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根据癌因性疲乏的病因和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于中医学"虚劳"范畴论治,其治疗应以补益为大法,而灸法可通过温经通络、补虚培本、行气活血,从整体上调节机体气血阴阳的平衡状态,可于癌因性疲乏中发挥治疗作用。基于《扁鹊心书》中"大病宜灸"相关理论,结合现代临床研究、动物实验中有关灸法防治癌因性疲乏的研究结果,提出以"大病宜灸"理论指导灸法治疗癌因性疲乏,具体治则治法有保命灼艾扶阳,灸命关、关元温补脾肾,选穴少而重灸,虚劳宜早灸。探讨灸法防治癌因性疲乏的理论依据及证据支撑,为灸法防治恶性肿瘤相关疾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陈自明为南宋江西旴江医家,其代表著作《外科精要》中多处专论灸法治疗痈疽疖疮等外科疾病。从辨证施灸,治病求本;提出上病下灸原则;灸药兼施为用;多种灸式灸法;明确灸治痛痒为度以及告诫重视灸治禁忌等方面总结概括其灸法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3.
<正>灸法在我国出现的时期比较早,早在周秦以前就已经有了,比如孟子的《离娄》就有记载,日:"艾之灸病陈久者益善……"再比如《三国志·华佗传》中的"病若当艾,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后人越来越重视灸法的重要性,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灸例》就详细记载了当时的人们对灸法的使用已经相当普遍了,"凡入吴地区游宦,身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忽令灸疮瘥,则瘴疫、温疟、毒气不能着人也。故吴蜀多行灸法。"而到宋代以后灸法的保健防病作用更是日益受到重视,窦林的《扁鹊心书》就是以灸法防治疾病的专著。  相似文献   

4.
窦材为宋代医家,托名扁鹊著有《扁鹊心书》一书,其秉承扶阳学说,思想独到,主张"须识扶阳""温补脾肾""灼艾第一"。临证注重扶阳与灸法的运用,并将灸法作为扶阳气、起沉疴、救危急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新安针灸医家群英荟萃,他们的学术思想促进了灸法理论的发展。王国瑞在临床上针灸并用,补泻兼施,因病施灸,并且配穴独特。汪机提出"灸治疮疡,灸有补泻""灸瘢阻气,无病忌灸"之说。徐春甫详细阐发用灸理论,涉及广泛,并提倡针灸与药物结合的思想。吴谦提出"背部多灸,兼治多证""重用奇穴,灸治急症""灸病火足,气到则愈"的理论。吴亦鼎认为辨证审穴则灸效可期;灸有宜忌,施灸要慎;灸分阴阳,亦分补泻;疮疡宜灸,热证可灸,并提出灸针并重,相辅相成。本文通过对王国瑞、汪机、徐春甫、吴谦、吴亦鼎5位著名医家灸法学术思想的整理与分析,探讨其对灸法指导临床实践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周楣声先生是我国著名的针灸学家,被誉为"灸法泰斗"。他幼承家学,治学严谨,见解精辟,立论新颖,其代表作《灸绳》一书,观点新颖,师心独见,在灸法理论和临床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创新性的见解,如"振兴灸法""灸感三相""热症贵灸""壮为创、灼"等。本文从《灸绳》的成书背景、《灸绳》所载的歌赋和灸例、对灸法学的理论阐释与实践和对后世的影响等角度,探讨《灸绳》对灸法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神阙与灸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灸法治病,<内经>中早已提出,并认为它与针刺治病一样的重要,而且往往能弥补针刺治病的不足,"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灵枢·官能>).古代医家有丰富的用灸法壮阳补虚的成功经验,其中最重视神阙穴灸法的应用,该神阙穴为人之生命根蒂,灸之可温阳、防衰、延年.  相似文献   

8.
《针灸资生经》以灸法的载述独见其长。就该书的灸法特点作了浅述。书中言及用灸法治疗的病证较广;对腧穴宜针宜灸、宜灸不宜针、宜少灸及禁灸穴都作了记述;所列病证灸方用穴精简,大部分灸方只取一穴施灸;重视压痛穴的应用,作为确定施灸穴位的依据;提倡"先上后下,先阳后阴"的施灸原则;重视灸感,对灸感现象有详尽的描述;灸疗法众多,灸药并用的论述也较多;临证时根据患者身体强弱、年龄、部位、病情选择艾炷大小和艾灸壮数,控制灸量;阴虚燥盛之证及孕妇、产后应当慎灸;该书作者认为治病应以调理脾胃为本,并注重预防。该书对灸法的收录和运用广博,而且实用,对后世针灸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医灸法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灸法是一种温热刺激。是用艾绒或其它药物作燃料在腧穴上烧灼、熨烫,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透入肌层,通过经络的传导,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治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李在《医学入门》中指出:“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说明对使用针刺、药物等方法治疗无效或效果不显著的病症,采用灸法往往凑效。灸法的适应证十分广泛,内、外、妇、儿等各科,急慢性疾病都可应用。1 灸法的作用1 1 温散寒邪 灸法是用烧灼治病的方法,其热力能深透肌层,温经行气。灸用艾绒,而艾的性能有壮阳、行气血、通诸经、逐寒湿等作用。两…  相似文献   

