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对抗菌药物强度及费用的作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对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及费用的作用效果.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的设计,通过医院信息系统导出该院2010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所有出院患者静脉注射使用抗菌药物数据,比较整治前、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及费用.结果 专项整治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从89.05 DDDs下降至69.04DDDs(P=0.043),重点管理的抗菌药物包括第三、四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以及碳青霉烯类等,使用强度均显著下降,下降率分别为42.26%、47,31%、28.66%、30.85%,抗菌药物人均使用费用由1224.61元下降至1031.24元,住院日均使用费用由89.55元下降至76.21元,但全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仍然>40 DDDs.结论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可显著降低抗菌药物的消耗量和费用,优化抗菌药物使用种类.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某院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价抗菌药物综合管理效果。方法随机抽取门诊2008年8月份西药处方共8571张,对抗菌药物使用金额、给药途径、联合用药等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抗菌药物种类共39种,使用金额占总金额的23.02%;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8.40%,其中一联占61.01%、二联占38.78%、三联占0.21%;前10种抗菌药物的DUI是否≤1.0。结论某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降低天津市第四医院急诊科人均药品费用和抗菌药物单张处方金额。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PDCA循环管理法实施前2016年7-12月的急诊处方作为对照组,PDCA循环管理法实施后2017年1-6月的急诊处方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处方的使用药物情况,并计算处方相关指标,比较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后患者单张处方金额、抗菌药物处方金额、抗菌药物联合用药率等各项指标情况。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患者单张处方金额由109.87元下降至97.43元,抗菌药物单张处方金额由173.06元下降至148.65元,抗菌药物联合用药率从15.22%下降至11.54%,抗菌药物使用率略有提高。结论应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急诊科药物进行管理,有利于降低患者个人药品费用和抗菌药物费用的,有利于降低抗菌药物的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4.
基层医院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及成本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基层医院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规范手术医师正确使用抗菌药物,降低医疗成本。方法 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调查所在医院2004年9月份的手术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按调查表格内容逐一填写。结果 调查11所医院1383例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98.63%,预防用药占86.50%,治疗用药占13.50%;Ⅰ、Ⅱ、Ⅲ类手术平均使用抗菌药物的时间分别是6.90、7.00、6.60d,术后应用一种和二联、三联抗菌药物分别占29.90%、50.15%、18.70%,人均抗菌药物费用956.50元,占药品费用的47.60%。结论 预防应用抗菌药物范围大、用药时间延长、联合用药是造成抗菌药物应用成本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药物经济学运用经济学的基本方法研究药物的一门学科,并对使用的药物与患者治疗的效益、成本之间的关系进行评价以及分析,为患者选择不同的药物提供参考,为医院以及相关卫生管理部门制定药物价格和政策提供依据[1]。本文通过对东莞市某二级甲等医院门诊2012年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如:抗菌药物使用的类别、消耗的金额、口服型及针剂型抗菌药物的使用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Dc)等进行综合统计以及分析统计情况,结果表明:该医院门诊使用的抗菌药物起点比较高,抗菌药物消耗金额占门诊药品消耗总金额的20.88%,抗菌药物中金额排序前10位总的消耗金额占抗菌药物消耗金额的85.49%,合理性需要进一步改进。医院及相关管理部门应运用药物经济学相关原理改善抗菌药物的使用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2011—2015年第三季度全国183家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评价政策干预效果并发现问题,为指导下一步政策干预提供方向。方法通过国家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收集2011—2015年第三季度全国183家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数据,从品种数量、消耗金额、用药频度(DDDs)、金额和DDDs序号比4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011—2015年第三季度抗菌药物品种数量减少129种,减幅最大的药物是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抗菌药物消耗金额和DDDs在2011—2012年下降幅度最大,分别下降24.98%和15.92%,后又呈增加趋势,其中消耗金额回升较快。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在不同年度品种数量、消耗金额和DDDs各维度占比均最高,平均占比分别为25.85%、38.80%和46.35%。2011—2015年,碳青霉烯类和其他β-内酰胺类(氨曲南)抗菌药物消耗金额逐年升高,增长率从12.20%上升到22.53%,美罗培南消耗金额占比稳居全体抗菌药物金额费用第一位,2015年前三季度占比达到8.23%,从2013年开始,亚胺培南/西司他汀钠稳居第二位,2015年前三季度占比达到4.93%。左氧氟沙星和头孢呋辛稳居各年度DDDs消耗占比前两位且有继续增加趋势,2015年前三季度占比分别为9.04%和5.91%。各年度不同类别抗菌药物使用金额与DDDs排序比平均值最大的是喹诺酮类抗菌药物(2.40),最小的是碳青霉烯类和其他β-内酰胺类药物(氨曲南)(0.39)。结论一系列抗菌药物管理政策实施后,医疗机构对抗菌药物品种数量和用药频度控制有效果,但是金额控制比较乏力。头孢菌素类是三级医院使用最多的抗菌药物,限制使用级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增加,加重了患者负担。  相似文献   

7.
