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甲状腺滤泡型乳头状癌(FVPTC)的超声表现及其与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FVPTC 患者的超声表现,并进行病理对照研究。结果38例FVPTC的超声表现可分为3种类型:(1)Ⅰ型8例(21%),具备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典型超声表现,结节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内部可呈极低回声,可见微小钙化;(2)Ⅱ型15例(39.5%),表现为边界较清晰的等回声或低回声结节,其形态不规则,边缘可见成角或分叶,微小钙化较少见;(3)Ⅲ型15例(39.5%),声像图表现形似腺瘤,结节边界清晰且边缘光整,内部为均匀中等回声。结合38例FVPTC的超声表现,其镜下结构特征也可相应分为3类:(1)Ⅰ型8例,病灶无明显包膜,形态不规则,呈浸润性生长;(2)Ⅱ型15例,病灶有包膜,形态不规则,病灶对包膜侵犯明显,局部突破包膜,周边可见卫星病灶;(3)Ⅲ型15例,病灶有较为完整的包膜,形态规则,病灶对包膜无明显侵犯或累及程度和范围很小。依据病灶有无包膜情况,病理诊断Ⅰ型为非包膜内型FVPTC(8/38,21%),Ⅱ、Ⅲ型为包膜内型FVPTC(30/38,79%),以上两者的形态、边界、声晕、纵横比、内部回声、微小钙化等超声特征的显示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肿瘤大小、淋巴结累及等超声特征,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VPTC 的超声表现兼具滤泡性肿瘤和普通乳头状癌的特点,其超声表现的不同与其病理亚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甲状腺滤泡型乳头状癌(FVPTC)的超声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6例FVPTC患者的超声表现,其超声特征与43个甲状腺良性结节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36例FVPTC的超声表现可分为3种类型:(1)Ⅰ型6例(16.7%),具备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典型超声表现,结节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内部可呈极低回声,可见微小钙化;(2)Ⅱ型15例(41.7%),表现为境界较清晰的等回声或低回声结节,其形态不规则,边缘可见成角或分叶,微小钙化较少见;(3)Ⅲ型15例(41.7%),声像表现形似腺瘤,结节边界清晰且边缘光整,内部为均匀中等回声.与43个甲状腺良性结节对比,FVPTC超声表现为形态不规则(52.8%)、实性结节(97.2%)、微小钙化(19.4%)以及可探及肿大淋巴结(25%),上述超声特征的显示率要高于甲状腺良性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病理亚型的FVPTC超声表现有很大差异,需要充分了解其声像图特征,方能提高对FVPTC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3.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超声诊断和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声像图特征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对照分析47例(51个)PTMC声像图表现及病理特征。结果PTMC多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实性不均匀低回声结节,可见微小钙化,周边无声晕,以内部血流为主。PTMC病理镜下观察形态多不规则,边界多不清晰,有纤维假包膜,内可见砂粒体。病灶内部组织细胞由乳头状或滤泡状结构排列的癌细胞和纤维间质组成,三者在不同病灶中所占比例不同。结论PTMC不同病理组织学特征决定了其声像图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常见超声表现的病理学基础。方法 选取2012年1-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确诊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共117例,每例患者仅评估1个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总共评估117个结节。分析超声下结节的形态与边界、内部回声、声晕、后方回声及钙化,镜下肿瘤的浸润程度、内部构成以及钙盐沉积。