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估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后高灌注脑出血(HICH)发生的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外科2009年6月至2015年6月接受CAS治疗的210例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狭窄率70%~99%)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例(3.3%)术后发生了HICH。评估患者临床基线、影像学特点与HICH之间的关系。患者术前均接受脑CT灌注检查评估,定义脑血流量达峰时间(TTP)指数为患侧与对侧TTP的比值。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Poisson检验。结果 HICH组和无HICH组TTP指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5±0.10比1.30±0.15,t=4.461,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提示,TTP指数1.22可作为预测HICH的危险因子(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75.9%)。结论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若术前TTP指数1.22,提示在CAS后发生HICH的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2.
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的患者发生脑卒中的比率较高。国内研究显示,MCA狭窄占颅内动脉狭窄的39.2%。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已被成功地应用于MCA狭窄的治疗,并且能明显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但存在发生夹层动脉瘤、血管破裂以及弹性回缩等危险。近年来,颅内支架技术已逐渐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无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中老年患者发生卒中的风险。方法通过经颅多普勒(TCD)检查筛选,无症状性MCA狭窄者为狭窄组,56例无MCA狭窄中老人为对照组,用TCD检测双侧MCA屏气前后的平均血流速度,计算屏气指数(BHI),分析脑血管反应性。结果 45例狭窄患者共检测62条MCA狭窄。血管狭窄组BHI显著低于对照组[(0.92±0.29)%/s比(1.05±0.35)%/s,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CD屏气试验可作为一项常规筛查试验,用于评估中老年脑卒中高危人群脑血流自身调节功能及发生低灌注卒中的危险性,对临床缺血性卒中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脑血管反应性和储备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 (MCA)狭窄患者脑血管反应和储备能力。方法 :75例符合大脑中动脉(MCA)狭窄诊断标准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选试验组。常规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检查后 ,进入TCD8 0CO2 反应性监测软件 ,取双侧MCA作为监测血管 ,经改进的麻醉呼吸气囊接可充气呼吸面罩 ,使受检者吸入 5 %CO2 和 95 %O2 混合气体 1min诱发高碳酸血症 ,经过度换气试验诱发低碳酸血症 ,计算试验前后血流速度变化的百分比。结果 :常规TCD检查 :75例患者MCA狭窄 10 5条 ,其中轻度狭窄 4 4条 (41 9% ) ;中度狭窄 36条 (34 3% ) ;高度狭窄 2 5条 (2 3 8% )。 5 %CO2 吸入和过度换气后 ,2试验组狭窄MCA血流速度变化率与同年龄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0 0 1) ;随着MCA狭窄程度的加重 ,血流速度变化率逐渐减低。结论 :MCA狭窄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由于MCA狭窄、血流受阻 ,使脑血管的反应性和储备能力降低 ;狭窄程度越重 ,脑血管的反应性和储备能力也越差 ,发生低灌注卒中的危险性也越大。  相似文献   