2006年某基层医院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调查2006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及存在问题,对使用中抗菌药物的种类及金额进行统计、比较和分析。结果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金额占住院患者总用药金额的74.23%;用量最大的是头孢菌素类,22958例出院患者中,有18771例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1.76%;18771例病例中送病原菌检查者1462例,病原菌送检率为7.79%。结论抗菌药物应用存在用药剂量偏大、费用偏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加强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评价管理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11月30日医院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前后出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经济学效益、患者的病死率等的变化情况。结果加强管理后总抗菌药物中位使用率分别为42.76%、43.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位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率由4.27%降至2.53%(P<0.05);加强管理前后中位平均住院日、人均抗菌药物使用日未见明显增加;中位人均抗菌药物费用较前有下降趋势,分别为1663.46元、1704.12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加强管理后抗菌药物费用占总费用及药品费用比例较前下降(P<0.05);加强管理后使用抗菌药物患者病死率较前有下降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管理显著降低碳青霉烯类药物的使用率,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均抗菌药物费用、病死率,但平均用药时间及平均住院日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9.
龙游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两年运行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分析龙游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两年运行状况,为后续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持续改进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2005两年度“龙游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年度报表”的数据作统计分析。结果:农村居民参保率分别为77.92%、80.17%;基金收支节余分别为25.8%、6.5%;受益者人均补助金额1247元、1328元,补助金额每人〈500元者占51.7%、51.6%,500~1000元者占20.8%、21.1%,1001~5000元者占22、3%、21.4%,〉5000元者占5、2%、5.9%;费用补助率21.16%、19.81%;人受益率2.92%、3.24%;人均医疗费用2005年度比2004年度增长14.13%,以县内(14.16%)、二级乙以下(19.77%)医疗单位增长为著。有效费用率在下降,以县内(-7.26%)、二级甲等(-10.32%)医疗单位为著。结论:龙游县农村居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积极性高,基金运作基本正常,但仍存在医疗费用增长过快、费用补助率及人均受益率较低、有效费用率下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我院2012年1-6月份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进一步了解我院抗菌药物的应用特点和趋势,从而规范管理、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统计2012年1-6月我院排序前十位抗菌药物的消耗情况及消耗金额占药品消耗总金额的比例并分析。结果β-内酰胺类应用频率较高,硝基咪唑类和喹诺酮类使用频次较低,氨曲南、头孢他啶有盲目乱用现象,每月抗菌药物的前十位消耗金额占药品消耗金额的比例趋于平稳。结论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仍存在个别品种用药过度、集中的问题,还需进一步加强管理,促进相关措施的落实。  相似文献   

11.