10.
《扁鹊心书》辑录窦材所用灸法,具有病症广、选穴精、壮数多、灸药并用的特点。其言简意赅,以扶阳学术思想贯穿其中,有其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珍珠母超微粉蛋白、寡肽对小鼠镇静安眠作用。方法利用PCPA制造小鼠失眠模型,观察小鼠的自主活动情况,ELISA法测小鼠血中ATCH含量并计算脑及脑系数。结果阳性对照组、寡肽组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显著降低,小鼠血中ACTH的含量增加,但脑干系数无影响。结论超微粉寡肽类成分(MCP)镇静安眠活性最强,为镇静安眠主要活性部位,调节ACTH可能是其镇静安眠机制。  相似文献   

12.
蔚晓慧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0):585-586
简要论述了《老老恒言》中有关老年养生的思想和方法 ,认为饮食以调理脾胃为要 ,应注意饮食有节、五味调和、清淡为补 ;起居以养静为要 ,应注意调顺四时、起居有常、静养与导引相结合 ;养性以安命为要 ,应注意清心寡欲、修心养性  相似文献   

13.
丁香苦苷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并比较丁香苦苷单体两种给药途径在家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考察丁香苦苷单体口服后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家兔静脉注射丁香苦苷注射液和灌胃给予丁香苦苷水溶液,采集血样,固相萃取小柱活化方法处理血浆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丁香苦苷血浆浓度,采用药动学软件3P97进行数据处理,确定药动学参数。结果:丁香苦苷静脉给药后在体内符合二室模型分布,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如下:T1/2α为2.41min,T1/2β为15.38min。灌胃给药后丁香苦苷的药动学行为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Cmax为17.91min,T1/2(α)为9.642min,T1/2(β)31.748min。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5.9%。结论:丁香苦苷单体经口服和静脉两种给药途径给药后,吸收和消除均较快。  相似文献   

14.
病性的变化和转化以及疾病的传变是中医病理学的2个核心问题。它们可分别从阴阳五行数学的公理1和公理2、3得到圆满的解释。病性变化,其症结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大小发生变化;病性转化,其症结则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正负号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诊治不孕症5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诊治不孕症的临床意义和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8月—2009年1月入住我院的98名不孕症妇女,将其分为腹腔镜组和经腹手术组,比较两组术后妊娠情况。结果:输卵管粘连Ⅰ~Ⅲ级者,不孕时间要短于输卵管Ⅳ级的患者。腹腔镜组术后妊娠23例,其中临床正常妊娠18例,异位妊娠5例;经腹术组术后妊娠13例,其中临床正常妊娠10例,异位妊娠3例。两组输卵管粘连Ⅰ~Ⅲ级的妊娠率均明显高于Ⅳ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诊治不孕症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对中医学科建设与学科带头人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中医学术发展的历史沿革回顾,提出了中医药学科建设的总体构思,指出要发展一个大的一级学科,首先要有教育,这是发展学科的基础;其次是科研来提高教育水平,并指导临床;再次是临床;三者缺一不可。同时提出了学科带头人应具备的条件及如何培养学科带头人。  相似文献   

17.
程永 《天津中医药》2012,29(6):552-555
[目的]探讨肩周炎的经筋病机实质与治疗方法。[方法]从《黄帝内经》原文及现代相关文献出发,分析经筋与肩关节的生理解剖联系、肩周炎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结果]生理上,肩关节与手六经之经筋和足少阳、足太阳经筋相联属;病理上,分为"瘀沫期"、"经筋拘急期"、"筋结病灶形成期",但三病理过程相互杂揉与绞结;治疗上,宜遵循"以痛为俞"、采用粗银质针温针治疗,是解除瘀、沫、筋结病灶的重要手段与方法,临床疗效显著。[结论]认真探讨中医生理、解剖学,有利于中医理论的深入理解及拓展临床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8.
胡方林 《中医教育》2010,29(1):37-39
传统的闭卷考试不能很好地反映方剂学教学的效果,因此,我们试行了以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考试改革,考试成绩由笔试、机试、平时3个方面组成。结果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带动了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全面进行。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了竞争力理论与战略理论,分析了中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环境与条件,提出了提升中药产业竞争力的三大战略目标、三大总体战略、四条战略举措及三个实施阶段与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寻椎动脉型颈椎病针灸取穴规律。方法:检索CNKI、VIP,建立椎动脉型颈椎病针灸取穴数据库,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统计描述。结果: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针灸穴位共计72个,使用频次为1005次;所用腧穴归属为督脉、足少阳胆经、经外奇穴、足太阳膀胱经及足阳明胃经频次最多,其累积频率达82.29%;其中风池穴的频率为19.11%;夹脊穴的频率为17.13%;百会穴的频率为12.3%,三穴累积频率达64.28%。结论:针灸治疗本病,以疏通局部经络,调节阴阳气血,临床选取督脉、足少阳胆经、奇穴以及风池、夹脊、百会三穴治疗最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