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佛山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型与生化指标的关系,为中医药防治糖尿病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2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痰湿内蕴证、阴虚热盛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进行辨证,分析证型与病程、年龄、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ns)的关系。结果:中医证型以痰湿内蕴证最常见(P0.05);阴阳两虚证患者的年龄、病程明显高于其他证型(P0.05);痰湿内蕴证的BMI最高(P0.05);痰湿内蕴证和阴虚热盛证的HbA1c和FBG明显高于气阴两虚证和阴阳两虚证(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型以痰湿内蕴证最常见,不同证型与病程、年龄、BMI、HbA1c、FBG、Fins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对中医辨证客观化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的中医证型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抵抗(Homa-IR)指数的关系。方法:对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195例患者进行辨证分型、数据统计,分析不同的中医证型与患者的病程、年龄、IGF-1、Homa-IR指数、糖化血红蛋白(HBA1c)、25羟基维生素D等的相关性。结果:(1)2型糖尿病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依次为气阴两虚证湿热困脾证阴虚热盛证血瘀脉络证阴阳两虚证。(2)2型糖尿病各中医证型与年龄有统计学意义,血瘀脉络证的平均年龄最高;各中医证型与病程相关,病程较短者以阴虚热盛证、湿热困脾证多见;而阴阳两虚、血瘀脉络证则多见于病程较长者。(3)2型糖尿病各中医证型分布与IGF-1、Homa-IR指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阴虚热盛证的IGF-1最低,各证型按升序分别为阴虚热盛证湿热困脾证血瘀脉络证阴阳两虚证气阴两虚证;湿热困脾型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指数最高,血瘀脉络证次之,而阴虚热盛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的HomaIR指数较接近;各中医证型中HBA1c组间无统计学差异。(4)2型糖尿病五种证型分布与25羟基维生素D、高密度脂蛋白无相关性;低密度脂蛋白接近有统计学意义;与血脂水平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湿热困脾证的血脂最高。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中医证型的IGF-1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血脂、病程长短、年龄分布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不同中医证型与并发症、合并症的相关性。方法:199例符合纳入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建立数据库,对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中医证型、血瘀兼夹症、并发症(包括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合并症(包括高血压、脂代谢紊乱、冠心病、卒中、其他眼病、高尿酸血症、皮肤病)进行录入。对患者的一般情况、中医证型、并发症及合并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型以气阴两虚居多,占80.1%,且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居多。兼夹血瘀者占57.1%,且兼夹血瘀的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居多。结论:2型糖尿病虚证以气阴两虚为主,实证以血瘀为主,且气阴两虚及兼夹血瘀者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率高,临床可采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主对合并多种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临床客观指标的相互联系,发现与辨证分型最密切的客观指标及两者内在的联系,为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客观量化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例2型糖尿病病例组均为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和南沙区鱼窝头医院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或管理患者,比较分析几组患者及对照组人群的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C-反应蛋白(CR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以及各研究组并发症。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200例研究对象,其中虚热盛证患者52例、气阴两虚证患者47例、阴阳两虚证患者63例、血瘀脉络证患者38例,分别占26.00%、23.50%、31.50%、19.00%,血瘀脉络证组患者的年龄较高,病程较长,与其他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组内的相关指标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各组的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指标组内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虚热盛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血瘀脉络证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3.08%、31.91%、28.57%、28.95%,各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的各中医症状分型与患者的年龄、病程、血脂指标、体质指数、