医院抗菌药物应用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8,他引:4  
目的了解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现状及合理性,找出相应的管理措施。方法根据设计的调查表,按照统一方法和标准对14个科室3 343例出院患者做回顾性调查。结果抗菌药物总使用率60%,其中预防性应用占总使用率的41%,头孢类药物使用率最高,其次为喹诺酮类,一联用药1 150例,二联用药730例,>三联99例,应用疗程<7 d的1 086例。结论应加大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力度,加强对医务人员用药知识的培训,达到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2.
桂委 《现代保健》2010,(20):86-87
目的调查分析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情况。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1~5月份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病历192份,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抽查病历中,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有57份,占抽查病历的29.69%。结论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应进一步加强临床使用抗菌药物的督导。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中国2009-2017年医疗卫生行政处罚案件情况,以提高医疗卫生监督工作质量。方法对《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10-2018年)数据进行整理,形成Excel数据库,利用SPSS20. 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7年中国医疗卫生处罚案件49 435件,监督员人均办案0. 76件;案均罚款额3 469. 18元;无证行医案件数量占比32. 69%;有证单位以"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为主要违法行为;"违反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案件查处成效显著;执法程序以一般程序为主,且占比处于上升趋势。结论严厉查处各类医疗卫生违法行为的同时严肃查处违反《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案件;规范执法程序,确保履职到位;强化行政干预,提高宏观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合理应用,为临床上提供用药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该院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120例患者,对其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120例不良反应涉及5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左氧氟沙星和加替沙星和分别占48例(40.0%)和37例(30.8%),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药物;静脉给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71.7%大于口服给药的28.3%;不良反应共累及人体9个系统,主要是皮肤及其附件不良反应45例(37.5%),其次为胃肠道系统34例(28.3%)和神经系统20例(16.7%)。结论氟喹诺酮类药物易发生不良反应,在临床应用时要密切观察,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与分析妇产科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随机选择医院2011年3月,妇产科门诊患者412例,对其处方进行抗菌药物使用回顾性调查与分析.结果 妇产科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8.4%,其中常见妇产科疾病及妊娠终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80.3%及98.8%;非感染疾病用药占10.2%;联合用药占84.7%;静脉输液使用抗菌药物占97.8%;奥硝唑和甲磺酸帕珠沙星使用频率分别占42.4%和25.5%.结论 妇产科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存在用药指征掌握不严,用药无选择针对性,联合用药、用药途径不合理等盲目滥用现象,亟待抗菌药物使用管理相关卫生行政立法,加大处罚、监管及督查力度,同时要加强医德、法规及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及培训教育.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分析中国烟草消费价格变化,了解中国居民对烟草价格的可负担性。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抽样方法,在全国抽取16 800户家庭,使用微型计算机在每户家庭中随机抽取1名调查对象,采用全球烟草监测系统中的标准问卷,根据中国特点加入了公共场所禁烟法规的相关问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现在吸烟者购买20支卷烟的费用中位数为9.9元,有25%的人购买20支卷烟的费用不超过5.5元,仅有10%的人会购买20支价格在19.9元以上的卷烟。50%的人每月购买卷烟的费用不超过181.4元。2010-2015年城乡居民购卷烟的费用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均降低,城市从10.5%降至8.8%,农村从21.1%降至17.3%。结论 2010-2015年中国卷烟消费价格的可负担性在提高,卷烟相对消费价格在降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中国缺少全国性乙型肝炎(乙肝)相关疾病经济负担研究,本病的社会经济危害未能阐明,乙肝防治经济学评价缺乏关键参数;本研究旨在获得我国不同地区乙肝相关疾病患者住院期间及年均直接、间接和无形费用。方法 选取中国12个地区的传染病专科医院和综合性医院,采用时间阶段连续病例整群抽样法,对住院治疗的乙肝相关疾病患者进行调查。