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由于梗死后侧支循环的建立,使血液重新涌入梗死的病灶,引起梗死区的出血,脑动脉闭塞后在其供血区梗死基础上,梗死灶内血液漏出继发出血,CT平扫梗死的缺血病灶中有出血性改变,被称为出血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2.
出血性脑梗死(HI)是由于动脉闭塞后在其供血区梗死基础上,梗死灶内血液漏出继发出血,亦称红色梗死,由于CT、DSA及脑脊液等检查手段的应用,其临床诊断率大大提高,现对16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刘坤建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0):3058-3058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方法:通过头颅CT和临床检查,回顾性总结分析20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结果:20例均于发病后以CT证实为出血性脑梗死,大面积梗死或多发性梗死11例,原梗死灶出血18例,发生出血性梗死后原有症状加重。结论:出血性脑梗死的预后主要取决于出血性梗死的部位、范围及合并症,出血性脑梗死是影响患者生存的严重并发症,动态头颅CT是诊断出血性脑梗死的可靠手段,及时诊治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CT影像学特点,为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37例临床确诊的出血性脑梗死患者CT影像学资料,进行图像分析,总结出血性脑梗死CT影像学特点。结果:37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梗死范围均达到或超过两个脑叶,病变特征多为低密度病灶内点片状高密度影,低密度灶内团块样高密度影少见,多具有明显占位效应,出血范围多与动脉分布一致。结论:CT影像学出血性脑梗死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变化,平扫CT能够为出血性脑梗死提供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5.
脑梗死出血性转化患者CT表现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梗死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是指缺血性梗死由于梗死区血液再灌注而在梗死区域发生的继发性出血.病理表现为缺血性坏死的脑组织中,夹杂着点状、片状融合的渗血或出血[1~3].以往临床诊断HT较为困难.随着CT在临床应用以来.HT的诊断率逐渐提高.现将我们收集经颅脑CT证实的38例HT的CT表现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出血性脑梗死(HI)是指缺血性脑卒中后因梗死区血液再灌注等原因所致梗死区内继发出血的现象,临床也称为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1](HT),它是脑梗死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因其直接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和预后转归,甚至威胁患者生命,故分析出血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对预防和及早诊治,改善其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我院收治的56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7.
出血性脑梗死的常见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出血性脑梗死(HI)是脑梗死后由于缺血区血管重新恢复血流灌注,导致的梗死区内继发性出血。以往多经尸检后确诊。近年来随着CT及MRI的广泛应用,HI的临床诊断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率与发病机理,MRI与CT敏感性的比较.方法总结分析临床312例脑梗死患者中36例出血性梗死的影像学改变,临床表现和诊治结果.结果见36例梗死后出血,占同期脑梗死的11.21%,其中大面积脑梗死22例,占61.11%,心源性梗死7例,占19.44%,小脑梗死6例,占16.67%,死亡1例,占2.8%,既往有脑梗死史者6例,占16.67%,MRI发现少量梗死后出血的敏感性比CT高.给予适当的脱水、脑保护剂治疗,神经功能均有改善.结论大面积脑梗死、心源性脑梗死及小脑梗死易发生梗死后出血,小脑出血性梗死应积极脱水治疗,以防脑疝.  相似文献   

9.
出血性脑梗死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方法分析本院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0例中有75例痊愈出院;30例仅遗留轻度语言及肢体功能障碍,但生活基本能自理;12例出院时虽有偏瘫,但较其病初均有改善;3例因出血量大同时并发心功能不全或肺部感染而死亡。结论出血性脑梗死发生时间越早,症状越重,病死率高;有症状变化及时复查CT,明确诊断调整用药,避免加重出血;临床上对于大面积脑梗死、皮质梗死、溶栓治疗、高血糖、持续高血压患者宜密切动态观察,注意梗死后出血可能,及时复查头颅CT以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HI)的病因、临床表现、发病机制、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2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2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原有症状加重和/或出现新的症状19例,无明显变化的3例,动态头颅CT显示梗死灶内出血,根据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分别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18例患者好转出院,3例自动出院,1例外科手术治疗。结论出血性脑梗死发病机制复杂,梗死后血管损伤和血流再灌注是导致出血性脑梗死的主要原因;其预后主要取决于梗死灶部位、大小、合并症,出血发生早晚、出血类型等,及时治疗,可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1.
