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少阳病是外感病邪不解,由太阳传经而来,或少阳本经自感所致;也有从厥阴转出少阳而成。少阳位于太阳阳明之中,少阳为枢机。《素问·阴阳离合论》曰:“少阳为枢”少阳病的主证为:口苦、咽干、目眩、脉弦、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如《伤寒论》原文264条“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98条原文“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少阳病的口苦咽干既有别于太阳病的口中和,又有别于阳明病的口燥渴。太阳病的口中和是邪在肤表,未入里化燥伤阴之征,而阳明病的口燥渴是热盛于里,灼伤津液之见,然少阳病的口苦咽干是由于胆火上炎,热迫清窍所致,邪入  相似文献   

2.
少阳与胰腺生理功能相关、经脉循行相连、胰腺与胆腑管道相通,故试以胰腺类比少阳;认为邪犯少阳,枢机不利,木郁化火为AP的发病基础,郁火内袭,燔灼内外是AP的主要病机演变,从少阳郁火内犯,阳明热势鸱张、膜原湿热壅滞、血分瘀热内结、太阴阳明并病的角度,探讨急性胰腺炎及其并发症的治疗,确立"和解少阳,通腑导滞"的治法,并制定相应方剂,为急性胰腺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正> 四、少阳病兼证、夹证及变证的治疗少阳所主的部位在半表半里,外与太阳相连,内与阳明相邻,所以少阳病往往兼有太阳未尽之邪或兼见阳明之症。同时因患者体质、宿疾、误治等因素,都能使病情有不同的变化,也就出现了不同的兼、夹、变证,现详细论述如下。 (一)兼证 1.兼太阳少阳外与太阳相连,所以太阳病容易转属少阳,少阳病往往兼有太阳未尽之邪,如146条,证见发热微恶寒、四肢关节烦痛,这是外邪初步向少阳过渡,所以未至喜呕而是微呕,也未至胸胁苦满而是自觉心下支撑满闷。太阳病向少阳过渡,一般是太阳病的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4.
经腑证是后世医家根据《伤寒论》三阳病篇相关内容,总结归纳出的三阳病经腑辨证规律。由于少阳位处半表半里及其主枢的职责,少阳病常兼变他经病证,病情复杂,难以明确病位,故其经腑证难有定论。我们认为少阳病常表现为经腑同病。其经证病机为少阳枢机不利、胆经郁而化火,治以小柴胡汤;其腑证包括少阳之邪初入胆腑的小柴胡汤证,三焦水饮内停导致的柴胡桂枝干姜汤证,病在少阳、旁溢三阳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和病在少阳兼有阳明里热的大柴胡汤证。  相似文献   

5.
大柴胡汤是张仲景名方之一,为治疗少阳阳明合病的主方,其配伍巧妙,药效卓著,一直应用于临床各科,病机属少阳阳明合病者。根据朱翠玲教授多年的临床经验,对邪入少阳、枢机不利,伴阳明腑实病机的心系疾病,运用大柴胡汤化裁能取得较好疗效。临证中,朱翠玲教授认为运用大柴胡汤要抓住两个关键点:少阳郁热兼阳明里实证,大柴胡汤体质。心系疾病常常病情复杂或虚实夹杂,然大柴胡汤具有轻下之功不可久用以防伤正,故要随时关注患者病情进展,随症加减。  相似文献   

6.
少阳之邪居半表半里而未完全离表,故汗法仍是最直接的驱邪途径。"少阳不可发汗"不能理解为禁汗。张仲景立小柴胡汤为少阳病主方,本方"撤热发表"故可令少阳病"汗出而解"。根据少阳之邪偏表或偏里的不同,在小柴胡汤基础上辨证配伍,可以取得更佳汗出驱邪效果。  相似文献   

7.
刘红霞  李荣 《新中医》2006,38(6):64-65
《素问·阴阳离合论》曰: “太阳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少阳包括少阳经络及其络属之腑(胆、三焦),少阳经腑对太阳、阳明经腑的开合起重要调节作用。太阳为开,  相似文献   