直接费用包括直接医疗和直接非医疗费用;间接费用采用人力资本法,分地区按城镇和农村人口计算患者和陪护人误工费;无形费用采用支付意愿法。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直接和间接费用的影响因素。结果 全国12个地区共调查医院27所,有效调查样本4 718例,总应答率为77.7%。按住院期间计算,平均住院29.2(27~34)d,例均费用16 832.80元,药费(10 365.10元)占比(61.2%)最高;直接和间接费用分别为18 336.10元和4 759.60元,二者之比3.85:1,直接和间接费用高低与乙肝严重程度相一致。直接医疗费用为17 434.70元,高于直接非医疗费用(901.40元);直接医疗费用中,住院费高于门诊费和自购药费;直接非医疗费用中,旅费最高。间接费用中,患者误工费(3 832.50元)高于陪护人误工费(927.20元)。直接和间接费用合计高低依次为肝移植、重型乙肝、原发性肝癌和失代偿期肝硬化,而急性乙肝、代偿期肝硬化和慢性乙肝(CHB)较低。直接和间接费用共同影响因素为医院级别高、乙肝相关疾病严重、城市户籍、使用抗病毒治疗、住院天数多、家庭收入高。按1年计算,年均门诊和住院3.74次和1.51次,年均直接、间接和无形费用分别为30 135.30元、6 253.80元和44 729.90元,合计总费用为81 119.00元;直接、间接和无形费用的构成比分别为37.3%、7.7%和55.0%。年均直接费用中,住院直接费用(26 074.20元)高于年均门诊费(4 061.10元),年均直接医疗费用(28 402.80元)远高于年均直接非医疗费用(1 732.50元)。年均间接费用中,门诊和住院间接费用分别为763.60元和5 490.10元。年均无形费用以肝癌最高,肝硬化和CHB次之,重型乙肝和肝移植均较低,急性乙肝最低。结论 乙肝相关疾病给中国带来了沉重经济负担,患者更多的依赖医疗服务,非医疗服务费用较少;采取有效治疗策略,遏制乙肝相关疾病的恶化,将会收到显著的经济效益;乙肝相关疾病对人群心理健康的影响,可用无形费用给出经济学表述。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s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investigate the determinants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rice proposal submitted by the industry and the final negotiated price. We used Italy as a case-study.MethodsData were gathered through the information system used by Italian Medicines Agency. The time-frame for this analysis is 2013–2017.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delta price were analyzed through a regression analysis.Results44 orphan drugs and 89 new other molecular entities obtained reimbursement in the last five years. Following the negotiation process, prices were lowered by 25.1% and 28.6% on average for orphan drugs and other molecules respectively. The price reduction was higher for innovative drugs (-32.2%).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eterminants associated to higher price reduction were: i)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product specific monitoring registry, ii) the negotiation of a financial-based Managed Entry Agreement, iii) a target population larger than 20,000 patients, iv) an expected National Health Service expenditure larger than €200 million.DiscussionThe impact of some variables on the delta price was predictable (e.g. for drugs with an expected higher budget impact and a larger population target), others were more surprising (e.g. a significant price reduction for “innovative” drugs). The implementation of financial-based agreements, which often rely on confidential arrangements, was one of the determinants with higher impact on price reduction.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美罗培南(MER)与米诺环素(MIN)及头孢哌酮/舒巴坦(CFS),用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CRAB)的体外联合抗菌效应.方法 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对60株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计算抑菌指数(FIC)判断联合效应.结果 美罗培南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用后,FIC≤0.5的占28.3%、0.5~1的占53.4%、1~2的占18.3%、FIC>2的为0;美罗培南与米诺环素联用后,FIC≤0.5的占10.0%、0.5~1的占75.0%、1~2的占15.0%、FIC>2的为0;上述药物组合联用后,各药的MIC50与MIC90明显降低,浓度-累积抑菌百分率曲线左移.结论 美罗培南与米诺环素及头孢哌酮/舒巴坦联用,对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体外联合抗菌效应主要表现为协同和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