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纯皮质静脉血栓形成致颅内血肿三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影像学的发展,对脑静脉系统血栓(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的认识逐步提高,其诊断、治疗及预后得到明显改善。但由于无静脉窦参与的单纯脑静脉系统血栓少见,且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不同于通常的CVT,使得单纯皮质静脉血栓(isolated conical venous thrombosisICoVT)形成的诊断仍很困难,临床上仅有少数个案报告”,而由皮质静脉血栓形成导致颅内血肿者更是罕有报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资料,病例均采用钻孔引流术治疗。结果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复查头颅CT血肿消失,术后随访3个月2例复发,疗效满意。结论钻孔引流术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低位引流钻孔和高低置管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效果.方法 分析20例经低位钻孔高低置管引流冲洗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患者全部治愈,术后并发症少,少量颅内积气、颅内积液患者自然吸收痊愈.结论 低位钻孔和高低置管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创伤小,患者恢复快.费用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老年等密度慢性硬膜下血肿16例CT诊断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硬膜下血肿形成于伤后 3周以后 ,常见于老年患者 ,临床症状相对较轻 ,病情发展较缓 ,特别是少数慢性硬膜下血肿与脑组织呈等密度改变 ,常规CT检查有时易造成漏诊或误诊。本文回顾性分析了 16例老年患者等密度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和CT表现 ,旨在提高对等密度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认识。1 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文收集 1996~ 1999年收治我院的等密度慢性硬膜下血肿老年患者 16例 ,男 14例 ,女 2例 ,男女之比 7∶1,年龄 6 0~ 85岁 ,平均 72岁。1 2 临床特点 患者就诊主诉头痛、头晕或伴呕吐 10例 ,反应迟钝、痴呆 4例 ,一侧肢体麻木 …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术中腰穿注入林格液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8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单侧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58例,均在术中腰穿注入林格液,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术后随访1~9个月,患者均无脑内出血、张力性气颅发生,慢性硬膜下血肿复发3例,复发率为5.2%。结论术中腰穿注入林格液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简便有效,安全性高,复发率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糖尿病合并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于该院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56例糖尿病合并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均予以患者临床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后的效果。结果 56例患者中,48例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完全消失,8例复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87%。结论予以糖尿病合并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适当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临床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钻孔引流法针对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50例均采取钻孔引流术对慢性硬膜下血肿进行治疗的病例。结果手术后,患者经复查,CT显示颅内血肿明显好转,其临床反应显著改善或者消失,手术后4个月进行复查,2例重新出现血肿,疗效满意。结论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方法中,钻孔引流术是较为优良的方法,而且于基层医院中也容易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采用微创穿刺术与钻孔引流术两种手术方法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对比研究两种手术方法对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10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采用微创穿刺术的为微创组,采用钻孔引流术的为钻孔组,每组各50例。术后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残余液量、神经功能恢复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通过两组术后各项指标对比研究,微创组平均手术时间、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钻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穿刺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疗效优于钻孔引流术,缩短了手术时间且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者绝大多数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内血肿及脑室内积血。以急性硬膜下血肿为主要临床表现者罕见。此类患者易再次出血,病情往往突然加重,预后差。快速诊断并及时清除血肿和处理动脉瘤是治疗的关键;而临床上对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自发性硬膜下血肿往往认识不够,容易误诊。现将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例此类患者的相关诊断和治疗措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李炜  王洪  史艳芳  方川  夏勤 《山东医药》2009,49(37):15-15
急性创伤性硬膜下血肿是颅脑损伤较严重的继发性损害,国外报道其病死率为50%~90%.为探讨非手术治疗对急性创伤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我们对58例急性创伤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微创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9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清除血肿;观察组应用微创治疗,清除血肿。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记录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微创方法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可以显著降低并发症的风险,缩短住院时间,确保积极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有着良好的应用价值,适于在临床领域得到进一步的推广。  相似文献   

