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婴幼儿软脑膜动静脉瘘(PAVF)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08年5月至2018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婴幼儿(0~3岁)PAVF患儿。记录患儿的临床资料(病程、症状、体征、栓塞方式等)、影像学资料(MR、DSA检查,包括病变部位、汇入窦、闭塞静脉窦、狭窄静脉窦等)及随访情况(包括随访方式、随访时间及随访结果等)等,评价术中栓塞操作相关并发症(如破裂出血、栓塞材料移位等)、动静脉瘘闭塞程度(完全闭塞、部分残留)和围手术期手术相关并发症和随访(采用电话、门诊、住院方式)时临床症状改善情况[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mRs评分≤2分为预后良好]。结果共纳入15例患儿,其中前循环病变8例,后循环病变7例。患儿术中采用弹簧圈联合Onyx或Glubran栓塞5例,球囊微导管辅助Glubran栓塞5例,Glubran栓塞3例,单纯弹簧圈栓塞2例。术后即刻造影显示病变完全闭塞14例,无围手术期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长期随访35~156个月结果显示,PAVF病变完全闭塞12例,复发2例,部分残留1例,继发硬脑膜动静脉瘘3例,mRS评分0分13例,1分2例。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婴幼儿PAVF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应注意防治病变的部分残留和继发性硬脑膜动静脉瘘。  相似文献   

2.
<正>患者男,25岁,因"半个月前突发抽搐"于2014年1月22日收住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患者于半个月前走路时突发抽搐伴意识丧失,随后送入当地医院,行头部CT示右侧颞叶卵圆形稍高密度占位影(图1),MRI T2像示右侧颞部卵圆形血管流空影并与颅内血管相连(图2),初步诊断为"颅内血管畸形",为进一步治疗而转入我院。当地医院行全脑DSA提示,右侧大脑中动脉软膜支供  相似文献   

3.
软脑膜动静脉瘘在临床上较为罕见,是一种不同于颅内动静脉畸形的血管病变,需要积极干预治疗,然而目前我们对该类病变的认识仍有限。该疾病在国内外研究报道中多为个案,综述及大宗病例报道相对较少。作者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并结合单中心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从发病机制、自然史、血管构筑、临床表现、治疗方式和并发症等各方面进行阐述,以提高对该类疾病的深层认识。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2例经血管内栓塞治疗肺动静脉瘘的病例资料,其中1例以活动后气促为主要症状,另1例以间断咯血为主要症状,2例患者保守治疗后症状迁延不愈,经血管内栓塞治疗后均获得痊愈,且随访至今症状未见复发。血管内栓塞治疗肺动静脉疗效确切、创伤小,可作为肺动静脉瘘首选治疗方式,但其远期效果仍需要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5.
椎动脉动静脉瘘是一种比较罕见的血管病变,可分为先天性与后天性。前者主要与血管的发育有关,通常在青少年期发病。后者则常由颈部外伤、医源性损伤及椎动脉动脉瘤破裂后形成。目前,血管内栓塞是治疗椎动脉动静脉瘘的主要方法。2003年2月至2005年4月,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神经外科先后收治了4例椎动脉动静脉瘘患者,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25岁,因"耳鸣伴头痛1年"于2014年6月15日收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患者于2013年1月15日从高处坠落伤及头部,当时颅内无明显脑挫裂伤及出血。伤后5个月,患者出现耳鸣伴头痛症状,在当地医院以耳部疾病治疗,无明显效果。2014年4月15日患者于当地医院行头部CT,示左侧横窦及上矢状窦均增粗,呈  相似文献   

7.
王志刚  唐军 《山东医药》1998,38(10):19-20
对52例脑动静脉畸形(AVM)患者采用经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解剖治愈16例,畸形闭减少80%以上9例,50% ̄80%19例,少于50%8例,4例栓塞后又行手术切术,术中发生血管痉挛6例,误栓1例;术后出现灌注压突破(NPPB)3例,认为血管内栓塞治疗AVM是安全有效的,尤其对位于功能区,巨大和深部的AVM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37岁。因头痛加重14h并意识障碍13h,于2009年4月收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入院体检:血压为125/89mmHg,脉搏为86次/min,体温为38.9℃,呼吸为26次/min,血氧饱和度为0.8。意识处于昏迷状态,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6分,左侧瞳孔为1.5113111,右侧瞳孔为2mm,对光反射迟钝,颈项抵抗明显,双侧巴宾斯基征(+),克氏征(+)。  相似文献   

