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鸿文 《华夏医学》2002,15(1):108-109
胆囊动脉、肾动脉变异均有统计报道 ,但胆囊动脉且两肾多支动脉伴副肾动脉变异未见文献报道 ,为积累资料和提供临床参考 ,现报告如下。1 标本介绍成年男尸 ,解剖腹部发现有下列动脉变异。1 .1 胆囊动脉肝、胆囊位置、外形和腹腔干均未见异常。肝固有动脉左支上升 5.0 mm后发出肝中动脉 (外径为 1 .5mm) ,右支 (外径为 2 .5mm)起点偏右 1 .0 mm处由前壁发出胆囊动脉 (外径1 .5mm)。胆囊动脉发出后前行 2 .0 mm渐向右弯曲 ,横行于肝总管前方入 Calot三角 ,在胆囊管上缘处至胆囊颈部 (详见图1 )。图 1 胆囊动脉1 .2 多支肾动脉、副肾动脉…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动脉变异及其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LC)中胆囊动脉变异及其处理。方法  5 5 0例择期LC患者 ,在全麻和人工CO2 气腹状态下解剖胆囊动脉。结果 变异胆囊动脉 1 1 8例 ,占 2 1 .4 5 %,其中胆囊动脉行经胆总管前后方并紧贴胆囊前后方上行 5 3例 ,双胆囊动脉 4 3例 ,胆囊动脉来自胃十二指肠动脉 5例 ,迷走胆囊动脉 8例 ,来自异常右肝动脉的胆囊动脉 5例。结论 胆囊动脉变异率高 ,术中准确辨认、解剖和妥善处理对预防术中大出血和胆管损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胆囊三角区的血管、胆管及肝管解剖关系,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给26具防腐成年尸体标本行胆囊三角区显微解剖,观测胆管及血管的走行分布特点及与周围结构的解剖关系.[结果]胆囊管的长度为(31.12±1.16)mm,直径为(3.12±0.26)mm;左右肝管汇合点距肝表面长度为(12.26±1.18)mm,左肝管长度为(16.26±1.42)mm,右肝管长度为(8.86±0.72)mm,少数标本的肝总管于肝内汇合.单支型胆囊动脉可走行于肝总管的前方或肝总管的后方;双支型和多支型胆囊动脉可同时走行于肝总管的前方或肝总管的后方,也可分别走行于肝总管的前方或后方.胆囊动脉直径为(1.68±0.40)mm,肝右动脉直径为(3.20±1.50)mm.部分标本胆囊三角内可见1,2个胆囊淋巴结,直径为(3.32±0.26)mm.[结论]胆囊动脉在其起始、分支及走行等方面存在变异;胆囊管长短不一,形态多样,管径变化较大,存在较多的变异.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应该仔细辨认胆囊管、肝总管及胆总管的关系及解剖学特征,以防止对胆囊三角区组织结构的破坏.  相似文献   

4.
1.本文为100例胆囊动脉的尸体解剖调查报告。2.有一条胆囊动脉者69例(69%),两条者29例(29%),三条者2例(2%)。3.胆囊动脉起自典型肝右动脉者为多,共72例(1~3支),占72%。其他起源为肠系膜上动脉发出之变异肝右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胰十二指肠上后动脉、肝左动脉、肝固有动脉、肝中动脉及肝总动脉等。4.在胆囊三角内可以找到1—3支胆囊动脉者占88%。但胆囊动脉在三角内起自典型肝右动脉者(教科书型)只占45%。5.胆囊动脉的总数为133条,其中38条起在肝总管的左侧,越过肝总管的前方或后方而达胆囊,占28.5%。其中35条过其前方。6.有27条(20.3%)胆囊动脉发出细支进入肝脏。  相似文献   

5.
周琼  张英豪  薄涛 《包头医学》2004,28(3):34-34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48例中,男21例,女27例,年龄19~71岁,平均58.1岁,全部病历均经B超确诊为胆囊结石.复杂胆囊情况分别为:胆囊动脉异常20例,胆囊管异常11例(双胆囊管1例,胆囊管开口右肝管5例,胆囊管与胆总管并行3例,胆囊直接开口于胆总管1例,胆囊管从胆总管前绕行开口于左肝管1例),胆囊壶腹坐于胆总管上2例,上腹部有手术史者3例,急性胆囊炎8例,胆囊萎缩4例,全部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腹腔镜下胆囊动脉变异及其处理.方法 351例择期LC患者,在全麻和人工CO2气腹状态下解剖胆囊动脉.结果 变异胆囊动脉84例,占23.93%,其中双胆囊动脉28例,3条胆囊动脉1例,胆囊动脉来自内脏动脉4例,起自异常右肝动脉胆囊动脉2例,胆囊动脉来自肝总管左侧25例,胆囊动脉起始段位于胆囊管右侧24例.结论 胆囊动脉变异率高,术中准确辨认,仔细解剖及妥善处理预防术中出血和胆管损伤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医学问答     
<正> 问胆道手术时,如何避免损伤胆总管?答胆道手术时,必须了解和熟悉肝门附近的解剖位置,例如必须熟悉胆囊管的正常和异常的位置。据报道,胆囊管进入胆总管呈角度的形式最多见,约占75%;此外也可与胆总管平行,约占20%;也有绕过胆总管前面或后面,在其内侧进入,约占5%。因此,切除胆囊时,在结扎胆囊管以前一定要将胆囊管与胆总管的解剖关系搞清楚后才能结扎,否则容易误伤胆总管。术中也要识别胆囊动脉的正常和异常走向。据报道,一组192例的胆囊动脉的观察:单胆囊动脉为81.5%,双胆囊动脉为18.5%。但是胆囊动脉在胆囊三角处起源于肝右动脉呈典型分布者一般为55—57%,而有31—36%的胆囊动脉发源于肝总管或胆总管的左侧并横跨其前方至胆囊,另外少数胆囊动脉可来源于迷走肝动脉或其它邻近的动脉。胆道手术时容易损伤胆总管的原因是:1.胆囊动脉出血时,盲目地用止血钳在血  相似文献   