5.
抖动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病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抖动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因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对11例抖动型TIA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患者均表现为1侧肢体或单肢反复抖动发作,其中2例抖动发作时伴随抖动肢体不自主运动。MRI检查提示3例有大脑中动脉(MCA)分水岭区梗死。血管检查提示8例有抖动肢体对侧MCA中度狭窄,6例有抖动肢体对侧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颈总动脉与颈内动脉的串联狭窄。CT灌注显像及MRI灌注成像显示抖动肢体对侧MCA区低灌注。脑电图检查未见癫痫波。患者经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或适当药物治疗后症状消失。结论抖动型TIA与颅内外动脉狭窄造成MCA分布区脑血流的低灌注有关,增加血流灌注可使发作减少或停止。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颈动脉狭窄患者灌注评估上的价值。方法连续选择2011年10月至2012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的单侧颈动脉狭窄的患者24例,进行TCD及CT灌注(CTP)评估,比较两者的诊断结果。结果 CTP提示灌注正常者12例,灌注不足者12例。两组患侧大脑中动脉(MCA)的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值和对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单纯血流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相关性分析中,患侧MCA与对侧MCA的PI及RI比值与对比剂峰值时间(TTP)相关性最强(r=0.61,P=0.002)。在诊断的准确性评价上,患侧MCA与对侧MCA收缩期流速比值的诊断意义最大,当比值为0.63时,其诊断敏感度为91.7%,特异度为91.7%,约登指数为0.83,曲线下面积0.771(P0.01)。结论TCD作为颈动脉狭窄患者灌注评估方式是可靠的,而其中患侧MCA与对侧MCA收缩期流速比值对MCA供血区低灌注的诊断意义最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支架成形术后高灌注综合征(HPS)的诊断、发病机制、治疗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颈内动脉支架成形术后发生HPS病人的临床资料,特别是术前经颅多普勒结果的改变。结果 3例病人术前经颅多普勒均提示大脑中动脉低流速低搏动改变;2例病人经控制血压等处理HPS症状缓解,1例病人经控制血压、脱水、中和肝素等处理,抢救无效死亡。结论术前大脑中动脉低流速低搏动改变是发生HPS的高危因素,应采取相应措施预防HPS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的疗效和经验。方法对10例药物治疗无效的、反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有明显脑缺血症状的MCA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术后行血管造影及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进行影像学随访。结果狭窄的血管均成功地进行扩张,术前术后狭窄程度分别为(79.2±4.5)%与(15.3±4.3)%,术后残余狭窄程度均小于20%。临床随访无TIA或脑卒中再发,DSA随访无血管再狭窄发生,TCD检查显示脑血流明显改善。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MCA狭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颈动脉狭窄的治疗除了传统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以外,颈动脉支架置人术(carotid angioplasty stenting,CAS)由于其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目前已在国内外普遍开展。但术后并发症的报道亦逐渐增多,常见的并发症为栓子脱落、血管闭塞和再狭窄等缺血事件,而高灌注综合征(hyperperfusion syndrome,HPS)虽不常见,但出现脑出血后,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我们回顾性分析CAS术后出现HPS患者的影像学特点,分析HPS与颅内侧支循环代偿的关系,指导对颈动脉狭窄患者CAS前进行评估,旨在能够早期识别和正确处理HPS。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应用经颅脑多普勒(TCD)检查脑血管病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2016年2月至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59例OSAHS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同期59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均行TCD检查,对比两组基底动脉(BA)、大脑中动脉(MCA)、椎动脉(VA)、大脑后动脉(PCA)、大脑前动脉(ACA)及脑血管狭窄、脑血管痉挛、脑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检出情况、屏气与换气过程MCA血流速度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BA、MCA、VA、PCA、ACA的动脉脉动指数(PI)值高于对照组(P0.05);脑血管狭窄、脑血管痉挛、脑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屏气前后MCA血流速度增加率、换气前后MCA血流速度下降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TCD可通过颅内动脉血流速度与脉动指数检测OSAHS患者脑部血流灌注情况,通过屏气试验或低碳酸血症试验测定脑血管反应能力与储备能力,预测脑血管病变发生风险,能为临床针对性干预方案制定提供有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11.
颈动脉狭窄患病率约为4%, 并随年龄增大而增高[1,2], 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病因之一[3]。其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和有创治疗, 后者包括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 CEA)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 CAS)。其中, CAS被认为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安全有效手段, 其成功率高达98.4%[4]。CAS的并发症包括脑栓塞、血压降低、支架移位、再狭窄、心律失常、过度灌注综合征(hyperperfusion syndrome, HPS)等[5]。HPS是颈动脉血运重建术后的潜在破坏性并发症[6]。据报道, CAS术后HPS的发生率约为4.6%[7], 其危险因素包括同侧或对侧重度狭窄、侧支循环不良、术后高血压等[8], 通常发生在CAS术后12 h内[6], 表现为头痛、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癫痫发作、脑水肿甚至颅内出血[9,10]。我们报道1例CAS术后颅内出血患者的临床诊疗过程, 探讨CAS术后颅内出血的机制及危险因素, 期望帮助临床医生做出更好的决策。  相似文献   

12.
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梗死的重要原因,应用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对于严重狭窄(70%~99%)者,2年内同侧脑梗死累计发生率仍高达25%,且长期应用此类治疗易致出血。颅外-颅内搭桥术也被一项大规模国际性多中心的前瞻性临床研究否定,特别是对于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MCA)的症状性MCA狭窄病人年脑梗死率高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角度,分析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脑梗死的影像学模式特点,探讨其相应的梗死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88例经全脑血管造影证实存在ICA、MCA中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急性缺血性梗死患者,将其分为ICA病变组和MCA病变组.根据DWI将梗死模式分为单发和多发,前者再分为穿支动脉梗死(perforating artery infarct,PAI)、皮质支梗死(pial infarct,PI)、分水岭梗死和大面积梗死.结果 MCA供血区梗死模式可分为11种.DWI多发梗死模式占所有患者的62.5%(55/88).ICA病变组更多出现PI伴发分水岭梗死(11/45,P=0.040),而MCA病变组更多出现PI伴发PAI(10/43,P=0.037).结论 在伴有ICA或MCA重度狭窄或闭塞的脑梗死患者中,大多数表现为多发梗死模式,提示栓塞、低灌注/栓子清除能力下降以及局部穿支闭塞等机制是其发生梗死的主要机制.ICA病变组梗死的主要机制为栓塞合并低灌注/栓子清除能力下降,而MCA病变组则为栓塞合并局部穿支闭塞.  相似文献   