结果 117个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超声下主要表现为形态不规则(87.18%,102/117)、边界不清(80.34%,94/117)、内部低回声(90.60%,106/117)以及微钙化(65.81%,77/117),而镜下主要表现为浸润性生长(93.16%,109/117)、内部以细胞成分为主(46.15%,54/117)以及钙化灶(56.41%,66/117)。镜下呈浸润式生长的109个肿瘤中,102个(93.58%)结节超声表现为形态不规则,91个(77.78%)结节超声表现为边界不清晰。而8个镜下非浸润式生长的肿瘤均为超声表现为形态规则的结节。13个超声下出现声晕的结节中,8个镜下发现了肿块周围有明显的纤维包膜包绕。无论镜下肿瘤内部构成如何,超声下均以低回声结节为主。超声下高回声结节镜下均以细胞成分为主。镜下发现钙化的肿瘤中53.03%(35/66)超声同样探及钙化,46.97%(31/66)超声未探及钙化。镜下未发现钙化灶的肿瘤中82.35%(42/51)超声探及钙化,17.65%(9/51)超声未探及钙化。结论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超声表现均有其一定的病理学基础,正确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将有助于提高超声医师诊断甲状腺结节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甲状腺包膜内滤泡型乳头状癌(EFVPTC)的超声表现,分析其超声误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3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EFVPTC患者的超声表现,结合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31例EFVPTC患者的超声表现可分为两种:①Ⅰ型15例(48.4%),表现为境界较清晰的等回声或低回声结节,其形态不规则,边缘可见成角或分叶,微小钙化较少见;②Ⅱ型16例(51.6%),表现为形似腺瘤,结节边界清晰且边缘光整,内部为均匀中等回声。31例中有6例(19.4%)发现颈部淋巴结转移,超声表现为高回声,内可见微小钙化及囊性变。超声提示甲状腺恶性肿瘤9例,误诊22例,诊断符合率为29%。结论甲状腺内单发的分叶状病灶及典型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淋巴结对提示诊断EFVPTC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深入地认识滤泡型甲状腺乳头状癌(胛c)的超声表现,减少滤泡型PTC的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9个经病理证实为滤泡型PTC的术前超声图像指标(形态、边界、声晕、内部回声、钙化及肿瘤的血管分布状况),并与指标相应的组织病理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9个滤泡型PTC超声表现:形态光整33个、边界清楚30个、周边见声晕29个、实性低回声结节27个,砂粒样钙化17个,混合血管型20个;病理结果:瘤体几乎为滤泡细胞,且间质少(82.0%),可见包膜(25.6%)及砂粒体(30.8%);与病理结果对比,超声误诊率为71.8%。结论滤泡型PTC的病理基础决定了其超声多表现为:实性低回声、边界清、形态规则、可伴砂粒样钙化。  相似文献   

7.
包裹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超声表现及病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包裹型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分型表现与病理特征。方法依据包裹型甲状腺乳头状癌肿块大小、形态、边界、回声、周边晕圈、钙化等特征,对33例病理证实为包裹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术前超声图像表现及其病理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病理诊断为包裹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普通乳头型21例,纤维包膜完整,癌细胞呈乳头状排列,间质纤维化伴沙粒样钙化,具有乳头状癌特有的毛玻璃样细胞核,核沟明显,可见核内包涵体。超声显示肿块形态不规则或欠规则、边缘锯齿状、多数回声明显减低,周边晕圈少见,内可见沙粒样钙化。(2)病理诊断为包裹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型12例,纤维包膜完整,其内癌细胞均为滤泡结构,无乳头样结构,具有乳头状癌的细胞核形态。超声显示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中等回声,周边多见晕圈,肿块内未见沙粒样钙化;内部回声较普通乳头型肿块回声增高,周边晕圈较普通乳头型多见。滤泡型肿块(1.8~7.0cm)明显大于普通乳头型肿块(0.8~5.2cm)。普通乳头型患者中淋巴结转移者(4例,4/21)多于滤泡型患者(1例,1/12)。