8.
在教学标本制作过程中发现双源性肝固有动脉分支伴胆囊动脉起点异常的情况,鉴于肝固有动脉、胆囊动脉与临床关系密切,而双源性肝固有动脉分支伴胆囊动脉起点异常的资料不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12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管及胆囊动脉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晨 《皖南医学院学报》2001,20(4):264-265,267
目的 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 ,LC)中胆囊管和胆囊动脉的正常解剖及变异 ,旨在选用恰当的手术方法正确处理 ,提高LC手术的质量 ,减少并发症。方法 LC手术 12 0例 ,术前经过肝胆超声检查 ,口服加静脉胆管造影选择 ,排除肝外胆管结石病例 ,在气管插管全麻下 ,人工CO2 气腹 ,采用顺行或逆行法游离胆囊 ,认清“三管”的关系 ,安全钳夹后剪断胆囊管。提高对变异胆囊动脉的处理水平 ,可减少意外的紧急出血。结果 LC手术 12 0例 ,胆囊管变异 38例 ,胆囊动脉变异 2 1例 ,LC中转手术 9例 ,全组发生 1例胆总管损伤 ,4天后经开腹胆肠内引流治愈。结论 LC术中对异常胆囊管和胆囊动脉的认识和处理水平 ,对提高手术质量 ,减少并发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解剖一具50余岁的男尸时,发现肝胆动脉供应明显异常:肠系膜上动脉发出肝动脉右支,肝固有动脉缺失,胃左动脉发出肝动脉左支.肠系膜上动脉发出肝动脉右支:在胰颈的后方,距肠系膜上动脉根部 17.42 mm 处,发出一支长 57.18 mm、直径 4.08 mm 的分支,著者暂称肝动脉右Ⅰ支,该动脉走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内、门静脉的右侧、胆总管的后方,经胆囊管后方进入胆囊三角,在胆囊三角内分出胆囊动脉后进入肝右叶.  相似文献   

11.
120例国人胆囊动脉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言胆囊劫脉为肝右动脉的一分支①—③,但具起点、位置、支数、行程等,在一般解剖教科书中,记载不,尤对其起点位置、行程说法较多,有谓①—①于肝管左侧起于肝右动脉,然后经肝总管前方或后方,分布于胆囊;有谓⑩—⑾于肝总管和胆管连结处发自肝右动脉;亦即在胆囊三角内,发自肝右动脉。至于胆囊动脉的支数,多认为是一条,亦有认为两条(即浅。深支)。这些说明胆囊动脉的变异是非常繁多的。  相似文献   

12.
作者在解剖一具男性尸体时发现其双肝右动脉、双胆囊动脉且肝圆韧带变异,现报告如下:肝固有动脉发出肝右动脉,距肝右动脉起始端1.3 cm处,发出1支胆囊动脉,管径0.22 cm,该动脉在胆囊三角内走行1.2 cm后,发出前、后2条分支,前支长3.5 cm,管径0.13 cm,分布于胆囊前壁;后支长2.6 cm,管径0.11 cm,分布于胆囊后壁.在胃十二指肠动脉起始端1.6 cm处,发出 1条副肝有动脉,长5.2 cm,管径0.32 cm,该动脉先水平走行,后转向后上,在胆囊管与肝总管交汇处的后方注入肝实质(图1).  相似文献   