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多个临床生化指标有明显的相关性:年龄越大,病程越长,血瘀脉络证越明显;证型不同,其血糖血脂指标差异明显,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必须引起重视并加以合理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血脂异常及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147例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根据B超检测有无脂肪肝影像将糖尿病患者分为NAFLD组和无NAFLD组,统计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BMI)、中医辨证分型,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运用t检验、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脂肪肝和血脂异常及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结果 NAFLD组BMI、HbA1c明显高于无NAFLD组(P均0.05),糖尿病病程明显短于无NAFLD组(P0.05),年龄明显小于无NAFLD组,TG、TC、LDL-C和HDL-C均明显低于无NAFLD组(P均0.05)。回归分析显示,BMI、TG、HDL-C是导致NAFLD的主要危险因素。肝肾阴虚型和气阴两虚兼瘀型相关因素的回归分析分别显示,BMI、TG和TG分别是其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NAFLD的发生与血脂异常及中医辨证分型有一定关联,有助于进一步评估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住院胰岛素强化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8年7月于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并行动态血糖监测的215例2型糖尿病患者资料。以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和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为血糖波动的评估指标。分别比较不同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空腹C肽、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患者的血糖波动水平。结果:患者的BMI、HbA1c水平、空腹C肽、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为影响血糖波动的相关因素,而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与患者血糖波动无明显相关性。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HbA1c(OR=1.2,P=0.004)、空腹C肽(OR=3.6,P=0.001)、中医辨证分型(OR=2.8,P=0.003)可能与血糖波动的相关性更大。结论:胰岛功能水平、糖尿病病程、HbA1c水平、BMI与不同中医辨证分型均与血糖波动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糖尿病辨证分型也许可以预测患者的血糖波动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依据流行病问卷发现2型糖尿病常见证型及各型所占比例,探讨各证型与客观指标的关系。方法:流行病问卷调查2型糖尿病患者428例,对42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辨证,归属于6个中医证型,观察记录中医证候、身体质量指数(BMI)、肝功能、血脂、血糖等相关指标。结果:428例患者中气阴两虚型最多(264例,占61.7%)。各中医证型的发病的年龄层多有不同,早期多为肺热津伤型,中晚期多为阴阳两虚及气阴两虚兼瘀证;糖尿病病程比较,阴阳两虚型病程最长;指标比较空腹血糖(FBG)和餐后血糖水平在阴虚火旺型最高;阴虚火旺型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最高;糖尿病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发生率较高,多个证型均有发生。结论:不同中医证型发病期有显著差异性,气阴两虚为常见证型,同时2型糖尿病与BMI、血脂肝功能指数具有一定相关性,且中晚期糖尿病多具有并发症产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程度与中医辨证分型属于脾虚证有无相关性。方法:将40例2型糖尿病确诊为神经病变的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型原则,结合患者症状、体征、舌象、脉象四诊资料分为两组,脾虚型组与非脾虚型组,两组均安排行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其中检出下肢神经进行比较(包括腓总神经、胫神经和腓肠神经)。结果: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脾虚证有一定相关性,脾虚证患者神经病变较重,其中胫神经最能反映脾虚证患者神经病变程度,与非脾虚证患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的相关危险性因素,并分析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选2型糖尿病患者237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12例,女125例;根据肝脏多普勒检查结果分为研究组118例(合并MAFLD)和对照组119例(不合并MAFLD);检测两组患者HbA1C、TC、TG、LDL-C、HDL-C、SUA水平,并对研究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T2DM合并MAFLD患者中医证型在年龄、性别和病程方面的分布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仅在LDL-C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在年龄、病程、HbA1C、FPG、TC、TG、HDL-C、SUA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不同中医证型中,肝郁脾虚证为最常见证型,且患者年龄较小,病程较短;痰瘀互结证次之,肝肾亏虚证患者年龄最大,病程最长。结论:LDL-C是T2DM合并M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治疗的重要靶点;该病以本虚标实为主,年龄较小、病程较短的患者以肝郁脾虚为主,从湿热内蕴、痰瘀互结到肝肾亏虚各证候呈现年龄增加、病程也相应延长。  相似文献   

10.