结论包裹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普通乳头型与滤泡型的超声表现(肿块形态、大小、边界、回声、周边晕圈、钙化等)与病理表现均有不同;包裹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普通乳头型与通常的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表现与病理特征较一致,滤泡型与滤泡型腺瘤、滤泡癌的超声表现相似,超声难以鉴别,须行手术病理检查确定肿瘤良恶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甲状腺滤泡状癌(FTC)和甲状腺滤泡状腺瘤(FA)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征,分析FTC的误诊原因。方法对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8例FTC患者38个结节和29例FA患者34个结节常规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进行分析。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检验比较FTC与FA结节超声表现差异。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FTC与FA结节纵横比差异。结果 28例FTC患者38个结节中27个单发;22个结节内部呈均匀低回声;28个包膜不完整或无包膜;15个边界欠清晰,2个呈蟹足状浸润;9个伴砂粒样微小钙化,2个伴粗大钙化灶者;23个结节呈Ⅲ型血流信号,8个伴Ⅳ型血流信号,18个提示伴发其他甲状腺弥漫性疾病;结节纵横比为1.46±0.45。29例FA患者34个结节中29个单发;12个结节内部回声呈均匀低回声,18个呈等回声者;30个有完整包膜,32个边界清晰,26个周边见声晕;17个结节呈Ⅰ型血流,12个呈Ⅱ型血流;结节纵横比为1.62±0.37。FTC与FA结节回声和纵横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611.00,P=0.67;t=1.64,P=0.93),FTC与FA结节边界、声晕、钙化和血流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429.00、322.00、490.00、165.00,P均为0.00)。结论重点分析结节回声、边界、形态和血流信号并结合其生长速度有助于超声鉴别FTC。  相似文献   

9.
甲状腺癌的二维超声特征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甲状腺癌患者的术前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甲状腺癌的声像图特点,提高甲状腺癌的诊断准确率。材料与方法:观察肿块的二维超声表现,包括边界、形状、内部回声、有无钙化及钙化的类型、后方回声衰减等。结果:8例单发结节具有典型的甲状腺癌超声图像特征,1例为弥漫性病变,18例多发结节中7例表现为边界清,形状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4例内部可见微小的钙化灶,6例内部可见粗大的钙化灶,7例内部可见乳头状突起。9例单发结节中4例表现为边界清,形状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4例内部可见微小的钙化灶,3例内部可见粗大的钙化灶,3例内部可见乳头状突起。结论:甲状腺结节的二维超声特征不能完全作为良、恶性结节的超声诊断标准,必要时穿刺活检作病理检查,才能提高甲状腺癌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滤泡型甲状腺乳头状癌(FV-PTC)的声像图特征,降低其术前超声误诊率。方法 收集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31例FV-PTC患者的35个结节,及66例经典型甲状腺乳头状癌(C-PTC)患者的75个结节,结合病理结果回顾性比较分析两组结节的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 35个FV-PTC结节,29个超声表现为类圆形,7个纵横比>1,25个边缘不规则,18个为低回声,16个为等回声,15个不伴钙化,11个伴微钙化,9个伴粗大钙化,20个为无或少血流型,10个为边缘为主型血流,5个中央为主型血流。其中,纵横比>1、边缘不规则、极低回声、伴微钙化、中央为主型血流在FV-PTC结节的比率较C-PTC结节低,等回声、不伴钙化、边缘为主型血流在FV-PTC结节的比率较C-PTC结节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76,P=0.039;χ^2=8.125,P=0.004;P=0.009(Fisher确切概率法);χ^2=8.548,P=0.003;χ^2=4.898,P=0.027;χ^2=7.796,P=0.005;χ^2=5.462,P=0.019;P=0.001(Fisher确切概率法)]。术前超声检查中,20个FV-PTC结节提示恶性,15个误诊为良性,误诊率43%(15/35)。