8.
急性胰腺炎初期,正气充盛,邪气亢奋,正邪交争剧烈,从六经而论,可知其病在三阳。若病位尚浅,病情不甚重,胆火内郁,肝失疏泄,治选小柴胡汤为主方,疏肝清胆,和解少阳,以截断病邪向里传变;若病传至阳明,病位入里,阳明热结,腑气不通,治选大承气汤为主方,峻下热结,釜底抽薪,以防热重竭阴,出现危症;若少阳、阳明同病,病位旁及二经,肝胆火郁,阳明腑实并存,治选柴芩承气汤或大柴胡汤为主方,疏肝利胆,攻下通腑,以防病邪深重,波及范围扩大,避免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危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慢性乙型肝炎中医病机的理论探讨和临床观察,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型的实质是邪发少阳。方法:通过对慢性乙肝中医病机以及对少阳证和和解少阳法的理论探讨寻找从少阳论治慢性乙肝肝郁脾虚证的合理性,从应用和解少阳法治疗慢性乙肝肝郁脾虚证的疗效观察来探讨其临床实际意义。结果:从中医病机分析乙肝病毒在人体婴幼期感染人体,此时稚阳未生稚阴未长,病邪直入伏于体内足太阴脾和足厥阴肝,患者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乙肝病毒持续感染的低反应状态,即现代医学之免疫耐受期,随着稚阴渐充稚阳渐长。达到一定程度后则脏邪还腑、阴病出阳从而出现肝炎的一系列表现而进入肝炎活动期,病邪从厥阴或太阴而出发于少阳或阳明。从症状看,慢性乙肝肝郁脾虚证与少阳证表现多有重叠,柴胡证涵盖了肝郁脾虚证,故应用小柴胡汤治疗是符合方证相对原则的。少阳病病机主要特点是机体阳气不盛处于少阳状态,汗吐下皆易损之,故禁汗禁吐禁下,和解法就是指当在清泄降浊同时大力升发少阳本气运行少阳枢机引邪外出。后世东垣在重于补土的基础上,亦重视保护和伸达少阳。喜用“风药”。真正理解了伸景和解少阳重用柴胡的意义,发展了仲景的和解方。2001年9月-2006年8月应用中药和解少阳法联合拉米呋啶与疏肝健脾法联合拉米呋啶比较治疗慢性乙肝肝郁脾虚证132例观察,治疗1年后治疗组E抗原转阴率、E抗原转换率、YMDD变异率治疗组70例中分别为31例(44.3%)、28例(40%)、3例(4.3%);对照组62例中分别为15例(24.2%)、13例(21%)、11例(17.7%),两组比较分别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慢性乙肝肝郁脾虚型的实质是邪发少阳。  相似文献   

10.
大柴胡汤出自《伤寒论》,是临床常用的经方之一,历代医家多认为大柴胡汤是治疗少阳阳明合病的主方,但笔者通过分析《伤寒论》原文、方义、煎服法及服药后禁忌,结合现代临床与药理研究等,发现大柴胡汤证病在心下而非腹部,症状表现为心下急而非阳明腑实证之大便难、不下利;大柴胡汤中主要药物的归经均归少阳或厥阴经,对大黄的药理研究发现,久煎大黄主要药理作用为泄热而非通腑;仲景对于该方服药后的禁忌中也并未提示防其过下伤正,而嘱服后得效即止。由此认为,大柴胡汤并非治疗少阳阳明合病之方,而为治疗少阳病之主方。  相似文献   

11.
仲景之《伤寒论》,于六经各篇开首均列纲领性条文一则,总括本经的主要脉证,后世注家均称之为六经提纲。后世有些注家把263条:“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作为少阳病的提纲,意欲概括少阳病之全部而又难以概括,从而引发所谓少阳病提纲之争议。本文以辨证论治及取象类比的方法证实第263条能做为少阳病的提纲。  相似文献   

12.
少阳经连结了胆和三焦,位于三阳的半表半里之间,具有气血水火枢转和通道的功能,能够宣通、升发、疏调人体的气血津液。少阳病多为枢机失运,正邪分争,气血水火交郁,寒热虚实,偏颇不定等病理演变。其证候以气机的郁滞和水液的停滞为主要特征。足少阳胆的病变从气机的郁而不畅(小柴胡汤证)到滞而不通(大柴胡汤证),甚而气结(柴胡加芒硝汤证);手少阳三焦的病变则主要是三焦气、水通道的郁滞,表现为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少阳病柴胡类方架构浅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伤寒论》中,柴胡类方剂共有6首,共同组成了治疗少阳病的方剂。大小柴胡汤都是治疗少阳本证的方剂,少阳本证主方仍为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是对小柴胡汤治疗不足的一个补充,即邪重而正气不甚虚弱之时,当用大柴胡汤治疗。柴胡桂枝汤为治疗少阳兼太阳表证的方剂;柴胡加芒硝汤是治疗少阳兼阳明里实的方剂;柴胡桂枝干姜汤是治疗少阳兼太阴里虚的方剂;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则是治疗三阳同病的方剂。  相似文献   

