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垂体腺瘤的MRI影像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MRI对垂体腺瘤的诊断价值及鉴别诊断。方法:对3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垂体腺瘤,分析其MRI表现。结果:25例微腺瘤中泌乳素腺瘤16例,生长激素腺瘤6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2例,促甲状腺激素腺瘤1例。T1WI低信号及稍低信号18例,等信号7例;T2WI呈高信号及稍高信号18例,等信号7例。12例大腺瘤中泌乳素7例,生长激素腺瘤2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1例,无功能性腺瘤2例。T1WI呈等信号9例,高信号2例,低信号1例,T2WI高信号10例,等信号2例。结论:MRI能准确反映垂体腺瘤的影像特征,对诊断和手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低场MRI上泌乳素瘤的表现与血清PRL水平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经我院内分泌科及部分病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泌乳素瘤病例的低场MRI表现并与其术前血清PRL水平进行对比。结果:泌乳素瘤42例,位于垂体侧翼28例,位于中间部6例,类圆形或椭圆形10例,分叶状或不规则形26例。低场MRI平扫T1WI上26例呈低信号,等信号13例,略高信号3例。合并坏死囊变部分在T1WI上呈低信号,合并出血灶者出血灶在T1WI上呈高信号;注射GD—DTPA后即扫描,T1WI上25例呈相对低信号,延迟扫描呈相对高信号,5例呈相对高信号,延迟扫描呈等信号。本组病例肿瘤合并出血、坏死囊变比例不高,约占16.67%(7/42)。泌乳素瘤平均直径为0.6650±0.14707mm,术前血清PRL平均值为62.25±1.78ng/ml,瘤体的大小与血清PRL水平无直线相关关系(r=0.004,P=0.979)。结论:垂体泌乳素瘤的大小与血清PRL水平无直线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垂体微腺瘤的MRI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组织病理证实的50例垂体微腺瘤患者临床及MRI影像资料。结果 50例患者中32例有催乳素升高,18例生长激素升高,15例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水平增高,8例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水平低于正常,12例血皮质醇增高,10例促甲状腺激素升高伴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血清游离甲状腺素降低,7例激素水平在正常范围;50例患者MRI均有不同程度影像改变,T1WI上均呈低信号,T2WI上35例呈等信号,5例呈高信号,10例呈低信号,肿瘤直径3~10mm,其中7例激素水平正常者通过MRI检查明确诊断。结论 MRI是诊断垂体微腺瘤主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伽玛刀分次治疗垂体泌乳素大腺瘤和巨腺瘤的近期疗效。方法 分别对 2 2例和 11例垂体泌乳素大腺瘤及巨腺瘤患者进行分次伽玛刀治疗及单次治疗 ,观察其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血清泌乳素 (PRL)水平、肿瘤体积等 ,分析伽玛刀分次治疗垂体泌乳素大腺瘤和巨腺瘤的近期疗效。结果  2种方法治疗前后瘤体都有所缩小 ,PRL水平下降 ,分次治疗总有效率为 86 4% ,单次治疗总有效率为 45 5 % ,分次治疗对PRL水平的恢复明显优于单次治疗 (P <0 0 1) ;而对肿瘤大小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伽玛刀分次治疗垂体沁乳素大腺瘤和巨腺瘤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其近期疗效明显优于伽玛刀单次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垂体泌乳素腺瘤切除后血清泌乳素水平与术后MRI结果之间的相关性,以判断PRL腺瘤患者术后有无肿瘤残留及评估预后。方法对18例垂体泌乳素性腺瘤患者的术前及肿瘤切除后泌乳素水平进行动态观察,对肿瘤切除后血清激素水平与术后MRI结果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肿瘤切除前、后血清泌乳素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肿瘤切除后24小时及以后各时点血清泌乳素水平无显著性差异;激素评定方法和MRI评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一致性好。结论垂体泌乳素腺瘤切除术后早期连续动态血清PRL监测结果对判断术后有无肿瘤残留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垂体瘤的MRI影像学的特点,以提高其术前诊断水平。