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眼底荧光造影中护理配合的方法.方法 对346例眼底眼底造影患者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护理措施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均完成眼底造影检查,其中31例出现不良反应,经过对症处置症状缓解.结论 正确的护理配合是保证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安全完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辛宏 《中国伤残医学》2012,20(8):114-115
目的:探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FFA)的护理配合及意义。方法:对408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于造影前、造影中及造影后密切观察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为造影术顺利实施创造有利条件。结果:本组患者在正确的护理配合下,均以良好的心态顺利完成检查,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正确、及时的护理措施是检查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眼底荧光造影检查的护理方法。方法:2010年1月~2010年12月对门诊及住院患者共608例进行眼底荧光造影检查,通过对患者造影前、造影中及造影后的护理进行分析,为造影顺利实施创造有利条件。结果:本组眼底病患者在正确护理下均顺利完成眼底荧光造影检查。结论:眼底荧光造影检查前、中及后的科学护理是完成此项检查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护理干预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不良反应中应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检查中预防不良反应发生的效果.方法 对150例接受眼底荧光造影检查的患者分组进行护理干预,总结有效的护理.结果 胃肠道反应、神经系统症状是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中主要的不良反应,对照组相比,干预组过敏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但胃肠道反应、神经系统反应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或0.01).结论 加强造影前护理,规范造影中护理,完善造影后护理等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和减少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不良反应的发生,使检查获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一种更适合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 对68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的患者进行造影前、后的指导及护理配合等.结果 通过护理指导,所有患者均能顺利通过检查.结论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的护理配合对保证患者顺利通过检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的护理观察.方法 对238例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患者进行全身心评估,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并对造影剂的副作用进行观察.结果 238例患者行FFA均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顺利完成了检查,未出现一例重度不良反应.结论 观察细心,护理措施正确,这是保障FFA检查能顺利完成的必要措施,可以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可使检查获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7.
王秀丽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21):1027-1028
目的通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护理配合,达到防止或降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并发症的目的。方法将20%荧光素钠3ml注入血管内,同时采用日本KowaRC-XV3眼底荧光造影系统进行眼底造影。结果通过对186例病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精心护理、严密观察、熟练的技术操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护士应了解此项检查的原理、操作过程并掌握药物的功能及性质,正确指导病人检查并做好心理护理,充分调动病人的积极性配合医生保障检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王秀丽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1):1027-1028
目的通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护理配合,达到防止或降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并发症的目的。方法将20%荧光素钠3ml注入血管内,同时采用日本Kowa RC-XV3眼底荧光造影系统进行眼底造影。结果通过对186例病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精心护理、严密观察、熟练的技术操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护士应了解此项检查的原理、操作过程并掌握药物的功能及性质,正确指导病人检查并做好心理护理,充分调动病人的积极性配合医生保障检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在眼科特殊检查中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300例行眼底荧光造影检查的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结果 检查后6例出现全身荨麻疹;34例出现恶心、呕吐;1例出现呼吸困难;2例发生注射部位药物渗出.结论 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能成功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提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安全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预见性护理,达到防止或降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不良反应的目的.方法 将20%荧光素钠3ml注入静脉内,同时采用Zeiss照底照相机进行眼底造影,配合相关不良反应预见性护理.结果 均显影良好,达到满意检查诊疗效果.结论 在FFA检查中,各种应激源作用患者,增加不良反应,采取有效的预见性护理,帮助患者提高适应能力,从而得到满意拍摄图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预见性护理,达到防止或降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不良反应的目的.方法 将20%荧光素钠3ml注入静脉内,同时采用Zeiss照底照相机进行眼底造影,配合相关不良反应预见性护理.结果 均显影良好,达到满意检查诊疗效果.结论 在FFA检查中,各种应激源作用患者,增加不良反应,采取有效的预见性护理,帮助患者提高适应能力,从而得到满意拍摄图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患者进行护理及心理干预对检查效果的影响。方法:对290例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患者在造影前、造影中、造影后采取相应的护理指导及心理干预,比较患者干预前、后恐惧、紧张、焦虑、烦躁不安等等心理不适症状的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及心理干预后患者恐惧、紧张、焦虑、烦躁不安等心理不适症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能取得很好的配合并获得满意的检查效果。结论:相应的护理指导及心理干预在眼底血管荧光造影中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爱斌  胡军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1):3035-3036
目的:探讨眼底荧光造影检查的护理方法及意义。方法:分析192例眼底荧光造影检查患者,于造影前、造影中及造影后采用相应护理方法,为造影术正常实施创造有利条件。结果:本组眼底病患者在正确护理配合下均顺利完成眼底荧光造影检查,23例发生一过性恶心等不良反应,护士根据病人症状与医嘱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论:眼底造影检查术前、术中及术后的科学护理是完成此项检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李玲 《吉林医学》2012,(31):6916-6917
目的:探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应对措施。方法:回顾总结573例眼底血管造影检查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应对措施。结果:573例患者经过精心护理全部顺利完成检查,有6例出现恶心、呕吐反应,3例出现皮肤荨麻疹,2例心慌胸闷。均采取对症处理。结论:掌握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常见不良反应,采取预见性护理对策包括术前评估、心理护理、检查时的注意事项,急救药品器材的准备等。认为全面细致的全程观察、护理,医护之间默契配合能最大限度降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诊断中应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102例(204眼)检眼镜下未确诊D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给予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检查后,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证实46例(92眼)为早期DR,病变主要包括微血管瘤、毛细血管荧光渗漏、毛细血管无灌注区、黄斑水肿以及毛细血管扩张.结论 对DR患者采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诊断,能提高诊断率,并及早发现早期DR.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眼底荧光造影的护理配合体会。方法随机选取近年来行眼底荧光造影的患者共计36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观察和护理方法。结果 360例行眼底荧光造影的患者均顺利完成眼底荧光造影检查,无1例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进行眼底荧光造影时,重视做好相关护理,对于减少不良反应、促进眼底荧光造影检查顺利完成均有良好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改玲  王宇鹰 《中原医刊》2005,32(14):60-60
目的探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护理配合。方法通过静脉注射荧光素在眼内血液循环时发出荧光,利用共焦激光眼底血管造影仪,真实记录眼底情况的动态变化。结果对799例患者进行造影时期全程护理。752例顺利通过造影检查,47例出现不同程度不良反应。结论荧光素注射的护理是造影的主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8.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FFA及视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君婷  郝友娟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2):1527-1529
目的:探讨眼底荧光造影和视野检查对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诊断作用。方法:对确诊为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45例患者50只眼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视野检查等,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0眼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早期视盘部分或大部分荧光充盈迟缓或缺损,伴有相应的视野缺损。结论: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诊断应结合临床症状、眼底、视野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相似文献   

19.
陈小燕  宋绪华 《中国热带医学》2007,7(8):1372-1372,1411
目的 通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方法发现检眼镜下未发现病变的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提高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确诊率.方法 对101例(202眼)检眼镜下未发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其中46例(92眼)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可见不同程度的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病变包括微血管瘤、毛细血管无灌注区、毛细血管荧光渗漏,毛细血管扩张及黄斑水肿.结论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能更早发现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相似文献   

20.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是检查和诊断眼底病的有效方法,易于和其他相关疾病进行鉴别诊断。而在造影的过程中需要做好各方面的护理工作,在造影前做好准备,在造影过程中加强配合,认真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处理,以达到防止或降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并发症的目的。本文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总结一些荧光造影护理配合的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