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美国心脏联合会研究数据显示,在美国每年有79.5万人首次或再次发生卒中事件,给社会及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而其中缺血性卒中最为常见,约占全部卒中亚型的60%-87%[1-3]。因此,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卒中已成为目前广泛关注的热点。有研究显示,中枢神经细胞对缺血的耐受性极差,在供氧不足的情况下,平均每分钟就有190万个神经细胞永久丧失功能[4]。患者恢复脑灌注时间每拖延30min,其神经功能恢复概率就下降10%[5]。因此,尽早恢复缺血脑组织的灌注即血管再通,是治疗缺血性卒中的关键。目前血管再通主要采取溶栓药物治疗和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两种手段,笔者就两种治疗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对于不适合行静脉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动脉内溶栓治疗可作为一种替代治疗选择。业已证实,单独机械溶栓能使43%闭塞的脑血管再通,与动脉内药物溶栓联合应用时,这一比例可增至64%。然而,对于动脉内药物和机械溶栓均失败  相似文献   

3.
动脉再通治疗可快速恢复血流并挽救缺血半暗带组织,已成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最有效的治疗手段.许多新的血管再通方法已应用于临床.文章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动脉再通治疗可快速恢复血流并挽救缺血半暗带组织,已成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最有效的治疗手段.许多新的血管再通方法已应用于临床.文章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动脉再通治疗可快速恢复血流并挽救缺血半暗带组织,已成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最有效的治疗手段.许多新的血管再通方法已应用于临床.文章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卒中是我国成人首位致死、致残性疾病,其中缺血性卒中是最主要的类型,尽早行静脉溶栓或血管内介入治疗,开通闭塞血管是公认的有效治疗手段,但患者的临床预后不甚理想。在血管再通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神经保护治疗有望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但对于神经保护治疗的启动时机和方法尚无定论。作者分析了缺血性卒中血管再通治疗不同阶段的病理生理变化,论述了血管再通前进行神经保护治疗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相关临床研究进行分析总结,以期为未来血管再通联合神经保护治疗的相关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血管再通治疗已成为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手段,有关血管再通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器械等不断涌现。作者对血管再通治疗最新临床试验结果进行了总结,对血管再通的相关理论和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急性缺血性卒中是最常见的卒中类型,在发病4.5 h内进行静脉溶栓仍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其他再灌注治疗,如血管内血栓切除术也显示出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然而,部分接受再灌注治疗的患者会出现血管再闭塞,且与转归不良相关.文章对再灌注后血管再闭塞的发生机制和可能防治措施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缺血性卒中急性期血管再通治疗后有临床意义再通(CMR)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1年3月至2015年3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并接受急性期静脉溶栓或动脉内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267例。以CMR为主要终点事件,根据是否有CMR,将患者分为有CMR组(92例)和无CMR组(175例)。采用秩和检验及Pearsonχ2检验比较两组间患者的基线资料,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MR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267例患者的中位数(四分位间距)年龄为60(51,69)岁,女性69例(25.8%),中位数(四分位间距)发病至治疗时间为250(195,305)min,中位数(四分位间距)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10(6,15)分。有CMR组患者的基线NIHSS评分、体质量指数、血糖水平和糖尿病史患者比例均明显低于无CMR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NIHSS(OR=0.93,95%CI:0.88~0.98;P=0.01)、静脉溶栓(相对于动脉内治疗,OR=0.35,95%CI:0.17~0.73;P=0.01)和基线血糖(OR=0.87,95%CI:0.77~0.97;P=0.02)是CMR的独立负性预测因素。结论基线NIHSS评分、静脉溶栓(相对于动脉内治疗)和高血糖是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再通治疗实现CMR的负性影响因素,提示急性期的血糖干预及进行动脉内治疗有助于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静脉溶栓(IVT)、动脉溶栓(IAT)、静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IVT+MT)和动静脉联合溶栓(IVT+IAT)4种血管再通策略治疗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成本效果,为中国相关决策者选择治疗策略和制订相应政策提供参考。方法从中国医疗卫生系统的角度进行成本效果分析。运用决策树模型和Markov模型分别评价4种措施干预后短期(治疗后90 d)和长期(治疗后20年)的成本效果,并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确定敏感性分析和概率敏感性分析。该研究的时间周期设定为20年,用以模拟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全生命周期,贴现率为3%。疾病状态分为功能独立[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2分]、残疾(mRS评分3~5分)和死亡(mRS评分6分)。4种治疗策略的效果指标为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采用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评价IAT、IVT+MT和IVT+IAT分别与IVT相比,每增加1个QALY所需要支付的成本。以2018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65000元计算,ICER<195000元/QALY的意愿支付阈值认为某种血管再通策略具有成本效果。结果(1)对4种血管内治疗策略的治疗费由低到高为IVT(10062.46元)、IAT(25099.24元)、IVT+IAT(29730.92元)、IVT+MT(53330.99元)。(2)成本效果分析结果显示,术后第1年,IAT、IVT+IAT和IVT+MT与单独IVT相比均不具有成本效果;术后第3年,IVT+IAT和IAT仍不具有成本效果,而IVT+MT则略小于195000元/QALY元的意愿支付阈值;术后第20年,IVT+MT具有明显的成本效果,每增加1个QALY需要支付71102.03元。当模拟1000人研究队列,20年后,IVT+MT与IVT相比,能够增加18例术后功能独立,避免4例残疾和13例死亡。(3)确定敏感性分析和概率敏感性分析验证了该结果的稳定性。结论对于具有IVT适应证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采取IVT+MT策略具有长期成本效果。  相似文献   