FV-PT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率29%(9/31),低于C-PTC患者的62%(41/66),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46,P=0.002);两组转移淋巴结的声像表现类似,少数缺乏恶性征象的FV-PTC癌结节术前超声根据淋巴结表现提示恶性。结论 部分FV-PTC癌结节缺乏恶性征象,尤其在甲状腺多源发病的背景下易误诊为良性,多切面仔细观察每个甲状腺结节的纵横比、边缘、内部回声、钙化情况及血流模式等,并结合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对避免误诊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卵巢肿瘤蒂扭转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卵巢肿瘤蒂扭转患者的超声资料,并根据血管蒂的彩色多普勒表现将其分为3型.随访27例患者的手术及病理结果,与超声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本组23例患者于卵巢肿瘤旁可探及扭转血管蒂,呈"双肿块征".其彩色多普勒表现为Ⅰ型4例、Ⅱ型5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不同类型冠状动脉斑块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冠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患者90例,根据斑块形态,冠心病患者分为三组,即Ⅰ型病变(表面光滑)组30例,Ⅱ型病变(表面不规则)组30例和Ⅲ型病变(长段不规则)组30例,另设冠脉造影正常的30例为对照组.采用高频超声探测各组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软斑指数(PI),硬斑PI及总斑PI.[结果]冠心病组CCA-IMT、软斑PI、硬斑PI、总斑PI高于对照组 (P〈0.01);冠心病Ⅱ型病变组软斑PI、总斑PI明显高于Ⅰ型、Ⅲ型病变组(P〈0.01), CCA-IMT、硬斑PI高于Ⅰ、Ⅲ型病变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Ⅰ型病变组与Ⅲ型病变组相比各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颈动脉斑块(特别是软斑)的检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的形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在颈部淋巴结结核(CTL)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98例因CTL就诊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每例患者最大淋巴结,对其均行常规超声、弹性成像及病理HE检查,对各项超声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98例淋巴结结核患者均为多发性颈部淋巴结增大或多个淋巴结融合的颈部肿物。对最大淋巴结的超声表现判定Ⅰ型31枚,超声表现为淋巴结增大,呈类圆形,横纵比0.6~0.9,内部回声较低且不均匀,髓质破坏显著,皮质增厚,血流信号可见且丰富;Ⅱ型35枚,超声表现为淋巴结部分融合呈串珠样,体积较小,横纵比0.5~0.9,内部回声很低且不均匀,边缘不光滑,髓质消失,血流信号极少见,呈条状或短棒状;Ⅲ型19枚:超声表现为淋巴结增生增大显著,形态不规则,横纵比0.4~0.7,内部回声杂乱,内壁不均匀增厚,粗糙不平,伴有高回声的炎性水肿带,可见稀疏血流信号,以静脉血流为主;Ⅳ型13枚,超声表现为淋巴结萎缩,呈长条或椭圆形,横纵比0.3~0.6,内部回声低,血流信号不可见,可见钙化或纤维化灶。Ⅰ型:髓质破坏显著,皮质增厚。Ⅱ型:可见多个典型结核肉芽肿结构,肉芽肿中心无或者仅见微小干酪样坏死区。Ⅲ型:周边为不典型肉芽肿病变,散在朗罕氏细胞,多伴有显微组织增生,中央见大片融合干酪样坏死。Ⅳ型,皮质增厚,可见大片融合干酪样坏死。Ⅰ型、Ⅱ型的病灶硬度介于Ⅲ型与Ⅳ型之间,横纵比较高,Ⅲ型病灶硬度最低,弹性评分最低,横纵比介于Ⅰ型、Ⅱ型及Ⅳ型之间。Ⅳ型病灶硬度最高,弹性评分最高,横纵比较低。不同分型的淋巴结超声弹性评分和横纵比无线性关系(r=0.463,P=0.078)。