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报告了32例胸锁乳突肌肌皮瓣修复肿瘤术后口底组织缺损的护理。手术前,对口腔卫生详细检查,采用正确体位,防止供区皮肤的拉伤,也防止出现肌皮瓣拉伤,同时,要适当补充营养,经常冲洗口腔,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感染。除此之外,负压引流液的流量和颜色也要引起重视,以防出现血管危象和窒息等情况。本组出现窒息和血管危象各2例,经过医院及时抢救治疗后,已经有了很大改观,只有一例肌皮瓣远端坏死、肉芽组织生长被迫再次修整,其他都未出现异样。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大肌肌皮瓣在口咽癌术后组织缺损中的运用。方法应用胸大肌肌皮瓣对32例口咽癌根治术后的组织缺损进行一期修复。结果本组病例中除1例肌皮瓣部分坏死,其余均愈合良好,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患者吞咽功能及语言能力。结论带蒂胸大肌肌皮瓣面积大,血管蒂长,血管走向恒定,是口咽部组织缺损一期修复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3.
胸大肌肌皮瓣转移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大肌肌皮瓣转移修复术用于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根治术后软组织缺损的修复在临床上已广泛地应用.我科自1997年4月始采用该方法治疗牙龈癌病人5例、舌癌2例、口咽癌3例、口底癌2例,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5.
6.
7.
胸锁乳突肌肌皮瓣修复肿瘤术后口底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胸锁乳突肌肌皮瓣在肿瘤术后口底组织缺损修复的适应征及临床效果.方法:对32例口腔肿瘤患者在扩大根治术后所致的口底缺损,用胸锁乳突肌肌皮瓣修复.结果:除1例胸锁乳突肌肌皮瓣发生远端部分坏死,肉芽组织生长修复外,其余均成活良好.其中8例出现肌皮瓣表皮脱落后再上皮黏膜化愈合;2例颌下出现少许积液抽取后愈合.随访1~5年,口底形态及功能恢复良好,舌活动良好,未见肿瘤复发或淋巴结转移.结论:胸锁乳突肌肌皮瓣血供恒定,易成活,与肿瘤为同一术野,取用方便,创伤少.掌握好适应证可作为口底缺损功能性修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褥疮是长期卧床、营养障碍、局部组织水肿潮湿受压、年老体弱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我科2001年12月用臀部筋膜皮瓣局部转移修复多发褥疮1例,皮瓣成活,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10.
口底癌联合根治加胸大肌肌皮瓣修复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口底癌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恶性肿瘤,可造成口底功能不同程度的丧失,并危及生命,且疼痛难忍。我科于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共对21例口底癌施行口底癌扩大切除。加带血管蒂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口底缺损组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1990年5月~1995年4月,我们对10例喉咽癌和喉癌切除后病人采用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咽喉缺损,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总结利用胸锁乳突肌肌皮瓣转移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方法:组织缺损的范围、根据缺损的大小在颈部设计皮瓣、然后将皮瓣形成通过遂道转移受区严密缝合。结果:本组10例病例均获得成功,恢复了良好的外形及功能。结论:胸锁乳突肌肌皮瓣转移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是一种简单、安全、良好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5.
1病例介绍〈br〉 患者男,16岁。因工作时不慎被高压电线(约1万伏)挂住颈部,导致电击伤伴意识不清,全身躁动3h入院。查体:T36.2℃,P82次/min,R22次/min,BP165/86mmHg(1mmHg=0.133kPa),颈部肿胀,双肺及心脏未见异常,神经系统无法检查,烧伤创面约占体表面积的15%,右侧耳垂下方至左侧胸锁乳突肌内侧可见一3cm×10cm弧形条索状焦痂,肌肉外露,周围组织肿胀明显;右大腿内侧可见一2cm×3cm缺损创面,脂肪暴露,有少量渗血;左上肢、双下肢及会阴部均有电流出口,可见大小不等电弧斑,基底形成白色焦痂,渗出少。入院诊断:①高压电击伤;②15%Ⅱ~Ⅲ°颈部、左上肢、双下肢及会阴电烧伤;③创伤性休克。 相似文献
16.
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术的护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术病人的资料。方法:密切观察5例病人的病情变化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5例病人手术全部成功,经细致有效的护理无1例出现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应用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是一种新的手术方法,术前认真做好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皮瓣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性,49岁,主因右眼眶外下缘基底细胞癌12年,3次术后,局部复发2年,放疗后1年入院.查体见右眼眶外下缘一溃疡型肿物,约5cm×4cm,表面破溃,触之易出血(图1).CT示,右下睑、右下颌区域肿物,考虑肿瘤复发伴溃疡形成.右泪腺外形增大、右外直肌所在区域异常软组织密度影;右侧上颌窦前壁骨质改变,考虑肿瘤侵蚀;右眼球外展位凝视改变.经病理证实为基底细胞癌. 相似文献
18.
19.