肢术,截肢率为2.1%。结论: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的膝下动脉病变可行性强、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近期疗效确切,长期疗效还需进一步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经皮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治疗髂股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1999年4月-2004年8月,为13例髂股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联合应用导管接触性溶栓和导丝机械性开通的方法开通闭塞段,行腔内成形及支架植入术,共植入25枚Wallstent支架,采用多普勒超声或DSA随访。结果13例患者均一次性开通血管闭塞段并植入支架。经8个月~5年(平均26.2个月)随访,1例于术后23d支架内急性血栓闭塞,经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再次成功开通;1例于术后19个月临床症状加重,造影证实支架处髂总和髂外动脉闭塞并同侧股浅动脉闭塞,于外科行血管旁路术,其余病例于随访期内血流通畅,临床疗效满意。结论接触性溶栓结合导丝机械性开通法开通闭塞血管成功率高,血管腔内成形术作为髂股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治疗方法创伤小,再狭窄率低。  相似文献   

17.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在下肢的表现,是指下肢动脉因粥样硬化而引起狭窄或闭塞,远端肢体因缺血而出现的一系列综合征。吸烟、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均为其易患因素。国内曾进行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北京60岁以上老年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率为16.4%[1]。据Servelle报道5 100例手术患者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描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术后患者的运动锻炼及患肢侧支血管建立的现况。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一般资料表和CTA评估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及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就诊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术后患者,并采用秩和检验比较侧支血管的建立在运动锻炼组与非运动组的差别。结果:140例患者中,42.1%有运动,其中93.2%采取步行的运动方式,59.3%每周运动3~5次,每次运动平均时间为30.4 min,83.1%运动时无人陪同;相较于非运动组,运动锻炼组的侧支血管直径更大(Z=-4.462,P<0.01),且侧支血管数量更多(Z=-4.194,P<0.01)。结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术后患者运动水平低、运动方式繁杂、运动频率和时间均不统一,且运动时缺乏监测、指导;运动锻炼组患者的侧支血管的大小与数量均显著优于非运动组。  相似文献   

19.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动脉内药物灌注治疗——附3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动脉内中西药物灌注治疗对于老年性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效果。方法:3例男性老年性动脉硬化患者,经对侧股动脉穿刺插管,灌注罂粟碱30mg,葛根素300mg,尿激酶40万单位,盐酸山莨菪碱10mg,川芎嗪240mg,上述药物用低分子右旋糖酐210ml和生理盐水210ml稀释后经导管缓慢注入。有下肢感染者注入抗生素。导管保留1周,期间灌注相同药物,1次/d。结果:1周后造影复查缺血下肢血供均有改善,溃疡愈合,避免了截肢。随访患侧下肢缺血症状消失,皮温恢复正常,疼痛消失,达到了临床痊愈。结论:动脉内中西药物灌注治疗对于老年性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接力穿刺技术治疗无对侧股动脉入路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7年9月入住我院的22例无对侧股动脉入路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22例中对侧股动脉植入覆膜支架5例,主髂动脉病变已行对吻支架6例,主髂动脉病变同时累及双侧股动脉3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4例,对侧截肢术后4例,采用接力穿刺技术(先肱动脉入路完成患侧髂股动脉病变治疗,获得患侧股动脉安全穿刺区,然后接力顺行穿刺患侧股动脉完成股腘动脉、甚至膝下动脉病变的腔内治疗)进行一期血运重建,治疗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总结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共植入103枚支架,平均4.7枚/人。所有缺血症状术后立即得到缓解,患肢踝肱指数(ABI)显著提高[(0.90±0.16)vs.(0.33±0.18),t=18.80,P<0.01)。随访2~36月(平均19.5个月),围手术期及随访期间无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1年的一期通畅率为81.8%(18/22)。 结论:应用接力穿刺技术治疗无对侧股动脉入路、肱动脉入路腔内器械过短无法完成血运重建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安全、有效的,可以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