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在诊断颈部淋巴结结核分型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乳腺动态增强MRI在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MRI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动态增强MRI,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计算不同时期强化率,并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5例乳腺癌中,29例为浸润性导管癌,6例为黏液腺癌,4例乳头状癌,4例浸润性筛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细菌性肝脓肿不同临床病理分期的超声造影(CEUS)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49例经手术、穿刺病理及临床随访证实的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CEUS表现。据临床病程及病理将肝脓肿分为Ⅰ期(化脓性炎症期)6例、Ⅱ期(脓肿形成初期)32例及Ⅲ期(脓肿形成期)11例。采用配对χ2检验比较常规超声与CEUS对肝脓肿液化坏死区的检出率;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不同临床病理分期肝脓肿CEUS增强模式。结果 CEUS对肝脓肿液化坏死区的检出率达88%(43/49),高于常规超声的52%(26/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588,P〈0.01)。肝脓肿CEUS增强模式基本分为3型:Ⅰ型(快进快出)12例(24%)、Ⅱ型(同进同出)27例(55%)、Ⅲ型(慢进慢出)10例(20%)。84%(5/6)化脓性炎症期肝脓肿表现为Ⅰ型,75%(24/32)脓肿形成初期肝脓肿表现为Ⅱ型,73%(8/11)脓肿形成期肝脓肿表现为Ⅲ型。不同临床病理分期肝脓肿CEUS增强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CEUS对肝脓肿液化坏死区检出阳性率高,有利于超声介入治疗及与其他肝脏局限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不同临床病理分期肝脓肿的CEUS增强模式不同,少数CEUS表现不典型者,结合穿刺抽吸细胞学或活检组织学病理检查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原发性胆囊癌的超声声像图分型和各型所采取的手术方式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声像图分型对胆囊癌手术方式选择的指导作用.方法 40例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胆囊癌患者的声像图分为三型(一、二、三),其中一型分为3个亚型(Ⅰ、Ⅱ、Ⅲ).将分型与所对应的手术方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本组中一型胆囊癌患者29例,其亚型Ⅰ 5例,亚型Ⅱ 17例,亚型Ⅲ 7例;二型 5例;三型 6例.实行单纯胆囊切除术3例,均为亚型Ⅱ患者;胆囊癌根治术22例,其中亚型Ⅰ患者5例,亚型Ⅱ 14例,亚型Ⅲ 2例,二型1例;实行姑息手术15例,其中亚型Ⅲ型患者5例,二型4例,三型6例.结论 胆囊癌超声声像图分型对原发性胆囊癌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与子宫颈癌前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来我院宫颈病-宫颈癌筛查防治中心就诊的892例病例,运用第二代基因杂交捕获信号放大技术(Hybrid CaptureⅡ,HC-Ⅱ)检测高危型HPV DNA含量,且同时行阴道镜病理活检。按病理结果将病例分为正常组、CIN-Ⅰ组、CIN-Ⅱ~Ⅲ组。以对数Log10转换原始的RLU/CO结果作为HR-HPV DNA的定量结果。统计各病例组阳性结果的病毒含量分布,验证数据的频数分布规律。应用SPSS 13.0软件一元线性回归分析HR-HPVDNA病毒含量与CIN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 HR-HPV DNA阳性率分别是:正常组32.3%(223/693),CIN-Ⅰ53.7%(66/123)、CIN-Ⅱ为78.7%(37/47)、CIN-Ⅲ为93.1%(27/29)。各组阳性病例HPV DNA定量的均值和95%置信区间分别是:正常组1.56、1.42~1.70;CIN-Ⅰ组1.67、1.43~1.91;CIN-Ⅱ~CIN-Ⅲ组1.76、1.55~1.97,子宫颈癌前病变程度与HPV病毒DNA含量不呈线性关系(P〉0.05)。结论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相关,并随病变程度的加重,感染率增高;HPV病毒含量的高低,不代表CIN病变的严重程度,然而,病毒含量越高,患高度病变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TVS-CDFI)诊断宫腔少量残留物的价值.方法 对105例肉眼已确认有胚胎组织排出或刮出后阴道少量流血10 d以上的早孕流产患者行TVS-CDFI检查,观察宫腔内情况,对可疑残留物作记录,测量其血流参数:收缩期峰值速度(Vmax)、舒张末期速度(Vmin)、阻力指数(RI),并对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