11.
尽管血管内治疗提高了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的再通率,但仍有约半数患者90 d时功能转归不良,称为"无效再通"。文章对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后无效再通的预测因素进行了回顾和总结,以期对今后的临床工作和科学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血管内治疗已成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临床工作中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管理包括多种因素,且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理想治疗方法仍然存在争议.该文综合现有最佳证据的最新建议,为卒中患者的血管内治疗决策与管理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14.
<正>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预后与颅内闭塞血管能否及时再通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医药科技的发展,致力于提高AIS治疗效果的血管内介入治疗研究,从静脉溶栓、动脉溶栓、动脉及静脉联合溶栓、血管腔内成形术、支架成形术、机械碎栓到机械取栓,颅内大血管的再通率显著提高~([1-3])。特别是血管内机械取栓术,已成为治疗AIS的新方法~([4-5])。血管内机械取栓术能显著提高大血管闭塞的再通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大量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血管内低温对缺血性卒中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文章从作用机制、临床研究、影响治疗结果的因素以及并发症的防治等方面对缺血性卒中的血管内低温治疗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卒中(AIS-LVO)血管成功再通后恶性脑水肿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国家脑卒中高级中心2020年4月至2022年10月经血管内治疗并实现早期血管内成功再通[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2b级]的前循环AIS-LVO患者114例,依据术后72 h内是否发生恶性脑水肿,将所患者分为恶性脑水肿组(40例)和无恶性脑水肿组(74例)。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吸烟、饮酒)、既往病史(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心房颤动、卒中病史)、入院收缩压、入院舒张压、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前NIHSS评分、桥接治疗、发病至入院时间、发病至成功再通时间、急性卒中Org 10172治疗试验(TOAST)分型、闭塞血管、侧支循环、首过效应以及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出独立影响因素,以受试者工作特征...  相似文献   

17.
脑梗死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使局部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损害,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急性脑梗死后早期血管再通和再灌注被广泛证明能够短期内恢复脑功能。临床和基础研究均证明,早期的血管再通,使得处于缺血半暗  相似文献   

18.
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血压会出现暂时性升高,以增加脑组织灌注从而限制缺血损伤。据此瑞士伯尔尼大学的Mattle等提出一种假说,即一旦闭塞血管再通,升高的血压就应迅速降低。其研究结果发表在最近的Stroke上。  相似文献   

19.
20.
5年来溶栓剂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效果。作者在美国克里夫兰大学医院执行脑病突发研究规划 ,对动脉内注射尿激酶产生的临床疗效、血管再通和颅内出血进行了研究。研究对象是 1993年 12月~ 1997年 8月收治的 4 31例中54例颈动脉缺血梗死病人 ,平均 ( 65± 15)岁。病人于缺血发生 8小时内 (其中 4 4例于 6小时内 )经股动脉入路作脑血管造影 ,在颈动脉闭塞明显处 (仅限于颈动脉虹吸部以上部分 ,M1~M3分支 ,A1或A2分支 )首次注尿激酶 2 50 0 0 0U(以 2 0ml盐水稀释 ,注射时间 2 0分钟 )至血栓近处 ;第 2次再注入2 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