12.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系外伤后3 w以上出现症状的血肿,位于蛛网膜与硬脑膜之间,血肿外围有包膜形成,约占颅内血肿10%,硬膜下血肿25%〔1〕。但机化者较少见,大多数病例以老年人为主。钻孔引流术为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传统方法,而对机化型则无效,一旦确诊为机化型均需开颅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钻孔冲洗引流术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2008年7月间采用钻孔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26例的临床资料。并对所有患者随访1年。结果慢性硬膜下血肿自行吸收困难,未经治疗常发展为高颅压、脑疝死亡。本组26例患者通过钻孔冲洗引流,21例一次成功;4例通过二次冲洗引流获得满意效果;1例二次开颅手术解决。术后随访1年,患者头痛、头晕、神经功能障碍基本消失。一次成功率80.77%,二次为96.15%。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冲洗引流是目前最有效、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并被广大医务工作者所接受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自1998年以来,我院采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针穿刺治疗幕上颅内血肿370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本组男212例,女158例;年龄12~88岁,平均46.7岁。血肿种类:硬膜外血肿78例中,急性硬膜外血肿3例,亚急性硬膜外血肿72例,慢性硬膜外血肿3例;硬膜下血肿89例中,亚急性硬膜下血肿17例,慢性硬膜下血肿72例;脑内血肿203例中,基底节区158例、丘脑出血23例、皮质下出血22例。出血量30~110ml,平均50.2ml;车祸伤108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钻孔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均采用钻孔引流术治疗后出现的常见并发症,探讨其发生的原因并总结临床处理过程中的体会,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结果术后血肿复发3例,颅内积气3例,脑挫裂伤2例,硬膜外血肿1例,张力性气颅1例。结论认识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早期采取有效措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微创穿刺引流术与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6年12月涿州市医院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10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术,观察组患者采用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包括血肿清除率、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临床效果、手术前后神经功能指标[包括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营养因子(NGF)、S100B蛋白及硫化氢(H2S)水平]及并发症、死亡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血清NSE、NGF、S100B蛋白及H2S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血清NSE、NGF、S100B蛋白及H2S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硬膜下出血、颅内积气、颅内感染、脑脊液漏液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穿刺引流术与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效果相当,安全性相似,但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能更有效地提高血肿清除率、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7.
神经内镜下钻孔冲洗术治疗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治疗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有效方法。方法对37例年龄介于60~86岁、平均68.5岁的CSDH患者采用软性神经纤维内镜下钻孔冲洗术进行治疗,其中5例为单纯采用钻孔冲洗引流术后复发患者。术中在直视下彻底冲洗血肿,清除血肿腔内的血凝块,电凝出血灶,打通血肿分隔并将血肿腔与正常硬膜下腔打通。结果随访2~18个月,所有患者血肿均完全消失,34例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出现。结论采用软性纤维神经内镜下的血肿钻孔冲洗术治疗CSDH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避免血肿复发及钻孔冲洗引流术所带来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所谓“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是指发生〉3周的位于大脑硬膜下的出血积聚,大多数血肿主要来源于脑皮质挫裂伤灶中的静脉和动脉受损伤出血,常常由于在外伤着力部位以及对冲部位的颅骨骨折致脑表面的动脉或静脉破裂而形成硬脑膜下血肿。另一出血来源是脑表面的桥静脉,即脑表面浅静脉回流至静脉窦处被撕裂而形成硬脑膜下血肿,此类血肿多不伴有脑挫裂伤,仅为单纯性血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中药配合微创清除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将31例慢性硬膜下大量血肿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19例)和对照组(12例),两组采用YL-1型颅内血肿粉碎针对病人血肿中心进行微创引流术,引流血肿约2 d~3 d,观察血肿量及血肿吸收情况,配合脱水利尿降颅压,纠正电解质紊乱,对症支持方法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活血化瘀平肝利水之法治疗,方选补阳还五汤合五苓散化栽.对两组血肿的吸收情况、临床症状体征及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硬膜下血肿早期(1周)吸收率治疗组(15/19)与对照组(6/12)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痊愈率(16/19)与对照组(7/12)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配合微创清除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可显著提高早期血肿吸收率,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20.
神经内窥镜辅助治疗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orrhage,CSDH)为头部外伤后3W以上开始出现症状,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具有包膜的血肿。既往对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多采用颅骨微钻孔引流术,但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可见部分患者血肿腔内存在分隔或较厚的包膜,采用传统的手术方法治疗效果欠佳。近年来,神经显微外科技术及神经内窥镜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我院采用该技术应用于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治疗获得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