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探讨了《金匮要略》辨药性用药的学术思想。辨药性用药包括:辨五味药性用药、辨散敛药性用药、辨升降药性用药、辨有毒无毒药性用药等内容。辨药性用药是中医临床合理用药的关键环节之一,合理应用药性,有助于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细脉客观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心血管及血液动力学着手分析细脉产生的病生基础。通过超声多谱勒检测发现细脉与不细脉比,左心舒张期内径、心脏每搏量、平均动脉压较低(P<0.05),动脉壁张力较小(P<0.005),寸口桡动脉舒缩期内径明显减少(P<0.001),桡动脉血流量亦偏低。这说明中医指下细直而软的感觉是有其病生基础的。通过MX—5型脉象仪,观察比较桡动脉直径内从中间到两边七个等分点上压力随时间变化的波型,检测后发现细脉者从中间到两边的峰高下降快而且平均值较小。反映了细脉细小而软血少气虚的定义。设想用脉道图面积积分和七个波平均峰值的乘积作为鉴别脉道粗细的指标,与中医切脉符合率达80%左右。  相似文献   

3.
支气管扩张是指支气管及其周围肺组织因慢性炎症,损伤管壁以致支气管扩张变形的一种病症,以慢性咳嗽,咳吐脓痰和间断反复咯血为主要临床表现,为继发性疾病。西医多采用控制感染和清除痰液。本病属中医“肺痈”、“肺痿”、“血证”等证范畴,中医可缩短病程,降低复发率。现将中医辨治体会,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4.
体外循环(CPB)是用一组特殊装置临时代替人的心肺功能进行血液循环及气体交换的一种高新技术。体外循环血液灌注方式有"非搏动灌注"与"搏动灌注"两种。大量的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结果表明,"搏动灌注"对手术者的康复较"非搏动灌注"有明显的优越性。但"搏动灌注"目前仍然缺乏血液压力流波形精确的量化指标与质量控制标准等,成为制约"搏动灌注"技术临床推广应用的瓶颈。以中医传统脉学理论为指导的"寸口"脉诊方法及其客观化研究成果——脉搏波图检测与分析技术引入,为体外循环"搏动灌注"血流压力波形量化研究提供一个全新的思路和方法,其对监测和控制"搏动灌注"过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弦脉之管见     
弦脉为肝脉 ,是临证常见十六种病脉之一 ,其脉象端直以长 ,如按琴弦 ,特点是脉本身硬度大 ,因而易与桡动脉硬化相混淆 ,脉诊时须加辨别 ,以免误认脉象。脉诊的部位即病人桡动脉的腕后浅表部分 ,与脉搏触诊检查部位相同。桡动脉属浅表动脉 ,在正常情况下 ,桡动脉壁光滑柔软 ,而有一定弹性 ,如用一手指压迫桡动脉 ,使其血液阻断时 ,其远端的动脉管不能触及 ,如仍能触及 ,则标志着有动脉硬化 ;动脉壁变硬 ,弹性丧失 ,呈索条状 ,见于早期动脉硬化。 (戚仁铎主编 .诊断学 .第三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1 119)现代医学研究表明 ,动脉粥样硬…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体外循环不同灌注模式对机体的影响,建立基于“寸口”脉搏波监测的体外循环搏动灌注有效性评价的方法  方法:将52例需体外循环术治疗的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搏动灌注组(P组)26例和非搏动灌注组(NP 组)26例;采用PowerLab 8/30生理仪全程记录“寸口”脉搏波、血流量、血压和泵压;计算两组患者的脉压差(ΔP)、平均动脉压力(MAP)、能量等值压力(EEP)和富余血流动力能量(SHE);检测体外循环术前后血栓弹力图(TEG)  结果:①术前两组患者均检测到“寸口”脉搏波;体外循环术后搏动灌注组患者桡动脉均检测到“寸口”脉搏波,非搏动灌注组患者桡动脉未能检测到“寸口”脉搏波。②搏动灌注组ΔP、EEP和SHE值显著高于非搏动灌注组(P<0.001),两组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搏动灌注组凝血反应时间(R)较非搏动灌注组延长(P<0.05),凝血综合指数(CI)显著低于非搏动灌注组(P<0.05)  结论:体外循环搏动灌注模式在增加血流灌注压力和血流搏动能量、降低血液黏度等方面优于非搏动灌注模式;体外循环搏动灌注模式的ΔP、EEP和SHE显著高于非搏动灌注模式,提示脉搏波可以作为监测体外循环有效搏动灌注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7.
"升降相因"理念是在"天人合一"学说的宏观前提下,遵循"人"与"天"相合,以自然现象类比人体生理、病理规律,升降共存,对立相携,是以一种变化且平衡的方式对疾病进行治疗的理念,其核心是使人体周身气机通畅调达,从而使精微即化即布、邪气虽生即散,使素体无恙.在运用中医辨治支气管扩张症时,"升降相因"理念为其提供了鲜明的辨治思路,主张重视三焦在支气管扩张症发展与治疗中的重要性.中医辨治支气管扩张症的理论基础与临床思维以"升降相因"理念作为治则从三焦展开,以期对此类疾病的中医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河南中医》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的科技类学术期刊。以探讨中医理论,报道临床经验,发表科研成果,促进学术交流,为发展中医事业做贡献为办刊宗旨。读者对象为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领域科学研究、教学及临床工作的专家学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317992)对"科学技术期刊编排格式"的有关要求,参考《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及《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等标准和规范,本刊对来稿提出如下要求。  相似文献   