9.
目前,血管内栓塞已经成为脑动静脉畸形(AVM)的重要治疗手段,栓塞技术也迅速得到推广应用。现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0.
11.
李国新  朱军 《山东医药》2004,44(30):65-66
血管内栓塞治疗已成为脑动静脉畸形(CAVM)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其栓塞率达95%以上。栓塞可使20%左右的CAVM治愈,主要是1-2支供血动脉的中、小型病灶。  相似文献   

12.
13.
小脑幕脑膜动静脉瘘临床上比较少见。由于其一般不与大的静脉窦相通,而主要经软脑膜静脉或皮质静脉引流,常常形成静脉性血管瘤而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出血。对小脑幕动静脉瘘的治疗目前仍存在很多争论。文章对这类脑膜动静脉瘘的临床表现、静脉引流方式、解剖学基础、发生机制和治疗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内栓塞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20年来,随着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以及导管和栓塞材料的发展,血管内栓塞治疗已成为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主要方法之一。因此,有关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内栓塞治疗的适应证、栓塞材料和技术以及并发症的研究也日新月异,尤其是新型栓塞材料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内栓塞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20年来,随着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以及导管和栓塞材料的发展,血管内栓塞治疗已成为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主要方法之一。因此,有关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内栓塞治疗的适应证、栓塞材料和技术以及并发症的研究也日新月异,尤其是新型栓塞材料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小脑幕脑膜动静脉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脑幕脑膜动静脉瘘临床上比较少见。由于其一般不与大的静脉窦相通 ,而主要经软脑膜静脉或皮质静脉引流 ,常常形成静脉性血管瘤而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出血。对小脑幕动静脉瘘的治疗目前仍存在很多争论。文章对这类脑膜动静脉瘘的临床表现、静脉引流方式、解剖学基础、发生机制和治疗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王志刚  李国新 《山东医药》2001,41(24):61-62
脑动静脉畸形 (AVM)是因胚胎早期脑血管原始胚芽发育分化异常所致的先天性脑血管疾病 ,多见于 2 0~ 30岁年轻人 ,占颅内动静脉畸形的 70 %以上。(6 1% )的患者会发生颅内出血 ,近一半的病人出现头痛 (4 6 % )或神经功能障碍 (4 5 % ) ,约 1/ 3患者发生癫痫 ,出血的患者病死率高达30 %。近年来随着 CT、MRI和 DSA的推广应用 ,AVM的诊断已不困难。但因 AVM的大小、位置、血液动力学及构筑学特征的不同其治疗方案也各有不同 ,治疗效果也有很大差异。1 脑 AVM的临床表现1.1 脑 AVM出血的危险因素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 AVM出血多在引…  相似文献   

18.
<正>患者男,46岁,因车祸外伤后颅内杂音11个月,癫痫大发作2个月于2014年5月21日收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治疗。患者11个月前遭遇车祸,当时即昏迷并右侧耳鼻出血,于当地医院就诊,行头部CT检查提示右侧颅底骨折(图1),患者昏迷近10h,醒后出现嗅觉丧失、右耳听力严重下降、颅内杂音、头痛等症状,颅内杂音呈吹风样并进行性加重,在该院接受预防感染、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患者2个  相似文献   

19.
<正>患者男,21岁,因排尿困难5年,伴下肢麻木无力及疼痛2周于2014年10月27日收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患者5年前出现排尿困难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前列腺炎"并予以抗生素等,治疗后症状逐渐加重并出现双下肢麻木无力(右侧为著)。2周前突发后背部剧烈疼痛并向右下肢放射,上述症状迅速进展并出现截瘫。入院时体格检查示:第11胸椎平面以下感觉丧失,双上肢肌力、肌张力Ⅴ级,双下肢  相似文献   

20.
<正>患者女,42岁。因"外伤后6年,头晕伴右侧肢体麻木、乏力1个月"于2014年5月21日入住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患者6年前因车祸致使颈部外伤,出现颈部不适,于当地医院经颈部X线检查提示颈椎后凸畸形,未给予特殊处置,颈部不适症状逐渐缓解。近1个月患者出现头晕,右侧肢体麻木、乏力伴右侧颈部不适。2014年4月25日于当地医院查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提示右侧颈部椎动脉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