曾洁  浦莉俊  郑敏 《辽宁中医杂志》2013,(12):2412-2415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中医辨证分型与C肽、尿微量蛋白、β2微球蛋白等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本证(阴虚燥热证、气阴两虚证、脾肾气虚证、阴阳两虚证)、标证(湿证、瘀证、痰瘀互结证)辨证分型,同时检测血糖、C肽、尿微量蛋白,β2微球蛋白等实验室检测指标,分析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糖尿病肾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发现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59例,以阴虚燥热证(62.7%)及气阴两虚证(30.5%)为主,多兼有湿证(78.0%),中期糖尿病肾病患者50例,以脾肾气虚证(72.0%)为主,多兼有瘀证(62.0%),晚期糖尿病肾病患者11例,以阴阳两虚证(81.8%)为主,多为痰瘀互结证(72.7%)。本证中脾肾气虚证及阴阳两虚证的尿微量蛋白、血、尿β2微球蛋白水平高于其他证型,而C肽水平低于其他证,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证中痰瘀证、瘀血证的尿微量蛋白、血、尿β2微球蛋白水平高于湿证组,C肽水平低于湿证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医证型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无关(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型本证的演变规律为阴虚燥热证-气阴两虚证-脾肾气虚证-阴阳两虚证,标证为湿证-瘀证-痰瘀证。C肽、尿微量蛋白、血、尿β2微球蛋白水平可反映中医证型的动态变化,与中医主证标证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北京市怀柔区217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辨证分型与相关因素的研究,探索中医辨证的客观规律.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将217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年龄、病程及第一次检测的化验指标按中医辨证分型进行归纳,全部建立数据库,应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糖尿病的中医证型与年龄、病程、糖尿病酮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白内障、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分泌相关.结论 糖尿病的初期阶段表现为阴虚热盛证,随着病程的延长,逐渐发展为气阴两虚证和阴阳两虚证,提示早期治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合并血脂代谢异常患者的血脂谱在中医辨证分型中的分布特点,分析中医证型与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体重指数的关联性。方法:对240例维吾尔族T2DM血脂异常患者证候调查,检测体重指数(BMI)、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记录中医辨证积分,运用数据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4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维吾尔族患中者中,(1)以TG增高为主,共128例,占总数的53.3%。(2)痰浊阻遏证TG升高较其他证型明显,阴虚阳亢证TC升高较其他证型严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放南路社区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者,在中医临床辨证施治上应更加注重健脾利湿、养阴清热,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研究通过比较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及非肥胖患者的证候差异及实验室指标的差异,揭示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的证候分布特点及相关指标特点,为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的规范化防治奠定基础。方法:将收集到的187例2型糖尿病糖尿病患者按是否肥胖分为肥胖组及非肥胖组,按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颁布的《消渴病中医分期辨证参考标准》(1990年)进行证候分型,共分11型,包括虚证4型: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实证7型:燥热证、血瘀证、气郁证、气郁化热证、痰湿证、湿热证、胃肠结热证。比较两组的性别、年龄、BMI、腰围、腰臀比、糖尿病病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尿酸、颈部斑块或动脉硬化、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异同。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的主要证候特点是郁热,以气郁化热证为主要证型;肥胖组在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臀围、腰臀比、胰岛素抵抗指数、血清甘油三酯水平上明显高于非肥胖组,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明显低于非肥胖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采用中医综合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临床疗效,并探讨中医辨证分型与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入院治疗前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查,对相关指标,如胆固醇(TC)、胰岛素用量、低密度脂蛋白(LDL)、三酰甘油(TG)以及患者性别、体质指数(BMI)和年龄等进行记录,通过酶法和生化检测分析仪等对患者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脑梗死和冠心病与血瘀证有相关性;高血脂症和冠心病与阴虚证有相关性;高脂血症和冠心病与气阴两虚证有相关性;脑梗死与阳虚证有相关性。结论:在2型糖尿病中,气阴两虚和阴阳两虚是最常见的两种证型,不同的证型与并发症存在不同的相关性,在实际临床治疗中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类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指数(BMI)与糖化白蛋白及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80例,按照体重指数分为3组:BMI<24 kg/m2为非肥胖组,2428 kg/m2者为超重组,BMI>28 kg/m2者为肥胖组。