韩立波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557-558
目的探究出血性脑梗死的病因及治疗临床治疗注意事项。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1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结果出血性脑梗死一般都出现在梗死溶栓后24~72h内,且病死率较高。血管梗死溶栓后72h以后发生出血的发生概率小病死率低。出血性脑梗死的出血原因可分为梗死血管边缘片状、条带状少量出血、梗死血管斑片状少量出血及血肿。结论预防出血性脑梗死首先要在脑血栓治疗后及时控制患者的血压和血糖,对颈动脉狭窄的患者给与必要的治疗。出血性脑梗死与患者治疗方法,治疗时间和治疗药物有很大关系,发病早期使用的溶栓药物、抗凝血剂和扩张血管药物的时机对患者发生出血性脑梗死息息相关。另外,出血性脑梗死与患者的脑梗死的治疗康复活动、情绪控制也有一定关系。因此避免患者情绪激动并进行脱水治疗,对患者进行扩张血管尤其是抗凝血的治疗决不可操之过急。  相似文献   

12.
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ion,HI)的发生率约30%~40%,多见于脑栓塞和大面积脑梗死,其发生率与梗死面积成正比,梗死面积越大,发生几率越高,梗死面积大于同侧半球1/2的大面积梗死几乎不可避免地都会合并出血。现将我院2004年01月至2008年01月我院收治的30例出血性脑梗死(HI)患者的临床及CT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ion,HI)是指梗死灶内血液再灌注引起的继发性出血,CT或MRI显示原有的低密度区出现散在或局限性高密度阴影。HT的发生与诸多因素有关,一般认为HI的发生与脑栓塞、梗死灶面积、溶栓、抗凝和血管扩张剂的应用等有关。2004年6月至2008年6月,笔者对56例H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大面积脑梗死合并出血性梗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合并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预防。方法:回顾2000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大面积脑梗死患者14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40例大面积梗死者中死亡10例,其余好转或不治出院。结论:出血性脑梗死是影响大面积梗死患者生存的严重并发症,预后主要是取决于出血性梗死的部位、范围等,应动态CT观察.及时诊断治疗。可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方法 对16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详细观察临床特点,临床症状加重时复查CT.结果 所有病例在治疗中出现临床症状加重,CT表现以混合型出血改变为主,好发于大脑中动脉或其分支区,大面积脑梗死尤以心源性脑梗死表现更加典型.结论 脑梗死患者治疗后症状加重,CT表现以混合出血性为多,应考虑此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的发病因素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近期内收治的102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出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有关发病因素及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影响出血性脑梗死发生的主要因素包括患者的血糖水平、梗死类型和面积及是否接受溶栓治疗等;预后方面,出血转化时间早的患者及血肿型患者与出血转化晚和非血肿型患者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大面积梗死、高血糖及溶栓治疗是引发出血性脑梗死的主要因素,临床面对出血性脑梗死患者时应及早给予个体化的治疗,这样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出血性脑梗死是指脑梗死区继发性出血,目前CT及MRI的广泛应用使临床诊断率有了显著提高,为治疗争取了良好的时机,现对16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与CT检查结果,并与同期非出血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作对比。结果56例均于发病后经头颅CT检查证实为出血性脑梗死,病因以心源性为多见,预后较对照组差。结论出血性脑梗死预后主要是取决于出血性梗死的部位、范围及合并症等,应动态CT观察,及时诊断治疗,可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出血性脑梗死是指脑梗死区继发性出血,CT及MRI的广泛应用使临床诊断有了明硅提高,为治疗争取了良好的时机,我院自2003年6月-2008年6月以来共收治出血性脑梗死10例,经治疗好转9例,死亡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黄新锐  段超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598-599
目的对脑梗死继发出血性转化(HT)的CT/MRI的动态特征进行研究,分析HT发生的影响因素,减少临床HT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1日至2011年9月30日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HT患者192例临床症状及其CT/MRI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出现加重患者出血前NDS比出血时NDS程度明显要轻(P<0.05)而无明显加重患者出血前和出血时没有明显变化(P>0.05);发病后30d、60d,加重患者和无明显加重患者的NDS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部分患者在一到两个月内能够完全吸收外出血。结论出血性脑梗死一般不使病情恶化而脑实质出血,虽使病情恶化,但并不影响预后;梗死面积与HT的发生有密切的联系,皮质梗死比皮质下梗死更易发生HT;HT多发生在梗死后的一到两周内,临床应当密切观察,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