方法搜集我院经病理或活检证实的18例垂体瘤,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并与手术病理资料对照分析。结果18例垂体瘤包括泌乳素腺瘤8例,促生长激素腺瘤3例,促甲状腺激素腺瘤1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1例,无功能性腺瘤5例。其中大腺瘤11例,微腺瘤7例。大腺瘤于T1WI像上呈低、等或高信号,T2WI上呈稍高或混杂信号,部分有囊变呈明显长T1长T2信号,囊壁及实性部分有明显强化。微腺瘤于T1WI像上呈稍低或等信号,T2WI像上呈中等或混杂信号,半剂量(0.05mmoL/kg)增强扫描呈相对低信号,边界更加清楚。垂体瘤MRI影像学特点为鞍底下陷、部分侵入蝶窦、颈内动脉包绕、海绵窦受累、鞍隔突破等。结论MRI可充分显示垂体瘤的部位、大小、形态、范围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对于定性、定量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并对手术方式和术后治疗措施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MRI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25例脑垂体微腺瘤患者MRI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5例垂体微腺瘤患者血PRL均>40ng/ml。采用德国Siemens Impact 1.0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行垂体动态增强扫描时,用对比剂Gd-DTPA(马根维显),其剂量为0.1mmol/kg,采用快速自旋回波序列。结果:常规平扫25例中有15例可见异常信号改变,占60%,而动态增强扫描后22例可见正常垂体腺、漏斗、海绵窦逐一明显强化,微腺瘤则尚未强化仍呈低信号区,形成鲜明对比的图像特征,占88%。平扫垂体一侧饱满或T1、T2未见异常信号者并不干扰此特征的出现。结论:MRI动态增强扫描具有特征性征象,在冠状位上对垂体微腺瘤最具有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8.
磁共振动态增强与三维成像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及三维成像在诊断垂体微腺瘤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一组58例垂体微腺瘤MRI图像资料。结果:磁共振平扫发现9例(16%),动态增强扫描发现41例(70%),三维快速梯度回波成像(3D-FFE)发现53例(91%),平扫微腺瘤呈边缘清晰的圆形或椭圆形结节,TI WI呈低信号,T2 W1呈高信号,鞍隔向上膨隆或垂体柄移位为间接征象。增强动态扫描显示病变增强信号强度低于正常垂体,延迟扫描后变成等信号或稍高信号。结论:MRI动态增强扫描与3D-FFE明显提高了垂体微腺瘤的正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MRI动态增强扫描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临床疑诊为垂体微腺瘤患者,行MRI平扫与同层动态增强扫描(Gd-DTPA)研究。分析垂体微腺瘤动态增强前后的MRI表现,并绘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图。结果:本组垂体微腺瘤可分为两个类型,即偏心型34例(垂体左前叶18例、右前叶14例及垂体左、右后叶各1例)和中心型2例(垂体柄基部偏前及后叶中央区各1例)。同层动态增强后,33例垂体微腺瘤的MRI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低或稍低信号,似“充盈缺损”;垂体微腺瘤的最大信号强度,多出现在注入造影剂后32~96s,以64s最明显。另3例垂体微腺瘤,由于其病灶于T1WI已呈高信号,与正常垂体间分界不清。结论:MRI动态增强扫描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血清PRL水平及肿瘤体积对垂体泌乳素瘤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闽 《实用医学杂志》2001,17(9):832-833
目的:观察血清泌乳素(prolactin,PRL)水平及瘤体MRI测量对垂体泌乳素瘤(prolactionoma)诊治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2例垂体泌乳素瘤的诊断与治疗。全部病例均在初诊和治疗6个月后标记免疫法测定血清PRL水平,并同时做MRI垂体扫描。记录测量值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1)内科治疗6个月后血清泌乳素下降至正常有29例,占90.6%,垂体MRI显示瘤体体积缩小21例,占65.6%,(2)大腺瘤患者及血PRL水平大于100ng/L患者疗效较好。结论:血清泌乳素水平测定及MRI垂体扫描均可作为垂体瘤临床疗效判断的观察指标,MRI垂体扫描同时可作为诊断定位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