14.
少阳属半表半里,这是无可非议的,但对少阳病的定位,是在太阳与阳明之间,还是在阳明与三阴之间,是有争议的。就此问题,笔者不揣浅陋,提出肤浅看法,以冀抛砖引玉,就正于高明。六经分证论治,起源于《内经》。张仲景在《素问·热论》六经分证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把外感病错综复杂的证候及其演变过程加以归纳总结,创立了六经辨证体系。  相似文献   

15.
俞景茂和解少阳法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华  李岚 《浙江中医杂志》2010,45(12):868-869
“和法”是中医治法“八法”之一,是指导临床辨证施治的一种治疗法则,通过苦辛并进,寒热互用,补泻兼施,从而调节人体的阴阳、脏腑和气血状态。“和解少阳法”为和法的一种,是疏通表里,治疗少阳病邪在半表半里之间,邪正分争的治法。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  相似文献   

16.
庞晴  倪青 《世界中医药》2021,(5):700-703
亚急性甲状腺炎是内分泌科常见的疾病之一,是一种急性疼痛性甲状腺炎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起病急,症状显著,西医治疗无特效药,且不良反应较大,容易复发。中医药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优势明显,亚急性甲状腺炎归属于“瘿病”范畴,可从少阳枢机不利之角度来辨证治疗。小柴胡汤为少阳病之代表方剂,具有调和营卫、调理脾胃、疏肝理气等功效,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论小儿“少阳体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少阳体质"不仅使"纯阳"和"稚阴稚阳"学说辨证统一,更高度概括了两者内涵。通过阐述"少阳"源流及与儿科的关系、"少阳"生理病理与小儿生理病理的联系及和解表里法、分消走泄法、和解分消法在儿科临床的具体运用,说明"少阳体质"学说对儿科临床有着更为广泛、深刻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中医治疗癫痫的用药规律。方法:利用关键词检索的方法,查询相关资料,并收集中医治疗癫痫的280个首方,对其中的用药情况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结果:在中医治疗癫痫280首方中,共涉及212味,药物类型39种,其中单味药物使用频率排在前五位的有:天南星,使用次数145次,使用频率51.79%;石菖蒲,使用次数128次,使用频率45.71%;全蝎,使用次数115次,使用频率41.07%;半夏,使用次数113次,使用频率40.36%;天麻,使用次数108次,使用频率38.57%。在药物类别使用方面,使用频率排在前五位的有:平肝熄风类,使用次数220次,使用频率78.57%;化痰平喘类,使用次数205次,使用频率73.21%;安神类,使用次数193次,使用频率68.93%;补虚类,使用次数185次,使用频率66.07%;活血化瘀类,使用次数177次,使用频率63.21%。结论:平肝熄风、化痰平喘、安神以及补虚等药物在治疗癫痫病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9.
杨洁德 《江苏中医药》2007,39(11):11-12
清代绍兴名医俞根初对《伤寒论》少阳证治进行了发展.论少阳的部位,俞氏以"六经形层"论为指导,将半表半里具体到在表属腠理,在里属膈中;论辨证,则进一步辨其是偏于半表还是半里;论治疗,有和解轻剂与重剂之分,非以小柴胡汤为主方.特别是对少阳兼证作了进一步的延伸与扩展,并因此而总结出对少阳兼证的多种治法,以及常用的经验方14首,大大扩充了仲景少阳病证的适应范围.  相似文献   

20.
孔伟  郭鹏 《河南中医》2007,27(2):1-2
《伤寒论》在和法发展和形成过程中,承上启下,在医疗实践中充分运用了寒热并用、攻补兼施的和法治疗原则,创立了许多和法治疗的经典方剂,开创了和法临床应用的新局面,为和法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