14.
颈动脉支架置入后脑过度灌注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过度灌注综合征(cerebral hyperperfusion syndrome,CHS)是颈动脉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术后的并发症之一.虽然其发生率较低,但有可能导致患者严重残疾或死亡.充分认识和理解CHS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有助于其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5.
在大脑中动脉(MCA)缺血性卒中的急性期预测神经病学的结局是困难的。作者应用正电子体层摄影(PET)对急性MCA区域卒中的病人作了前瞻性研究,旨在观察脑灌注和氧消耗的改变形式能否预示神经病学进程。选择首次MCA卒中,病程<18h的病例,在当天和60天后采用Mathew法和Martinez-Vila指数(EI)对神经病学的缺陷进行评价,结局分为差、中、好。应用~(15)O平衡法获取灌注和氧消耗参数的PET影像,异常表现分为重度和中度灌注减少及灌注比对侧相对增多(自发性再灌注):重度和中度氧消耗降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第三代双源CT全脑灌注在慢性缺血性脑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32例单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或闭塞病人行CT平扫和一站式全脑CT灌注成像(CTP)检查,脑CTP检查获得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排空时间(TTD)、流入时间(TTS)及Tmax灌注伪彩图,同时获得动态CT血管成像(CTA),并根据CTA中MCA狭窄或闭塞后侧支循环状况,将32病人分成侧支丰富组和侧支减少组,比较两组CTP参数,并统计CT平扫和全脑CTP检查的辐射剂量。结果 32例单侧MCA狭窄或闭塞病人,患侧与健侧比较,CBF降低,CBV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侧支丰富组病人患侧与健侧比较,CBF降低,CBV增高,MTT、TTD、TTS、Tmax延长,患侧与健侧的CBF、CBV、M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与健侧TTD、TTS、Tmax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侧支减少组患侧CBF降低,CBV增高,患侧与健侧的CBF、CB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TT、TTD、TTS、Tmax均延长,患侧与健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T平扫和全脑CTP总的辐射剂量均值为(2.41±0.11)mSv。结论第三代双源CT全脑灌注MCA狭窄或闭塞可提供有价值的脑血流动力学信息和全面显示灌注异常范围,并且重建CTA可以显示血管狭窄或闭塞及侧支循环状况。  相似文献   

17.
正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HPS于1952年由Farquhar等首次报道,继发性HPS于1975年由Chandra首次报道。但其诊断及治疗目前尚缺乏相关的临床经验。本文主要介绍本科收治的1例以黄疸为突出表现的妊娠合并HPS的病例资料,旨在为临床鉴别妊娠期肝功能受损的患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B型钠尿肽前体(pro-BNP)和纤维蛋白原(FIB)联合检测对老年高血压脑出血(HICH)后并发脑水肿患者甘露醇治疗效果的评价。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该院收治的老年HICH常规出血治疗后并发脑水肿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30例同期老年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血清pro-BNP和FIB水平,并检测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HICH后并发脑水肿患者均接受甘露醇治疗。治疗第1、2、4、6、8、10天复查以上项目。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pro-BNP、FIB水平和NHISS评分并采用ROC分析联合检测血清pro-BNP和FIB水平对HICH后并发脑水肿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的预测作用。结果观察组治疗前血清pro-BNP、FIB水平、NHI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1、2 d的血清pro-BNP、FIB水平、NHIS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而治疗第4、6、8、10天的血清pro-BNP、FIB水平和NHI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联合检测血清pro-BNP和FIB水平预测HICH后并发脑水肿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的灵敏度、准确性等均较单独检测血清pro-BNP或血清FIB水平高(P0.05)。结论老年HICH后并发脑水肿患者血清pro-BNP和FIB水平均较高,治疗后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血清pro-BNP和FIB水平,联合检测血清pro-BNP和FIB水平对HICH后并发脑水肿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的预测价值良好,可用于HICH后并发脑水肿患者甘露醇治疗对神经功能影响的预测。  相似文献   

19.
<正>大脑中动脉(MCA)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卒中的病因之一,但MR血管成像(MRA)除用于检查外,进行评价狭窄的研究却很少。Mizuma等报道使用3.0 T MRI评价脑梗死患者收缩期和舒张期间MCA病变断层的动态变化。该研究评估了12例MCA M1段狭窄的卒中患者和12名健康志愿者。通过使用心动同步影像,检测收缩期和舒张期MCA断层(狭窄近端/远端和狭窄处),采用MRI电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脑出血(HICH)治疗过程中发生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较为罕见.作者回顾性分析和总结了1例HICH治疗过程中出现CVST病例,提示临床医师HICH治疗过程中患者不明原因的意识障碍加重,需警惕CVST.HICH治疗过程中,甘露醇和止血药物使用不当可能是发生CVST的病因,抗凝治疗可作为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