13.
胆囊动脉的解剖学观察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解剖学和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采用成人尸体45具(男40具,女5具),解剖、观察胆囊动脉的起源、分支、毗邻关系,测量其管径。结果78.8%的胆囊动脉起源于肝右动脉,且行于胆囊三角内,最后入胆囊。69.2%的胆囊动脉只有一个分支。胆囊动脉的平均管径为0.179±0.05cm。结论胆囊动脉通常由肝右动脉发出。胆囊动脉通常只有1个分支,走行于胆囊三角入胆囊。研究表明,胆囊动脉的起源、走行、分支、分布、管径及其与周围毗邻结构存在重要差异。在外科手术中,应对胆囊动脉和胆道的解剖关系注意,以避免对血管和胆管的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从胆囊动脉角度探讨糖尿病患者胆囊排空功能障碍的原因。方法 :单纯胆囊结石患者和胆囊结石伴糖尿病患者各 30例 ,术前用B超测定胆囊排空功能 ,术后对病理切片做PAS染色 ,用北航CM - 2 0 0 0B型生物医学图象分析系统对胆囊动脉做管腔图像分析和体视学图像分析。结果 :糖尿病伴胆囊结石组空腹和餐后胆囊体积明显增加 ,胆囊排空指数下降。糖尿病伴胆囊结石组胆囊动脉血管壁面积与血管断面积的比值 (0 .81± 0 .0 9)明显大于单纯胆囊结石组 (0 .5 8± 0 .15 ) (P <0 .0 1) ,其平均光密度 (0 .4 1± 0 .0 7)也明显大于单纯胆囊结石组 (0 .30± 0 .12 ) (P <0 .0 1) ,血管大小 (周径 )对该比值无明显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糖尿病患者胆囊收缩排空功能明显减退。PAS阳性物质在胆囊动脉壁沉积 ,导致血管腔明显狭窄 ,可能是影响胆囊排空功能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我们在解剖过程中发现一男性成年人的腹腔动脉分支异常,出现食管、肝、胆、胰迷走动脉。一、腹腔动脉于第十二胸椎体下1/3的前方由腹主动脉发出后,于其上壁先发出一长0.2cm的膈下动脉短干,然后发出胃左动脉,最后分为脾动脉和肝总动脉二终末支.膈下动脉由腹腔动脉发出后,立即分为左、右膈下动脉向外上布于膈肌。二、食管迷走动脉:肝固有动脉由肝总动脉发出后分为肝右动脉、肝食管动脉、幽门动脉和胃右动脉。肝食管动脉先后分出肝中和肝左动脉后向左至食管腹段分支特称其为食管迷走动脉。三、胰横迷走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于幽门下方分出胰十二指肠前上动脉后不久,即分为胃网膜右动脉和胰横迷走动脉。后者绕胰颈下缘至胰背面穿胰腺实质与胰大、胰尾动脉相吻合,分支供应胰腺血液。四、肝迷走动脉:由肠系膜上动脉后壁发出,在门静脉合成处与下腔静脉之间先向右,然后于胆总管左侧向上,走在肝总管后方与其交叉后进入Calot三角,分出胆囊动脉后继续向上,全长7.0cm,在门静脉右支右侧经肝门入肝右叶。五、胆囊迷走动脉:在Calot三角内由肝右迷走动脉分出后,水平向右长1.3cm,于胆囊颈上方达胆囊体左缘,分三支布于胆囊前后面及其左缘。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胆囊切除胆囊动脉出血的预防和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腹腔镜胆囊切术(LC)是发生胆囊动脉损伤出血较开腹手术时处理困难,是LC中转开腹的重要原因.作者总结在LC中预防和处理胆囊动脉出血的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动脉的解剖观察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邓道钧.胆囊动脉的观察[C].中国解剖学会年会论文?哪 1980:142-3.[7]李松林,任作航.胆囊动脉变异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2,7(1):12-4.[8] 程田志,刘荣志.国人胆囊动脉解剖综述及其临床意义[J].解剖与临床,2006,11(2):139-41.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腹腔镜下胆囊动脉变异及其处理。方法351例择期LC患者,在全麻和人工CO2气腹状态下解剖胆囊动脉。结果变异胆囊动脉84例,占23.93%,其中双胆囊动脉28例,3条胆囊动脉1例,胆囊动脉来自内脏动脉4例,起自异常右肝动脉胆囊动脉2例,胆囊动脉来自肝总管左侧25例,胆囊动脉起始段位于胆囊管右侧24例。结论胆囊动脉变异率高,术中准确辨认,仔细解剖及妥善处理预防术中出血和胆管损伤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胆囊动脉解剖变异的辨别及处理方法 .方法对我院近年来在LC术中发现胆囊动脉解剖变异患者4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7例患者中分支变异24例,均为双支胆囊动脉,未见三支;单支胆囊动脉起源变异和走行变异可合并或单独存在,其中起源变异11例,走行变异19例.3例术中误伤胆囊动脉发生出血,出血量300~1500 mL,2例镜下止血成功,1例中转开腹,未发生胆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胆囊动脉在起源、分支、走行方面存在较多变异,LC术中应认真辨别仔细加以处理,防止出现漏扎、误扎,降低因损伤胆囊动脉引起大出血而中转开腹,乃至发生胆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腹腔镜下胆囊动脉变异及其处理。方法351例择期Lc患者,在全麻和人工CO2气腹状态下解剖胆囊动脉。结果变异胆囊动脉84例,占23.93%,其中双胆囊动脉28例,3条胆囊动脉1例,胆囊动脉来自内脏动脉4例,起自异常右肝动脉胆囊动脉2例.胆囊动脉来自肝总管左侧25例,胆囊动脉起始段位于胆囊管右侧24例。结论胆囊动脉变异率高,术中准确辨认,仔细解剖及妥善处理预防术中出血和胆管损伤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