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计算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2)]。入院后第2天测定空腹血糖、餐后30 min血糖、餐后120 min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白蛋白、谷丙转氨酶及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CRP等。对GA与BMI及糖化血红蛋白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对其他因素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对不同体重指数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析,评价体重指数与GA及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结果:GA与BMI呈显著负相关(r=-0.559,P<0.01),与糖化血红蛋白呈显著正相关(r=0.334,P<0.05),且年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腰围、臀围及体重为影响GA的因素。不同BMIDE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型所占比例不同,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以湿浊内蕴及气滞血瘀两种证型多见。结论:临床应用GA评价患者血糖水平时应考虑BMI的影响,痰与瘀在2型糖尿病的发病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应重视痰与瘀在糖尿病及并发症发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合并蛋白质一能量营养不良(PEM)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选择100例MHD合并PEM患者,按主观综合营养评估评分方法分为轻、中、重度PEM,根据慢性肾衰竭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对所有入选患者进行辨证分型,探寻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结果:中医主证出现率以脾肾气虚证最高,阴阳两虚证最低。标实证中湿热证出现率最高,其次为瘀血证。轻度PEM患者中脾肾气虚证和湿热证、瘀血证最多,随着PEM程度加重和尿素氮清除指数的降低,脾肾气虚证和湿热证、瘀血证比例减少,肝肾阳虚证、阴阳两虚证和风动证、湿浊证比例明显增加。结论:MHD合并PEM患者中医证型主要以脾肾气虚证兼湿热证、瘀血证为主,并与PEM程度及尿素氮清除指数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现代医学检查手段探讨其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测量身高、体重,检测胰岛素、血糖、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分析以上指标与中医辨证分型间的相关性。结果:身高在各证型之间无统计学意义,体重、体重指数及血糖在各证型间呈逐渐增高之势;甘油三脂在各证型之间无统计学意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各证型之间呈逐渐降低之势。结论: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与上述指标有一定相关性,但不能仅根据某些检测指标而进行中医证型的客观化研究。  相似文献   

18.
魏玲玲  李秋贵 《中医杂志》2011,(20):1759-176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及特点。方法收集256例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中医辨证分为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虚气弱证、血行瘀滞证4型,研究各证型与病程、分型及实验室指标的分布情况(包括血糖、血压、血脂及体重指数等)。结果 256例患者中气阴两虚证155例,占60.55%,明显高于其余各证型(P<0.05);单纯型以气阴两虚证为主,增殖型以血行瘀滞证为主,与其余各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5年以下者气阴两虚证占有比例最大,病程5~10年者血行瘀滞证占有比例最大,病程10年以上者脾虚气弱证占有比例最大。气阴两虚证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其余各证型(P<0.01);血行瘀滞证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其余各证型(P<0.01);脾虚气弱证甘油三酯明显高于其余证型(P<0.01)。结论气阴两虚证和血行瘀滞证是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基本证型,中医证型与病程、分期及实验室指标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硬化患者心率变异性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中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患者进行分组,单纯2型糖尿病组(糖尿病组)102例为对照组,2型糖尿合并冠状动脉硬化组(冠状动脉硬化组)84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冠心病组)81例。采用3导7电极记录器行24 h长程采样检测HRV时域及频域指标,并辨证分型为气阴两虚、阴阳两虚、湿热内蕴、血脉瘀阻四组证型。比较三组间心率变异性(HRV)时域和频域指标、四组证型的差异以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三组间糖尿病病程、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促甲状腺激素(TSH)、心脏射血分数(EF)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糖尿病组比较,冠状动脉硬化组及冠心病组的SDNN、SDANN、W、LF、LF/HF均较糖尿病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硬化组与冠心病组下降程度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合并不同冠脉硬化程度辨证分型,分为气阴两虚、阴阳两虚、湿热内蕴、血脉瘀阻四组证型例数分别在三组进行比较,与糖尿病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初步探讨非肥胖糖尿病患者脂代谢紊乱中医临床证候分布特点。方法:根据糖尿病诊断标准及脂代谢紊乱选取广安门医院内分泌科门诊病人110例,按照BMI分为超重组及正常组,分别从性别、年龄、病程方面讨论脂代谢紊乱中医证候特点。结果:气阴两虚是主要证型,两组间证候无统计学差异,湿浊阻滞、郁热内蕴证则显示出与中年,病程早期的脂代谢紊乱有统计学相关性。结论:气阴两虚证仍是Ⅱ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的主要证型,某些证候与年龄、性别、病程有关,湿浊阻滞证可能是非肥胖Ⅱ型糖尿病患者脂代谢紊乱重要证候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