9.
现代高血压病中医病名众说纷纭,却依然缺乏可以有效指导临床的辨病体系。此文通过对脉胀病机营卫循行特点及病位特点的分析推导了脉胀可能的发生演化规律。在进一步将脉胀与高血压病进行比对后认为可以通过明确高血压病相关中医疾病与不同特征高血压病间具体的关联来更好地发挥中医辨病辨证相结合的特点,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0.
《辽宁中医杂志》2016,(3):514-515
随着西医与现代医疗水平的提高,古已有之的中医辨病与辨证关系受到冲击。通过对中医学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的特点的阐述分析,认识到中医辨病的缺陷。在肯定中医病证结合的基础上,医者需探索辨病与辨证新模式,即辨"西医病"与辨"中医证"。这不仅是弥补中医与西医各自的不足,优势互补,促进其各自的发展,而且可以促进现代医疗水平技术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求衡思维”法是中医临床辨证的核心思想,是《内经》“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原则的具体体现。笔者运用①调整脏腑求衡法;②调理气血求衡法;③调治冲、任、督、带求衡法;④调养胞宫求衡法;⑤调控天癸—生殖轴求衡法,治疗多种妇科疑难杂证,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2.
《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源头和精髓,而《内经》则奠定了中医学理论及中医学的发展方向。针对目前中医学术界认为的"医易同源"结论提出质疑,从《内经》中较为重要的天人相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出发,与《周易》的学术思想一一对比,得出二者间存在较大差异,二者同源或许言过其实。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电针“足三里”、“三阴交”穴对胃酸分泌的影响及血浆、胃液GAS、EGF的变化 ,比较阴阳经穴对脏腑功能影响的差异关系 ,探讨电针调节胃酸分泌的机制。方法 :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非经非穴组、“足三里”穴组、“三阴交”穴组和联合穴位组 ,测定空腹胃液量、胃液 pH值及胃液酸度 ,同时放免法测定血浆和胃液胃泌素 (GAS)、表皮生长因子 (EGF)含量。结果 :电针后“足三里”穴组和“三阴交”穴组胃液量均显著减少 (P <0 .0 1 ,0 .3 0± 0 .1 1mL ,0 .43± 0 .0 7mL ,与 0 .63± 0 .1 2mL对照 ) ,胃液 pH值变化不大 ,前者胃液酸度明显下降 (P <0 .0 5,3 0 .5± 3 .3mmol/L ,与 40 .9± 8.9mmol/L对照 ) ,后者无变化。二穴联合酸度显著下降 (P <0 .0 1 ,2 8.3± 4.5mmol/L ,与 40 .8± 8.9mmol/L对照 )。“足三里”穴组胃液胃泌素显著下降 (P <0 .0 5,2 72 .6± 60 .8ng/L ,与 2 84.3± 3 1 .9ng/L对照 ) ,EGF显著升高 (P <0 .0 1 ,3 .2 2± 1 .1 μg/L ,与 1 .8± 0 .4μg/L对照 ) ,“三阴交”穴组胃液GAS升高 (P <0 .0 1 ,453 .9± 8.1 1ng/L ,与 2 84.3± 3 1 .9ng/L对照 ) ,胃液EGF也升高 (P <0 .0 1 ,2 .6± 0 .2 μg/L ,与 1 .8± 0 .4μg/L对照 ) ,各组胃液EGF和GAS均无相关性 ,“  相似文献   

14.
徐琛  李苏  谭元生 《河南中医》2016,(8):1460-1462
高血压病的性质是本虚标实,肝肾阴虚、瘀血内阻是高血压发病的本质。养阴活血法在控制血压方面具有一定得疗效,在缓解头晕、头痛等临床症状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能显著提改善高血压病患者的生存质量,体现了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的特色和潜力。中药有良好的降压作用,但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工作还只是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已知有降压作用中药药味之间的作用对比及具体的适应症尚缺乏远期疗效对比及临床大样本观察。  相似文献   

15.
通过细读、剖析<内经知要>关于<内经·病机十九条>中"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的注释,结合眼科疾病临床病症的湿、肿、满表现,探讨"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对眼科胞睑疾病、白睛疾病、眼珠疾病、视衣疾病的脏腑辨证、治疗的指导作用,从而丰富眼科疾病从脾而治的脏腑证治内容.  相似文献   

16.
论"木生火"与"火克金"的治则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甫  李如辉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12):2601-2602
从中医藏象的生理、病理、临床三方面论述五行中木生火、火克金的关系,提出添木壮火、制火清金的中医治法。  相似文献   

17.
在对以往各种辨证方法的实质与特点分析的基础上,明确由病位、病性要素组合成"证",进而建立起辨证统一体系."证"的规范化包括症状规范、证名规范、证候诊断标准的制定,还应重视专科特色辨证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肾为先天之本的发生学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发生学角度对“肾为先天之本”理论进行考察,指出该理论只代表与代之间的关系,除此,并无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In the present paper the author reviews the viewpoint of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s” in the ancient literature of traditional ① Chinese medicine (TCM) and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from prevention first before the occurrence of diseases; and ② preventing development after onset of diseases. In the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s, the ancient Chinese doctors usually ① regulated qi of both Conception Vessel and Governor Vessel for health care; ② performed regular moxibustion; and ③ applied plaster to the acupoint in summer for treating winter-diseases. In the treatment of diseases after onset, the ancient Chinese usually ① tried best to make early diagnosis and early treatmerit;and ② strengthened the related internal organ in advance to check their development; and ③ employed appropriate remedies to recuperate the patient‘s health.  相似文献   

20.
重性精神病患者一般于16~18岁发病,即以少数发病早者(10岁左右)论之,其感知功能亦较完备,故其感知功能与常人无异,即至精神衰退期,其感知功能亦尚可,故此类患者病前所具之感知功能是仍保存的,是能知秽洁的。但出现似"不知秽洁",是受其病态影响,产生一定的动机与目的使然。故应将"不知秽洁"改为"不讲秽洁"或"秽洁不顾"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